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4610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灵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留下来的灾难“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是

A.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B.立法权属于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

C.容克贵族地主专制政权

D.内阁拥有绝对权力

5、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

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

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

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8、1912年梁启超指出“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

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

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

革命,庸有幸乎?

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

……

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既认为

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由材料可知

A.梁启超始终没有改变君主立宪的主张 

B.梁启超指出了辛亥革命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不足

C.梁启超逐渐认可民主共和政体 

D.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9、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

图9和图10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党员数量消长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

10、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指出: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

……历史的教训是: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苏美争霸与苏联解体B.1989年东欧剧变

C.1990年两德走向统一D.“日不落帝国”建立

11、《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

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西方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

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

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

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把1989年视为20世纪结束标志的理由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应是

A.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逐渐崩溃

B.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C.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形成

D.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的系统性挑战结束了

13、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14、清代学者陶煦说: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思想相吻合

15、马克思指出:

“小农人数众多。

……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16、《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朝代

战国

西汉

南宋

清(1820)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请指出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胡适之先生说: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地方只是一个村落。

徽州人来了,就开始成立店铺,逐步扩大,把小村落变成小市镇了。

”所以当时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

这表明

A.徽州商人是市镇兴起的根本原因B.江南市镇的兴起都与徽商密切相关

C.商业活跃促使村落发展成为市镇D.中国江南地区市镇兴起于明清之际

18、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

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

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19、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

“夫成绩者。

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

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

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0、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资料来源: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以下对此表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成为清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促使关税增加

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带动工商杂税大幅度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②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2.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

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

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

那是公元1775年。

”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C.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23、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

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2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

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何者?

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

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

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卷Ⅱ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5分,27题17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5分)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

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

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

(注:

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

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

……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

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6分)

(2)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

(4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

(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

(2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

(2分)

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

“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然而陈志武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

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

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

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1)根据材料一和有关知识任选一种观点简要评述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

(8分)

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国,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l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

据问题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材料四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说:

“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乃是需要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做出坚定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为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所作出的努力。

(3分)

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BDCBADCBAAB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BDBCCBCCADCC

第26题:

【参考答案】

(1)观点一: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1分)

评析: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

(1分)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

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

(3分,学生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评析: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的影响作答(5分)(任答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2)制度:

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

影响:

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

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

(3)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

如: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实行政党制度等。

认识:

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27题:

答案:

(1)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③随着城市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不断发生变化。

(2)革命史观(2分)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工业革命;

政府政策的引导;

外来移民的涌入(3分)

(4)不同:

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

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启示:

城市化进程受到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做保障。

第28题:

(1)观点:

(任选一种即可)

观点一:

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了西方崛起;

观点二:

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观点一:

史实:

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西方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地,促进了西方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史实,例如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新航路开辟后, 

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广阔市场;

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产地;

资本输出地等)

(要求史实加作用,至少答出两种史实。

只答具体史实得一半分数。

其他言之有理的可 

酌情给分。

史实(6分)

政治:

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英国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他如美国、德国、法国皆可)

经济:

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荷兰、英国等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或垄断性贸易公司)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科技:

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

(要求史实加作用,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只有具体史实没有作用得一半分数。

其他言之 

有理可酌情给分。

(2)变化:

欧洲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