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1405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翁亭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在山路上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看见)水流从两峰之间倾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为它取名字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少量的酒就要醉,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称自己为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水势低落,溪石突显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早晨前往,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那是)滁州的百姓在游山。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香,酒味也清香,野味野菜,错杂地在面前摆开,这是太守的酒宴。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坐下,大声喧哗的,是各位宾客在尽情地欢乐。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不整齐。

太守返回,宾客跟随着。

树林枝叶繁茂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很快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快乐,却不知道游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词语解释

1.环:

环绕。

2.皆:

副词,都。

3.环滁:

环绕着滁州城。

4.滁: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

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

山谷。

7.尤:

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山: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

流水声。

13.而:

表承接。

14.酿泉:

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回:

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

像鸟展翅的样子。

17.然:

......的样子。

18.临:

靠近。

19.于:

在。

20.作:

建造。

21.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

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

叫做。

25.辄:

就。

26.年又最高:

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

领会。

28.寓:

寄托。

29.意:

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

相当于“于”。

31.林霏:

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

消散,散开。

33.归:

聚拢。

34.暝:

昏暗。

35.晦:

阴暗。

36.晦明:

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

香花,香气。

38.发:

开放。

39.佳木:

茂盛的树木。

40.秀:

茂盛。

41.繁阴:

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

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

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

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

在树下休息。

46.伛偻:

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

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临:

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

捕鱼。

50.酿泉:

名作状,用泉水。

51.洌:

水(酒)清。

52.山肴:

野味。

53.野蔌:

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

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

摆放,摆设。

56.酣:

尽情地喝酒。

57.丝:

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

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

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要罚酒。

60.弈:

下棋。

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相错杂。

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

酒杯。

63.筹:

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苍颜:

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已而:

不久。

67.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

68.翳:

遮蔽。

69.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0.乐①其乐②: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

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②:

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

为,是。

74.庐陵:

庐陵郡,就是吉洲。

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虚词注解

用法:

①而:

表并列②而:

表顺接③之:

结构助词,的④而:

表递进⑤而:

表递进⑥而:

表顺接⑦而:

表顺接⑧而:

表顺接⑨而:

表修饰⑩而:

【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而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而表修饰

而:

表并列

表修饰

表顺接

表转折

以:

意为“用”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

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酿泉为酒酿泉:

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名之者谁名:

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自号曰醉翁也号: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

以……为乐,意动用法;

(后)乐:

乐趣,名词。

7.至于负者歌于途歌:

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8.杂然而前陈者前: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9.太守宴也宴:

设宴,名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

古义:

管乐器;

今义:

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时:

季节;

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发:

开放;

散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情趣;

意思】

林霏开【开:

消散;

打开】

一词多义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2.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临溪而渔到

4.而: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关系,而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表顺承关系,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却

5.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

6.乐

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

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词人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因家中有一万卷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故称六一。

自称醉翁则是因为他“饮少辄醉”,说明他容易醉,突出一个“醉”字。

而跟他一起喝酒的人当中,“年又最高”,欧阳修年纪最大,所以得到一个“翁”字。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

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诗歌《踏沙行》。

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

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苏教版中,选自《文忠集》;

吉林专版中,选自《欧阳修全集》。

中心思想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

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中心思想: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文体: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

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

亦作「山肴野湋」。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文章主旨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2]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判断句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赏析

赏析一

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

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

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

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

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

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赏析二

诗情画意,秀丽多姿——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优美的意境。

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

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

优秀的散文就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

《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

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

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

“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

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

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则别含另一番风光。

这样,无山,则酿泉不美;

无泉,则青山孤峙。

无亭,则山泉失色;

有泉,则亭台增趣。

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且辉映生色,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其二,朝暮变化之美。

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

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

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作者传神地写出早晚不同的景色。

由于早晚不同,则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有别。

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

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根据不同的景象写了相异的境界。

其三,四季变幻之美。

作者不仅写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进一步铺展开去,描下了四季的景单调,一样景物,一种笔致,一式情态,又有何意趣?

!

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时时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

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蔚然壮秀的琅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再说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残阳息于山头是其静,人影移散,纷纷暮归是其动。

静的景和动的人彼此映衬。

最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有唱有憩,有动有静。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由于作者多方面进行对比,使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致。

精巧的结构∶

散文,顾名思义,要散,但散并非是不着边际的散乱,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乱。

《醉翁亭记》结构上的精巧之处,值得我们努力学习。

金线串珠∶

《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儿也不乱。

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线。

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

正因为如此,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

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

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

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

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

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这样,行文走笔,一路写出,围绕个“乐”而展开,就不是断片的杂碎,而是统一的整体,犹如穿千颗珠玉缀在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

也正因为有聚光点,有主骨架,文笔的散反而会转化成一种特色,显得运笔从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丰满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机,增强了散文的内容。

曲径通幽∶

《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借用这句话来形容这篇散文的结构特色是很恰当的。

作者写四时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琊风貌,可谓匠心默运,苦意经营。

作者为写出醉翁亭的位置,颇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径直言之,而是曲折写来。

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一层;

“西南诸峰”,一层;

深秀“琅琊”,一层;

潺潺泉水,一层;

“有亭翼然”,一层。

五层笔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层层烘染,步步进逼。

先用大镜头、长镜头,然后推成小镜头、短镜头,最后跳成特写,是《醉翁亭记》结构安排的第三个特点。

文章一开始写道:

“名之者谁?

”但太守又“名之者谁”?

暂按不表,埋下伏笔,催人卒读。

直到文章刹尾处,才端示:

“太守谓谁?

”奏到首尾相照之效。

再如“太守乐”呼应了“山水之乐”,乐从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着落。

又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纷纷离去,是因为时令已晚,这便跟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把这句话具体化了。

处处注意呼应照应,就使文章的内在结构经纬分明,严谨周密,无懈可击。

出色的语言∶

《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首先,《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

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例如苏轼在著名的《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词。

又由于作者用词精当,词句的概括内容很广,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变成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发挥了它们的引申意义。

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晶莹润畅。

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

例如写双句成对的,有“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作者虽受骈文影响,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创造,融化到笔底,又自然天成。

不做作,不矫饰。

这样,读来顿觉舌端润畅;

听来,倍感声声清朗,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回环美。

欧阳修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艰涩的流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

这篇《醉翁亭记》就是他的文学主张的最好的艺术实践。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赏析三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是一篇令人不禁喜爱的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乐观。

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文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

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

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

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

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

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