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192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请大家看这几张图片,图片的内容是什么?

生:

图片反映了列强侵华的许多暴行。

是的,我们知道从1840年开始,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掠,疯狂掠夺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

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怎样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板书)

(一)讲授新课

一、国门洞开(板书)

1、背景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列强入侵中国是为了什么?

目的是什么?

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打开中国市场。

对,19世纪上半期,经过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列强入侵的必要性)。

那列强为什么要选择侵略中国?

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呢?

一是:

中国地大物博,面积大,人口多,因而成为了他们的理想目标。

二是:

当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国力渐衰,政治腐败,内部危机严重(这就为列强入侵提供了可能性)。

这是列强入侵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2、经过

既然列强入侵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那么列强是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的呢?

军事手段,发动侵略战争。

请同学们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回忆回忆列强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战争的名称、时间、发动的国家,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完成这张“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在多媒体上打出表格)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者

结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打开中国大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

英法攫取更多在华利益

沙俄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中法战争

1883—1885

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法美日

德意俄奥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通过梳理图表我们看到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板书)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双方代表在南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生答

很好,《南京条约》主要有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四方面的内容,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的影响。

1、内容(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危害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中国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国门被打开,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学们看书本第25页,在《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了上述权利,列强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居住及租地权(逐步发展为租界,成为列强侵华据点)、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中国领海),传教士传教权(文化侵略,精神麻痹)等特权。

2、影响

列强在中国取得了这么多特权,这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变化。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都遭到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此时,中国已经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如果说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列强侵华的第一次高潮,那么在19世纪末列强又很快掀起了侵华的第二次高潮,即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于是在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又有何影响呢?

主要内容

危害

辽东半岛(因三国干涉未得逞)、

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丧失更多领土,使台湾隔离祖国几十年,

更加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白银2亿两

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了财政独立,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各口

新口岸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其他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外资在中国办厂,攫取利润,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考讨论: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不同之处,思考探究19世纪中期与19世纪末列强侵华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

变化:

《南京条约》中列强要求“协定关税”,《马关条约》中则要求“开设工厂”。

反映了列强侵华经济方式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板书)。

这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时代背景有关系。

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因此列强希望打开中国市场,以高价出售加工好的工业品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商品输出。

而在19世纪晚期则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生产力又大大发展,列强已不满足于商品输出所带来的利润,而是用过剩的资本向中国投资或者贷款,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输出。

(比如说,英国在本国用自己的原料、工人等造船,再运到中国,交了税,卖很高的价钱,这叫商品输出;

而现在英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了,于是英国用便宜的原料、廉价的中国劳工、省去了运输费和关税,在中国本地生产再卖给中国人,还是卖很高的价钱,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经济特征是由上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那么在政治方面看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特征是什么呢?

还是从时代背景来分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刚刚完成,列强最希望的是寻找市场,倾销商品,因此他们急于“打开国门”。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垄断资本主义要求寻求扩大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就促使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占有殖民地市场。

《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等大片领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也反映出列强19世纪晚期侵华的特征在政治方面表现为:

瓜分中国。

所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浩浩荡荡的义和团运动严重威胁了列强的在华利益,为了剿灭义和团,教训清政府,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旧历辛丑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德、法、俄、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

加重中国人民的苦难;

以海关等作担保,分39年还清,使清王朝的经济将长期受制于列强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使馆区成为列强监控清王朝的公开场所,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

参加反帝活动

标志着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

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

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王朝对外不得设防,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王朝的中心地带,,也便于列强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国在军事上完全失去了自主权

思考探究:

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突出反映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奴役,以及对中国人民压迫。

反映了列强改变了侵华战略:

由瓜分灭亡中国到“以华治华”。

(一是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是列强之间的矛盾)(板书)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的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这样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列强入侵给中国造成的最重大的危机影响就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列强入侵的影响(板书)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25页,在书上划下来,人权(这些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标榜自己多么尊重人权多么自由民主,可实际上搞的也是双重标准,对殖民地或者其他国家就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政治、经济。

总结起来,还是这句话:

列强的入侵使得原本主权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是侵略性质的,非正义的,是要受到严厉谴责的行为。

课程小结

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五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三大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后,中国“两半”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军事、经济、政治)

课堂探究

读史感悟:

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启示我们如何才能总根本上解决危机?

课后练习

学案或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2)板书设计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列强入侵的背景:

必要性、可能性

(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内容及危害:

①②③④“协定关税”→商品输出

2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内容及危害:

①②③④“开设工厂”→资本输出(经济)

2、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瓜分中国(政治)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①②③④→“以华治华”

2、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列强入侵的影响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

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

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

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