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8676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蔡一高第十章基建文档格式.docx

1981年至1990年,学校向礼堂西拓宽,购买土地20亩,建两路13栋教职工住房。

1984年,建成三层18班新教学楼1座。

1986年,在新教学楼西又建三层理化生实验楼一座,原行政、总务办公室平房改建成二层行政办公楼。

在新教学楼和实验楼前修建一个300米跑道的大操场。

在操场西边建门面房10间,设立校办机修厂。

1991年,学校布局又进行了调整。

拆除东大门沿街校办工厂平房,盖教职工宿舍楼一栋。

在学校西南角新建面粉厂1个26间。

1997年,把教学区东大门改建成古典牌楼式大门。

1998年,拆除两座教学楼之间的四栋平房40间,建五层40班教学大楼和四层教师办公楼、水冲式厕所楼各一栋。

1999年,在实验楼西建五层教职工宿舍楼一栋。

2001年,原教育生产公司院划给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达到50307平方米。

当年,在操场东、西两端建男、女生五层宿舍楼各一栋。

2002年,建成3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标准化体育场。

2003年,县政府及教体局指示新蔡一高扩大办学规模。

学校在城区北郊租赁民办育才学校校址,建立了新蔡一高分校(北校区)。

学校选派一批教师并招聘部分大学毕业生任教,当年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600人。

分校有四层教学楼一幢、图书及实验楼一幢、学生寝楼一幢、大操场一个。

一高除投入全套教学设备外,仅教师工资每月就投入23万多元。

年份

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

其中

教学及辅助用房(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房

新增面积

1989

50307

8128.5

3590.5

715.5

1200

1990

8400

260

1991

11766

88

1992

784.5

231

1993

11578

4494

885

1994

3792

1012

1995

12420

4695

391

1996

1997

12690

4965

1998

5235

1999

16106

6057

1149

5506

2000

2001

16259

6210

153

2002

29021

7606

1150

6462

2003

92000

64780

17606

2100

35779

附表:

1、新蔡一高1989年至2003年学校基本建设情况表

 

2、新蔡一高1960年平面示意图

3、新蔡一高1980年平面示意图

4、新蔡一高1990年平面示意图

5、新蔡一高2002年平面示意图

6、新蔡一高2003年平面示意图

二、学校绿化

1941年,学校教学区居老城东关外路北中心地,四周空地植有国槐和榆树数千棵,校园处于林海绿波之中。

每栋教室前后各植有一行梧桐树,校园种植很多梓树、蓉花树,清香盈怀,风景幽雅。

1956年,校舍向原教学区四周扩展。

1958年,种花草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趣,校园内改种杨树、松树和柏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校园树林遭到严重破坏。

1969年,学校迁址西关外,边建校边绿化。

1980年,校园主道两旁法桐树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大道中心有一个八角花坛,种植各种名贵花草。

校舍房前屋后及道路两旁种植各种杨树。

老教学楼北有一桃园,种有桃树、梨树、苹果树。

1985年,行政办公楼前,建有四个花坛,种植雪松和长青树以及花卉。

1996年,学校道路两旁的法桐树更换为风景柏树,路南建一个东西长方形大花园。

1999年,40班新教学楼落成后,在楼后面建成小型花园,铺上草坪,栽种各种花卉,种植柏树和棕树。

2003年,在学校第一道大门内路北建成大花园一个。

并在大花园内建设了小凉亭、葡萄架,用鹅卵石铺设了花园小径,在路面上以十二属相图象进行点缀,显得优雅别致。

安装了八盏夜明花灯,供师生休闲时游玩观赏。

第二节校舍

1941年至1947年,学校扩建校舍,累计达到168间。

1952年,学校恢复建初中。

1956年始招收高中班,基本建设加快。

1958年,教学用房面积为387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321平方米。

当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外建设新蔡高中新校舍。

1960年,开工兴建砖木结构18班教学楼,1961年完成一层楼的砌墙工程,因自然灾害停止建设。

1964年,上级拨款继续兴建。

1969年,新蔡一高举校迁新址,18班教学楼落成,同时又兴建了2排教工宿舍。

1971年,学校共有校舍150间,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1984年,新建教学楼1幢,后建成实验楼1幢、行政办公楼1幢,学校校舍达到490间,建筑面积为8218平方米。

1994年,临街宿舍楼建成。

1999年,40班五层新教学楼1幢、四层教师办公楼及水冲式厕所楼各1幢建成,第二座教工宿舍楼建成,学校校舍达到540间,总建筑面积为11578平方米。

1998年,学校共有校舍616间,建设面积为12960平方米。

2001年秋,在大操场东西两头建设男、女宿舍楼各1幢。

2003年,学校占地面积9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780平方米。

一、办公用房

1941年,校长及教师办公用房只有18间。

1956年,行政、后勤、学科教研组等办公用房共22间,面积400平方米;

1981年,行政、后勤、学科教研组等,办公用房共26间,面积510平方米;

1984年,行政、后勤、学科教研组等办公用房共73间,面积1350平方米;

1999年后,年级组办公楼落成,办公用房得到进一步补充,共有80间,面积1440平方米。

校长、书记、副校长、副书记、工会主席单设1间办公室;

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年级组、团委会、妇联、校志室、保卫室、图书室、卫生室、微机室、档案室等均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室。

并且,有供开会用的大会议室和小会议室。

二、教学用房

1947年,学校高中部3级5个班,有教室5个15间,实验室1个,2间。

1956年,学校初中部12班,高中部2班,有教室14个,42间。

实验室及仪器室4座,26间。

1971年,有18班教学楼一座,高中有4班,占教室12间,实验室及仪器室占14间。

1981年,高中13班,教室39间。

1985年,新建18班教学楼一座,原老教学楼改为各学科组办公室。

高中21班,教室63间。

1991年,新建实验楼启用,共36间,其中实验室6个,18间,仪器存放室2个,6间,准备实验室2个,6间。

1999年,建成40班新教学楼,共120间。

2002年,有41个班,教室123间。

微机室4座12间、计算机主控室2座6间。

多媒体教室7大间。

2003年,有48个班,教室144间。

三、生活用房

(一)教职工用房

1947年,学校教职工住房26间。

1956年,学校教职工住房42间。

1971年,教职工住房38间。

1981年,教职工住房出现严重短缺,学校向西扩展,购买土地20亩。

1984年,在新购土地上建6排教职工住房,教职工住房累计达106间。

1994年,教职工集资,在学校东大门建门面宿舍楼1幢,教职工住房达到310间,住房困难得到缓解。

2000年,教职工集资于实验楼西边建成第二栋教职工宿舍楼,教职工用房累计达到382间。

2003年,教职工集资,在原校办工厂院动工兴建一栋点式教职工家属楼。

(二)学生宿舍

1947年,学校学生宿舍16间,其中女生宿舍6间。

1956年,学生宿舍30间,其中女生宿舍院在校园东北隅,10间砖瓦结构平房;

男生宿舍在校园西北部,20间平房。

1981年,学生宿舍61间,其中女生宿舍院在老教学楼后,7间大平房;

男生宿舍在老教学楼前,6排54间平房。

2003年,男生、女生寝楼同时竣工并投入使用,共有180间,8人或10人一间,内设卫生间。

(三)学生食堂

1956年,学生食堂占房4间。

1958年,在学生食堂北建一简易大礼堂,做为学生餐厅。

1981年,在礼堂南边,建一学生食堂8间,礼堂做学生餐厅。

1998年,学校投资改建学生食堂11间,内设5个大伙,承包给个体经营。

大礼堂进行了装修,作为学生餐厅,餐厅内设有水磨石板饭桌,安装有自来水管,天花板上装有电棒、电扇,墙壁上装有排气扇。

(四)教工食堂

1942年,教职工食堂占房4间。

1956年,教工食堂设在原庙宇大殿内,用房6间。

1971年,教工食堂占房6间。

1981年,教职工食堂设在校园东北隅,单门独院。

1991年,教工普遍自立小伙,教工食堂停办。

四、其它用房

(一)礼堂

1958年,在学生食堂北,盖一座土木结构大礼堂10间,平时做学生餐厅。

开学典礼、文艺演出、师生集会时做大会会场。

1978年,在新校址建砖木结构大礼堂11间,平时用于师生大型集会或文艺演出。

1980年,因学生住宿紧张,曾一度改为男生宿舍。

1991年,改为学生餐厅。

(二)传达室、汽车房

1942年,学校有传达室3间,集传达、司铃、门卫于一室。

1956年,学校传达室用房2间,一间传达人员住,一间作接待室用。

1971年,学校有传达室2间,外间作接待室,内间传达人员住。

1993年,在教学区大门北侧建一间钢筋水泥结构的传达室。

1994年,在教学区大门南侧,传达室对面,建汽车房一间。

(三)医务室

1942年,学校有2间卫生室。

1956年,医务室用房2间,外间为就疹室,内间为医生住室。

1971年,医务室用房一大间。

1998年,医务室用房2间。

2002年,医务室用房3间。

(四)茶房

1942年,学校茶水由教师伙房供应。

1956年,有茶房2间。

1981年,有2间茶房。

1996年,学校新建茶房2间,安装锅炉一个,供应全校师生茶水。

第三节设施

1942年,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完备。

1956年,学校教学设施、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虽有增加,但不齐全。

1969年,学校迁址,教学设施和办公设施重新购置,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增加。

1981年,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各种设施逐步完善。

1991年,学校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教学、办公和生活的需要。

一、教学设施

(一)实验仪器

1942年,学校有理化实验室一个,购置一些简单的小件实验仪器,如试管、量杯、烧瓶、酒精灯等。

1952年,建实验室一个3间,购置一些较贵重的实验仪器,如显微镜、三球仪、生物模型及标本等。

1956年,学校建有物理、化学、生物仪器、药品室2座,各有4大间。

实验室2座,各有3个教室,共18间。

物理、化学实验按教材要求,能满足10个组的学生同时实验。

1971年,教学活动以学工、学农为主,以劳动代替实验。

1973年,地区仪器社集中为学校配备了教学仪器和药品,基本上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用。

1981年,除上级配发一些仪器外,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购置一部分仪器,学生可分为10组进行物理、化学实验。

1989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9万元。

1991年,实验楼投入使用,一次同时可容纳10组学生参与实验。

理、化、生仪器及实验药品和工具实行分室保管。

1991年,物理仪器有2500余件,分计量、热学、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通用仪器、常用损耗物品、维护仪器、废旧仪器等类别,用10个专柜管理。

化学药品与仪器200余种,分10个专柜管理。

生物模型、标本150多件,显微镜40余台,生物仪器50余件,药品20余种分5个专柜管理。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达到市定标准。

1999年,学校两个化学实验室、两个物理实验室经过装修,达到国家级实验室标准。

2003年,理化生实验室14个,物理260个座位,化学260个座位,生物208个座位,理化生实验仪器达到国家1类标准。

(二)图书室

1942年,学校有图书室1间,师生捐图书1000余册。

1956年,学校图书室占房两间,各种图书5000余册,管理人员一人,由教师曹炳文兼管。

1966年,“文革”开始,在红卫兵大破“四旧”中,部分图书、资料遭到破坏。

1981年,学校图书室3间,管理员李云江、曹炳文2人。

1989年,学校为满足教学需要,多方购置新书,图书室藏书达8690册。

实行分类管理,设政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教学参考5大类。

2000年,图书室3间,管理员杨敬芳。

2002年,钟凤兰管理图书。

2003年,图书室藏书为100000册,有书柜19个。

(三)阅览室

1942年,学校无专用阅览室,与图书室共用1间。

1956年,学校有阅览室3间,1人管理。

1981年,学校有阅览室3间,订有各种报纸杂志,供教职工阅览。

1989年,张素萍任管理员,每天8小时开放。

阅览室订有杂志40余种,报纸20余种,供全校师生阅览。

每年的报纸和杂志装订成册,妥善保管,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教学区建阅报栏10个,每2天更换1次报纸。

2003年,订报刊杂志80种。

(四)档案室

1942年,学校无档案室,教学资料由训育主任王灵轩保管。

1947年,学校停办,教学资料及其它资料全部丢失。

1956年,教学资料由教导处保管,会计资料由总务处保管,学校无档案室。

1966年,“文革”开始,各种资料被毁。

1981年,学校开始收集整理档案资料,教导处和总务处每年年终将所管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编号保存。

1985年,学校正式建立档案室,档案员杨秀荣。

2003年,学校档案室有档案柜6个,存有100余份卷宗。

(五)体育器材

1942年,学校建一个大操场,东西长200米,南北宽80米。

体育器材有木制篮球架1副、单杠1副、双杠1副、篮球2个。

1956年,体育器材有木质篮球架2副,乒乓球台4个,单杠2副,双杠4副,跳箱2个,排球网4个,排球2个,篮球4个,还有铅球、铁饼等。

1966年,“文革”开始,部分体育器材损坏或丢失。

1971年,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学校重新购置体育器材,有灯光球场1个,钢管篮球架2副,乒乓球台8个,篮球8个,排球7个,铅球10个,手榴弹20个。

至1991年,体育器材增至320件(副)。

2003年,学校建成300米跑道的塑胶大操场,体育器材配备达到国家1类标准。

(六)电教器材

1956年,学校购置幻灯机1部和部分幻灯片。

1981年,学校购置电视机1部、放映机1部、投影机5部,为外语组购置录音机10部。

1991年,学校有2部录放机,2部电视机,1台计算机。

1999年,学校安装了一套卫星接收系统,有电视机35部、光学投影机35台,计算机60台。

2001年,有计算机129台,多媒体教学设施2套。

2002年,有计算机193台,电视机45部,闭路广播系统一套。

2003年,计算机达到220台,多媒体班级覆盖率达到100%,建成了“三网合一”的校园网,即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教学网,广播及录音播放网。

附:

新蔡一高1989年—2003年图书仪器情况表

图书藏量(册)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元)

电教设备总值(元)

8690

39093

9848

33421

9911

35647

10037

38125

3179

10297

38826

10308

28812

5326

39406

39894

6879

10434

41085

9824

10554

41886

15000

10754

42574

57000

11234

44725

357000

11164

44273

796727

13074

45812

1031188

100000

54987

1142315

二、办公设施

1942年,学校仅有1个办公室,3间房,有一部手摇电话机,教师寝办合一。

1956年,学校办公设施有所改善,教师配备1桌1椅和1个玻璃罩灯。

校长、党支部办公室2间,手摇电话机1部。

教导处3间房,配备手刻钢板、蜡纸和手推油印机2部,文献立柜4个。

总务处2间房。

1968年,学校架设输电线路,教师办公用上电灯。

1978年,教师每人配备一头沉办公桌和藤椅1把,各教研组配备文件立柜2个,各处室均配有不等数量的文件立柜。

学校有打字机1部和半自动磙筒式油印机2部。

1995年,学校大会议室经过装修,配长条椅60套,半园形会议讲台1个,日光灯、电扇安装齐全。

小会议室配备有木沙发20套、长条茶机16个,角柜两个。

校级领导办公室分别配有电话、电脑、文件柜、书柜、沙发椅和老板办公桌等。

各处室主任、副主任、年级主任办公室分别配有办公桌椅、资料柜和电话。

各年级组办公室分别配有电视机和电脑。

1994年,学校购置“昌河”面包车1辆。

1999年,学校购置1辆“桑塔纳”轿车。

2000年,大会议室的长条椅改换为200套写字靠背椅,并安装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生活设施

(一)水井

1942年,学校在校园打一口深18米的水井,之后又打一口深15米的水井,两井均用木桶汲水。

1956年,学校又在院内打水井3眼。

1969年,学校迁到西关外新校址,在院内打水井2眼。

其中学生伙有一眼水井,装有水车;

老师伙有一眼水井,直接用水桶从井中汲水。

1985年,学校投资,安装上自来水管,解决了师生用水难的问题。

1995年,学校集资打机井一眼,深150余米,并安装了无塔供水设备1套。

2002年秋,又在大操场东南角,打机井一眼,安装了无塔供水设备1套。

4层学生宿舍楼和教职工家属楼均能每日24小时供水。

(二)茶炉

1942年,学校师生饮用开水,均由教工伙房提供。

1956年,学校建茶房2间,用两口大锅烧水,供应师生。

1971年,由学生大伙供应开水。

1981年,学校建了茶水房,由1名茶炉工管理,供应师生开水。

1991年至2003年,开水供应实行改革。

学校茶炉由个人承包,师生凭票取用开水。

(三)电器设备

1968年,学校架设电线,配置30千瓦变压器1台,教室、办公室、校园内都安装了电灯。

1971年,学校购置50千瓦变压器1台,配电盘1个,合理配置了用电设施。

1981年,学校购置了发电机组,在县电厂停电时启动,保证教学和校办工厂用电。

1990年,学校规模扩大,用电量聚增,更换100千瓦变压器1台。

1995年,又添置100千瓦变压器1台。

1996年,学校面粉厂用电量大,安装了第3台同型号的变压器,并重新调整了校内线路。

2002年,校办工厂停产,3台变压器,2台用于教学区,1台用于教职工生活区。

(四)排水道

1956年,学校在主干道两侧开挖简易排水沟,校园雨天积水靠自然地势排出,亦常有积水。

师生大伙污水靠明沟排出校园。

1969年,迁入新址,仍无排水设施,校园积水顺自然地势向东排放。

1983年,学校修建两条排水道。

1条从礼堂北经教学楼、办公楼前,直通东大门外,连接振兴路路旁主排水道,这条水道东西长200米;

另一条从礼堂西往南穿过大操场,排入新正路北沿的自然流水沟中,这条水道南北长200米。

这两条地下排水主干道,基本连贯全校支道。

1990年,学校对2条地下排污主干道加宽加深,盖上水泥板,污水排放基本畅通。

但遇到暴雨,东大门仍有1尺深的短暂积水。

(五)厕所

1942年,学校有2小间男生厕所、1小间女生厕所、1小间教工厕所,均靠人工清理。

1956年,学校有男女厕所各3间,厕所皆为蹲位式,每天靠人工清理粪便。

1981年,学校有男、女厕所4处,共20间,承包给大粪业个体户清理。

1995年,在礼堂西北角修建1座水冲式厕所。

1996年,学校在东北部家属院处修建了第2座水冲式厕所。

2000年,在5层教学大楼西墙往南修建1幢4层水冲式厕所楼。

2003年,教职工家属楼及男、女生宿舍楼都设置了水冲式厕所。

新建8个化粪池,至此,学校厕所实现了水冲化。

(六)道路

1956年,校园内办公室与教室、教室与寝室及与学生大伙相连通的路面均为砖铺地,其它为泥土路。

学校通往城内的大道为砖碴路。

1968年,县委、县政府给学校铺设了水泥路。

1969年,学校迁入新址,教室、寝室、办公室之间为砖铺路面。

1981年,学校从东大门至大礼堂铺修了一条水泥路。

1996年,为解决学校东大门暴雨时积水问题,加高重修了这条水泥主干道。

1999年,通往家属院的东西、南北两条干道亦铺设了水泥路面,与之相连的各支道都得到硬化,方便了师生生活。

(七)交通工具

1956年,学校配有自行车1辆,供通讯员使用。

1970年,学校购置大货车1辆,供校办工厂使用。

1994年,学校购置“昌河”面包车1辆,供办公使用。

1999年,购置“桑塔纳”轿车1辆。

小汽车由办公室管理,用车由校长批准。

第四节支援薄弱学校建设

为充分发挥重点高中的辐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校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