第一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Word下载.docx
《第一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设一蓄水池兼作消防水池;
2、加强重点控制,针对库房、材料堆场、配电房加工点等各重点部位增设干粉、泡沫灭火器若干。
3、落实消防制度,组成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的义务消防员约5人,接受公司及专业部门的培训,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确保安全生产。
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详见附图五:
施工总平面图。
四、布置方案
(一)现场生产准备
1、项目部在中标后对施工现场将再作详尽的勘察,勘察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的范围、地形、周围环境、交通运输。
并实地了解工程地点的水文地质、地下有无障碍物等,做好勘察结果记录,与设计有关资料相比较,从而确定具体的工程平面布置、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等。
2、项目部与业主联系,做好工程施工前的“水通、电通、路通、通讯通”和场地平整工作。
3、搭建施工区域封闭围墙,围墙高度为1.8米。
在主要出入口挂置“六牌二图”。
所搭建的临设工程,井然有序,加工房、机具设备房、办公室等按平面布置图建造并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采光、防火等要求。
(二)施工用水及排水
为保证整个现场充足的临时供水和排水顺畅,使管网简洁化、规范化,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工程的用水排水特点及要求,对本工程临时供水管网进行规划布置,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施工供水计划
(1)临时施工用水的水源:
该现场的用水水源拟由业主指定的给水管网引入,详见施工总平面图。
(2)用水量计算
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工作量、施工生活用水量和生活区生活用水量,通过对用水量计算,在考虑施工现场消防用水的情况下,该现场总进水管采用DN80管能满足要求。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布置:
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该临时供水管由两条主供水管道供水,分别供楼层施工用水、搅拌场的施工用水、环境清洁用水和生活区生活用水。
具体布置详施工用水用电平面布置图。
在施工用水水源的水压不能满足楼层的用水需要时,拟在现场设置施工用水的临时储水池,并设置水泵房,在水泵房内设两台扬程50m的清水离心泵,为楼层施工供水。
供水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2、现场排水布置
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施工、生活污水导流作明沟排放,在各转角点及管道交汇点均设置沉砂井或集水井,沉砂后的废水导入临时化粪池经生化处理后排入业主指定的排污下水管道。
(三)施工用电及设施安排
根据施工供电"
三相五线制"
的原则,为保证施工供电的质量,提高施工供电的安全性,避免施工用电事故的发生,结合该施工现场的供电特点及要求,对现场的临时用电进行量的计算和线路布置。
结合高峰期时的主要用电设备量,通过对其电力总负荷的计算,配电房内选用容量200kVA大的低压配电屏一台。
采用人工敷设G50钢管垂直接地体和镀锌扁钢水平接地体作配电屏的保护接零。
该施工现场供电的电力负荷较大,且电力负荷分布不集中,以有利用电安全、施工方便,结合土建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把该低压线路分多路干线布置,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多个二级配电箱,以满足施工机械设备用电。
本工程的所有三级箱由现场需要进行设置,但所有三级箱均为"
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进行电力控制。
动力和照明在二级箱处分开设置,三级箱处严禁动力、照明用电混合使用。
本工程的临设照明用电采用铜芯线沿墙配瓷夹、瓷瓶明敷;
施工现场照明用电在地面以下的均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进行供电,在地面上的照明用电采用三芯线电力电缆进行供电,以达到用电安全、可靠。
配电房、二级配电箱的位置及线路布置详见施工用水用电平面布置图。
业主联系,联系施工入场事宜(含水通、道路通等)。
项目经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入场准备工作分工,各负其责,在十天内完成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为:
1、按施工总平面图和业主要求搭设临时设施和施工围墙,安装敷设施工用电、用水线路。
2、选取进场施工道路,包括施工场所的地面硬化处理。
挖好排水沟及集水井。
3、运输安装塔机及其施工用机具设备。
4、对周边环境及相关行管部门进行协调、接口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投标人应递交一份施工总平面图,绘出现场临时设施布置图表并附文字说明,说明临时设施、加工车间、现场办公、设备及仓储、供电、供水、卫生、生活、道路、消防等设施的情况和布置。
大门
说明:
本工程主体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零星混凝土及采用自拌解决。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用途
面积(平方米)
位置
需用时间
项目部办公室
60
见平面布置图
开工至竣工
监理办公室
50
甲方办公室
医疗室
试验室
40
材料库房
80
工具房
30
配电房
20
供水房
厕所
食堂
宿舍
150
构件加工区
200
机械停放区
砼、砂浆搅拌区
钢筋加工区
100
木工房
门卫房
1.3施工测量
一、控制测量方案
项目部测量配备一台全站仪、两台不低于S3级的水准仪、1台电子经纬仪。
测量前认真学习设计图纸,积极配合业主、监理单位组织的交桩后,对在本施工管段内的桩位(包括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对所移交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和加密。
导线复测采用全站仪,在有利的观测时间内进行观测,观测时记录好各种参数,内业计算时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输入以做改正。
外业完成后及时进行成果的整理,复测成果由工程部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
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联系、协商。
导线复测完成后,如确认资料与桩位无误后,根据施工现场测量需要,对导线点进行加密。
水准点复测使用S3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往返测,测量成果由工程部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
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勘测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加密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布设在稳固的地点,可埋设标志,尽量避开道路边缘20m左右,两端附合联测到高级水准点上。
外业观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密度要求进行,内业处理时剔除粗差,对观测值进行精密平差。
按水准路线往返测闭合差20S0.5(S为相邻水准点间的距离,以公里为单位),附合路线(闭合路线)闭合差20L0.5(L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的长度,以公里为单位),进行精度评定。
二、施工测量
箱涵施工前,用控制网定测出线箱涵中心线,并测量出当前工作面高程,定测出相应的土方施工边桩,据此进行土石方施工。
三、竣工测量
自进场后,做好每次测量记录,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
收集好每一项施工洽商和设计变更。
每次报验单及时填写,及时上报,及时收集。
每个单位、单项工程完工,及时做竣工测量,并做好记录,妥善保存。
四、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测量人员要认真学习图纸,测量所有桩位、水准点复核无误,并报监理认可后对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严加保护,并进行定期检测。
2、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要求及测量复核制度定期检查,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及时进行竣工测量,特别是对中心线、轴线的施工测量控制及各结构层的高程控制,必须先做好内业,后到现场实施,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3、按规范要求设置控制点、水准点,在雨季期间对其要定期进行复测,雨后必须核测,严格执行复核测量制度。
4、现场作业必须注意安全,交通路口处测量要有安全措施,仪器支架后,要有专人看管。
1.4抗滑桩施工方案
1、抗滑桩施工方案
1.1抗滑桩施工以人力为主。
竖井用人工开挖,钢筋混凝土护壁,桩身混凝土用人工辅以溜槽浇注,
1.2抗滑桩施工分两序跳挖施工,第一序桩砼浇筑后,开挖第二序桩。
1.3成桩速度土层每天为2~3米,岩层每天为0.5~1米。
2、抗滑桩施工工艺
2.1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1-1所示。
2.1.1测量放样
a)施工轴线的控制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提供的定位坐标依据,以及平面布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外控法进行轴线测量、控制,测设出构筑物的主要轴线作为构筑物的控制轴线,用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距,对经复核测设准确无误的控制轴线加以保护,在不易被破坏的地点设砼保护桩,作为永久轴线复核点,并经常检查,避免保护桩被破坏或松动,对放出的轴线形成“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并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复核,认可并存档。
b)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
场地平整
成桩开挖
钢筋加工
护壁钢筋制安
护壁砼浇注
达到设计要求
是否
成孔
桩身钢筋笼制安
桩身砼浇注
下一批桩施工
桩身混凝土养护
完成验收
图2.1-1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平仪、钢尺)的检定、校验—校测原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构筑物定位放线→桩径测量→总平面控制点设置。
轴线的竖向投测及垂直控制构筑物的垂直度的测设,则利用平面测量的轴线控制桩,采用经纬仪进行轴线投测,每升高一级都应从原始控制桩进行投测。
c)构筑物标高程(标高)的控制
依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依据,将绝对标高计算为相对标高,在测场实测方便的地方或永久性建筑物上作不易被破坏的标高控制标记。
标记定在±
0.00或一个整数倍,方便高程计算,当构筑物起来后,把标高定在构筑物上便于向上投测的地方,每次测标高应用钢尺进行硬量距,并每次从第一次测量的标记开始,不得一次转一次,防止累计造成的误差。
d)工程测量复核
测量实行复核制,每次投测前,应将仪器作一次严格的检验,防止因仪器本身的偏差造成测量误差。
2.1.2施工机具及人员配置
本次人工挖孔桩施工机具主要有铁锹、卷扬机、吊篮,空压机、风镐、钢钎,钢模、水泵及维修工具等。
铁锹、风镐用于抗滑桩孔挖孔的施工,卷扬机、吊篮主要用于桩孔内土方的垂直运输,钢模主要用于抗滑孔护壁砼的施工,前三种是抗滑桩孔施工的主要机具。
钢钎、风镐用于破碎和清除挖孔过程中遇到的姜结石、块碎石等障碍,空压机除供驱动风镐外,可兼作向抗滑桩孔内送风,水泵用于排除挖孔内的地下水。
人工挖孔施工人员配置如下,每一挖孔班组设挖孔班长一人,组员二人,挖孔班长由人工挖孔施工经验丰富的技工担任,组员挑选多年从事人工挖孔作业熟练工组成,根据本工程113根挖孔桩的工程量,共配备12个班组,每个班组负责10根抗桩的施工,另配备挖孔工长一人,主要负责人工挖孔的施工的组织,并协助安全、技术员做好人工挖孔桩的安全和技术工作。
2.1.3桩孔的成孔的施工质量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相关要求并参考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修订),人工挖孔桩的成孔质量要求如表3.1-1所示。
表2.1-1人工挖孔桩成孔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允许偏差
序号
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实测方法和频率
1
桩位(mm)
±
用全站仪测,全部
2
桩的方位角
5°
3
桩的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尺寸
地面用尺量,中、下部查灌注前记录,全部
4
桩身倾斜度(%)
<0.5
用吊线量,查灌注前记录,全部
5
桩底高程(mm)
实测,查灌注前记录,全部
6
桩顶高程(mm)
用水准仪测,全部
2.1.4桩孔的成孔施工
a)每一桩孔施工前,依据施工图纸校核桩位、桩号、桩径、设计要求深度及标高,并从桩中点向外引相互垂直的两线四角点,角点应做在施工过程中不易碰撞、挤压的位置。
角点桩可用木桩,桩顶钉钉做中线标志,桩桩的长度不小于30㎝,入土深度不小于25㎝,木桩四周用水泥砂浆固定,并做醒目标志。
b)开挖前测量定位,整平孔口,做好围栏并设安全标志。
孔口四周修截排水沟,锁口应高出地面,孔口上搭设施工棚,以防雨水流入孔内。
c)施工顺序由浅孔至深孔,由两侧向中间,在设计桩位跳跃式间隔开挖。
d)自稳性较好的可塑—硬塑状粘性土或较为密实的碎块石土以及基岩中,一次最大开挖深度1.05—1.2m;
软散的粘性土或松散、易跨塌的碎石层,一次最大开挖深度0.5—0.6m。
e)根据实际情况,每开挖弃渣5—8m,进行岩性编录,核对滑面(带)情况,综合分析,滑面实际位置与设计存在较大出入时,及时与建设单位、勘查设计单位沟通,进行变更处理。
f)护壁高度同每次最大开挖深度,护壁厚度为10-30cm,均匀、与围岩接触良好,护壁后孔桩垂直、光滑,护壁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护壁支架时采用实木支撑,灌注后12小时后,撤除模板。
g)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方式提运弃渣,机械提运时每次不超过0.2m3,活门采用双套防开保险装置,吊出后立即运走,禁止将弃渣堆放井口周围以防诱发次生灾害。
h)开挖中如遇孔内积水,要用水泵及时抽排。
i)孔内设软梯,采用低压电照明。
j)未施工完成或施工完成以后未灌注的桩孔应整平孔口,做好围栏并设安全标志。
做好孔口四周排水,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孔口设防护钢筋网片,以防工人不慎跌入孔内。
2.1.5、桩孔质量控制
a)桩孔位使用TOP-COM全站仪施工放样,桩位采用“三校核制”,即施工放样时校核、挖孔施工前校核、挖孔完成后校核。
b)桩孔孔径孔口采用钢卷尺测量,孔内则采用预先制好外径为500㎜钢筋圈自由下落测量。
c)桩孔孔深测量,孔内无水时钢尺直接测量,泥浆护壁成孔时则使用重锤吊线测量。
d)挖孔标高采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3.2桩身钢筋笼制作
桩孔开挖完成后,经施工员自检,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桩身钢筋笼制作。
3.2.1施工质量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局部修订)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特征,钢筋安装质量要求如表3.1-2所示。
表3.1-2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钢筋骨架
受力钢筋
箍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置
长
宽、高
间距
排距
保护层厚度
允许偏差(㎜)
10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大值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量大值
3.2.2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
钢筋笼制安,在认真学习设计图后,结合规范先放大样,放样审核无误后方可批量生产。
钢材要经检验合格,才能使用。
钢筋制作前要除锈并按图纸的规格、数量、形状进行,满足规范GB50204-2002(2010年局部修订)第三条要求。
制作好的成型钢筋,分规格、分部位挂牌堆放。
钢筋焊接采用电弧焊,主筋焊接为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同一构件的焊头错开,间距大于3.5d且不小于500mm。
同一根钢筋在35d(500mm)长度内不得有两个接头,接头尽量避开梁弯距最大分布区或最大剪力区。
钢筋笼在现场绑扎安装。
绑扎安装时,配置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铁丝扎实;
绑扎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变形、松脱,不得挤压锚杆预留部分;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4-2002(2010年局部修订)表3.5.8的规定。
a)施工准备
①检查钢筋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明和复检报告。
②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的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
③将绑扎钢筋地点清扫干净。
④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⑤钢筋的存放
施工现场应将不同型号的钢筋标明并分别堆放,以便明确识别。
钢筋应保持清洁并应无锈蚀、锈屑、氧化皮、油、油脂、柏油、泥土、油漆、缓凝剂、滴下的砼以及盐或其他任何材料的污染等使砼与钢筋之间粘受到损害。
所有材料应堆在木板或砼的支承上并覆盖好。
离地面至少有150mm的净空,并以足够的支撑防止钢筋变形。
b)钢筋加工
钢筋制作区设于基地加工厂,由内业技术人员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提出加工计划。
在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按现场进度随用随运。
同时,现场准备一部分各种规格的钢筋以备急用,在各种规格钢筋入场时,做好抽检工作。
钢筋配料应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最终的钢筋一览表,在绑扎钢筋架之前,将钢筋弯曲最终一览表提交业主批准,并绘出图纸中的钢筋形状和尺寸。
在钢筋的供应、断料和弯折做出安排之前,应对这类钢筋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全面负责。
c)钢筋代换
保证钢筋的等级、类型和直径按图纸的要求使用。
当必须更换钢筋时,应征得业主和设计方的同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同种类钢筋的更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②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更换后应进行抗裂性,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③钢筋更换后,应满足砼设计规范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要求。
④对主要受力构件,不应用Ⅰ级光面钢筋更换变形钢筋。
d)钢筋接头
钢筋采用焊接或绑扎。
接头的质量标准应满足现行(GB50204-2002)(2010年局部修订),接头位置及接头数量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见(GB50204-2002)(2010年局部修订))。
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的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间距应不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
①搭接钢筋的末端距离钢筋弯折处应大于钢筋直径的10倍,搭接头不应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②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绑扎。
③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长度应不小于1.2La+5d,且不小于300mm,受压搭接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a,且不应小于200mm(钢筋的锚固长度La)。
④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的容许百分率,应符合施工图规定。
e)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严格执行DB51/T32.4-91绑扎程序。
钢筋在施工面处直接绑扎。
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绑箍筋
画箍筋间距线
套柱箍筋
焊竖向受力钢筋
检查校正
移交下一道工序
f)桩筋定位:
桩筋的顶部增设两道箍筋与主筋用铅丝扎牢固,保证主筋间距位置均匀排列。
桩筋底部在焊接前,将上层筋位置校正,再与下层筋焊接,桩箍筋绑扎采用分层套箍法,保证箍筋只数。
主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砂浆垫块固定其位置。
绑扎钢筋网和绑扎骨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GB50204-2002)(2010年局部修订),表3.5.2的规定。
钢筋风架绑扎好后,在未经业主检查认可之前不得进行砼的浇筑工作。
3.3桩身混凝土浇注
3.3.1施工质量要求
a)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局部修订)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特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如表3.1-3所示。
表3.1-3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垂直度
标高
截面尺寸
15
8
+8、-5
经纬仪或吊线或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b)混凝土的拌制与取样要求
每拌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1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c)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如表3.1-4所示。
表3.1-4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3.3.2施工工序
混凝土施工工序图
送检
3.3.3施工方法
a)水泥应使用规定的大厂水泥,且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砂、石粒径级配合理,含泥量及有害成份不超过规范规定。
为减少砼的水化热,在砼材料中可掺高效缓凝减水剂及粉煤灰。
b)砼搅拌实行开盘申请制。
搅拌时,须有试验部门提供的配合比,并根据材料的提供时间、砂和石料的含水率变化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调整。
度量衡器,要定时校验合格。
c)砼浇注方法,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确定。
当孔中涌水或存水过多时,采用导管浇注水下砼;
对无水或渗水量小的孔,应采用串筒浇注并用插入式振器分层捣实。
为防止离析,串筒末端离孔内砼面高度不宜大于2m。
砼振捣由专人操作,按梅花形快插慢拔,不能过振或漏振;
振动棒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骨架。
d)单次准备材料不得少于单桩连续灌注量,并一次性连续进行,以避免形成施工缝。
e)对桩身砼,采用草垫覆盖,浇清水养护,防止表面裂缝,特别是收缩裂缝的产生,养护期7—10天。
3.3.4桩身开挖中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1)多桩同时开挖施工,应严格按照间隔开挖顺序施工,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
(2)对桩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正确。
其检查方法采用自制的十字架或线锤对中。
把十字架放在第一段护壁上口的控制标记上,通过吊线锤检测即可控制桩孔中心,断面尺寸和桩身的偏斜及方位位置。
(3)桩底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上,并清除底部虚土,开挖中逐层进行隐蔽检查。
桩孔开挖前平整孔口,并做好施工区的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雨季施工时,孔口应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堰。
(4)如遇塌孔,应及时采取在塌方处砌砖护壁或砌砖外模,配直径6~8mm,间距150mm钢筋,再支钢内模灌筑混凝土护壁。
(5)开挖出渣应及时运往弃碴场,严禁开挖出碴堆弃于桩井的周围。
开挖完毕后,要尽快浇灌混凝土,以保证桩孔稳定。
(6)开挖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作好安全监测,及时向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