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2350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Word格式.docx

CRC校验码的检错能力很强,不仅能检查出离散错误,还能检查出突发错误。

利用CRC进行检错的过程可简单描述如下:

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k位二进制码序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r位监督码(CRC码),附在原始信息的后边,构成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共k+r位),然后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根据信息码和CRC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传送中是否出错。

这个规则在差错控制理论中称为“生成多项式”。

CRC的基本实现

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特点:

(1)CRC校验码可检测出所有单个错误。

(2)CRC校验码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误。

(3)CRC校验码可检测出所有双位的错误(4)CRC校验码可检测出所有小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突发错误。

(5)CRC校验码可以

的概率检测出长度为(K+1)位的突发错误

实验分析:

•填充帧头部字段

要完成一次帧封装的过程,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帧头部的装入,这一过程只要将签到吗、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字段的相应数值按顺序写入就可以了。

其中,长度字段的值即为要发送的数据的实际长度。

•填充数据字段

在填充数据字段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数据字段的长度。

802.3标准中规定了帧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B,最大长度为1500B。

如果数据不足46B,则需要通过填充0来补足;

若数据长度超过1500B,则的大奖超过部分封装入下一个帧进行发送。

•CRC校验

帧封装的最后一步就是对数据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记入帧校验字段。

程序流程图:

CRC计算流程图:

序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h>

fstream.h>

stdlib.h>

voidmain(intargc,char*argv[])

{

//如果输入命令行不正确,则输出提示后退出。

if(argc!

=3)

{

cout<

<

endl<

"

请按以下格式输入:

framerinput"

endl;

exit(0);

}

//打开指定的输出文件,以二进制方式打开并可读可写,如文件存在,则清除其内容。

fstream[2],ios:

:

out|ios:

in|ios:

binary|ios:

trunc,0);

for(inti=0;

i<

7;

i++)

((char)0xaa);

((char)0xab);

//写入B的前导码和B的帧前定界符。

chardes_add[]={char(0x00),char(0x00),char(0xE4),char(0x86),char(0x3A),char(0xDC)};

(des_add,6);

//写入B的目的地址。

charsor_add[]={char(0x00),char(0x00),char(0x80),char(0x1A),char(0xE6),char(0x65)};

(sor_add,6);

//写入B的源地址。

//创建输入文件流并打开指定的输入文件,以二进制方式打开并可读。

ifstreamin[1],ios:

binary,0);

intlength=0;

in(0,ios:

end);

//将读指针移到文件末尾。

length=in();

//计算指针偏移量,即为输入文件的长度。

unsignedchar*data=newunsignedchar[length];

//创建字符指针并根据文件长度初始化。

beg);

//将读指针移到文件开始。

in(data,length);

//将文件数据读入到字符指针data中。

(char(length>

>

8));

(char(length&

0xff));

//将文件长度值按照逆序写入到输出文件的长度字段中。

(data,length);

//将data内容写入到输出文件中。

//如果输入文件长度不足B,则用补足B。

if(length<

46)

for(intj=length;

j<

46;

j++)

(char(0x00));

//将数据字段后添加个

(8,ios:

//将读指针指向目的地址字段,从此处开始CRC计算

unsignedcharch;

//ch用来保存读入的字符。

unsignedcharcrc=char(0x00);

//余数初始值为。

while

(1)//进行CRC计算

(ch);

if(ch==0xff)//判断是否到了文件结尾,如果是,则退出循环。

break;

for(i=0;

8;

i++)//对入读入的字符的位分别处理。

if(0x80==(crc&

(0x80)))//当前余数最高位为,需要进行除法运算。

crc=(crc<

1)&

(0xff);

//crc左移位,最低位补。

crc=crc|((ch&

0x80)>

7);

//将输入数据相应的值递补到余数末位。

crc=crc^(0x07);

//进行除法运算,即与除数的低位相异或。

else//当前余数的最高位为,不需要进行除法运算。

//将输入数据相应位的值递补到余数末位。

ch=ch<

1;

//读到的字符左移位,使数据下一位作为输入位。

();

(-1,ios:

//将写指针移到输出文件的最后。

(crc);

//写入crc码。

in();

//关闭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

数据帧文件"

argv[2]<

封装完成"

}

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执行framer.exe文件的结果如下所示:

实验小结:

实现帧的封装,主要是将帧的七个部分---前导码、帧前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字段、数据字段和校验字段,一个一个按顺序封装的,最后使得一个帧的封装得以完成。

同时,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用到了很多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运用使得程序简便而且正确的运行出来。

实验二解析IP数据包

•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要求:

本实验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见个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以命令行形式运行:

ipparse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而logfile则代表记录结果的日志文件。

•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设计相关知识:

IP数据报的格式说明IP协议都具有什么功能。

其首部,版本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号为4;

首部长度站4bit;

服务类型占8bit,其中服务类型TOS子域占4位,优先级子域占3位,另一位为保留位;

总长度字段为2B,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B;

标识占16bit,它是一个计数器,用来产生数据报的标识;

标志占3bit,其中最低为为MF,MF=1时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这是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DF=0时,表示允许分片;

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生存时间字段记为TTL,单位为秒;

协议段占8bit,用于指出次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典型的协议号有6:

TCP,17:

UDP,1:

ICMP。

本程序使用套接字socket编程,将网卡设为能够接受流经网卡的所有类型的数据包。

首先,初始化套接字,然后监听数据包,解析数据包。

SOCKETsock=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用来创建套接字,其参数为通信发生的区字段和套接字的类型。

WSAIoctl(sock,IO_RCVALL,&

dwBufferInLen,sizeof(dwBufferInLen)函数用来把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

recv(sock,buffer,65535,0)函数用来接收经过的IP包,其参数分别是套接字描述符,缓冲区的地址,缓冲区的大小。

typedefstructIP_HEAD

}}ip_head;

用来定义IP头部数据。

setsockopt(sock,IPPROTO_IP,IP_HDRINCL,(char*)函数用来获取本机IP地址

htons()函数将无符号短整型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的数据

本程序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C++语言编写。

实验设计分析:

为了获取网络中的IP数据包,必须对网卡进行编程,我们使用套接字进行编程。

•使用套接字

接收数据包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

•IP包的解析

具体程序代码:

iostream>

winsock2.h>

ws2tcpip.h>

fstream>

#include<

windows.h>

#pragmacomment(lib,"

ws2_32"

)//指定连接到网络应用和internet

#defineIO_RCVALL_WSAIOW(IOC_VENDOR,1)

typedefstructIP_HEAD

{

union//定义联合

unsignedcharVersion;

unsignedcharHeadLen;

};

unsignedcharServiceType;

unsignedshortTotalLen;

unsignedshortIdentifier;

union

unsignedshortFlags;

unsignedshortFragOffset;

unsignedcharTimeToLive;

unsignedcharProtocol;

unsignedshortHeadChecksum;

unsignedintSourceAddr;

unsignedintDestinAddr;

unsignedcharOptions;

}ip_head;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

voidmain(intargc,char*argv[])

usingnamespacestd;

ofstreamoutfile("

C:

\\log"

ios:

out);

if(argc!

=2)

cout<

请以下格式输入命令行:

PackParsepacket_sum"

return;

}

WSADATAWSAData;

if(WSAStartup(MAKEWORD(2,2),&

WSAData)!

=0)

WSASTartup初始化失败"

SOCKETsock=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

//三个参分别为通信发生的区字段,套接字的类型,与IP协议

if(sock==INVALID_SOCKET)

创建Socket失败!

closesocket(sock);

WSACleanup();

BOOLflag=TRUE;

if(setsockopt(sock,IPPROTO_IP,IP_HDRINCL,(char*)&

flag,sizeof(flag))==SOCKET_ERROR)

setsockopt操作失败:

WSAGetLastError()<

charhostName[128];

//获取主机名

if(gethostname(hostName,100)==SOCKET_ERROR)

gethostname操作失败:

hostent*pHostIP;

//获取本地IP

if((pHostIP=gethostbyname(hostName))==NULL)

gethostbyname操作失败:

sockaddr_inhost_addr;

//

host_addr.sin_family=AF_INET;

host_addr.sin_port=htons(6000);

host_addr.sin_addr=*(in_addr*)pHostIP->

h_addr_list[0];

if(bind(sock,(PSOCKADDR)&

host_addr,sizeof(host_addr))==SOCKET_ERROR)

bind操作失败:

//绑定网卡

DWORDdwBufferLen[10];

DWORDdwBufferInLen=1;

DWORDdwBytesReturned=0;

if(WSAIoctl(sock,IO_RCVALL,&

dwBufferInLen,sizeof(dwBufferInLen),&

dwBufferLen,sizeof(dwBufferLen),&

dwBytesReturned,NULL,NULL)==SOCKET_ERROR)

WSAIoctl操作失败:

//将网卡设为混杂模式,以接受所有数据

开始解析IP包:

charbuffer[65535];

//设置缓冲区

intpacksum=atoi(argv[1]);

//字符串转换为整形

for(inti=0;

packsum;

i++)

if(recv(sock,buffer,65535,0)>

0)//四个参数分别是套接字描述符,缓冲区的地址,缓冲区大小,附加标志

ip_headip=*(ip_head*)buffer;

-----------------------"

版本:

(ip.Version>

4)<

//获取头部长度字段

头部长度:

((ip.HeadLen&

0x0f)*4)<

服务类型:

Priority"

(ip.ServiceType>

5)<

Service"

((ip.ServiceType>

0x0f)<

//优先级子域和TOS子域

总长度:

ip.TotalLen<

//获取总长度字段

标识符:

ip.Identifier<

//获取标识字段

标志位:

((ip.Flags>

15)&

0x01)<

DF="

14)&

Mf="

13)&

//获得标志字段

片偏移:

(ip.FragOffset&

0x1fff)<

//获取分段偏移字段

生存周期:

(int)ip.TimeToLive<

//获取生存时间字段

协议:

Protocol"

(int)ip.Protocol<

//获取协议字段

头部校验和:

ip.HeadChecksum<

//获取头校验和字段

原地址:

inet_ntoa(*(in_addr*)&

ip.SourceAddr)<

//获取源IP地址字段

目的IP地址:

ip.DestinAddr)<

//获取目的IP地址字段

outfile<

程序运行结果:

程序编译运行后:

以命令行形式运行程序ipparse:

同时在程序所在的文件夹中生成了名为log文件,里面记录了上面显示的内容。

试验小结:

IP数据报的格式说明了IP协议都具有什么功能,因为完全不知道如何使用套接字socket()函,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IP数据报的各种位与协议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解析IP数据包这个实验,基本掌握了用套接字编程来实现获取并解析IP数据包的方法。

实验三发送TCP数据包

•设计一个发送TC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本设计说明TCP数据包的结构以及TCP协议与IP协议的关系,使大家对TCP协议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程序的功能是填充一个TCP数据包,并发送给目的主机。

SendTCPsource_ipsource_portdest_ipdest_port

其中SendTCP为程序名;

source_ip为源IP地址;

source_port为源端口;

dest_ip为目的IP地址;

dest_port为目的端口。

•其他的TCP头部参数自行设定。

•数据字段为“Thisismyhomeworkofnetwork!

”.

•成功发送后在屏幕上输出“sendOK”。

课程设计分析:

•使用原始套接字

•定义IP头部、TCP头部和伪头部的数据结构

•填充数据包

•发送数据包

设计思想: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发送一个TCP数据包,可以利用原始套接字来完成这个工作。

整个程序由初始化原始套接字和发送TCP数据包两个部分组成。

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并设置IP头选项

SOCKETsock;

sock=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