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
(板书:
黄山)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补充完整题目:
奇松)
4、据题质疑:
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读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
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开始)
2、交流,看“四绝”图。
“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
“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
“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
“温泉”——温泉四季常暖。
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
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出示卡片“情有独钟”,什么意思?
(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
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
(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
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
能读好吗?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
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
怎么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
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
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
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
大家准备一下。
(学生自由读)(学生朗读)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
(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引读第二节。
)
(三)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
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
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送客松
17、黄果树瀑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
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
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法、学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
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
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
人们的感受:
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
(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
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
突出“真是”、“杰作”。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
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
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
“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
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
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
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
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
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
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17黄果树瀑布
闻其声
杰作 看其形
凉丝丝的
谈感受 乐 池
沉 醉
18莫高窟
主备人:
【教材分析】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壁画和藏经洞两个方面。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发现为主,教师从旁引导为辅。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
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
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
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段写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
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
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
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
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
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第三课时
理解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
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
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
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习作5
教学目标:
1.看清四幅神情各异的画面,展开想象的彩翼,感受它们分别表示的内心情感
2.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
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
3.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题目由自己来定,可为自己的作文配上合适的表情插图。
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
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
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营造氛围,诱发创作热情
1.老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人物脸及五宫,讨论概括人物表情:
喜、怒、哀、乐。
2.学生纷纷上台把准备好的照片或日记、图片等张贴到相关的表情下面。
二、积极体验,调动情绪情感
1.谈话:
人们常说,喜形于色。
我们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
被表扬了,满足了愿望,而感到开心;
遇到不平,受委屈了,感到愤怒;
考试成绩不理想,好朋友不理你了,感到伤心、难受……
2.看照片,交流。
看看照片上,某同学笑得多欢啊!
问:
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啊?
这是某同学被抓拍的照片。
你为什么愁眉不展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三、交流倾诉,表达内心体验
1.小组合作,交流各自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组员讨论事情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四、激情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
五、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作动机
1.把优秀作文布置到他的图片旁,并给予奖励。
2.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添画表情插图。
六、评讲作文
1、指名读习作。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练习5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读背《边疆小夜曲》,领会诗歌的意境。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学写毛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