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4.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学习翠鸟外形的描写方法,学习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通过“我”对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观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
(学生)
2.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自研自探环节】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合作探究环节】
1.学习小对子互读或领读“我会认”里的5个生字。
识记“我会写”的13个生字。
2.小对子用“你指我认”的方法了解学生字词情况。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展示提升环节】
展示一:
我是识字小能手
1.教师出示生字。
2.小明星带领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
3.小明星指导大家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教师点拨重点指导写“翠、嘴、捕”
展示二:
我是朗读小能手
1.听课文朗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搭船的是什么鸟?
你喜欢吗?
4.从文中找出写鸟的句子读一读。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小结】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教师相机进行总结。
【反馈与检测】
1.一字组多词。
搭()()()
沙()()()
吞()()()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
1.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同桌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画上线,读一读。
2.小组读引导学生读好第3自然段的三个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3.齐读第4自然段,把写翠鸟动作快的词作上记号。
1.给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画上线,读一读,和大家交流。
2.如果你看到一只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3.从“冲、飞”和“一下子、没一会儿”体现了翠鸟的动作(),这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里。
1.小作者那么喜欢翠鸟,你喜欢吗?
画出你喜欢的翠鸟吧!
2.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想想你还认识什么鸟,有什么特点?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鸟
()的羽毛
()的翅膀
()的长嘴
板书设计
16金色的草地
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
会写“乡下、窗前”等18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和同学交流。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知道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
1.收集蒲公英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
(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1.认识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词,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习小对子互读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重点指导“蒲、耍、察”的字形。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指名带领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
2.小明星指导大家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与大家交流:
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朝()()
假()()
3.抄写生字和词语。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2.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环节
1.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1.学习小对子互读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完成
1.读课文,结合收集的蒲公英图片、理解草地变金色的原因。
2.研读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兄弟俩玩耍的句子,感受蒲公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我”先发现了什么?
接着又发现了什么?
画出相关语句。
4.学生自主交流蒲公英花的特征与形态。
我是小小分析员
1.理解“金色”的由来。
2.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兄弟俩玩耍的快乐。
3.作者发现草地有什么秘密?
草地颜色变化和什么有关?
3.几次发现有什么不同?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4.教师相机进行总结。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早晨: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2)中午:
(3)傍晚:
8.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
它给你带来什么乐趣?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移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观察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2.调动多感官,捕捉事物的特征,丰富表达的内容。
能够调动多感官,捕捉事物的特征,丰富表达的内容。
1.观察身边的事物,或者拍照,或者画下来。
(学生)
一课时
1.自读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读通顺。
2.再读,了解交流内容。
1.小对子回顾《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作者留心观察了身边的那些事物。
2.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都观察了身边的那些事物?
2.出示《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课文插图,说说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总结观察方法,教师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学以致用,回忆自己的发现过程,用一段话将自己的发现内容写下来。
5.当场交流评议。
1.学生自己总结观察写作方法。
2.教师相机指导。
1.观察的方法有
(1)观察要有(顺序);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3)观察要调动多感官(多感官)。
习作例文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2.能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例文学习,了解作者的观察所得和观察的细致,总结观察方法。
留心观察事物的变化。
二课时
1.阅读例文,分析文章的观察方法。
2.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小狗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1.自读例文,把例文读通顺。
2.初步了解例文中作者的观察所得和描写的细致。
1.再读例文,进一步了解例文中作者的观察所得和描写的细致。
2.小对子探讨:
小狗“王子”长什么样?
作者是怎样描写“王子”学字的?
从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3.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有事通过什么事情,进一步描写了“王子”的可爱。
1.小对子代表做汇报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3.其他小组补充汇报。
1.总结描写动物的写法。
(代表说)
2.教师引导点拨关键地方。
。
1.课堂练笔:
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去写。
2.师生共同评议,再次明确要求。
1.学习例文,总结观察方法。
2.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会很有收获。
1.自读例文,了解例文内容。
2.初步了解作者观察方法。
1.小对子再读例文,进一步了解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2.小组探讨:
杨梅的外形是怎样的,颜色有哪些变化,味道怎样,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这些特点的。
(小组共同完成课本71页表格)
1.小对子汇报朗读,说说自己知道的文章的观察方法。
2.小组代表汇报:
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这些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的?
3.其他小组补充。
1.学生代表总结观察方法。
2.教师相机总结:
(1)留心观察;
(2)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摸、闻、尝);
(3)多层次深入观察。
1.课堂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并认真观察过的一种植物,注意抓住他的主要特点写。
2.师生评议,让学生再次明确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新发现。
2.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观察发现的能力
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谈话导入
1.《搭船的鸟》一课,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一个新朋友;
2.《金色的草地》一课,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草地会变色。
3.想一想,生活中,你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
有什么新发现?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
1.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
2.找善于发现的学生上台交流。
3.师生评议谁的方法好
指导习作
1.选取你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2.习作时,不仅写下自己用眼睛看到的,还要写下用耳朵听到的,用手摸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等。
3.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4.学生习作,题目自拟。
写好草稿,指导互改
1.学生练写草稿。
写完指导学生检查。
第一遍检查句子通不通,自由读。
第二遍看看有没有错字。
第三遍看看标点是不是正确。
2.同桌互评,互相帮助纠正补充。
3.学生互荐作品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修改。
5.在班里读几篇好的习作,说说哪儿好。
谈谈收获,总结评价
1.完成习作评价。
2.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把你的习作读给家长听,再让他们3.课后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五次作文讲评
第五单元小结
一、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一、测试情况分析
分数段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最高分
最低分
人数
三、存在问题
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