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8821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仗知识Word格式.docx

又杜甫《月三首》之二:

并点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

不逢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宋沈括《梦溪笔谈》论此诗:

“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诗,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偷春体》也说:

“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

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而先开也。

”其实初唐时期已有此体,我们现在为什么不采用呢?

3.藏春格、藏春格是指一、二联不对仗,三四联才对仗。

如杜甫的《早花》:

西京安稳未?

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

仇兆螯说:

“此诗上四散行,下四整对,亦“藏春格”也”(《详注》)

现今的律诗中,这些变格很少看到,原因是怕运用这些变格,遭人诟病。

我们认为前人可以这样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

只要在诗题后面的括孤内注明是什么格就可以了。

二、不要刻意求工、求正,尽量多用宽对、反对和流水对。

首先我们要提倡多用宽对。

由于工对的范围很窄,近体诗受平仄的拘束已经不少,如果在对仗上也处处求工,那么思想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再者,求工太过,常犯“合掌”。

如“室”对“房”,“别”对“离”等。

所以我们提倡多用宽对。

杜甫格律严谨是世所公认,但他有许多超乎寻常的宽对,值得我们研讨与学习,试举例如下:

1.有一种是词性不同,也用作对仗的,如: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四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以上加“·

”者,词性各不相同。

2.有一种超乎宽对,令人感觉似对非对的对仗,如: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送贾阁老出汝州》

“五马”与“二毛”是工对;

“贵”、“侵”,词性虽不同,但都是谓语,亦可算作宽对,唯“人生”是名词;

“莫受”是副词加动词,这两个词性是不相对的,但这两个不相对仗的词,却有使对仗一气贯下,流动之感,所以也算宽对了。

3.有一种对仗,仅前二字相对者,如: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日暮》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与任城许主薄游南池》

此两联仅首两字,“黄云”与“白水”,“菱熟”与“蒲荒”相对,其它完全不对。

杜甫却能大胆开拓,用这种似对非对的对偶句,使诗意流畅,毫无窒碍。

4.还有一种以疑问句作对仗,常常是似对非对,如: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寄高三十五书记》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观兵》

5.有杜律中有的对句甚至只有一字相对者,如:

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寄邛州崔录事》

此联唯“有”“无”两字相对,因为此二字处于五言第三字的显要位置,它们的对仗使句子不对而觉其对。

6.有一种是语法结构不同,也作对仗的。

如: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何在”是宾语前置;

“欲狂”是动宾结构。

杜甫律诗中有这么多种多样的宽对,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

杜诗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也许正是潜心于诗味而并不计较词语上的“小节”之故。

侯孝琼教授说:

“杜律正是有如此众多的宽对和似对非对的对仗句式,使得杜律能曲折尽意,既守“法”而又不为“法”所拘缚”。

此话诚然。

清人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载:

“尹文端公”(继善)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欲雨”二字,以“欲”字起“雨”字,非现成语也。

差半个字矣”。

袁枚讲的所谓“现成语”与“非现成语”,用现在的语法术语讲,“欲雨”是动宾结构,而“新秋”是偏正结构;

“欲”是动词,“新”是形容词,词性不对,结构亦不对。

袁枚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仗不能太刻板,他是提倡写诗不受拘束,直抒性灵的。

纵观格律诗的发展史,唐、宋名家的对仗,得其天分,于自然中求工稳,并不斤斤计较于个别词语的严格对仗。

到北宋末,诗论家开始注重律诗的对仗,明清时期对律对更多讲究,于是对仗日趋工整。

实际上诗歌的对仗,贵在巧妙工稳,既要靠才思的敏捷,又要靠学问的丰赡,以自然能工为最佳,若字字拘泥,就不活泼了。

当前有些人写诗,底子薄,功力不足,为了追求对仗工整,东拉西凑,以致写出来的诗板滞晦涩,读之味同嚼蜡,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杜甫律诗的对仗艺术和技巧,放宽律对的要求,写出真正、高品位的好诗来。

其次在对仗中尽量多用反对。

正对就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道理的对仗形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

丽辞》中所说:

“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但是正对并不等于两句所应说的话必须说一个内容,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等于其中有一句废话,这种情况也是诗人所应极力避免的。

人情怀故乡,客鸟思故林。

(王赞《杂诗》)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鲍照《代东武吟》)

上面两例,上下两句都是一个意思,其中一句就显得有点多余。

这说明正对容易流于“义同”,有“合掌”之患,所以刘勰说: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文心雕龙·

丽辞》)。

“客观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其间虚实、上下、是非、有无等等,都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矛盾对立面,而律诗中的“反对”巧妙地用对仗的手法,揭示了自然、社会中矛盾的‘趣合’。

在这类对仗中,矛盾的双方既向外延伸,各自走向一极,形成一个有张力的‘场’,又向内聚合,说明一个共同情理。

”所以,我们作对仗时,最好用“反对”。

杜甫绝对是这方面的高手。

下面是他一些反对例子。

(1) 

有无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

(2) 

非是: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

(3) 

动静:

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4) 

多少: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摇落》

(5) 

合分: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严中丞枉驾见过》

(6) 

落生: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遣意二首》之一

(7) 

去来: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梅雨》

(8) 

短长: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秋野五首》之三

(9) 

新旧:

白骨新交战, 

云台旧拓边。

——《有感五首》之一,

(10) 

去留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11) 

明暗: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12) 

重轻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

——《泛舟送客》

(13) 

深浅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七

(14) 

暖寒

夜郎溪日暖, 

白帝峡风寒。

——《十月一日》

杜甫律诗中反对的类目很多,举不胜举。

他通过词句的提炼,传达了一种妙合无垠的声情,将律诗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杜律的反对为后人作出了榜样,所以我们在写对仗时应有意识地多考虑使用反对。

第三,尽量多用流水对。

流水对亦名串对。

这是指构成对仗的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在意义上具有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仗形式。

因为这种对仗形同流水,上下衔接很紧,所以叫“流水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自然界的草木,由枯而荣,由荣而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自然是前后相承的,“野火烧不尽”和“春风吹又生”,也是前后相因,意同流水。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两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欲穷千里目”是条件,“更上一层楼”是结果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上、下句不是对立或并列的关系,而是一气连贯下来,象流水一样直泻而下。

(4)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下句是对上句的陈述或解说。

(5)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杜甫《畏人》

上句是地点的状语。

(6)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示侄佐》

上句是时间状语。

(7)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

——杜甫《收京三首》之二

上下句由一谓语连贯而下。

(8)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杜甫《蕃剑》

十字问句一贯而下。

(9)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杜甫《月三首》之一

 

上下句各是假设复句的一个分句。

(10)看花虽郭内,倚仗即溪边。

——杜甫《倚仗》

“虽”“即”虚字相对,转折而连贯。

(11)那因丧乱后,便作死生分。

——杜甫《怀旧》

“那因”、‘便作“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的因果关系。

(12)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

——杜甫《寄贺兰銛》

“仍”“更”相应,表示进一层意思,有递进关系。

流水对以五言律诗为多见,两句道一意,叙一事,直可把两句作一句看。

十个字的一句话,分两句说,故又叫“十字对”,或叫“走马对”。

但也有十四个字分两句的;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流水对既有均齐之美,又无板滞之感。

所以律诗要有意识地多用一些流水对。

三、绝对戒忌四言一法,尽量多采用不同语法结构的对仗句式。

(一)一句式:

甲、主谓型。

一个五言句或七言句,只有主语,谓语和修饰成分(附加成分)的,叫做“主谓型”。

从其所带修饰成分上看,又有各种不同情况,例如:

1.语法结构为“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的,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语法结构为“ 

〔状语〕(定语)主语谓语”的,如: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3.语法结构为“主语〔状语〕谓语”的,如: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

4.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补语〉”的,如:

竹深〈留客处〉, 

荷静〈纳凉时〉。

              

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之一

乙、主谓宾型 

一个五言或七言句,有主语、谓语、宾语和修饰成分的,叫做“主谓宾型”。

从其所带修饰成分来看,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1.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的,如: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杜甫《天末怀李白》

2.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的,如: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3.语法结构为“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的,如:

长路〔关心〕悲剑阁, 

片云〔何意〕停琴台?

杜甫《野老》

4.语法结构为“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如:

沧海〔未全〕归【禹】贡, 

蓟门〔何处〕尽【尧】封。

——杜甫〈诸将五首〉之三

5.语法结构为“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的,如:

【十年】戎马暗万国, 

【异域】宾客老孤城。

杜甫《愁》

6.语法结构为“【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的,如:

【云】气生【虚】壁, 

【江】声走【白】沙。

杜甫《禹庙》

7.语法结构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的:

【一】秋〔常〕苦雨, 

【今】日〔始〕无云。

杜甫《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

8.语法结构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语法结构为“〔状语〕主语谓语宾语“的,如:

〔晚晴〕风过竹, 

〔深夜〕月当花。

李商隐《春宵自遣》

10.语法结构为“〔状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的,如: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扁舟宿【苇】花。

温庭筠《西江送渔父》

11.语法结构为“〔状语〕【定语】主语谓语宾语”的,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12.语法结构“〔状语〕【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的,如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以上是律诗中主谓宾型的十二种不同情况,其中有些在对对仗句中出现较多,有些出现较少,当然它不能包揽律诗主宾谓型的所有情况。

丙、连谓型 

在一个五言句或七言句中,有一个主语和两个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彼此有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这叫做“连谓型”。

常见的有六大类,以句中前面三个成分为依据,举例于后。

1.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谓语……”的:

风清飘(短)袂;

马健弄连环。

徐铉《晚归》

2.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定语】……”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3.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的: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温庭筠《过陈琳墓》

4、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状语〕……”的: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

5、语法结构为“【定语】主语谓语……”的: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杜甫《新秋》

6.语法结构为“〔状语〕主语谓语……”的: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齐已《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以上是“连谓型”的六类不同的情况,还有一些情况未能包括进去。

丁、兼语型。

在一个五言句或七言句中,名词、代词或具有名词性质的其它词类,既是前面谓语的宾语,又是后面谓语的主语,这样的句子叫做“兼语型”。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江村》,“纸”与“针”既是前面谓语“画”“敲”的宾语,又是后面谓语的“为”“作”的主语。

(二)两句式 

在一个五言句或七言句中,有两个主语和两个谓语(即两个简单句),有的带宾语,有的有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

两句式也有几十种不同的情况,兹按其前面的三个句子成分,分七类举例于后:

1.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主语……”的: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的: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星〔未〕干。

岑参《和贾舍人早朝》

3.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定语】……”的: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补语〉……”的:

水寺闲〈来〉僧寂寂,雪风吹〈去〉雁嗷嗷。

齐已《楚寺寒夜作》

5.语法结构为“主语〔状语〕谓语……”的:

神鸦〔乱〕嗓黄陵近,候鸟〔斜〕沉梦泽空。

曹松《将入关行次湘阴》

6.语法结构为“【定语】主语谓语……”的: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7.语法结构为“【定语】主语〔状语〕……”的: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李建勋《游栖霞寺》

以上七类常见的,当然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

在对仗句中,还有三句式,它只出现在七言句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外,还有“花在月明蝴蝶梦,雨余山绿杜鹃啼”(齐已《中春林不偶作》);

在对仗句中,还有半句式,如“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高适《闲居》),这十个字是一个简单句,因“一杯酒,犹胜百家书,”全是“知”的宾语,所以上句或下句只是半句话。

这里不再多举了。

(三)、对仗句中成分的省略(省略句)

凡是按照意义的需要而具备应有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的句子,就叫做完全句;

同完全句相比较,省去一个或者几个成分的句子,就叫到省略句,在对仗句中,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的较常见,兹分述于后:

甲、 

省略主语的,又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作者自指时,主语往往省略,例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以上例子中省略的主语,是作者自己,如果要加上主语,则应加上“我”。

2.指本诗题目中的人、物或事时,主语往往省略,例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此例省略的主语是“雨”,可以从题目中看出,所以省略后,读起来也没有困难。

3.泛指或特指

“泛指”系指不确定的某些人,“特指”系指专门负责某种职务的人或一定范围内的人,这也可以从情理中推断出来。

例如: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杜牧《早雁》

谁须知胡骑纷纷在呢?

不确指,或者可以说指“大家“。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杜荀鹤《山中寡妇》,谁征苗?

那是不言而喻的,指的是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和税官税吏等。

乙、省略谓语的,

也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说明:

“()”内表示所省略的成份,下同。

1、省略了表示活动、变化的动词谓语,如:

雨中黄叶树(凄凉),灯下白头人(孤寂)或(落拓)。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括号内补充的动词谓语等,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有多种补充的方法,哪一种都能说得过去,如也可补充为:

“雨中(风吹着)黄叶树,灯下(只坐着)白头人”。

2.省略了表示判断、存现的动词谓语,如:

树树皆(是)秋色,山山惟(有)落晖。

王绩《野望》

映阶碧草自(成)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

3.省略了表示比况的动词谓语,如:

浮云(似)游子意,落日(如)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这一类缺少动词谓语的对仗句,在格律诗中是比较常见的。

丙、省略宾语的,比较少见,但亦可找到:

野火烧不尽(草)。

春风吹(草)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前一个“草”字是宾语,后一个“草”字是兼语,都省略了。

丁、省略虚词的,又可分:

1.省略介词的,如:

乡泪(在或于)客中尽,孤帆(在或于)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省略连词的,如:

(因为)草枯(所以)鹰眼疾,(因为)雪尽(所以)马蹄轻。

王维《观猎》

3.省略助词的,如:

五更鼓角(之)声悲壮,三峡星河(之)影动摇。

杜甫《阁夜》

(四)、名词性语式 

或简称为“名词语”,它是由有某种关系的一些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构成的近体诗中较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

有的书上称之为“名物语式”(颜景农《近体诗特殊语式》)。

有的书上称之为“意象叠加”(徐汉华主编《写作技法辞典》)。

这种缺乏谓语句子的含义,可以从这些名词的结构次序含蓄地表达出来;

当然,也有借题意和上下句分析,体会出来的。

它是一种艺术的语言,象景物安排于画面,象镜头出现于电影,是颇具匠心的。

那种信笔堆砌几个名词,没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与此毫无共同之处,例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这两句的大意是:

被鸡鸣声唤醒的茅店旅客,在月亮还挂在天空时就起身赶路了,经过板桥,走在一片白霜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这二句诗只有10个字,但包含着多少意思,蕴藏着多少韵味啊!

(五)、对仗句中成分的错列(错列句)

汉语句子中成分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动词谓语或介词后,定语和状语在其所修饰的中心词前,补语在其所补充的中心词后。

在某些对仗句中,其成分的组合排列,不按一般的须序,颠倒其位置的,这叫“错列”。

错列包括其他的倒装与交插,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注】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