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8321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牧林业比重上升;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能源、原材料、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

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信息等服务业全面发展。

一、二、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36.5:

27.2:

36.5调整为2010年的25.7:

31.9:

42.4,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0.6个百分点。

(3)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建成小堡至凯本、凯本凯阳经平庄至龙田通乡油路,全县油路里程达217.3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乡乡通油路,境内腹地已形成“三纵一横”油路为骨架的交通枢纽体系。

网状的通达公路四通八达,遍布城乡,村通公路率达97.7%,全县通车里程达1120公里,比“十五”末增3.1倍。

实施了将军山、石门坎、大河坪、关堰、天落塘等15座小Ⅰ型病险水库治理,防洪灌溉能力明显增强。

建成三层洞、清塘、三登坎、两江等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6920千瓦。

全面建成县级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同时城乡供水、城镇道路、绿化、防洪等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农村安全饮水145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9.83万人,重点实施了水尾、羊桥、天马等中心集镇供水工程。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人口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7%提升到2010年的21%。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启动了对6300KVA以下电热炉进行淘汰改造工作。

以石漠化治理和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55.05平方公里,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13500亩,新建农村沼气池5730口,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47.3%提高到2010年的54%。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中小学校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实施寄宿制工程,新建学生公寓、食堂和完善中小学教学用房4.2万平方米,以“普九”为重点的“两基”(基本普九、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教育不断巩固,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建成规范性的县人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病有所医的目标。

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低保制度、工伤保险制度。

计划生育措施扎实有力,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达到省级优质服务标准,人口过快增长趋势得到控制,平均自然增长率为5.5‰。

文化体育进一步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率逐步提高,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5)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经济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全部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比重由2005年的63%上升到70%以上。

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五年来,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亿元,引进一批国内实业集团开发和盘活地方资源,铁合金、硅锰合金冶炼、复合肥、塑料制品包装生产及油脂、优质米加工等项目落地我县,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6)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粮食产量、肉类及鱼产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分别达到3100元、12182元。

商品丰富、市场繁荣、物价基本稳定。

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务输出效果明显,社会稳定。

“十一五”期间取得成就是显著的,是我县发展最快、成效最好、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十一五”期间的成就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是县委正确领导、精心谋划运筹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要加快岑巩改革发展步伐,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

必须善于将上级的要求与具体县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

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坚持研究用好国家政策,在吃透用好国家政策上谋求新发展;

必须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突出项目工作重点,用争、拼、挤的精神争取项目,努力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必须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把发展的愿望与社会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兼顾各方利益,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和谐发展。

这是我们工作中得出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但是应当看到,我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制约和影响我县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十分突出:

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发展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和周边地区差距大。

2010年预计我县人均生产总值6687元,接近1000美元,但仍低于全州6850元的平均水平,比全省12750元的平均水平低6063元。

财政负担重,自我发展能力弱,人均财政收入仅为583元,比全州平均水平低133元。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人均化的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不平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滞后。

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

一产比重仍然高达25.7%,比全省高11.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两高一低”特征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比重大,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

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全省水平低17.7个百分点。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弱,城镇化发展滞后,预计2010年全县的城镇化率达21%,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州低26、11和7个百分点。

三是以水利灌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公路等级不高。

全县仍有22座小Ⅱ型病险水库未得到治理,各类水库渠系未配套,防洪灌溉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人均基本口粮田仅为0.38亩,未达到人均半亩目标。

境内腹地无铁路、无高速,虽然境内路网密度已达75.4公里/百平方公里,但公路等级低,全县油路占通车里程仅19.4%。

四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

预计到2010年,我县仍有贫困人口4.5万人,77个重点扶持贫困村还有16个未实施整村推进,主要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及地形复杂的山区,已脱贫的群众贫困发生率达20%,比全州略低,但高于全省平均值。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1、发展的宏观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

从机遇和有利条件看:

世界经济因金融危机冲击而出现短期衰退,从中期来看开始步入复苏阶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起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以转型促发展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体制改革、提升开放水平等是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业化和城镇化将是两个强大驱动力量,努力形成主要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从全省层面看:

我省确定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明确了“三个高于”目标,将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问题。

同时,全省把黔东南州16个县(市)纳入东南特色经济区进行规划。

从全州层面看:

州委、州政府将大力推进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核心区以建设大项目大企业为主,争取上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同时把岑巩新兴、镇远清溪和羊坪规划为黔东新城的主城区,这都将为我县发展提供难得契机。

2、发展的阶段特征明显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推进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阶段特征明显。

经济发展进入加速增长期。

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后,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交通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等日益凸现,良好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我县迎来工业快速发展机遇期。

城镇化进入快速推进期。

“十一五”末,我县城镇化率达21%,相比“十五”末的17%,提高了4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我县城镇化率将保持高位增长,力争“十二五”末达到40%,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将会呈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态势,全面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

社会事业进入全面突破期。

“十二五”期间,广大群众对改善公共服务的要求急剧增长,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将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交通区位优势及水利设施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羊坪火车站货运按450万吨/年的扩容升级、重庆万盛经玉屏至广州快速客货运输线有望实现,县内等级公路比例提高,全县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同时,下溪中型水库及全县小Ⅰ型、小Ⅱ型水库渠系配套,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主要机遇

一是国家扩大内需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重点是消费空间较大的农村市场和中西部市场,我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有利于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二是西部大开发机遇。

国家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战略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将更加注重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增强民族地区造血功能,为我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速转化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

利用株六复线、沪瑞高速和320国道,交通环境全面改善,全县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面临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机遇。

四是省两大战略和全州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机遇。

省确定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实施,全州加快以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会出现区域性集群集约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县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

4、严竣挑战

一是区域竞争的压力。

纵向比我县发展明显加快,横向比周边地区发展速度更为迅猛,呈现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不利局面,进入“十二五”后,全州各地将在前十年蓄积能量的基础上继续加速,区域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县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压力。

二是结构调整的压力。

“十二五”我县面临扩大经济总量、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任务尤为艰巨。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势头缓慢,支撑产业不突出,结构层次总体水平较低。

从需求结构看,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拉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

三是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的压力。

我县水利设施薄弱,又地处于贵州东部喀斯特地区,地形破碎,不仅农业发展受到制约,工业发展、城镇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境内腹地无高速公路、铁路,尤其是农村公路等级低。

第三,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滞后,还面临着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创新不够,企业聚集发展程度低、入园成本高等棘手问题。

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国、我省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家继续扶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长期实施扩大内需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不会改变,加快东中部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

因此,只要发展思路对头,战略谋划得当,政策措施有力,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就一定能够使“十二五”成为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期,城镇化的快速膨胀期,农业产业化的迅速推进期,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时期,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意义的基础。

第二章 

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即工业强县战略、城镇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调整优化发展布局,着力加强产业基地、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1、必须把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

2、必须坚持加速发展。

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主基调,努力培育增加值超亿元产业,坚持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不断增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发展,举全力推动工业发展。

高度重视工业,大力发展工业,实施一批工业产业工程,把做大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根本途经,充分发挥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主导和带动作用。

4、必须坚持城镇化带动发展。

采取超常规加快城镇发展,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举措。

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有效流动,要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必须把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渠道。

6、必须坚持把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作为今后工作的根本措施。

7、把深化改革和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全县经济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8、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

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增进人民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放到重要位置,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和谐岑巩建设。

“十二五”奋斗目标

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矛盾,在增强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高于1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达4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15%以上,物价总水平保持在国家调控范围以内。

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

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乡水资源供给与电力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提高等级公路比重,确保70%的村通油路。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县城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农村人均占有基本口粮田面积达到0.5亩,城镇水电路设施更加完善,城乡用电质量保证。

巩固并继续实施生态工程。

努力建设村村寨寨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工程,农村电视、电话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成效。

努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在发展壮大能源、矿产开发加工、轻纺、电子、农产品加工、生态食品、民族文化旅游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畜牧水产业、乡镇企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比重继续上升,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大幅调整,预期由2010年的25.7:

42.4调整为15.6:

43.8:

40.6左右,形成“二三一”产业结构,非公有经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0%以上。

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进一步增强。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一部分,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率达到25%以上,通道绿化率达到30%以上。

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100%,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标,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不断得到改善。

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受教育水平。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6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8%左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

人才总量增长,素质提高。

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善,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8‰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遏制性别比例失调,稳定低生育水平。

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扶贫开发攻坚取得实效,现有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农村特困户全部纳入定期救助范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3岁以上。

第三章 

 

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把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完成岑巩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园区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强力推进长冲湾、大榕工业集中区建设。

园区基本构架是东抵两叉河口,西接思阳镇马院村,南邻大榕村苗冲,北至龙井坡,涉及思阳镇的思阳社区、大榕、桐木、平坝、马院、龙江、瓦窑、亚坝和大有乡的大有、异溪共10个村(社区)。

其中大榕核心工业区是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近期规划面积21.05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将涵盖大有乡凉水井至茂隆和水尾镇新场村等区域。

“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一园三区”:

一是以大榕为核心的新型环保工业区。

该区规划为高新技术、仓储物流区、农产品加工,以发展高新技术和绿色环保产业为主。

二是以老城为中心的轻型工业区。

该区规划为轻纺、电子、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生活服务区。

三是以大有长冲湾为中心的重工业区。

该区主要规划为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加工及其它重型产业区。

凡新建和引进项目,除对建厂选址有特殊要求的能源、资源类项目外,按照工业布局规划和环保要求,必须进入工业集中区。

对现有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通过技改、整体搬迁等方式到工业集中区发展,提高工业集中度,按照“一园三区”规划布局,构建岑巩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培育发展骨干企业,实施“八大产业”工程

按照建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县独特资源优势,依托沪瑞高速、株六复线、长昆快铁、320国道,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扩大发展生态工业和低碳经济,大力培育发展新兴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以铁合金及铁合金精加工为主导的电冶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为主的绿色轻工业,以民族民间传统工业为特色的工业体系,努力创建“八大产业”,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翻两番,力争达到80亿元,增加值达10亿元,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8亿元。

1、以电力资源为支撑,做优电冶产业

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完善现有输变电网,建成110KV龙田变电站,扩建岑巩220KV变电站(二期工程),使其220KV变电容量达到48万千伏安、110KV变电容量达到26万千伏安的供电能力,规划设计长冲湾工业聚集区220KV变电站,为长冲工业园区工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逐步形成以220KV电网网架供电为支撑、110KV、35KV电网环网供电为基础、10KV供电主干线实现互倒互带的供电网络,提高供电输配能力和用电质量,充分发挥电力能源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以水能资源开发为补充,积极发展农村水电,加快龙江河流域、车坝河流域梯级开发,建立多种资本投入的电力机制,多渠道筹资加快建成斩龙关、陡滩、白水滩、团塘等水电站,改扩建虎跳、冲顶、黑洞、石门坎等水电站,力争新增装机10000千瓦以上。

着力实施电冶产业异地改造,集中发展,努力将长冲湾建成电冶产业示范性基地。

坚持电冶产业集团发展之路,支持金源、金孟、秦箭、天榕、远征、东正等电冶企业(集团)技改扩能升级,大力开发高端电冶产品和特色铁合金、硅锰合金、电解锰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主动做好承接发达地区的工业产业链衔接工作。

到2015年,全县矿热炉装机负荷32万KVA,产能6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