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9418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是我国第~次采取正规化的办法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

1993年l0月《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级专门人才”。

从这个文件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扩展到“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随着该专业的发展,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培养目标扩展开来,主要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1.高等学校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个服务对象。

1984年设置该专业的当年主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同年6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的意见规定其培养目标是使高等专科文化程度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毕业后继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招生对象为“在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三年以上的现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试办思想政治专业在职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规定,为了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1987年起试办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班。

1987年9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仍然强调其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等学校及党政机关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

  2.党政军机关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我党的一大特色。

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加上有些地方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许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

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服务于党建,为党务部门输送专门的政工人才是本专业设置的重要使命。

行政机关以及立法、司法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立法机关是民意表达机关,行政机关是法律执行机关,司法机关是法律监督和裁判机关。

在这个系统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实现领导的基本手段党组织和政工部门就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国家权力系统得以有效运转。

  军队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为军队建设和完成作战任务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其他服务的工作。

政工人员主要由军事院校的军队政治工作专业来培养,但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还要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专业培养的人才来补充。

因此,有不少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把为军队培养政工人才包括在内。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它履行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

企事业单位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工人运动首先发生在企业领域。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而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求专业化的政工人员来充实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摆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迈进。

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全国性社会团体近2000个,其中有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近200个,其中,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的地位特殊,中国文联、科协、侨联、作协、残联、红十字会等也有重要影响。

这些社会团体是党团结和联系社会诸行业的群众性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这些组织的基本手段。

正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社会各行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为中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中小学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1998年3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为中小学培育德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职责。

  1.为中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为中等学校培养政治理论师资是政治教育专业设置的初衷,1952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提出,“各大行政区应选择具备适当条件的高等学校·

·

设立政治教育系或政治教育专修科,培养中等学校的政治理论师资。

”按照这个指示,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开政治教育专业,逐渐铺开,全国设立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这一模式延续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针对专业设置存在过细过窄的现象,拟将“政治教育”专业改名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6月正式定名为“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

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针对该专业只培养政治理论课教师,而不培养德育工作者的状况,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中等学校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

这是一次重要改革,培养目标拓展到全部中学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

1993年7月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师范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范类)合并,统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保留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师范生)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非师范生)两个培养目标。

1998年公布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仍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非师范类则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以上梳理看出,初始的师范类“政治教育”专业中间经“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最终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其培养目标一直有中学政治课教师,现在演化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这是一个逐步走向全面的过程。

中学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

第一,分管德育的副校长。

中等学校一般设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德育队伍,审定德育工作计划,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检查政教处工作,协调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部门的工作。

第二,政教处工作人员。

政教处(有的称教导处、德育处或教育处)是在校长领导下实施德育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安排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三,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德育大纲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就落到了实处。

第四、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骨干。

他们扮演双重角色,既要做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又要做思想品德的示范者。

第五,团队干部。

共青团、少先队作为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是青少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和政府进行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2.为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我国建立了三级师范体制,即中师、师专和师范大学,分别培养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

其中,中师培养的是全科教师,这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了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弱点是不利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社会上并不太认同小学教师职业是专业性工作。

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历低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

近年来设置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1997年4月教育部“培养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专业建设研究”立项,1998年秋,原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率先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随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东北师大相继开设此专业。

该专业的设立解决了我国小学教师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又为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师范过渡提供了新思路,但仍然不能解决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培养的仍然是全科教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设置文理两个方向,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文理分工不是真正的学科划分。

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正在发生的教师教育改革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出路。

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提出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

新世纪以来,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循着综合性大学的思路进行的,在综合性大学开设教育学院,在师范院校开设非师范专业,一些师范院校改制成综合性大学。

这种改革符合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便于同国际接轨。

从1998年始,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进行了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

有的学校在前3年中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融为一体,不分专业。

第4年,除开设少量的专业选修课外,综合性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师范性素养。

此乃“3+1”模式。

有学者主张探索“4+1”模式(本科四年加一年教育专业课程)和“4+2”模式(本科加两年教育硕士)等。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既解决了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也解决了小学教师的专业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者培养可以采取教师教育的模式,“3+1”模式、“4+1”模式和“4+2”模式均可探索。

前几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通过几年的培养,能够胜任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然后让那些愿意从事小学德育的学生继续修教师教育课程,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成为高学历、专业化的小学德育工作者。

  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

  高校本科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还要为研究生输送生源。

一个专业为哪个学科输送生源决定于这个专业主要接受的是哪一个学科的规训。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调整充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合格生源。

  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孵化器职能

  1984年Ⅸ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目录”提供了3类理论课程: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马列原着、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党团工作等。

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构成一个体系,该专业主要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规训,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中共党史等学科输送生源。

而这些学科又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不但跨一级学科,而且跨门类。

这说明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不成熟,没有自己稳定的学科基础,接受的规训来自多学科,也为多个学科门类输送生源。

正是由于它的不成熟,使它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学科恢复时期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孵化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衍生了哲学学科门类,有些学校在此基础上申报哲学本科专业;

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经济学本科专业;

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以及中共党史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政治学相关学科,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政治学本科专业;

许多学校的法律专业本科也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法学概论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发挥得很充分,很多高校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以及文科专业的专业群。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调整充实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终结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为本专业提供了属于自己的一级学科,该专业从此有了自己的学科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级学科,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2008年,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

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就有了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学科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l2月64号文件的一段话:

“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教学体系。

在本科教育中,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培养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较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大学生。

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梅荣政教授主张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之外另起炉灶,设置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生提供本科生源。

对此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不多。

此问题关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

是另起炉灶好,还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调整、充实其培养方案好呢?

笔者认为,后者更好。

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这是规范和改造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需要。

该本科专业学科基础混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党史等学科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学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术共同体。

这些围绕一个本科专业来转,给人的印象是该本科是个大杂烩,学生是“万金油”式非专业学生。

报考研究生时,学生流向不同的学科门类,有的从哲学进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领域,有的从政治经济学进入西方经济学领域,有的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政治学理论领域,有的从国际共运进入国际关系领域,有的从党史进入史学领域,这种现象在其他本科专业中绝无仅有。

第二,这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提供本科生源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很多,但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有本科生源。

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学位论文选题不规范,遵循本科路径进入马哲、政治、科社、党史领域,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空壳化。

如果用该一级学科所属六个二级学科作为主干课程改造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问题迎刃而解。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困境就能同时解决。

第三,这种调整符合教育经济原则。

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之外另起炉灶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两专业同时并存,两班人马互不交又地从事本科教学,这是学术资源的浪费。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贯通。

两个专业同时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都将是十分尴尬的事,一所大学如果搞两套这样的建设,资源有限,无能为力,搞一套建设则与两个专业的名称不符。

只有合二为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调整、充实、改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才能名实相副,有利于建设和管理。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明确对于高校和大学生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高校明确学科定位,整合学术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与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数学校都是分属两个部门,一个归属于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一个归属于社科部(或马列部),两支队伍分别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

如果按照上面的论述,修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优势明显。

原因如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一个培养目标是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高校党政部门、各院系党务工作者、辅导员都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具有一致性。

这样,高校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可以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教师资源将是十分丰富的,根本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问题。

这些从事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给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上课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党的书记讲党建课,团的书记讲团的工作课程,太恰当不过。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二个培养目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公共课教学部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学,根据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要求,中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是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一致性关系,故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课程与大学生公共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要求具有一致性,这样,两支教学队伍可以整合。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三个培养目标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师、公共政治课教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科归属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这三支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2.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

特色专业因其所具有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教育部统一确定,全国趋同性较强。

  如何在不违背专业性质的基础上办出特色是个普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首先要求是思想政治专业,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精神实质,其次是如何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和本校资源状况提炼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三个培养目标为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不同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在某一培养目标上下功夫。

第一,综合性本科院校可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上下功夫。

1984年设置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之初培养目标就定位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上。

这类高校应利用其历史资源进一步凝炼特色,课程设置要向思想政治工作者方向倾斜,比如党的建设、团的工作、社会调查等课程应得到重视。

不同的学校还可在部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体现特色,如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等等。

第二,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发挥其师范教育优势,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培养上着力。

原来的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学德育工作者为主,且几乎所有高校雷同。

而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之一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小学德育工作者是一个亚目标。

有些学校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培养上定位,开设小学德育、少先队工作等方面的课程。

第三,全国重点大学可以把特色定位在为研究生输送生源上。

重点大学学术资源丰富,本硕博学位点齐全,本科生素质较高。

这类高校的课程应向理论性倾斜,如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专业英语等。

  5.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发展方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社会方面要做的工作,也有高校要做的工作。

这里只论述高校要做的工作。

原来的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就业方向只是中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非师范类本科生就业方向是考公务员,且方向不明确。

考研究生是一个前进方向,但学科取向不明确。

新的培养目标为就业和升学开拓了视野。

第一,可到中小学从事德育工作。

这里的德育工作既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包括其他德育工作者,如少先队、青年团工作、党务工作、宣传工作。

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专业化,而现行的小学很少有专业化的德育工作者,新进小学教师将更多地要求高学历、专业化第二,可到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党政机关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就业的主要方向;

军队也是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本科生可以走从军这条道路到军队施展专业才能;

企业是本科生重要的选择,当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都很缺乏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团体作为就业渠道未受到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都需要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专业化工作者。

第三,可考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

该学科初建,不太成熟,迫切需要有志气、有才华的年轻人勇于探索,敢于攀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这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学科,是一个有远大前途和充满挑战的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