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5851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例2:

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例3:

一畦(qí

)(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

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对联,主要还是看意思。

例4:

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也叫流水对,又叫串对。

(2)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

读对联,赏对联,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

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化静为动,写出了傍晚洞庭湖上的壮丽景色,具有独特的美感,妙趣横生。

小结:

从炼字角度看,对联又是浓缩的艺术。

可见,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意趣新奇了,形式上还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意趣:

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所以见到这种意境的对联,就爱不释手。

3.那么,从内容上看,上下联的关系一般有几种情况呢?

对仗就上下联(出句、对句或叫上比、下比)在意义上的联系一般可分为三种。

  

(1)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或相关。

这是对联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内容主要是构成并列关系,上下联各写一事,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

如“月圆花好人长寿,物阜民康国富强”。

上下联内容互相补充,统一在祖国大好形势这一意境里,表现了人寿年丰,国富民强的主题。

正对要避免“合掌”,如同人的左右手完全重合在一起。

“合掌”是对联的大忌,它有两个标志:

一是大量使用同义词;

二是上下联内容完全相同。

如“呕心”对“沥血”、“神州”对“华夏”、“普天”对“举国”、“树新人”对“育幼苗”等,在对仗中都是不允许的。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意思相互映衬,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

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联表现对敌人的恨,下联表现对人民的爱,爱憎分明,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又如徐特立赠青年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上联勉励青年多读有益之书,下联告诫青年莫做有害之事,目的都是为了修身养性,献身社会。

(3)串对:

又称“流水对”,像流水一样连贯自然,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有动作的连贯,也有事件的承联。

又如格言联“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上联讲原因,下联讲结果。

虽然没有关联词,但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用VCD和幻灯举例巩固知识点,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印象:

①意思相关: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清水池塘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正对)

②意思相对: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驱驰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③意思相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④意思相承: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串对)

还有几种,如联珠对等,因为奇特,不在这里介绍了。

4.横批,是对对联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一般四个字。

如果对联意思非常突出,不用横批也可以。

5.贴对联。

上联贴哪面?

(预设:

按左上右下的顺序贴)对联有哪些名称?

楹联,对子,春联,还叫“桃符”。

对联除了讲究对仗外,还要注意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等。

横批,是对对联内容的提炼和概括。

可见,写对联也能发展思维,提高文采,所以古人经常进行属对练习。

(三)对联创作练习与重点知识检测

家兴旺,国兴旺,国家兴旺;

(出句)

  补写对句:

( 

)(对句)

参考答案:

人安乐,民安乐,人民安乐。

天回春,地回春,天地回春。

妻平安,子平安,妻子平安。

家团圆,人团圆,家人团圆

高考参考答案:

人团结,民团结,人民团结。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四)作业

做以下两道高考题。

六、高考链接

2004年高考全国卷对联题,所给均为上联,二选一:

其一:

扫千年旧习,( 

);

祖国江山好,( 

其二: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1.树一代新风;

大地气象新。

2.莺歌燕舞万里江山换新颜。

课堂小结:

对子似易成,英才一挥而就;

佳句实难得,学子千虑以求。

《雨巷》教学设计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实验中学 于济源

【设计说明】: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所以,通过朗读感受诗的意象和音乐美,是把握诗意的重点。

其次通过问题探究,来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和主要表达技巧,再次强调字词的认识、书写和对全诗的书写,记忆,加强书面语言的学习积累,即完成了本诗的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诗歌意象,进入诗歌创造的意境。

【教学难点】:

分析意象特点,理解作者朦胧的心绪。

【教学关键】:

理解和欣赏两个主要意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班级】:

高一172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5分钟,给生字注音,并读两遍记住。

2.全体齐读两遍,感受诗的音乐美。

3.问题探究:

⑴诗中的“我”有怎样的情绪?

可联系时代背景作一定的解读。

⑵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⑶《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目标3.

目标3中⑵。

【实施目标】:

2.找两名同学朗读,检测对字词的认识情况。

(5分钟左右)

3.全体齐读两遍,感受诗的音乐美。

4.问题探究: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我”撑着油纸伞孤独地走着,“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

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

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走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

《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

一是雨巷。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

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

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

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有人认为,诗中的“姑娘”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的象征,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和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关。

也有人认为诗中的“姑娘”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说本诗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

你认为呢?

因为是朦胧诗,可以有多种解读。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布置作业】:

一/9页,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1927年)

“我”有怎样的情绪:

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

时代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

《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追求之路

姑娘──1.美好的理想

2.高洁的姑娘

《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例2: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表达效果:

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实验中学高淑玲

【导学创意】:

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

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思想感情。

通过齐读和默写填空来加强识记,强化语言学习。

【教学课时】共3课时。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巧妙的过渡。

【教学班级】奈曼实验中学高一188班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

3.把生字写两遍,然后集体听写。

4.提问:

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

上下片有什么联系?

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教学时间】45分钟。

【实施目标】

1.给10分钟时间,对照注释自由阅读全诗,做夹注。

2.找两名同学(男女生代表各一名)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教师计分,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写两遍,然后抽查作业,主要看准确性和字体。

4.用5分钟时间集体听写,交听写作业。

5.提问:

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

(程序:

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

景物——生机勃勃;

人物——意气风发。

)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

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

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

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图。

)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

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

)作者想到了什么?

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

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

)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

(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

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

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

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

)(10分钟左右)。

(布置课外作业1:

查阅资料,看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

)提问:

那么,从全词看,作者有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让学生朗读下片,预习下片内容,并留作业。

反馈练习:

一/5页:

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

教师强调课外作业和预习内容。

(二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1925年)

上片(上阕):

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

写人——(特点)

第二课时

1.背诵10分钟。

(散背与齐背,并找一名同学课堂背诵,检测整体背诵水平)

2.听写句子,交作业。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4.从上下片联系的角度,鉴赏过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写,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5.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鉴赏词的语言。

(10分钟左右)

6.欣赏《沁园春·

长沙》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鉴赏词的语言。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1.散背5分钟,齐背两遍。

检测背诵。

2.书面听写带生字的句子,交作业。

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

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4.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

少年时代的同学。

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

)“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

“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

“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

)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

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

)为什么?

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

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

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

)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

谁主沉浮?

1925年的毛泽东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

他和他的战友们。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

有。

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

)教师小结:

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

(课外作业2:

结合课后第三题,课外欣赏毛主席诗词,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诗词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每人在读书笔记上搜集10首,并按历史时期分类和熟读成诵。

5.语言鉴赏导入:

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

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

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

连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

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

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

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

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

【课堂作业】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预设答案:

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2.把《沁园春·

长沙》默写成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比较后,交给老师。

【板书设计】:

(用大屏幕显示)

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自信和抱负

上片:

击:

搏击,战斗 

翔:

飞,自由轻快。

下片:

作业:

毛主席诗词特色:

写壮景,抒豪情

语言特色:

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毛泽东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毛泽东。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

诗人毛泽东》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

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必修二

《短歌行》教学设计

湖南安化二中陶立荣

1.知识目标:

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关于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

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

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

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事”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曹操感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

三、整体感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相关片段。

学生读诗、交流。

四、课文讲读

导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