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019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教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ord格式.docx

在初级阶段,学生的虚词学习是分散的,只了解了虚词的基本意义和基本用法。

而本课程是要对初级阶段学习过的虚词用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要求学生全面、熟练地掌握虚词的各种用法,要使学生学会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来理解虚词,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虚词的能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因为是第一次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且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进入虚词学习和研究的氛围。

教学时间为2课时。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预习第二讲,做第一节(副词概说)、第二节(“都”)的课前练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李晓琪:

《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载《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3期。

2.李小荣:

《谈对外汉语虚词教学》,载《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4期。

3.陆俭明、马真: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

4.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第三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后分析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10分钟)

1.师生互致问候,简单自我介绍。

2.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经历以及学生的HSK成绩。

二、复习以往学过的语法知识(15分钟)

1.给汉语的13个词类举出例词

2.让学生谈谈对以上词类的学习体会(哪一类词比较难学?

三、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20分钟)

1.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虚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1)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某种语法关系,如“爸爸的老板”,“的”表示“爸爸”和“老板”之间是领属关系。

2)帮助实词添加某种语法意义,如“洗了”,“了”给动词“洗”添加了“实现”、“完成”这样的语法意义。

3)给整个句式添加某种语法意义,如“我把电脑修好了”,“把”不但帮助指明了“修”与名词“电脑”之间的关系(动作与受事),而且为句子添加了“致果”的意义。

2.虚词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

第2课时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设计一个练习,让学生做了以后,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借此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特别要强调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

五、小结、布置作业

思考题: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汉语的实词与虚词有什么区别?

《汉语虚词十五讲》课程参考教案

第二讲

副词

(1)

第二讲的内容包括:

第一节副词概说;

第二节表示范围的副词。

在汉语虚词里,副词的数量最多。

汉语副词是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的一个复杂的集合,既有实词的某些语法特点,又具有虚词的某些个性特征。

副词内部的各个成员之间因虚化程度不同而存在着种种差异。

本教材只就最基本的问题和最常用的副词进行讨论。

教学时间为4课时。

1.了解副词的基本特征和语法功能2.了解副词的分类,能根据意义给所认识的副词归类3.了解范围副词“都、才、就”的语义指向和使用语境4.了解范围副词“只、仅、光”的语义指向以及与“就、才”的区别。

要求学生能根据书上总结出的意义和用法完成课后练习。

1.副词的基本特征和语法功能;

2.范围副词“都”的用法;

3.范围副词“才”与“就”意义用法上的异同。

本讲的难点是:

范围副词“都”。

1.通过第一节的课前练习和课上练习来加深对副词语法功能的理解,了解副词的分类。

教学时间为45分钟。

2.通过“都”的练习总结出范围副词“都”的使用语境和“都”的其他用法。

3.通过练习比较“才”和“就”在意义、用法上的异同。

4.通过练习比较“只”和“光”的异同以及“就”和“才”在表示范围时与“只/光”的区别。

1.做第二讲的课后练习。

2.预习第三讲,做课前练习。

1.张谊生:

《现代汉语虚词》第二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王还:

《“ALL”与“都”》,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4期。

第1—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是否完成课前练习。

四、进入新课

1.对第一节课前练习答案,学生对课前练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副词的语法功能。

2.做课上练习和下一个课前练习(给课上练习中的14个副词分类)。

3.订正学生的第二节“都”的课前练习答案,讨论,做课上练习,总结出范围副词“都”的使用语境。

提醒学生注意“都”的语义指向。

(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到“语义指向”这个术语)

4.订正学生的“都”的其他用法课前练习答案,讨论总结。

5.做课上练习,明确“都”兼表时间和语气,与“已经”有所区别。

做课后练习与下一节课前练习。

第3—4课时

二、检查作业与讲评

三、进入新课

1.订正学生的课前练习答案,做课上练习,比较“才”和“就”的意义、用法上的异同,注意这两个副词的主观评价性和语义指向的互补性。

2.做课后练习一、二、三。

3.订正学生的“只、仅、光”课前练习答案,总结语义和用法上的异同。

4.做课后练习。

四、小结、布置作业

预习第三讲,做课前练习。

第三讲

副词

(2)

第三讲的内容包括:

第一节表示频率的副词;

第二节表示程度的副词。

本讲选择了使用频率最高和最容易引起困惑的几组副词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们早已学过的这些副词加以条理化,以解决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

1.了解频率副词“还、再、又、也”用法及异同2.了解频率副词“常、常常、往往、经常、通常”的异同3.了解程度副词“很、太、真、更、相当”的用法及异同4.了解程度副词“比较”和“稍微”、“挺”和“怪”的区别。

要求学生能根据书上总结出的意义和用法完成课后练习,并能说出理由。

1.频率副词“还、再、又、也”的用法与区别;

2.程度副词“很、太、真”的区别。

副词“还”。

1.通过课前练习和课上练习来总结副词“还”、“再”、“又”、“也”的主要用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异同。

教学时间为70分钟。

2.副词“常、常常、往往、经常、通常”部分,布置学生课下自学,课上订正练习答案、讨论答疑,教学时间为20分钟。

3.通过练习总结“很、太、真、更、相当”意义、用法上的异同。

4.通过练习总结“比较”和“稍微”的异同以及“挺”和“怪”在表示程度时的异同。

1.做第三讲的课后练习。

2.预习第四讲,做课前练习。

1.吕叔湘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

2.单韵鸣:

《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载《汉语学习》2004第6期。

对上一讲的课后练习或作业进行讲评。

1.订正学生第一节课前练习答案,学生对课前练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副词“还”、“再”、“又”、“也”的主要用法。

2.比较“也”与“都”、“也”与“又”、“再”与“又”“还”与“再”的异同。

3.作课后练习一、三(选词填空)。

4.订正学生“常、常常、往往”课前练习答案,做课上练习和课后练习一。

做3.1.1课后练习二(修改病句)和3.1.2课后练习二(判断正误并把错的改过来)与下一节课前练习。

1.订正学生的课前练习答案,做课上练习,比较程度副词“很、太、真、更、相当”意义、用法上的异同。

特别要注意“真”与“很”的区别,很多学生会说出“她是个真好的老师”这样的病句,这可能与学生的母语有关。

2.订正学生的课前练习答案,总结“比较”和“稍微”的异同。

注意“稍微”与“有点儿”、“一点儿”搭配时的位置。

3.订正学生的课前练习答案,做课上练习,总结“挺”和“怪”的异同。

做课后练习一、二,预习第四讲,做课前练习。

第四讲

副词(3)

第四讲的内容包括:

第一节表示时间的副词第二节表示否定的副词。

第一节包括“曾经(曾)/已经(已)”“刚(刚刚)/刚才(时间名词)”“一直/总是/从来/一向”三组常用时间副词的意义、用法的辨析;

第二节讲了“不/没(有)”“别/甭”两组否定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这些副词的用法都是在初、中级阶段已经学过的,再次学习以巩固学生的正确认识,纠正仍然存在的错误。

1.理解并掌握每一组时间副词表示的不同意义和各自的常用格式。

2.理解并掌握两组否定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求学生能根据书上总结出的意义和用法完成课后修改病句的练习,并能说明病句错误的原因。

本讲的重点有三个:

1.“曾经”和“已经”的语义、语法特点2.“刚”和“刚才”的区别3.否定副词“不”与“没(有)”意义用法上的异同。

时间副词“一直/总是/一向”的用法。

1.通过做“曾经/已经”的课前练习和课上练习来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组副词在句中出现的正确位置及其与动态助词“过”或“了”的搭配,注意它们的否定用法。

教学时间为25分钟。

2.通过“刚/刚才”的课前练习和课上练习归纳两者的异同。

教学时间为20分钟。

3.通过练习比较“一直/总是”和“一直/一向”在意义、用法上的异同,复习“从来”及其否定式的用法。

4.通过练习比较“不”和“没(有)”意义、用法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在句中的正确位置和与其他词的搭配规律。

教学时间为30分钟。

5.总结表祈使否定的副词“别/甭”的意义,掌握其常用的搭配。

教学时间为15分钟。

1.做两节的课后练习。

2.预习第五讲,做课前练习。

1.齐沪扬等合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第四章、第七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周小兵、赵新等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第六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铁根《“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限制》,载《汉语学习》2003年第2期4.马真《“已经”和“曾经”的语法意义》,载《语言科学》2003年第1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订正“曾经(曾)/已经(已)”课前练习答案,学生对课前练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动词前还有其它状语的情况下,“曾经(曾)/已经(已)”可以出现的位置,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有差别。

例如句1、句3。

2.做课上练习,提醒学生注意“曾经/已经”在意义上与现在的关系,在用法上与动态助词“过”或“了”的搭配,进而比较、总结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

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曾经+V+过”,“已经+V+了”的组合格式,还可以告诉学生“已经”的后面也可以用“过”,例: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也可说成“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可以让学生说说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曾经+V”的后面一般用“过”,不用“了”,除非V后有数量宾语,例:

“这本书我曾经看了三遍”。

注意“曾经/已经”在否定句中的用法,“曾/已”的语体色彩。

3.让学生试着用“曾经/已经”作句子。

4.在做课前练习的基础上,比较“刚/刚才”在词性、意义、所表时态、在句中的位置、充当的句法成分等几个方面的差异。

5.通过几个能明显体现“一直/总是”、“一直/一向”之间不同点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在语义和句法上的特点。

注意与它们搭配的V和Adj的语义特征,以及在句中可以共现的词语。

6.让学生用“从来”说几个句子,然后总结“从来”多出现在那种类型的句子里,提醒他们“从没+V”后面要用“过”。

四、小结和布置作业

1.订正课前练习答案,讨论出现的问题。

注意第1句和第4句。

2.结合问句,总结“不/没(有)”的意义和用法。

例:

问“你吃早饭吗?

”学生“我不吃早饭”;

问“你吃早饭了吗?

”学生“我没吃早饭了”。

“不”的用法学生较容易掌握,而“没”则常出现“没+V+了”的偏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出现这一偏误的原因,以帮助学生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错误。

另外要告诉学生“没+V”后可以出现“了”的条件:

必须在同一语法层次上具备时段单位。

如:

我一个月没看电影了。

意思是:

我没看电影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比较“我昨天没看电影了”。

“没”可用于过去、现在,用于将来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参看李铁根(2003)。

给出一些常用的和“不”搭配的心理动词和关系动词,如:

爱、恨、喜欢、讨厌、希望/是、等于、姓、像等。

给出一些常用的不能和“没”搭配的动词,如“认识、知道”等。

3.做课上练习,归纳“不/没”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注意与其它副词共现时的搭配情况。

4.用双重否定的常见格式各造一个句子。

5.总结用于祈使句中的否定副词“别/甭”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它们的常用格式及搭配。

做课后练习,预习第五讲,做课前练习。

第五讲

副词(4)

第五讲的内容包括:

第一节表示语气的副词第二节表示情态的副词。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在句中的分布及各方面的功能特征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

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情状特征的副词,关于这类词的名称和性质在语法学界尚存争议,我们只是选择了三组词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学生只了解一下基本的用法就可以了。

因为这一讲的内容比较多,第二节可作为学生的课下自学内容,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检查,讲评。

1.理解并掌握语气副词“倒/却/反而”、“可/偏(偏偏)”、“千万/万万”、“原来/本来”、“幸亏/幸好/好在/多亏”、“差点儿/差不多/几乎/简直”、“究竟/毕竟/到底/终于”、“反正”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三组情态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1.“倒/却/反而”的语义、语法特点。

2.“究竟/毕竟/到底/终于”意义用法上的异同。

3.“反正”的用法。

“反而”的语义背景。

1.通过做“倒/却/反而”的课前练习来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组副词在句中出现的正确位置、所表达的语气以及常用的搭配。

2.比较副词“倒/却”与连词“可是/但是”的异同。

教学时间为5分钟。

3.通过例句揭示、归纳“反而”的语义背景,让学生根据归纳出的典型格式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并完成课后练习,讨论、说明正、误的原因。

4.通过“可/偏”的课前练习,理解“可”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表示的不同的语气,注意其常用的格式。

“偏(偏偏)”的语义比较容易理解,不会与“可”相混。

5.在做课前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千万/万万”的句法分布和常用格式,比较“原来/本来”语义、语法的异同。

6.引导学生总结课前练习的句子中“幸亏/幸好/好在”与“多亏”的搭配格式,完成课后改写句子的练习。

7.比较“差点儿/差不多/几乎/简直”的异同8.比较“究竟/毕竟/到底/终于”在句子和语篇中的分布特点和所表达的语气。

9.讲解“反正”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1.做课后练习。

2.预习第六讲,做课前练习。

1.齐沪扬等合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第八章、第九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杨惠芬《副词“可”的语义及用法》,载《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3期3.李宏《副词“反正”的语义语用分析》,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4.张明莹《说“简直”》,载《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5.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P193叁一实例

(一)“反而”,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6.王功平《副词“倒”与“却”的对比语义、语气及相关问题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7.祖人植、任雪梅《“毕竟”的语篇分析》,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

1.订正“倒/却/反而”课前练习答案,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并讨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却/反而”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解释它们各自表达的语气,归纳常用的格式:

V+得+倒+Adj——不以为然

…A倒不A/倒+Adj,就是/不过……——让步

不但不/没……,反而/倒(更)……——与常理或预料相反

虽然/尽管……,可/但…却+V/Adj…——转折

2.比较副词“倒/却”与连词“可是/但是”的异同。

3.引导学生通过例句揭示、归纳“反而”的语义背景:

(参见马真2004)

A甲现象或情况出现或发生了;

B.按说(常情)/原想[预料]甲现象或情况的出现或发生会引起乙现象或情况的出现或发生;

C.事实上乙现象或情况并没有出现或发生;

D.倒出现或发生了与乙现象或情况相背的丙现象或情况。

让学生根据归纳出的典型格式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并完成课后练习,讨论、说明正、误的原因。

4.通过“可/偏”的课前练习,理解“可”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表达的不同的语气,注意其常用的格式。

注意两者与所搭配的动词音节上的一致性,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两者也有所不同。

5.在做课前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千万/万万”的句法分布和常用格式,

6.比较“原来/本来”语义、语法的异同,完成课上练习。

7.“多亏”是动词,后面可接“了”,和名词性宾语,“幸亏/幸好/好在”是语气副词,后面不能出现名词性词语,这是它们在句法上的明显区别。

在语义上学生只要明白这一组副词表示一种侥幸态即可,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不必深究。

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课前练习的句子中“幸亏/幸好/好在”与“多亏”的搭配格式,完成课后改写句子的练习。

第3课时

2.比较“差点儿/差不多”的异同:

两者作副词,都表示距离某种情况、程度等差距小。

“差不多”通常用于一种客观的叙述和说明,几乎没有说话者主观的某种倾向性。

主要是客观的表示与某种限度、性状、数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也可用于对数量的估计。

如“他走了差不多两个星期了”。

“差点儿”总是伴有说话者的某种主观心理倾向,不是完全客观的叙述说明。

如“这孩子差点儿没把我气死”。

就表示了说话者不满的心理倾向。

教师可以再举几个例句,然后学生完成课上练习。

3.比较“几乎”与“差不多/差点儿”的异同。

4.比较“几乎”与“简直”的异同:

张明莹(2001)认为,“简直”表完全如此,起肯定(强调)作用,表确认的语气。

多出现在表结论性的句子中,带有很强的主观感情色彩。

可以用在含比喻义的成分前,也可用在不表夸张的成分前。

5.比较“究竟/毕竟/到底/终于”在句子和语篇中的分布特点和所表达的语气。

“到底/究竟”都可用于除一般问句以外的疑问句和带疑问词的非疑问句中,表追问的语气。

如课前练习1-4句。

“毕竟”、“终于”无此用法。

“到底/究竟/毕竟”都可用于“X是X,……。

”的格式中,强调导致后面所出现的结果的原因。

“终于”无此用法。

“终于”主要表示经过较长的时间或过程,最后出现了某种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多是说话人希望达到的。

在此义上与“到底/究竟/毕竟”的差别,见书P。

6.讲解“反正”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参见李宏(1999)。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做课后练习,预习第六讲,做课前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