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0653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下列做法的结果与这种演变特点不一致的是(  )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②宋朝设置枢密院

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④元朝设置中书省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元的中央官制

【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使地方权力膨胀,故①正确;

宋朝设置枢密院,分割了相权,君权得到加强,故②错误;

明初设殿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强化了皇权,故③错误;

元朝设置中书省,宰相权力过大,干涉了君权,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5.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三长制;

王安石变法——募役法;

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戊戌变法

【解析】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便于征收赋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

募役法解决了大型工程的劳动力问题,但无法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

殖产兴业是鼓励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与土地私有制无关,故C项错误;

戊戌变法广开言路,但没有通过能够约束君主的宪法,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16.右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

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解析】从五口通商到十一口通商,逐渐从沿海深入到内陆,故①正确;

通商口岸不断增加,中国逐渐沦为外国的殖民地,故②正确;

重庆的开设与日本甲午战争的侵略路线无关,汉口的开设与英法联军侵华的路线无关,故③错误;

列强侵略中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所以开设的通商口岸基本位于沿江沿海,交通方面,便于把中国变成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7.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考点】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A项纲常伦纪不能变,而技术可以变,这是洋务派的观点,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

B项在保留君权的基础上实现民权,这是维新派的观点,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

C项批判孔教,提倡共和,这是激进派的观点,出现于1915年;

D项反对帝制,提倡共和,这是革命派的观点,出现于1905年,按照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18.有一证件的文字是:

“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

”对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

【解析】1955年,顾福初加入合作社,文字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历史事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A项正确;

三大改造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未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故B项错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

对农业的改造后,配合起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农业高级社,农民没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这是后来改革开放的事情,故D项错误。

19.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

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这则材料的历史背景是(  )

A.平反昭雪工作已在全国展开B.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局面结束

C.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恢复高考制度

【解析】1977年,平反昭雪工作尚未展开,故A项错误;

1976年文革结束后,高考报考不再以成分为唯一的标准,而是看本人表现,说明动荡局面已经结束,故B项正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与1977年恢复高考无关,故C项错误;

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与1977年恢复高考无关,故D项错误。

20.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突出成果

B.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缓解了“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提高了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

D.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确立,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

【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A项错误;

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是在1973年,而“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发生在1959至1961年,故B项错误;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

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与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21.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

A.因信称义B.知识即美德C.人非工具D.人民主权说

【考点】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解析】16世纪,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指宗教改革的思想,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故A项正确;

“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观点,故B项错误;

“人非工具”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康德的观点,故C项错误;

人民主权说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故D项错误。

22.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

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解析】英国的上议院由贵族组成,不实行选举,故A项错误;

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

德国的政府首脑是首相,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

英美法德四国的议会都有立法权,故D项正确。

23.对下图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多极化国际格局已形成②欧洲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③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解析】图片右上角有“独联体”,说明该地图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地图,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至今尚未形成,故①错误;

苏联分裂成了独联体,东德和西德统一成联邦德国,欧洲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故②正确;

苏联解体之后,海湾战争爆发,地区冲突、宗教矛盾不断,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故③正确;

苏联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37.(36分)人际关系·

政党关系·

国际关系

材料一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何以能群?

分(建立社会等级)。

分何以能行?

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

(8分)

材料二

(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4分)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

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

(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

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

(14分)

【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与儒家思想;

柏拉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欧洲一体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异同点,荀子和柏拉图都强调在群体相处中要和谐相处,但荀子强调通过等级、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建立社会秩序,柏拉图主张公民合作建立城邦国家。

第二小问背景,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家,当时旧制度衰落,诸侯割据,需要重建秩序;

柏拉图生活的雅典,民主走向衰落,城邦间的纷争不断,政局动荡。

(2)图一是1927年的北伐,当时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图二是1934-1936年红军长征,当时国共两党处于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图三是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当时国共合作抗日;

图四是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期间,经过三年的战争,解放军最终取胜。

分别解读四幅图之后,关注分值是14分,不是4的倍数,还有2分需要在解读的基础上概括信息,提升主题。

(3)第一小问,吸取教训,战前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无序状态使西方国家意识到,必须建立有效机制来稳定经济秩序,加上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也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第二小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两大体系三大组织,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小问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要求答出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欧元等具体史实。

注意组织行文要史论结合,夹叙夹议。

【答案】

(1)共同:

二者都关注共同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2分)

不同:

二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不同。

荀子强调等级,主张依靠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建立社会秩序;

柏拉图强调公民互助合作,建立理想城邦。

(4分)

背景:

荀子:

战国时期,旧制度衰落,诸侯分裂割据,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柏拉图:

雅典城邦民主制走向衰落,城邦纷争不断,政局动荡。

(2分)

(2)解读:

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分)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形成国共两党对峙、内战局面。

日本乘机发动侵华战争(3分)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内战爆发。

经过三年战争,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大陆政权,国民党逃往台湾,台湾与大陆分裂。

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的历程。

历史证明,对抗、分裂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与统一,合作利于社会发展,实现共赢。

(3)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各国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主张建立有效机制来稳定经济秩序。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6分)

二战后为摆脱美国与苏联的控制和威胁保障自身安全,恢复发展经济,重振西欧国际地位。

1952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加强。

1993年欧盟成立,一体化扩大到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2002年欧元诞生,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40.

材料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大事记(部分)

朝代

历史资料

西汉

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自此之后,汉与各国往来不断。

中原地区的大量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

西域各族派遣很多贵族子弟到汉朝学习,汉族文化在西域各族广泛传播开来。

西域各地的葡萄、苜蓿等农产品也传播到中原地区种植。

唐朝

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亚欧非的许多国家。

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传佛法于日本。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宋朝

海上“陶瓷之路”发展兴盛,当时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十几个国家进行贸易,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1)阅读上表,分析由汉到宋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结合所学,概括这一阶段促进对外交往发展的主要因素。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汉、唐、宋对外贸易

【解析】第一小问趋势,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汉的对外交往主要以陆路为主,唐朝是海陆并举,宋朝则以海路为主;

交往的规模和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扩大。

第二小问特点,从汉朝到宋朝,对外交往都是双向流动的。

第三小问因素,政治上国力强盛,经济上农耕经济发展,外交上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1)趋势:

从陆路为主发展到海陆并举,以海路为主;

交往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特点:

双向流动。

(4分)(信息提取概括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点2分,不超过4分)

因素:

开明的对外政策,农耕经济的发展,国力强盛等。

41.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前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表

年份

1917

1922

1926

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18%

16%

32%

(1)依据上表,指出前苏联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第一小问变化,不难从表格中发现,苏联城市人口的比重先是减少,后来逐步增长,特别是1926—1939年,增长很快;

第二小问原因,1917—1922年减少的原因是苏俄的内战,经济困难;

1922—1939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原因是新经济政策、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的推进。

(1)变化:

从1917年到1922年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减少,从1922年到1938年连续增长,其中1926年到1939年增长迅速。

减少原因:

三年内战,经济困难。

增长原因: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恢复。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迅速实现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D

A

C

37.

(1)共同点:

不同点:

社会背景:

(2)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0.

(1)趋势特点:

交往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41.

(1)从1917年到1922年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减少,从1922年到1938年连续增长,其中1926年到1939年增长迅速。

减少的原因:

增长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