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Word下载.docx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简要分析。
2.(8分)(2017高一下·
西宁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B.“幽人”与“孤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与契合,极富夸张的意味,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C.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D.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华彩重章、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E.苏轼“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写“孤鸿”遭遇不幸,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用了托物寓人的手法。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试简要分析。
3.(4分)(2017高一上·
安徽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4.(10分)(2017·
南通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
李山甫
风烟放荡花披猖①,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
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②泥醉乡。
【注】①披猖:
这里是飞扬的意思。
荷衣:
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
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5.(2分)(2019高二下·
湖州月考)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A.首联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其中“云外惊飞”写大雁为躲避射击不得不极力高飞,而一“哀”字则写出了大雁群飞时的无序之状和凄惨叫声。
B.颔联想象早雁南飞途中情形。
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耸立,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景象凄凉,令人心碎。
C.颈联说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
这是劝早雁到南方后,即使是春天了也不要忙于回去。
D.诗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地人民形象,诗中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南逃的难民,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难民的深切的同情。
6.(10分)(2016高二上·
长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①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②。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①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
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
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
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
②沧州:
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诗歌的前两联写景,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12分)(2019高三下·
和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秋风(其二)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表达了时光流逝、桑榆晚景的感伤,都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第七句中“白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白发苍苍的老人;
“庭树”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庭柯以怡颜”。
(2)赏析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8分)(2017高一下·
广东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两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10分)(2017高一上·
寻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
刘基①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
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
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
问登楼王粲②,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
渺青山、髻螺低小。
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
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③。
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注】①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后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此词是其早期作品。
②王粲:
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作有《登楼赋》。
③天杪:
犹天际。
(1)本词上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0.(9分)(2019高二上·
杭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②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③,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④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
有落花的台阶。
②真珠:
即珍珠。
③敧(qī):
倾斜。
④都来:
算来。
(1)离愁别绪这一婉约词共通的情感,被历代词人不断变化的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如这首词中“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几句,就与范仲淹本人《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①________,________”“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就与后来李清照的《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②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处有两句,任选一处)
(2)结合全词,从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赏析这首词。
参考答案
1-1、
1-2、
2-1、
2-2、
3-1、
3-2、
4-1、
4-2、
5-1、
6-1、
6-2、
7-1、
7-2、
7-3、
8-1、
8-2、
9-1、
9-2、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