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5007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初生演替

光裸的岩地经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最终会演替出森林。

阅读教材P79图4-14,分析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据上图分析裸岩地上的演替过程

A裸岩阶段→B地衣阶段→C苔藓阶段→D草本植物阶段→E灌木阶段→F森林阶段。

(2)像这样,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就是初生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3)请思考:

①地衣是六亿年前地球陆地的首批客人,它能首先定居在光裸的岩地上,因为它可以分泌有机酸从而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这说明生物可以改变环境。

②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答案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③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答案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

④经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逐渐演替为森林。

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答案 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⑤从裸岩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群落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在增加。

3.次生演替

下图是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过程,据图思考:

(1)由图看出其演替的过程为:

弃耕的农田→一年生杂草→灌木丛→森林。

(2)像这种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后农田上的演替

(3)结合初生演替思考:

所有的演替都能演化为森林吗?

答案 ①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一般来说,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形成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受到水分的限制,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

②一般群落的演替都是越来越复杂,但有些演替可能会变得简单,例如荒漠化。

归纳提炼

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时间与速度的差异分析

所依托的基质和环

境极为贫瘠和严酷

所依托的基质和环境比较肥沃和温和,且可能存在原有群落毁灭后留下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繁殖体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沙丘、火山岩、

冰川泥上的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后农田上的演替

2.演替的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具有可预见性或可测性。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的变化。

(3)大多数群落演替的结果是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物种多样性增加。

(4)大多数群落演替的结果是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活学活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有一定的规律性(  )

(2)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方向和速度与物理环境无关(  )

(3)初生演替进行缓慢,次生演替出现和发展得较快(  )

(4)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5)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

(6)大多数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2)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都有明显的竞争。

(5)演替能否形成森林,是与当地的环境条件有关的,与演替类型无关。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有一定规律的。

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阅读下面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事例,回答问题。

如图,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是不一样的:

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低矮的车前草等植物;

几乎不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茎秆较高的狗尾草等植物;

轻度踩踏的地方,则生长着茎秆高度介于二者之间的狼尾草等植物。

1.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请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又有哪些活动可能促进现有群落的发展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答案 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的例子:

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填湖造地等;

促进现有群落的发展的例子: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

3.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答案 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

如果载畜量过大,就会造成牧草的过度消耗,引起群落的演替——优质牧草逐渐减少,甚至消耗殆尽,杂草就会取而代之。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这种有害的群落演替趋势。

4.你认为在河流、湖泊、海洋地区,从防止群落的演替出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减少水污染;

制定休渔区、休渔期等。

5.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自2003年起施行《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采取这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6.以上事例说明:

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类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并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从而影响群落的演替。

(1)自然资源利用:

①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如砍伐森林、开垦农田等,导致演替过程会相当缓慢,甚至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②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保护性的行为会推进群落的演替进程。

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外来物种的引入:

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某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

(3)群落的次生演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深刻。

(4)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

2.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个主要森林群落类型。

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

(1)“采伐消退”过程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生”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变化来说属于________。

(3)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各举两例)

(4)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次生演替 (3)种子的数量和散布、生物的繁殖 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4)演替过程中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而且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人类活动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 C

解析 该群落的演替应是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

2.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是(  )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初生演替的开拓者是地衣,地衣能为苔藓提供可生存的基本营养。

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答案 D

解析 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伐森林、填湖造地等。

但是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还可以改造环境,这些人为措施对于群落的演替均有积极的作用。

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答案 B

解析 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所以A项不对(另一些生物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群落);

如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都错。

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

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

(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是______。

A.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答案 

(1)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土壤 (3)草本植物阶段 (4)苔藓阶段 苔藓阶段 (5)D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演替的类型

1.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解析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3.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

而④是灌木形成后的特点。

4.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

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

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

解析 火山喷出的岩浆温度很高,足以杀死当时岛屿上的所有生物,所以为初生演替。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越来越高,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群落的演替过程。

该海岛上的陆生动物很难与岛外环境中的动物交流,所以不用考虑迁入和迁出。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5.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已于2003年1月20日正式施行,颁布本条例的依据主要是(  )

A.由于粮食价格太低,而木材价格高

B.群落演替具有方向性,人类活动可随意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C.保护环境,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D.生物群落可以演替,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

解析 由于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既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正是以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初衷的,这也充分发挥了人类活动对群落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

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历程短

B.人类活动总是降低群落的丰富度

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

解析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历程长。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提高群落的丰富度。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选项是生物进化的过程,而不是群落演替的过程。

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D.一般来说,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生物种类会减少

解析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改变方向和速度。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结构复杂化,生物种类会增加。

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解析 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

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木层的动物)。

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

能力提升

9.如图是某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物种数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A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D.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解析 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地衣和苔藓阶段,到了一定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数量逐渐增多。

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之后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

10.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 题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

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但火灾前的物种与火灾后演替产生的物种不一定相同;

11.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

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

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动物种类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解析 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增多(曲线a),但个体数减少(曲线b)。

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动物种类发生改变。

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使其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

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

12.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

  

灌草丛

针阔混交林叶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光合

作用产生的

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t/hm2/a)

15.93

92.73

124.80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

6.65

377.52

398.57

184.74

提示: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解析 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植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所以与水平结构有关,A错误;

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动物的呼吸作用也有关,B错误;

由于该地区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群落应朝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正确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D错误。

1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

1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

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

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