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基础复习提纲1文档格式.docx
《广电基础复习提纲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电基础复习提纲1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
0.1-0.01
毫米波
30×
0.01-0.001
雷达、导航等
2、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
地波传播——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叫地面波或地波。
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中短波就是主要靠地面传播的。
天波传播——电波发射到空中,通过电离层的反射折回地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叫天波传播。
短波主要是靠天波传播的。
直接传播(又称空间波传播)——无线电波经地面上空的介质层,由发射台直接到接收机的传播方式叫直接传播。
电视广播、超短波调频广播一般采用直接传播。
特点:
无线电的传播因波长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
波长较长的可采用地波传播方式、波长较短的,宜用天波传播。
电波的频率越高,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作用就越弱
3、像素:
含义:
电视图像是由大量的基本单元组成的,这些构成电视图像的基本单元称为像素。
我国电视扫描行数为625行,其中正程575行,逆程50行,即显示扫描行数为575行。
也就是说,一帧图像由575行组成。
一般电视机屏幕的宽高比为4:
3,因此,一帧图像的总像素约为:
4/3*575*575=44万个像素传送:
发送,光电,光电靶面,接收,电光,荧光效应
4、对比度:
客观景物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称为对比度。
对比度与显像管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以及周围的环境亮度BD有关。
K=(Bmax+BD)/(Bmin+BD)
5、亮度:
亮度就是人眼对光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当光波的能量增强时,亮度就增加。
亮度还与人眼的光谱相应特性有关,人眼对波长550nm的光波,亮度感觉最灵敏。
6、灰度:
图像从黑色到白色之间的过渡色统称灰色。
灰度就是将这一灰色划分成能加以区别的层次数。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甲级电视接收机应能达到八级灰度,乙级电视接收机应能达到七级灰度。
实际上,电视机只要能达到六级灰度,就能收看到明暗层次较佳的图像了。
7、色调:
是指光的颜色。
红橙黄绿蓝分别表示不同的色调。
是彩色最基本的特性。
8、色饱和度:
是指彩色的纯度。
即颜色掺入白光的程度(颜色的深浅程度)。
白光越多色饱和度越低,白光越少色饱和度越高。
9、扫描:
在电视技术中,所谓扫描,就是电子束在摄像管或显像管的屏面上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运动。
10、逐行扫描:
含义:
就是电子束自上而下逐行依次进行扫描的方式。
11、隔行扫描:
就是把一帧图像分成两场来扫描。
第一场扫奇数行,第二场扫偶数行,奇数场和偶数场均匀嵌套在一起,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人们看到的仍是一幅完整的图像。
我国电视参数:
每秒25帧、每帧图像的中扫描行数:
625行、每场图像的扫描行数:
312.5行
12、电视图像的清晰度:
是指人眼主观感觉到图像细节清晰程度。
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系统的分解力。
二者是相关的。
扫描行数越多——景物被分解的像素数越大——重现图像越清晰——主观清晰度越高
13、电视系统分解力:
水平分解力:
是指电视系统沿图像水平方向能分解的像素数目。
取决于电子束横截面大小。
垂直分解力:
是指沿着图像的垂直方向上能够分辨出像素的数目。
M=KZ’
M——垂直分解力;
K——系数,通常取0.5~1;
Z‘——每帧屏幕显示行数(575);
M=0.76*575=437线
电子束细——孔阑效应小——水平分解力高——行间空隙大——传输效率下降
14、三基色:
自然界可见到的各种彩色,都可以由三个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反之,任意一种颜色均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基色。
相加混色中,都选用红、绿、蓝作为基色。
作为基色的三种彩色,要相互独立,即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由其它两种基色混合来产生。
三基色的大小决定彩色光的亮度,其三基色的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各基色亮度之和。
三基色的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这就是三基色原理。
15、电视传播制式:
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不同制式的节目不经制式转换处理,彩色会失落,而且噪波也多。
不同的制式体现在传送色差信号的方法上存在差别。
A、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
特点:
将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频率相同而相位相差90度的两个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制,再将已调制的色差信号叠加后穿插到亮度信号高频端。
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能较好,但彩色不稳定
B、PAL制:
西德1962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采用“逐行倒相”(PhadeAlternationLine)的英文缩写命名
电视机成本高,但性能最佳,收看效果好
C、SECAM制:
法国为首的一些国家1966年研制成功,采用“顺序传送彩色于存储”(Sequenntialcouleuramemoire)的法文缩写
电视机效果间于PAL制和NTSC制之间,成本较高,兼容性能较差
二、视频技术基础:
1、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
是与离散的数字信号相对的连续的信号。
2、模拟记录系统:
将视频和音频波动的信号连续地记录在磁带上,并以同样的连续波动信号形式从磁带上恢复被记录下的信息。
3、数字化过程:
节目制作数字化:
首先应获得数字化的电视信号,可以采用数字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和视频服务器等数字化设备,实现电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和节目编辑的数字化。
数字电视将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采样,其信号的数据率非常高,直播室质量的数字化电视信号的数据率在200Mb/s。
要在原模拟电视频道内传输如此高速率的数字信号是不可能的,必须对数据进行压缩。
实现数据压缩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信源编码过程中进行压缩,利用人的听觉和视觉效应去除信号中的多余成分,在不影响收听收看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数据率;
二是改进信道编码,发展新的数字调制技术,提高单位频宽数据传送速率。
传输过程数字化:
将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压缩、编码、调制,以数字信号进行发射。
目前,数字电视的传输途径可分为三种:
数字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和数字地面开路电视。
这三种数字电视的信源编码方式相同,都是MPEG—2的复用数据包,但由于它们的传输途径不同,因此信道编码采用了不同的调制方式。
接收过程数字化:
用户利用数字电视机收看数字电视节目。
数字电视机首先将接收到的数字调制信号进行解调;
然后,对压缩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再对画面格式进行变换;
最后,将视频、音频分别送至显示屏和扬声器。
4、线性系统:
所有以磁带为基础的系统都是线性的。
线性系统连续地记录信息,例如,需要转动磁带通过镜头1和2才能到达镜头3,即使一个以磁带为基础的系统数字化而不是模拟化地记录信息,他也不允许随机读取。
5、非线性系统:
所有以磁盘为基础的系统都是非线性的。
非线性系统意味着可以随机访问任何镜头,而不用通过前面的信号,例如,可以直接进入镜头3,而不必首先通过镜头1和2。
在编辑时,随机访问让你同样迅速地调出任何视频画面和音频信息,无论它储存在磁盘的什么位置。
6、数字记录系统:
通过对扫描图像进行取样,把模拟的视频信号转换成几百万个不连续的、固定的、开/关脉冲—数字。
数字记录实际储存的不是视频和音频信号,而是数据。
当储存在硬盘驱动器上时,单个的开/关脉冲看上去是一样的,无论他们代表的图像信息有何不同。
7、Y/C分量系统:
(Y)和(C)在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中是分开的。
但录在录像磁带上时,两个信号是结合起来的,占据同一条轨迹。
Y/C结构要求两根电缆传送分量信号。
为了保持Y/C记录的优点,在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设备,如监视器,也必须把Y信号和C信号保持分开。
Y/C分量系统的优点是它产生高质量的画面,在后来的磁带翻录中间比合成系统磁带受的损失小
8、合成系统:
合成系统把色彩和亮度信息结合在一个信号中。
传送合成信号只要一根电缆。
合成信号的主要缺点是磁带每翻录一次,在色度和亮度信息之间的微弱干扰会变得更糟糕,因此也更明显。
9、RGB系统:
在这类系统中,红色、绿色、和蓝色信号在整个记录过程中保持分开和作为分开的信号处理。
三种信号甚至在被录制在磁带上时仍然是分开的。
RGB系统需要三条电缆来传送视频信号。
所有其它相关设备,包括切换台、编辑机和监视器也必须有处理三个分开的RGB信号的能力。
RGB系统是相当昂贵的设备。
它的最大优点是它的记录在极大程度上保持了他们原来的质量,即使通过多次翻录也是如此。
在模拟系统中,如果一个制作需要许多特技效果,需要通过几次录制才能完成时,这个优点就显得特别重要
10、Y/色差系统:
R-Y,B-Y,Y。
分离传送和存储,需要三条线传送。
11、录像机分类:
按磁带录像机的记录方式来分:
按录像机磁带规格尺寸分:
1英寸录像机、3/4英寸录像机和1/2英寸录像机等。
按用途分:
广播用(BetacamSP、数字BetacamSX)专业用(S-VHS)和家用(VHS)录像机
12、录像机工作原理:
录像机实际上是一个电磁转换装置。
它根据电磁转换的原理工作。
录制时,将电信号转换成磁性号记录在磁带上;
放像时则将磁带上的磁性号读取出来转换成电信号。
13、录像带构成:
磁带是储能记忆元件,它采用硬磁材料,能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之后长期保留较大的磁性。
它是由磁性层,底涂层,带基,背涂层构成。
磁性层用微细的针状磁性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的粘合剂混合后,均匀地涂敷在带基上,磁性颗粒采用二氧化铬或渗钴的氧化铁,它们有很高的矫顽力和剩磁,底涂层的作用是增加磁性层与带基之间的接合强度。
带基承担磁带的强度,通常由聚脂薄膜制成,在磁性层相反的带基背面涂敷电阻很小的石墨材料背涂层,它使磁带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防止磁带与磁头高速摩擦产生的静电。
14、录像带的磁迹:
录像带的磁迹又称磁轨,是指录像机在录制节目过程中,当录像信号激活磁头时,磁头像电磁铁一样,在走动的磁带上产生一系列的电磁场。
这些磁场使磁带上的粒子以特定的纹样进行排列,并与原来的录像信息相对应,这些排列就称为磁轨。
四磁头录像机磁带上载有四个基本磁轨:
(1)音频轨,
(2)视频轨,(3)提示轨,(4)控制轨(见图2-2)。
15、录像带保存:
磁带存放的温度应保持在20℃3℃,相对湿度为35%~45%。
环境过分潮湿或者温度过底,易使磁带产生静电吸附尘埃。
温度过高易造成磁带变形。
磁带存放时,应竖放,以免磁带变形,应装放保护盒以防尘,不用时,不要长期置于机内。
避免磁带的剧烈震动,远离磁场,不要将其置于收录机、电视机、马达附近。
长期存储前,应将磁带进行一次全长度的,连续而平滑的倒带,以防物理特性的变化,存储的节目磁带每年必须重复这种工作一次。
三、编辑基础:
1、编辑机:
编辑机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用到的一种录像机。
不同于普通的录像机,编辑机具有精确打点的编控功能。
能够精确的控制磁带播放、录制的起始、节目点。
精确度为1/25秒,专业术语为1桢。
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必须的器材。
2、电视编辑技术发展阶段:
电影胶片的剪片编辑方法------电子粗编法------控制磁轨编辑法-------时码编辑法(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法
3、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一对一编辑系统、二对一编辑系统、框图)
一对一编辑系统(最普遍、常用的一种简单编辑系统)由两台编辑录像机、两台监视器和一个编辑控制器组成,如图示
二对一编辑系统由两台放机和一台录机组成
4、编辑的模式及其运用:
电视编辑人员经常使用的两种编辑方式是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
这两种编辑方式都可以将图像素材一段一段地按需要组接起来。
在编辑结果上看不出有什么差异,其本质不同在于是否采用素材带控制磁轨上的控制信号。
1.组合编辑
组合编辑是将素材带上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以及控制信号从编辑入点开始,全部复制在编辑带上。
在编辑出点,由于编辑带没有控制信号,图像中断,编辑机的监视器屏幕上闪现出雪花点。
需要提醒的是,编辑启动前,素材带与编辑带都需要自动倒带(预卷)到编辑入点前面的5~10秒处的位置停止(可以设定具体数值),而后再顺向走带,到编辑入点处,自动启动编辑。
在这个过程中,放像机需要由编辑机提供同步控制信号,以使走带速度与编辑机同步,从而避免编辑点处的图像出现不稳定与跳动现象。
所以,在进行第一次组合编辑以前,必须使编辑带在编辑入点前具有10~15秒的控制信号(30秒彩条的视频带头)。
控制信号的录制方法有很多,以下列出常用的几种:
把电视同步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接到录像机的视频信号输入端,进行录制
利用电视信号发生器,将其输出的黑场信号,用录像机连续记录
盖好摄像机的镜头盖,启动摄像机,不让它拍摄任何景物,只记录摄像机输出的同步信号
在进行第二次组合编辑时,编辑带经过第一次编辑,具有了来自素材带的控制信号,在此基础上,便可以选择编辑带的编辑入点,编辑控制器在放像与编辑机倒带时,认读来自两带的同步控制脉冲,使两机走带速度同步,在第二个编辑入点处准确地启动编辑。
如此再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组合编辑,将视频信号按需要一段段地组接起来
可见,组合编辑是一种简单、易行、快速的编辑机方式。
对于按信号顺序一段段组接加长的简单编辑,人们通常使用这种编辑方式。
插入编辑与组合编辑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插入编辑不使用素材带的控制信号,而只是选择素材带中的视频或音频信号插入在编辑带的视频或音频磁迹里,编辑带的控制信号是事先录制好的。
英文中Assemble(组合),意指将东西一样接一样地组合排列起来,而Insert(插入),意指在两样东西之间插入另一样东西。
这两个词义,反映了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两种编辑方式的区别特征。
一般来说,当我们需要将图像素材一部分一部分顺序组接时,使用组合编辑;
当需要在已录制好的信号里用一新信号置换原信号时,使用插入编辑。
与组合编辑相比,插入编辑有如下优点:
(1)当需要对众多的信号带进行编辑,而这些信号带是由不同的录像机分别录制的,这样,由于不同信号带的同步控制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如用组合编辑就难免产生编辑点跳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插入编辑。
可先在编辑带上连续录制好控制信号(如彩条、彩底等),再用插入编辑插入所需信号源的视频与音频信号。
这样,连续的控制信号保证了编辑带不受素材信号同步差异的影响。
(2)当编辑带已经编辑了一部分或者全部完成后,发现已编进去的一部分视频信号或音频信号不满意,想用重新选择的新信号置换,即需要修改编辑带的部分信号,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插入编辑,因为若用组合编辑,在编辑出点势必会产生无法修补的信号中断,
而且组合编辑也无法分离视、音频信号。
插入编辑时,则可对磁带的视频或音频信号进行单独选择,或只选视频信号,或只选音频信号,或两个都选。
如此,就可以方便地对编辑带的某一部分信号进行修改,而不影响其他部分信号。
(3)由于插入编辑可对视、音频信号进行单独编辑,当人们要对视频信号已编辑完毕的带子配音响,或对已具有音响的带子配图像,都采用插入编辑,还可以在整个编辑过程中都使用插入法(只要编辑带上具有控制信号),分别编辑视频或音频信号,以集中精力提高编辑质量。
2.插入编辑插入编辑是在一个有节目的磁带上将不须要的某一部分用有用的素材替换下来,磁迹如图所示
5、编辑工作方法:
(编辑模式选择、输入编辑点、自动编辑)
进行电子编辑的工作方法可分为直接编辑法和间接编辑法两种。
1.直接编辑(online)直接编辑就是将一台或若干台录像机上的内容直接编录到录像机的工作母带上,是最常用的编辑方法。
2.间接编辑(offline)
间接编辑是利用时间码不变的原理进行的编辑方法:
将素材带(包括时间码)转录到低档录像机的磁带上,称为工作带,编导人员在低档录像机编辑系统中进行画面选择,预编,对每个编辑入点和出点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无须考虑图像质量的损失。
最后,将全部编辑点数据整理成编辑程序,输回到高档设备编辑系统中(原版带与工作带上的时间码是一致的),再用原版素材带,根据编辑程序,完成编辑过程。
6、电子编辑的操作步骤:
1、有编辑控制器编辑
有编辑控制器编辑芯遥控线将编辑控制器与放、录机连接起来,放机、录机的本机/遥控开关均拨至遥控位置。
放、录机的功能操作全部由编辑控制器控制,整个编辑操作由编辑控制器完成。
2、没有编辑控制器编辑操作步骤:
1、检查设备和磁带准备、设置编辑模式、查看素材
2、选择素材,输入编辑点(2个入点1个出点)
3、预编及调整编辑点
4、正式编辑
5、审看
6、重复2-5,编辑下一段节目
7、编辑控制器的功能:
帮助完成放像机和录像机出入点的选择和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使编辑工作自动化的设备。
编辑控制器具备以下功能:
1、分别控制素材录像机和录制录像机的搜索模式(改变前进和倒退的速度),以查找镜头。
2、读取并显示所经过的时间和帧数或时码
3、精确地标注并记忆起止点
4、将两个录像机准确地退回到同一个预卷点。
帮助录像机获得从容录制的最佳速度。
(2、5、7…)
5、同时启动两部及其并使他们的磁带速度同步。
6、使录制录像机采取组合或插入模式进行编辑。
7、完成一些额外的编辑任务,如预览、分别编辑视、音频、以各种速度制作清晰地声音等。
8、编辑准备:
9、视频带头:
编辑启动前,素材带与编辑带都需要自动倒带(预卷)到编辑入点前面的5~10秒处的位置停止(可以设定具体数值),而后再顺向走带,到编辑入点处,自动启动编辑。
所以,在进行第一次组合编辑以前,必须使编辑带在编辑入点前具有10~15秒的控制信号(30秒彩条的视频带头)。
四、特技基础:
1、视频切换器:
视频切换器是一种能按一定的操作程序对视频信号进行切换、混频和特技处理的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
2、视频切换器分类:
根据其使用特点,视频切换器可以分为播出视频切换器和节目制作视频切换器两种。
根据电路处理特征和功能,视频切换器可以分为模拟视频切换器和数字视频切换器。
3、模拟视频切换器的功能:
p228
模拟视频切换器具有快切、混合、扫换和键控4大功能。
4、键控特技:
p229
键控特技包括自键、外键和色键。
五、虚拟演播室技术基础:
1、原理:
•将摄像机拍摄的前景图像与计算机设计的三维虚拟背景空间相融合以形成新的视频图像。
•由色键技术发展而来
2、构成:
典型的虚拟演播室系统是由摄像设备、摄像机位置参数分析及控制、图形计算机、背景素材库和图像合成等设备组成
3、框图:
4、主要技术:
•摄像机跟踪技术
•蓝背景技术和三维场景造型生成
•键信号处理与图像合成
六、非编系统基础:
1、非编系统的几个工作过程:
⏹A/D模数转换(1394)
⏹编辑处理,
⏹D/A转换,
⏹最后将变换所得模拟视、音频信号送入录像机进行录制或播出。
2、特点:
⏹1)以计算机为平台
⏹2)数据处理随机非线性
⏹3)信号处理数字化
⏹4)设备功能高度集成化
3、组成:
⏹计算机平台、视(音)频捕捉处理和回放的图像卡(声卡)和编辑、特技、动画、字幕软件三部分组成。
⏹P.S.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分类
⏹根据硬件平台划分
⏹可分为基于PC平台的系统、基于MAC平台的系统、基于工作站平台的系统。
4、非编的操作步骤:
5、非编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七、音频技术基础:
1、话筒工作原理:
•将声波转变成电能。
•所有话筒都有一个随着声音的压力而振动的振动膜和一个将振动膜的物理振动转换成电能的声音发生元件。
•动圈式、电容式、带式
•动圈式:
振动膜附在一个线圈装置上。
声音气压——振动膜振动——线圈在磁场中运动——变动的电流。
•电容式:
振动膜为两块金属薄片中的一块。
声音气压——金属片振动——电容变化——变动的电流。
拾音灵敏、频响宽但靠近高强度声源容易失真。
•带式话筒:
一条非常薄的金属带在一个磁场内振动,起到振动膜的作用。
金属带非常脆弱,只能用在室内。
频响宽,能高度真实还原音色的细微差异,特别是低音区。
2、声音拾取模式:
•全方向性话筒(omnidirectional):
可平均拾取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
•单向话筒(unidirectional):
在某一个方向上拾取效果更好。
包括心性和超心型。
•系统话筒(systemmicrophone):
有一个基座,可以在上面连接几个话筒头,进而改变其声音拾取特性的话筒。
•防风罩:
户外减低风噪
3、话筒的分类:
•移动式:
颈挂式、手持式、吊杆式、头戴式、无线式
•固定式:
台式、立式、悬挂式、隐蔽式、远距离话筒
颈挂式:
可以是电容式或动圈式,固定位置为下巴下方6-8英寸,方便灵活,可配发射机成为无线话筒,运动范围广阔:
新闻、访谈、小组讨论、教学节目、电视剧
手持式:
使用者自己拿着的话筒。
用于ENG、观众参与节目、歌手演唱等。
吊杆式:
话筒置于摄像画面外,但声音听起来像特写镜头的声音(切近感或现场感),排除周围大多数无关的噪声。
(手持枪式话筒、鱼竿式吊杆、长颈鹿吊杆或三脚吊杆)
手持枪式:
EFP或小型演播室制作中使用。
话筒灵活、占用制作空间少、可不干扰现有照明布置。
但只能在短的场景中使用、拾取优质声音必须靠近场景、多机拍摄时可能进入画面、容易拾取到操作产生的噪声
鱼竿式吊杆(fishpole):
是一根可以延长的金属杆,上面可以装一只枪式话筒,主要用于室外EFP或ENG制作。
长颈鹿吊杆(giraffeboom)或三脚吊杆:
不必自己拿着装有话筒的吊杆、占用演播室空间较小、容易移动和快速拆卸。
头戴式话筒:
体育报道、ENG等
无线话筒:
手持式、颈挂式。
声源活动范围太大不适合用。
容易受大型金属物体、高压线、变压器、X光机、微波传送站、手机等干扰。
容易拾取到无关信号,与其他无线电信号串扰。
台式话筒(deskmicrophone)、区域话筒(boundarymicrophone):
能同时拾取几个人的声音且保真度完全相等。
半球形拾音模式。
注意稿纸摩擦声。
隐藏式话筒:
颈挂式、区域式
4、话筒的指向性(方向性)、方向图、用途:
p278
•无指向性(全方向性)话筒(omnidirectional):
一般在不拾取特定方向音频信号的场合使用,且应进行近距离拾音。
•
•双指向性(8字形指向性)一般用在只需要拾取前后方向来的音频信号而不需要拾取左右方向来的音频信号的场合。
使用时一般将传声器位置固定不变。
(录音棚)
•单向话筒(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