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5726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docx

最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

 

虽然调查显示我们的创意计划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各种如“漂亮女生”和“碧芝”等连锁饰品店在不久的将来将对我们的创意小屋会产生很大的威胁。

在我们学校大约有4000多名学生,其中女生约占90%以上。

按每十人一件饰品计算,大概需要360多件。

这对于开设饰品市场是很有利的。

女生成为消费人群的主体。

在上海,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商铺应运而生,并且在重要的商业圈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投资经营地铁商铺逐渐成为一大热门。

在人民广场地下“的美”购物中心,有一家DIY自制饰品店---“碧芝自制饰品店”。

据调查统计,有近94%的人喜欢亲戚朋友送给自己一件手工艺品。

无论是送人,个人兴趣,装饰还是想学手艺,DIY手工制作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下表反映了同学们购买手工艺制品的目的。

如图(1-4)

(2)缺乏经营经验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

在上海,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商铺应运而生,并且在重要商圈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投资经营地铁商铺逐渐为一大热门。

在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购物中心,有一家DIY自制饰品店--“碧芝自制饰品店”

一、研究背景意义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

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

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工作小结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为全校每位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一)

(二)(三)》、《论语通译》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3.原有基础上布置校园环境,在教室的走廊上布置了32条《论语》章句。

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论语》章句,营造了《论语》学习的浓郁氛围。

    第二阶段:

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07年5月至2007年8月)

    4.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主题读书节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对经典的理解。

    5.在班级开展的基础上,开展校级《论语》朗诵演讲(讲故事)活动。

    6.对全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前测)

    7.教师假期加强自学,通读《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论语通译》等经典书籍。

    第三阶段:

实验研究中期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8.根据课题组提供的年段参考书目,各班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在全校铺开。

    9、开展第四届衢州市中小学生尼山杯《论语》朗诵演讲大赛,在初赛、复赛的基础上,来自全市的选手在孔府后花园进行决赛。

    10.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选用的音乐是《国乐启蒙》系列乐曲:

《春江花月夜》、《鱼舟唱晚》、《高山流水》等。

  

(1)建设经典诵读课诵读音乐环境,在学生诵读经典的时候播放。

  

(2)建设晨间、午休的等时间段的音乐环境,早晨8:

00—8:

10,中午12:

00—12:

20,学校小杏坛广播站播放经典音乐。

  (3)建设《弟子规》韵语操的背景音乐,音乐老师根据3个字一句的鲜明节奏,为韵语操配背景音乐。

    11.创编《弟子规》操,学生学做《弟子规》操,把《弟子规》操作为学生的课间操。

全校学生在大课间时间边吟诵,边做弟子规操。

    12.进行全校《弟子规操》上段比赛,全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参加这项活动。

    13.国学经典诵读课展示活动,在各班教师实践的基础上,推出每个年级的展示课,交流探讨。

    14.各班开始经典晨读、午诵、暮省活动。

    第四阶段:

实验研究的后期阶段(2008年2月至9月)

    15.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记录,写好阶段性的诵读分析。

    16.儒家文化校本课程《南孔学苑》正式投入使用,每周一节,学生兴趣浓厚。

    17.教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18.进行全校《弟子规操》下段比赛,衢州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在比赛现场采访。

    19.开展第五届衢州市中小学生尼山杯《论语》朗诵演讲大赛,来自全市的选手在孔府后花园进行了决赛。

    20.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检测。

(后测)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选择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

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

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

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磋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

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材:

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以韵文为主,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和《唐诗三百首》、《论语》选读以及一些儿歌、童谣等。

三四年级主要诵读《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选读和宋词、经典格言、成语等;

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庄子》、《论语》选读。

同时阅读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典范书籍,比如《史记》精选、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小说等。

学生毕竟生活在当代,我们倡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但并不死守传统,我们还引导孩子大量通读中外名著、当代校园小说,如《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淘气包马小跳》、《男生女生》等。

    

(二)建设了校园国乐背景音乐环境。

中国文化的整体确实有种“一以贯之”的特性,文学、哲学、艺术、武术……虽不同行,而都有同“道”可循,中国音乐同样如此。

她的内容博大精深,内容深邃悠远。

音乐是心灵之声,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记录传递着不尽的喜怒哀乐、兴败衰荣;不论它源自河方——远古还是太空,作为一种极其久远古老的生命信息,它蕴涵着人生的妙谛、智慧的境界,体现着文化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有着不同于文字语言的独立思维和独特魅力。

我们在指导儿童诵读经典的同时,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的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以《春晓吟》、《出水莲》、《渔歌》《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主要风格明朗、愉快的国乐,作为学生开始晨读和午读的引导音乐,能够很快的营造出平和、安宁、幽远、古朴而又充满书香氛围。

早晨8:

00—8:

10,中午12:

00——12:

20,共计让学生聆听半小时音乐,将其巧妙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稀释喧嚣、淡化浮躁,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为日后学会变生存压力为生活智慧,化琐屑生活为和谐人生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三)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

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

“素读”为主。

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

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

南怀谨先生说: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们应用了陈琴老师的经验,采用“经典课堂六幕剧”:

第一幕:

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

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

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

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

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

相关连接:

故事屋——我爱听。

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

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内,化整为零。

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四)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

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

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三维并举,内外结合。

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

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

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有必要和可能进行“经典”诵读。

从识字开始,在识字中,由字带故事,由字带代成语,由字带古诗。

我们将其概括为1+1模式。

由字带故事,更多指向字理图识字。

由字带成语,更多指向结构成语能力强的汉字。

由字带古诗,可以带出一首新诗,也可以复现已有的古诗。

如学习《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使枝花。

”怎么实现1+1?

做法一,由十个汉字带成语,如一马当先、二龙戏珠、三羊开泰等等;做法二,再找一首数字诗让学生学,如乾隆皇帝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2.课内外阅读

经典诵读我们集中体现为18×1的模式,坚持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周一本课外书。

18表示18周,1代表一节经典诵读课,还代表一本课外书。

    3.经典诵读与表达

在表达中如何激活经典,我们尝试通过两种模式实现:

一是8×1模式,每篇习作中至少使用一个成语,用上一个经典名句,8表示8篇习作。

二是8—1模式,即每学期有1篇模仿某一篇经典文章的样式。

    (五)探索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

在抓好经典诗文诵读的基础上,课题组还重视做好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渗透。

如在教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做学习的有心人》时,可结合诵读陶渊明《惜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些诗句学生反复诵读,烙刻在脑海中,渐渐就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形成惜时、勤勉的习惯。

    数学课上,学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师适度引进了经典古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认识1到10的数字的灵活运用;引入古算诗题,如“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等。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

它三个字一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校音乐老师编排了《弟子规操》,在大课间做。

学生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如此耳濡目染,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融经典学习、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为一体,一举多得,提升综合素质。

音乐老师还创编了《论语》歌曲《有朋自远方来》,编排了大型的歌舞节目《有朋自远方来》。

在学生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扩充意境,补充感受,续编情节,把流传千古的诗词佳话、美文华章,或歌或舞或吟,进行诗情画意,美仑美奂的再现和演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庆“六一”读书活动。

我们还开展了年级经典背诵擂台赛、讲《论语》故事比赛等,每次学生个个有备而来,比赛异常激烈。

    (六)研究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结合

溯自宋代,衢州便有“仲尼家”之美誉,史家称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

数百年来,衢州浸润在南孔文化的芳泽之中。

我们何其幸运的生活在儒学的故乡。

我校的前身是孔子后裔的私塾小学堂,有着深厚的儒学根基,尤其是近几年,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儒家文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浓郁的儒学文化氛围,开发了校本课程《南孔学苑》。

《南孔学苑》融儒学经典、美德故事、实践体验于一体,分年级每周一节《南孔学苑》课程,落实在学校的地方课程,是我校国学经典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尼山杯衢州市中小学生《论语》朗诵演讲大赛,至今年9月份,已成功举办了5届,有效地促进了衢州市中小学生对《论语》的学习。

    (七)加强了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

我们认为国学经典的导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

只有教师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着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正如先圣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为了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一方面我们为教师提供经典书籍。

为教师配备人手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具体内容包括《孝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论语通译》、《中医养生启蒙》等。

另一方面是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

(1)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南孔学苑》,在编写的过程学经典,用经典;

(2)担任孔府读经班的指导老师,学《论语》、教《论语》;(3)开展青年教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进年轻教师学经典;(4)采用“以我带他”的感染措施,让那些热爱古诗文教学的教师带动身边的老师一起学、一起教,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研究成效分析

    

(一)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

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

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

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

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等。

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

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

理解力个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

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的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

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

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

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

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

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

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

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

(2)班何浩然的家长说:

“老师每天布置我女儿背诗,刚开始,我女儿背的很慢,不愿意背。

我还是坚持让她背,一年多坚持下来,现在是背得又快又好。

看来,让小孩子背诗是真是一件好事情。

    (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如:

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读《幼学琼林》就是在读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

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

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

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以“尼山”为校名,学校的校门以孔子的竹简《论语》为造型,校园里有孔子塑像、孔子简介、32块《论语》宣传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有“进德修业,教学相长”的教风,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歌、校报,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

国乐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的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创造高雅环境,学习环境减压、减负,和谐放松。

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

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国学经典诵读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

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教师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动力源,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文化立校、道德立人的的社会效应十分显著。

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

《论语》《礼记》,增长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熟读蒙学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科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六、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

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

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思考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

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

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研究经典诵读。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尼山小学这所古老而又年轻学校的文化底蕴亦将更加丰厚。

参考文献

    1李振村《与经典同行—陈琴和她的经典诵读课》——《小学韵文教师》2007年第3期

    2、钱梦龙《民族的  科学的  现代的——评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本体改革》——2001年7月26日在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第四届研讨会上的报告

    3、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人民教育》2007年5期

    4、李振村《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12期

    5、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

    6、金春峰《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2007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