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4756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docx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名词解释:

1.1.天罚1.2.神权法思想1.3.君权神授1.4.“率民以事神”1.5.以德配天2.1.嫡长继承制2.2.“世卿世禄”制3.1.“国之四维”3.2.“作内政而寄军令”3.3.“三国五鄙”论3.4.“都鄙有章,上下有服”3.5.“铸刑书”3.6.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7.“竹刑”3.8.令顺民心4.1.儒家4.2.“为国以礼”4.3.德主刑辅4.4.“仁”4.5.《论语》4.6.“礼乐兴,刑罚中”4.7.“杀身成仁”4.8.举贤才4.9.性善论4.10.“罪人不孥”4.11.“暴君放伐”4.12.“性恶论”4.13.“隆礼而王”4.14.明分使群4.15.“节用裕民”4.16.“有治人,无治法”4.17.无讼。

4.18.民贵君轻。

5.1.墨家学派5.2.《兼爱》5.3.“义,利也”5.4.《天志》5.5.“以天为法”5.6.“一同天下之义”5.7.“赏当贤,罚当暴”5.8.“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5.9.不党父兄,不偏富贵6.1.“无为而治”6.2.“君人南面之术”6.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6.4.“绝仁弃义”6.5.“绝圣弃智”6.6.“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6.7.“道法自然”6.8.法令滋漳,盗贼多有7.1.法家7.2.“兴功禁暴”7.3.“禁奸止过,莫若重刑”7.4.“燔《诗》《书》而明法令”7.5.“事断于法”7.6.“立公弃私”7.7.“权重位尊”7.8.“立天子以为天下”7.9.“法与时转则治”7.10.信赏必罚7.11.抱法处势7.12.定分止争7.13.兴功禁暴8.1.“五德终始”说8.2.“事皆决于法”8.3.“以法为教”8.4.“与民休息”说8.5.“文武并用”论8.6.“除收孥诸相坐令”8.7.董仲舒8.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9.“三纲五常”8.10.“阳德阴刑”8.11.“性三品”说8.12.谶纬神学8.13.“文武张设”8.14.原心论罪8.15.春秋决狱9.1.律学9.2.《泰始律》9.3.张杜律9.4.《律本》9.5.《律表》9.6.“纲举网疏”9.7.“名教”9.8.玄学9.9.“存留养亲”9.10.理直刑正10.1.《开皇律》10.2.“安人宁国”10.3.“国家法令,惟须简约”10.4.九卿议刑制10.5.《唐律疏议》10.6.“道统论”10.7.法起源于“势”10.8.“理大罪,赦小过”11.1.理学11.2.“理同气异”11.3.朱熹11.4.“存天理,灭人欲”11.5.《四书章句集注》11.6.“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11.7.《大学衍义补》11.8.“应经合义”11.9.“原情定罪”12.1.“君臣共理天下”说12.2.“审刑名”12.3.熙宁新法12.4.“三不足’’理论12.5.“法制无常,近民为要”12.6.“大明法度,众建贤才”13.1.“与皇家无服者皆不入议”13.2.“赏罚不滥,即是宽政”13.3.《便宜一十八事》13.4.《陈时务十策》13.5.“治国崇文事,拔贤尚赋词”14.1.《明夷待访录》14.2.“一家之法”14.3.“天下为主君为客”14.4.“天下之法”14.5.“趋时更新”15.1.“更法改图”15.2.礼乐刑罚起源于农15.3.《海国图志》15.4.“师夷长技以制夷”15.5.“广收天下之人才”15.6.“治法在人”16.1.“天法”16.2.《天朝田亩制度》16.3.“天下婚姻不论财”16.4.《资政新篇》16.5.“法制以遵行为要”16.6.“刑外化之以德”16.7.“国家以法制为先”17.1.“以礼自治,以礼治人”17.2.“一秉于礼”17.3.“严刑以致)‘安”17.4.《劝学篇》17.5.“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17.6.“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17.7.中体西用18.1.戊戌变法18.2.“公车上书”18.3.《孔子改制考》18.4.君主立宪制18.5.三权分立18.6.“太平之世不立刑”18.7.“去九界”18.8.《饮冰室文集》18.9.《新学伪经考》18.10.太平之世不立刑18.11.“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18.12.《仁学》19.1.“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2.《大清新刑律》19.3.情法两尽19.4.“凡律无正条者,皆不得处罚”的差异。

19.5.礼法之争20.1.主权在民20.2.直接民权20.3.五权宪法20.4.权能分治

简述题:

1.1.简述夏、商的神权法思想。

1.2.简述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

1.3.简述“以德配天”说的重要意义。

1.4.简述神权法思想在夏、商、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

2.1.简述西周的宗法制。

2.2.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其特征。

2.3.简述周公的“明德”论。

2.4.简述周公的刑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3.1.简述子产的刑法思想。

3.2.简述邓析的法律主张。

3.3.简述子产和邓析法律思想的区别。

3.4.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

4.1.简述孔子、孟子、荀子三者思想思想。

4.2.简述儒家的仁学与仁政说。

4.3.简述“礼治”思想的发展过程。

4.4.简述孔子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内容。

4.5.简述孔子的宽刑慎杀、反对冤狱的思想。

4.6.简述儒家“举贤才”的主张。

4.7.简述孟子性善论的内容。

4.8.简述孟子“惟仁者宜在高位”的因。

4.9.简述荀子法律思想中儒、法合流特点的具体体现。

4.10.简述荀子“隆礼”论的内容。

4.11.简述荀子的重法论。

4.12.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

4.13.简述孔子“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5.1.简述墨家学派和儒、道、法诸家相比,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5.2.简述墨家“兼爱”与儒家“爱人”的区别。

5.3.简述墨家“以天为法”的自然法思想。

5.4.简述墨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

6.1.《老子》对人定法的批判及其重要意义。

6.2.简述“天道”自然无为论。

6.3.简述《庄子》崇尚自然法,反对人定法的主张。

6.4.简述《庄子》的反仁义反圣智论,并对其加以客观评价。

7.1.简述文化专制论的内容及其影响。

7.2。

简述商鞅“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7.3.简述商鞅的“法治”论。

7.4.简述商鞅刑赏论的内容。

7.5.简述韩非提出哪些运用和贯彻赏罚的原则?

7.6.简述韩非论“术”的内容。

8.1.简述秦朝“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8.2.简述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内容。

8.3.简述贾谊礼法结合的思想。

8.4.如何理解“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8.5.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原9.2.简述杜预《律本》中的法律观。

8.6.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

8.7.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8.8.简述王充批判“天刑”论的主要内容。

8.9.简述汉初黄老思想在法律、政治方面的表现。

9.1.简述晋代律学的特点。

9.3.简述张斐的“理直刑正”理论。

9.4.简述刘颂的重法主张。

9.5.简述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

9.6.简述嵇康“任自然”的法哲学观。

9.7.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10.1.简述唐太宗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10.2.简述《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10.3.简述唐代贵族、官吏犯法时减免刑罚处分的规定。

10.4.简述韩愈的“道统论”在法律思想上有何反映?

10.5.简述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说。

11.1.简述朱熹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11.2.简述丘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

11.3.简述丘濬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

12.1.简述范仲淹的法律思想。

12.2.简述张居正法律思想的要点。

12.3.简述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

13.1.简述金世宗“严格吏治”的法律思想。

13.2.简述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14.1.简述黄宗羲“学校议政”的思想。

14.2.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观。

14.3.简述王夫之“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

14.4.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14.5.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治人”的思想。

14.6.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15.1.简述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法律

思想的特点。

16.1.简述洪秀全的“斩邪留正”,“除妖安良”的思想。

16.2.简述洪仁玕的“恩威并济”与“教、法兼行”的法律思想。

17.1.简述曾国藩“振之以猛”、严刑重责的法律思想。

17.2.简述张之洞的整顿中法、采用西法的主张。

17.3.简述张之洞的宽猛相济、刚柔一件合法的外衣。

到了商代,统治者编造了许多上帝立商的神话,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并为垄断神权找到了借口。

1.2.简述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

答:

变化: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

为此提出了“以德配天”说。

意义:

10.1.试述封建纲常法律化在《唐律疏}义》中的反映。

10.2.试述白居易的崇礼重法思想。

10.3.试论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及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的表现。

10.4.试论《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1.1.试述理学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

12.1.试述王安石严格执法的思想。

结合的法律思想。

17.4.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18.1.简述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

18.2.在康有为的理论中,改变旧法的步骤有哪些?

18.3.简述梁启超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18.4.简述梁启超法治、人治“相须为用”说。

19.1.简述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法理派的主要观点。

19.2.简述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内容。

19.3.简述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内容。

19.4.试述沈家本的以法治国论。

19.5.简述沈家本“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法律思想。

20.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的特点。

20.2.简述章太炎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法律思想。

20.3.简述章太炎“专以法律为治”的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

20.4.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

20.5.简述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思想的基本含义。

填空

1.我国古代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

2.商代,商王专设了“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占卜)。

3.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4.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是在(殷商)。

5.周公为了使西周的统治合法化,提出了(“以德配天”)学说。

6.周公制礼,采用了与前朝不同的统治方式,礼治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

7.西周的王位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

8.主张用贤能,并创立“三选”制度的是(管仲)。

9.春秋时期,(子产)提出为政“宽猛”的主张。

 

10.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案是(无为而治)。

11.(商鞅)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12.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13.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李斯)。

14.(董仲舒)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15.《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16.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嵇康)。

17.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

18.为尽量避免冤狱,明确规定地方无杀人权,首创“九卿评议制”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19.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唐律疏议》)。

20.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势)。

21.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

22.王安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机构。

 

23.明朝有位著名“心学”大师,反对程颐、程颢的“知先行后”的理论,奉行“知行合一”的理论,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他的名字是(王守仁) 

24.(王夫之)提出“立法必须循天下之公”。

 

25.王夫之的变法观点是“(趋时更新)”。

 

26.明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是(重刑) 

27.“立法以便民为本”是(丘濬)提出的主张。

 

2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王安石)

29.元朝耶律楚材主张治国用(儒术)

30.魏源的变法主张是“(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31.提出“礼乐刑罚起源于农”观点的是(龚自珍)

32.洪秀全受基督教《劝世良言》的启发,创立了(拜上帝会)。

33.下列人物,属于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 

34.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5.提倡“变法维新”,坚持君主立宪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36.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37.在中国近代,主张兼重法治与人治的学者是(沈家本)。

38.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

39.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制度是(考试)。

4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章太炎)。

41.“犯罪不论新旧,断罪自当一律”是(沈家本)提出的法须统一的主张。

42、引经决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董仲舒)。

4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董仲舒新儒学)

44、孙中山有关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是(民生主义)

45、康有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是(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46、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47、(商鞅)第一个提出了“刑无等级”的原则。

48、墨子认为法起源于(神),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49、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50、“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的思想。

单选

1、“有扈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出于()之口。

A禹B启C商纣王D子产

2、夏、商的法律思想是()。

A“天命”、“天罚” B“以德配天” C“明德慎罚” D“仁、义、礼、智、信”

3、商朝时期,请示上帝并传达上帝旨意的人被称作()。

A卜 B巫 C祝 D士

4、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男尊女卑 B氏族同婚 C嫡长继承制 D分封制

5、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

A鲍叔牙B管仲C子产D邓析

6、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

A邓析B孔子C子产D荀子

7、“竹刑”的作者是()。

A子产B墨翟C邓析D庄子

8、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

A求上帝的保佑 B上帝立周 C动摇了神权 D强调德治,弱化天命

9、“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的思想。

A邓析B老子C子产D孔子

10、孔丘的法律思想以()为核心。

A“仁”、“义”B“人治” C“仁”、“礼”D“法治”

11、子产和孔丘都主张宽猛结合,但是()。

A子产强调以宽为主,孔丘则以猛为主  B子产强调以猛为主,孔丘则以宽为主

C子产宽“少数”,猛“少数”        D孔丘宽“众人”,猛“众人”

12、周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

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

13、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14、墨翟认为法源于(),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A神B天志C上帝D人性

15、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

A礼 B义 C仁 D利

16、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17、法家提出的口号是(),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A依法治国B法治C礼法合一D变法

18、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

A申不害B慎到C商鞅D韩非

19、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

A李俚B王安石C商鞅D龚自珍

20、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

A商鞅B王安石C洪仁轩D康有为

21、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是()。

A韩非B商鞅C李斯D申不害

22、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改革,历史上首次下诏令废除肉刑的是()。

A周公B汉文帝C汉景帝D刘邦

23、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的法律思想。

A儒法合一B道家C黄老学派D法家

多选(24-27)

24、“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

A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 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

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D刑罚适中

25、管仲把()视为“国之四维”。

A礼B义C廉D耻

26、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D)。

A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B管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C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27、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

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    B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

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单选(28-37)

28、新儒学的缔造者是()。

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

29、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

A董仲舒 B萧何 C贾谊 D刘安

30、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亲亲”、“尊尊”

C三纲五常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1、为《泰始律》做注的是()。

A丁仪、刘邵 B张斐、杜预 C刘颂、傅干 D王充、仲长统

32、我国法律史上最早关于律、令界说的是()。

A杜预B王充C张斐D仲长统

33、魏律首先将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改为《刑名》,并放在律首。

对这一重大改革作出理论说明的是()。

A张斐 B杜预 C刘颂 D丁仪

34、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

A秦始皇B刘邦C李世民D杨坚

35、主张“道统论’的是()。

A王弼 B鲍敬言 C嵇康 D韩愈

3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的作者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范仲淹

37、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

A礼 B权 C术 D势

多选(38-40)

38、儒家的法律观包含()。

A维护礼治B重视德治C强调人治D突出法治

39、儒家“礼治”的内容主要有()。

A以“五伦”为中心B以家族为本位C以等差为继承D以法治为保障

40、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

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B以“宽”、“猛”服民

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单选(41-50)

41、理学产生于()。

A秦B汉C唐D宋

42、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

A规范化B平民化C哲理化D合理化

43、按朱熹的逻辑,可以把常人分成“气禀”最厚、厚、薄、最薄四类,对气禀薄者要导之以()。

A政B礼C德D刑

44、主张废除肉刑的是()。

A朱熹B刘颂C仲长统D白居易

4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

A朱熹B韩愈C董仲舒D柳宗元

46、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陆九渊B程颢、程颐C王守仁D朱熹

47、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的神学目的论。

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B春秋大一统C三纲五常D原心论罪

48、“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的主张。

A朱熹B阮籍C董仲舒D丘睿

49、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大德而小刑”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D“以公理而灭私情”

50、“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是()提出的。

A阮籍B范仲淹C丘睿D王安石

多选(51-98)

51、孔子“仁”论的实质内容是()。

A以“爱人”为中心           B以孝悌为根本

C以“克己”、“忠恕”为手段 D以恢复和完善礼治为目的

52、孟子的“仁义”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是()。

A正经界B薄税敛 C省刑罚D法先王

53、荀况认为礼法起源的前提是()。

A天人合一B阶级分划 C明分使群D化性起伪

54、儒、墨两家在法律思想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

A儒家“尚贤”,墨家“尚同”           

B儒家“别贵贱”,墨家“兼相爱”

C儒家“义”字当头,墨家“义”、“利”合一

D儒家以“爱人”为核心,墨家以“兼爱”为核心

55、法家把法解释为()。

A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B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

C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D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

56、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

A强制性和制裁力B客观性和公平性C等级性D合情性和适时性

57、法家认为法具有()的作用。

A“禁恶止乱”,“民治国安”B“定赏分财”、“定分止争”

C以法胜民,“一民使下”D君尊主重,“独制四海”

58、法家把法比作(),揭示法的客观公正。

A尺寸B绳墨C斗斛D规矩

59、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礼治”的关系是()。

A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法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礼治”代表封建贵族利益

C“法治”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礼治”维护家族宗法制度

D“法治”与“礼治”是两种制度的对立

60、法家提出的“壹法”指的是()。

A统一立法权B统一法令的内容C统一人们的思想D执法的主张

61、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是()。

A“革故鼎新”B“大德而小刑”C“存天理,灭人欲”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62、“信赏罚,一号令”是()的法律思想。

A阮籍B王安石C张居正D韩愈

63、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

A张居正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64、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的核心是()。

A势B无为C公利D统一思想

65、“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提出的。

A墨翟B黄宗羲C老子D柳宗元

66、黄宗羲指出,立法必须体现()。

A天意B民意C“以天下为主”D神意

67、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

A贫富不均 B天 C地 D农

68、“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的作者是()。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黄宗羲

69、龚自珍提出()观点,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

A历史发展B三不足C事无不变D趋时更新

70、“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提出的。

A魏源B林则徐C龚自珍D张之洞

多选(71-98)

71、法家提出的执法主张是()。

A明法B任法C壹法D从法

72、法家针对“礼治”中的“人治”,提出()。

A任法而不任贤B治国的关键是法C贤君无好法就治理不好国家D庸君有好法就能治理好国家

73、慎到重势思想表现在()。

A君主立法,“民一于法”B“权重位尊”才能“令行禁止”C“大君任法而弗躬”D“权重位尊”的君主“不得背法而专制”

74、儒家和法家的法令思想区别在()。

A儒家主张“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法家主张“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