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5221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Word下载.docx

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2)本诗的第三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月夜泛舟

[金]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

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

②传邮:

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

③区区:

庸庸碌碌。

④尧封:

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

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云无心以出岫”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

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

B.第二句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南朝”“北朝”两词对举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

C.颔联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扰扰”“区区”的使用不仅有叠词的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

D.颈联由远及近写泛舟所见的优美景象:

两岸青山绵延流转,身侧白鹭傍船翩飞。

诗人徜徉于青山碧水间,体验到的是难得的解脱的愉悦。

(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秋晚登城北门①

[宋]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

②杜陵:

汉宣帝墓陵在杜县,故称杜陵,借指长安。

此处暗指汴京。

③古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2)颈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串全篇,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箭:

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

②汉时袁安未显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

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③翛然:

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世说新语·

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所以“洒空”指下雪。

C.颔颈两联写雪景,时间上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久,空间上则从地上写到天空,从广庭写到深巷,为后文写想到友人做铺垫。

D.尾联由描写雪景转入对人的怀想,仍不让人出面,只写他的住处。

用笔空灵,神韵悠远。

(2)权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此诗为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而“忆”也只出现于诗尾。

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忆胡居士的。

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一场潇潇小雨过后,天气很快就放晴了。

诗人来到小园漫步,不仅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而且景物更明洁秀美,令人赏心悦目。

B.“晚节渐于春事懒”一句,是说人们因春天的到来心情欢畅,诗人虽年事渐高,但游兴不减。

C.“病躯却怕酒壶倾”一句,“却怕”二字,既是对病体的客观描述,又带无心饮酒的主观情感。

心情抑郁、颓唐,已得到具体说明。

D.“睡余苦忆旧交友”一句,写对友人的思念,不是“长忆”而是“苦忆”,用字分量极重,表现了友情之深。

(2)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这首诗在使用手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庭中有奇树①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作者不详。

②滋:

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1)这首诗与《涉江采芙蓉》都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的内涵。

(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赏析。

(3)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

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

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

试简要分析。

(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柳  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

(3)简析“雨香飞燕促”中“香”字的妙处。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秦州杂诗(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1)“莽莽万重山”中的“莽莽”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一联。

(3)以诗的颔联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唐]李益

蕃州部落③能结束④,朝暮驰猎⑤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玉帛:

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

②乌孙:

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沙谷一带的游牧民族。

③蕃州部落:

驻守黄河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

④结束:

戎装打扮。

⑤驰猎:

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

(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是    诗。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内容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李益的《塞下曲四首(其一)》中的诗句“牧马群嘶边草绿”。

1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望 江 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1)请简要赏析“花月正春风”一句的含义。

(2)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从中读出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1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玉 楼 春

[宋]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临 江 仙

暮 春

[宋]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②,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③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赵长卿为宋朝宗室,本词作于“靖康之难”后,宗室南迁,定居临安。

②寒食夜:

寒食节的夜晚,寒食节,是祭祀先人的时候。

③南浦:

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1)简要分析首句中“征鸿”的具体含义。

(2)杜牧在《睦州四韵》的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本词却写到“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简析词人以“天”代“前”的艺术效果。

(3)本词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案:

1.

(1)D 解析:

D项,“欣然愉悦”错。

诗人整体感情是伤感落寞。

结合全诗内容,特别是“孤城”“泪”“悲笳”等词,可以看出诗人是悲伤、孤独的。

(2)参考答案:

“违”,违离,此句是回忆很久前在长安为官时焚香而寝的情境,已经不会再有了。

“隐”是实写此时身在夔州,耳边只有寒夜山城隐约的胡笳之声。

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牵挂、有家难回的苦闷和无力报国的伤感。

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语言。

赏析炼字,应结合所在诗句乃至全诗,从字的含义、蕴含的感情、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

(3)参考答案:

①对比:

“石上藤萝月”是春夏之景,充满生机和活力,而“洲前芦荻花”是秋冬之景,满是落寞与萧索,两相对比,既暗示时光流逝,又更能表现现实的凄凉。

②以景结情:

“石上藤萝月”“(月映)洲前芦荻花”都是景语,但都寄寓诗人归家无望、报国无力的沉痛,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题干已经给出了尾联所用手法,作答时,先分析这两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点出表达效果。

2.

(1)B 解析:

涉及诗人在本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注释①“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一语看,“青袍白马”应是指幕府生活,此句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处境。

①触景生情(触物伤怀)。

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已久的兄弟。

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②双关。

“棣萼”一语双关,既实指棠棣花,呼应了上句的“梅花”,写出时光流逝;

又代指兄弟,写出离别之久。

内涵丰富,表达巧妙。

③用典。

用《诗经·

常棣》中的词句,以“棣萼”代指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赏析诗句,主要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蕴含的感情等方面分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根据注释①了解诗歌背景,结合全诗,把握诗人的感情。

颔联上句触景生情,写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洛阳的兄弟朋友;

下句,根据注释④知,棣萼,一语双关,既指花,又指人(兄弟),同时又是用典。

①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

②眷恋故乡。

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

③国家局势动荡,故乡物是人非,心感悲哀。

④思念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

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心境“转凄凉”的原因,可从分析重点词语、典故所蕴含的感情着手,如“思洛阳”,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参考注释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根据注释①,可知表达的是不得志的落寞;

“金谷铜驼非故乡”,根据注释③,说洛阳不是故乡,蕴含的是战乱造成的物是人非之感;

“棣萼”,根据注释④,应该是指兄弟,“棣萼一别永相望”,表达的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种种感情一起涌来,诗人的心境难免“转凄凉”了。

3.

(1)A 解析:

陶渊明笔下的“出岫”云蕴含着无心无意、自然自在的意味,而本诗首句中“出岫云”则是无根无倚、飘浮不定的意象,寄寓作者对浮世变迁的感慨,二者大异其趣。

①移情入景。

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

②对比映衬。

此联紧承颔联,与颔联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

③对仗工整。

“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一致,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可从内容的对比、感情的抒发、诗句的对仗等角度分析。

①国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

首联写故国灭亡、异朝为臣的屈辱,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

②对公务烦冗、官场庸俗的厌烦。

颔联写文书繁多终日忙碌,应对庸俗僚吏让人心灰意懒。

③暂得摆脱公务、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轻松愉悦。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俗务的喜悦心情。

④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诗人特称早已沦陷的中原为“尧封”之地,宁做故土的隐逸之民,而不愿仕宦金朝。

首联“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异朝为臣。

得出答案①。

颔联“扰扰”“无虚日”“区区”“老却人”,饱含诗人厌烦的感情倾向,得出答案②。

抓住景物形象特点“青山”“白鹭”色彩鲜明欢快,“看不厌”“自相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透出喜悦轻松,得出答案③。

抓住注释和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得出答案④。

4.

(1)B 解析:

B项,“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错,由“雁带杜陵秋”可以看出,鸿雁是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

颈联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和报国无门的慨叹。

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诗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

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解答本题,需联系诗人的身世经历,理解诗句含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诗人在此发问:

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

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

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凄凉之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愁;

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

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

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一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城所见所想,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

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的深情。

5.

(1)C 解析:

“从广庭写到深巷”分析不正确,应为“从深巷写到广庭”。

“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诗人隔窗听见竹子发出声响,以为是风吹竹林的声音,实则夜来大雪纷纷,雪打竹叶,簌簌作响。

“风惊竹”三字,从侧面听觉角度将大雪纷纷的景象描摹了出来。

这五个字的妙处在“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因此需要先分析这五个字的意思,再分析手法。

“隔牖风惊竹”意思是隔窗听风声摇撼着窗前的丛竹。

“风惊竹”,说明风大雪急,诗人明写听到竹叶摇动的声音,暗写雪打竹叶的声音。

从手法上来看,诗人并没有直接描摹雪的样子,而是从听觉的角度写下雪带来的声音,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①采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忆胡居士。

②尾联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

(两个手法分开答亦可)

先概括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

尾联“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对胡居士的怀念之情,而是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的样子,以表达怀念之情。

由注释可知,“袁安舍”用典,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这里诗人不说忆胡居士,而借用袁安代指胡居士,意在说明胡居士和袁安一样身处困穷仍然保有高洁品性,表达出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之意。

6.

(1)B 解析:

诗人年事渐高,游兴阑珊。

(2)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美丽明媚的春天景象。

花朵好像听懂了人的语言一样对着人笑,不知名的草随意地生长。

(3)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极写春日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

又以自己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着。

7.

(1)参考答案:

“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根据主人公的动作去寻找,就不难得出答案是“攀条折其荣”一句,然后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感情即可。

“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切的思念。

分析诗句中用得好的字,首先要找动词或形容词。

此句中的“盈”富有表现力,对这个字的意思进行解释,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是说花的可贵。

这花本来没有什么稀奇,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分析诗歌不难发现这是说花的可贵,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分析结尾两句的内涵。

8.

(1)参考答案:

①以景写“幽”,用“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以“下鹭”衬“幽”。

③以声衬“幽”,以“鸣蛙”写“幽”。

通过诗中意象“湖山胜处”“槐柳阴”“下鹭”“鸣蛙”等加以分析。

“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

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

“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

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从前六句写景和后两句“叹息”两方面分析。

9.

(1)参考答案:

写了“春江”之水(暗含江边之“堤”),写了“密树”(点出堤上之“柳”),写了啼莺。

认真读诗句,找出所写的景物即可。

颔联“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

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

“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

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

可从修辞以及与上下句的关系等角度作答。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也与下句“风暖落花轻”相呼应。

本句诗运用了通感,要写出通感的表达效果。

10.

(1)参考答案:

“莽莽”写出了山岭重叠、绵延不断、雄伟险峻、神秘难测的景象。

结合“莽莽”一词的本义和“万重山”所展现的景象作答。

在心系边防的诗人的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

孤城的月也好像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

这两句诗赋中有兴,景中含情(或:

融情于景),不但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此联融情于景,作答时首先描绘景象,然后表明感情。

诗的颔联所写亦为自然情景,质朴平实,但是,这样的诗句与整首诗联结在一起,在背景的烘托下,就传递出紧张、诡奇、惊心的信息。

可见其语言风格是平实中含丰富,质朴里藏深厚。

诗的颔联用平实的语言写自然景象,但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争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平常的气息。

11.

(1)边塞

(2)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的景象,赞美化干戈为玉帛,抒发了热爱和平之情;

李诗写了战士坚强骁勇的形象,以及边地大雁群飞、马群欢悦的生气蓬勃的景象,表达了对将士们为国戍边的赞美和对边地美景的喜爱。

(3)此句写塞北大地一片绿色,牧马在绿地上撒欢儿的景象。

可选角度:

视听、动静。

示例“牧马群嘶”侧重从听觉来写春回塞北的生气蓬勃,写出在塞北苦寒之地,所有生命对春天到来的欢悦之情的浓烈,有壮观之美。

“边草绿”侧重从视觉角度写塞北春天的生机盎然,“绿”字与上文的“飞”字相对,不仅写出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还写出“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塞北草原,写出塞北春天的壮丽。

12.

(1)参考答案:

这五个字,点明了游赏上苑的时间以及观赏对象,写出了当时的热闹繁华;

还象征着词人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

此句写的是梦中昔日繁华的景象。

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

可从“恨”字的含义及词人的处境两方面来理解。

词人通篇不对当前的处境做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对现实处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

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越显今日处境之凄凉。

从运用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