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7755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Word下载.docx

温肺寒:

干姜细辛麻黄五味子

通鼻窍:

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

敛肺止咳:

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罂粟壳诃子

宣肺气:

麻黄杏仁桔梗

温化寒痰:

半夏款冬花紫菀白前百部橘红白芥子旋覆花远志苏子天南星

清化热痰:

浙贝母瓜蒌皮桑白皮马兜铃前胡桔梗枇杷叶葶苈子竹茹冬瓜仁竹沥海蛤壳浮海石青黛猪胆汁

润肺止咳:

川贝母黄精百合蜂蜜饴糖阿胶桑叶南沙参天冬

降气平喘:

麻黄杏仁白芥子苏子白果莱菔子洋金花砒石地龙旋覆花桔梗马兜铃葶苈子桑白皮前胡白前百部

涩肠止泻:

伏龙肝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肉豆蔻金樱子罂粟壳诃子五味子五倍子乌梅

润肠通便:

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瓜蒌仁杏仁蜂蜜黑芝麻生首乌肉苁蓉胡桃肉

泻下逐水: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

清利大肠湿热:

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大黄马齿苋地榆槐花穿心莲

五.肾、膀胱

滋补肾阴:

熟地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龟板鳖甲龟胶阿胶石斛黄精何首乌黑芝麻天冬

温补肾阳:

附子肉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胡芦巴锁阳补骨脂杜仲沙苑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狗肾黄狗肾韭子阳起石益智仁蛤蚧

平补阴阳:

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

温阳止泻:

补骨脂肉豆蔻益智仁

强筋壮骨:

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桑寄生补骨脂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虎骨豹骨

涩精缩尿:

金樱子覆盆子沙苑子山药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

补肾纳气:

蛤蚧五味子紫河车胡桃肉紫石英补骨脂

利水通淋:

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冬瓜皮赤小豆葫芦木通滑石通草石苇萆解冬葵子扁蓄矍麦海金沙金钱草

中药归经

脾与胃

补脾气:

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大枣、甘草、饴糖、蜂蜜

健脾利湿:

薏苡仁、茯苓

健脾止泻:

莲子、芡实

温脾阳:

干姜、驸子、肉桂、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吴茱萸、胡椒、花椒、荜澄茄、丁香、砂仁、白蔻仁

理中气:

木香、枳实、枳壳、陈皮、厚朴、厚朴花、沉香、甘松

升中气:

黄芪、升麻、柴胡、葛根

祛脾湿:

苍术、白术、半夏、厚朴、茯苓、薏苡仁、砂仁、白蔻仁、藿香、佩兰、草果、草豆蔻、扁豆、陈皮

养胃阴:

石斛、北沙参、玉竹、西洋参、麦冬、生地黄、天花粉、鲜芦根、乌梅

清胃火:

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连、黄芩、竹叶、芦根、天花粉、竹茹、大黄

温胃寒:

高良姜、生姜、干姜、吴茱萸、丁香、肉桂、胡椒、花椒、荜拔、荜澄茄、小茴香

降胃逆:

旋复花、代赭石、苏梗、生姜、半夏、陈皮、枇杷叶、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

消食滞:

神曲、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

制酸止痛:

乌贼骨、瓦楞子。

肝与胆

补肝血:

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枸杞子、紫河车、桑椹、酸枣仁、鸡血藤、黑芝麻

滋肝阴:

女贞子、枸杞子、桑椹、何首乌、白芍、生地黄、山茱萸、沙苑子、旱莲草、龟板、鳖甲

疏肝气:

香附、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橘叶、佛手、香橼、绿萼梅、玫瑰花、娑罗子、玄胡、八月札、枸橘、小茴香、刺蒺藜、吴茱萸

温肝寒:

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艾叶、乌药、胡芦巴

散肝经风热:

桑叶、黄菊花、刺蒺藜、蔓荆子、谷精草、木贼草

清肝明目:

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秦皮、夏枯草

清肝泻火:

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芩、苦丁茶、青黛、决明子、青葙子、大黄、芦荟、丹皮、密蒙花

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刺蒺藜、白菊花、珍珠母、磁石、礞石、铁落、羚羊角、山羊角、牛黄、胆南星、猴枣、礞石、熊胆、地龙、玳瑁、天麻、钩藤、紫贝齿、珍珠、白花蛇、乌梢蛇

清肝熄风:

水牛角、牛黄、羚羊角、山羊角、玳瑁、熊胆、钩藤

清热利胆退黄:

茵陈、栀子、虎杖、金钱草、郁金、蒲公英、垂盆草、大黄、龙胆草、鸡骨草、地锦草、柴胡

退虚热:

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鳖甲、秦艽

活血化瘀:

川芎、郁金、玄胡、姜黄、三棱、莪术、丹参、乳香、没药、鳖甲、益母草、茜草、鸡血藤、泽兰、红花、桃仁、月季花、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蒲黄、三七、花蕊石、虎杖、牛膝、土鳖虫、水蛭、虻虫、降香、苏木、自然铜、凌霄花

软坚散结:

昆布、海藻、海带、黄药子、山慈姑、土贝母、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白僵蚕。

肾与膀胱

滋补肾阴:

熟地、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龟板、鳖甲、龟胶、阿胶、石斛、黄精、何首乌、黑芝麻、天冬

温补肾阳:

附子、肉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胡芦巴、锁阳、补骨脂、杜仲、沙苑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狗肾、黄狗肾、韭子、阳起石、益智仁、蛤蚧

补阳兼滋阴:

鹿角胶、冬虫夏草、菟丝子、沙苑子

平补阴阳:

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山茱萸

温阳止泻:

补骨脂、肉豆蔻、益智仁

强筋壮骨:

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桑寄生、补骨脂、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虎骨、豹骨

涩尿缩精:

金樱子、覆盆子、沙苑子、山药、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

补肾纳气:

蛤蚧、五味子、紫河车、胡桃肉、紫石英、补骨脂

利水通淋:

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冬瓜皮、赤小豆、葫芦、木通、通草、石韦、滑石、萆薢、冬葵子、篇蓄、瞿麦、海金沙、金钱草、鸭跖草。

肺与大肠

补肺气:

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甘草、山药、紫河车、蛤蚧

养肺阴:

天冬、麦冬、玉竹、黄精、南沙参、阿胶、百合、西洋参、山药、冬虫夏草、天花粉

温肺寒:

干姜、细辛、麻黄、五味子

清肺热:

石膏、黄芩、栀子、知母、芦根、鱼腥草、蒲公英、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山豆根、射干、马勃、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冬瓜仁、金荞麦、野菊花、橄榄

通鼻窍:

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

清利咽喉:

薄荷、牛蒡子、桔梗、马勃、桑叶、升麻、白僵蚕、金银花、连翘、山豆根、蝉蜕、板蓝根、青果、藏青果、胖大海、穿心莲、金果榄、锦灯笼

宣肺气:

庥黄、杏仁、桔梗、胖大海

敛肺止咳:

五味子、乌梅、罂粟壳、诃子、五倍子

温化寒痰:

半夏、款冬花、紫菀、白前、百部、橘红、白芥子、苏子、旋复花、远志、天南星、华山参

清化热痰:

浙贝母、瓜蒌皮、桑白皮、马兜铃、前胡、桔梗、枇杷叶、葶苈子、竹茹、冬瓜仁、竹沥、海蛤壳、浮海石、青黛、猪胆汁、矮地茶、罗汉果、满山红

润肺止咳:

川贝母、黄精、百合、蜂蜜、饴糖、阿胶、桑叶、天冬、南沙参

降气平喘:

麻黄、杏仁、苏子、白芥子、白果、莱菔子、洋金花、砒石、地龙、旋复花、桔梗、马兜铃、葶苈子、桑白皮、前胡、白前、百部、胡颓子叶、华山参

涩肠止泻:

赤石脂、禹余粮、伏龙肝、石榴皮、肉豆蔻、罂粟壳、诃子、五味于、五倍子、乌梅、金樱子

润肠通便:

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瓜蒌仁、杏仁、蜂蜜、黑芝麻、生首乌、肉苁蓉、胡桃肉

泻下逐水: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

清利大肠湿热:

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马齿苋、大黄、马尾连、三棵针、穿心莲、地榆、槐花。

心与小肠

补心气:

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炙甘草、五味子

温心阳:

肉桂、桂枝、附子、干姜、薤白

补心血:

当归、熟地、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紫河车、阿胶、丹参、夜交藤、桑椹子、淮小麦

养心阴:

生地、麦冬、百合、丹参、阿胶、龟板

安心神:

茯神、远志、朱砂、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琥珀、龙齿、珍珠母、淮小麦、五味子

清心火:

黄连、栀子、连翘心、竹叶、木通、莲子心、犀角、水牛角、玳瑁、牛黄、竹叶卷心、鲜地黄、生地黄、丹皮、紫草、大青叶

开心窍:

石菖蒲、郁金、远志、麝香、牛黄、苏合香、安息香、冰片

养心敛汗:

莲须、浮小麦、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

祛心经瘀血:

丹参、红花、桃仁、归尾、赤芍、川芎、三七、降香、蒲黄、郁金、玄胡、五灵脂、山楂

温小肠:

肉豆蔻、乌药、肉桂

清小肠热:

木通、栀子、竹叶、灯心草、泽泻、车前子、赤小豆、瞿麦、海金沙、冬葵子、滑石、生地、赤茯苓、白茅根、半边莲

精选分经药性赋

清德清潘宗元着门人钱仲明録陈用崇整理

1.手太阴肺经用药赋共40种(附六)

肺主五脏之华盖。

出声音而泽逮皮肤。

亦为百衇之朝宗筋。

通呼吸而权归淸肃。

虚则梦田野之荒芜。

实则梦兵戈之殄戮。

有余则喘嗽。

泻必清凉。

不足则气微。

补须酸属。

1.人参甘温微苦。

补肺中元气。

而虚胀自除。

法在塞因塞用。

非实热所可沾唇。

2.沙参甘苦微寒。

补肺中真阴。

而火刑可却。

治由专任专成。

岂寒客所宜染指。

3.东洋参微温而苦。

擅和脾胃之功。

4.西洋参苦寒微甘。

降火生津之旨。

5.杏仁辛温苦。

宣肺气而行痰。

散风寒而解表。

利胸膈之欎结。

通大肠之气壅。

6.竹叶辛淡甘寒。

消痰涎而清热。

凉心火而缓脾。

除上焦之风邪。

清气冲之咳逆。

7.前胡辛以畅肺解风寒。

甘以入脾理胸腹。

苦泄厥阴之热。

寒散太阳之邪。

下气甚佳。

消痰有效。

8.薄荷辛以通窍散风邪。

升以发汗搜肝气。

香开胸膈之满。

凉清肺金之热。

失音可救。

痰嗽更宜。

9.燕窝甘平。

养肺阴理虚劳之圣药。

止咳嗽之无休。

10.蝉蜕甘寒。

除风热清声音之良方。

疗惊癎而有益。

11.百部甘寒微温。

疗小儿之疳积。

可望诸虫渐除。

利肺金之受刑。

能使诸嗽立止。

12.括蒌甘寒苦润。

清上焦之火邪。

能使痰气下降。

涤胸膈之欎热。

可望津液上承。

13.香薷辛温。

乃夏月清阴暑之灵根。

为天解表邪之妙品。

14.麦冬甘苦。

退肺内潜藏之伏火。

生肺中不足之辛金。

15.紫苑辛温而润。

得保金之功。

能开喉痹而通利。

16.白芨苦濇而辛。

得秋金之令。

能化瘀血而生新。

17.海蛤(壳)粉甘寒。

消痰而清热。

18.山药味甘。

益胃而濇精。

19.桔梗味苦辛平。

表散寒邪。

开提气血。

通鼻塞而理咽喉。

清肺热以治痈痿。

20.百合味甘而平。

润肺宁心。

清热止嗽。

利二便以治浮肿。

止涕涙而定痫惊。

21.贝母甘辛微寒。

消痰润肺。

涤热清心。

胸中十结无虞。

喘咳红痰有藉。

22.南星味苦而辛。

疗癎治惊。

攻积坺肿。

破血行胎可虑。

风湿麻痹须寻。

23.莱菔子气辛性温。

除膨胀。

消食积。

主下气而散寒。

生吐风痰而疮疹可发。

吵定喘嗽而肿毒能消。

24.桑白皮辛甘而寒。

泻肺火。

利二便。

止痰嗽而解渴。

桑枝通润莭而却风飬筋。

桑叶却风邪而明目止汗。

25.茅根甘寒。

淸火兼行水。

针能溃哝而邪外托。

花能止血而热下潜。

26.蘓叶味辛。

却风而散寒。

子则开欎而气能平。

梗则顺气而胎自适。

27.牛蒡子气辛苦寒。

散疮疡之肿毒。

而喉痹克除。

28.马兜铃辛苦而寒。

淸肺金之火邪。

而痰嗽可革。

29.射干苦寒。

消心脾老血。

疗喉痹咽亁。

30.海浮石咸寒。

化上焦老痰。

消瘿瘤结核。

31.天冬甘苦大寒。

清金降火。

而水彻上源。

32.花粉酸甘微苦。

助胃生津。

而热从下出。

33.乌梅肉酸温。

濇肠敛肺。

血痢尤良。

34.白芥子辛温。

利气豁痰。

虚人宜禁。

35.枯芩苦寒。

泻肺火而清气。

治火嗽而降痰。

36.马勃辛平。

清肺火而解热。

止喉痹而痛定。

37.白前辛甘微寒。

能止嗽而快膈。

主降气而下痰。

38.五味甘酸咸温。

能敛肺而生津。

定喘嗽而滋肾。

39.葶苈子苦辛大寒。

有喜遂水气之能。

泄阳分气闭之病。

痰饮可理。

散结调经。

40.旋覆花辛苦咸温。

有通利血衇之效。

治肺经脏腑之病。

下气消痰。

行水更胜。

肺苦气逆。

急食苦以泄之。

肺欲收敛。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补之。

以辛泻之。

2.手阳明大肠经用药赋(共18种)

大肠当脐右迭回。

称庚金之腑。

转输糟粕。

为传道之官。

实积而肠满不通。

泻须远热。

阳虚而肠鸣泄痛。

补不宜寒。

1.麻仁甘平滑利。

润肠中之燥结。

疗难便而缓脾。

2.黄芩苦寒入心。

泻中焦之火邪。

除脾家之湿热。

3.桃仁苦平微甘。

破大肠之血滞。

而新血亦生。

4.大黄大苦大寒。

涤肠胃之塞壅。

而瘀热能理。

5.禹余粮甘平性濇。

止痢治血崩。

6.白头翁味苦性凉。

消疣止热痢。

7.元明粉辛甘咸冷。

去胃家之实热。

而肠中宿垢堪平。

8.樗白皮苦濇而寒。

去肺胃之陈痰。

而久痢肠风有益。

9.诃子苦温。

开音止渴。

并治滑泄之屙。

10.琐阳甘温。

益精补阴。

正属温润之剂。

11.淫羊霍甘温。

入肝与肾。

理四肢兮补命门。

12.牵牛子辛热。

逐水消痰。

利二便兮息风秘。

13.豨莶草苦辛。

主大肠风湿之泄泻。

14.炙卷柏辛温。

治肠风下血而脱肛。

15.地榆酸苦微寒。

主收敛入下焦。

除血热肠风血痢。

16.槐角味苦而寒。

走大肠淸肝胆。

治诸痔湿痒阴疮。

17.槟榔苦辛而温。

破胀攻坚。

疏后重而行痰宜进。

18.枳实酸寒而苦。

行痰破气。

利胸膈而水肿堪甞。

3.足阳明胃经用药赋(共28种)

胃为仓廪之官。

平调则五脏安妥。

又为水榖之海。

寛畅则六腑冲和。

审虚寒兮骨节皆痛。

验实热兮囗舌亁枯。

1.藿香辛甘微温。

开胃止呕。

而中州得令。

2.丁香辛温纯阳。

泄肺温胃。

而冷逆可平。

3.神曲辛甘而温。

消食化痰。

而调中为胜。

4.豆卷味甘性平。

破血消水。

而胃热尤神。

5.柏子仁辛甘而平。

气香以透心脾。

性润而滋肝肾。

6.人中黄味甘而寒。

泻五臓之实热。

顿入肠胃之经。

7.海金沙以甘寒之性。

能淸血分之热于太阳。

领釜底抽薪之义。

8.山楂肉得甘酸之味。

善去油腻之停于仓廪。

表胃中磨积之名。

9.黒姜辛苦大热。

除脏腑之沉寒。

去胃中之痼冷。

10.厚朴辛苦而温。

主客寒之犯胃。

使湿气之难侵。

11.煨姜微散而微躁。

止呕和胃而称奇。

12.姜汁性闰而辛温。

噎膈反胃为良剂。

13.白芷味辛性温。

订芳香上透之功。

行肺胃大肠之衇。

主治排脓活血。

堪平风湿痈疽。

14.升麻甘辛微苦。

有表散风邪之效。

具升散火欎之能。

切忌阴虚火升。

兼理后重下痢。

15.蜜糖甘润。

滋肠胃之燥枯。

16.猬皮苦平。

主胃中之气逆。

17.麦芽甘温益胃。

主消食而健脾。

18.谷芽甘温快脾。

主开胃而下气。

19.薏苡仁甘淡微寒。

益胃土而胜水。

补肺金而除蒸。

20.竹茹甘而微寒。

开胃土之炎邪。

清肺金之燥烈。

21.砂仁辛温香窜。

乃开胃和中之要药。

吐泻均宜。

22.枳壳苦酸微寒。

为逐痰破气之神方。

脾虚无益。

23.石膏甘淡寒辛。

清胃热而降火。

能止渴而生津。

24.石斛甘淡咸寒。

平胃气而安神。

除虚热而止汗。

25.干姜辛热。

开胃扶脾。

宣诸络衇。

逐寒发表。

燥湿温经。

26.生姜辛温。

解欝宣肺。

发表祛寒。

畅胃开痰。

定呕除咳。

27.葛根幸甘性平。

升举脾阳而退热。

鼓舞胃气而生津。

28.茯苓甘平淡渗。

功专益脾而寕心。

下通膀胱而利湿。

4.足太阴脾经用药赋(共16种)

脾为諌议之官。

四肢是主。

又为仓廪之本。

万物归根。

实则饮食消而肌坚肤泽。

虚则身体瘦而气黯神昏。

辨性味而欲甘欲缓。

省生冷而宜热宜温。

1.白术甘苦而温。

去周身之湿痹。

消胃腑之痰涎。

燥湿以补脾。

和中而止泻。

2.苍术苦温辛烈。

解六欎之神方。

升胃中之阳气。

逐痰而除湿。

燥胃以强脾。

3.甘草味甘。

炙补三焦之元气。

而散表寒。

生补脾胃之不足。

而泻心火。

4.黄芪甘平。

生固表而补肺。

虚火可泻。

炙补中而益气。

阴毒能医。

5.益智(仁)幸热。

能固气而濇精。

开欎结。

摄唾涎。

补心气之不足。

6.党参甘平。

和脾胃而疗渴。

健坤阳。

舒转运。

补中气之微虚。

7.蒸饼甘平。

利三焦。

通水道。

得化积而养脾。

8.饴糖甘温。

益气力。

润痰涏。

能缓中而止嗽。

9.秫米甘寒。

主阴虚阳盛。

妊娠漏黄汁是医。

10.御米甘寒。

能润燥厚肠。

翻胃吐白涎可救。

11.银花性平味甘。

除热解毒而补虚。

疗风养血而止渴。

12.陈皮辛苦而温。

调中消痰而导滞。

利水止嗽而破症。

13.肉菓辛温。

主理脾而暖胃。

虚泻援引。

14.黄精甘平。

主补中而益气。

风湿须寻。

15.半夏辛温体滑。

斯有除湿化痰之效。

兼具健脾和胃之功。

胸下之坚満堪通。

痰厥之头痛可扫。

16.辛夷辛温轻浮。

爰具解肌利莭之权。

还擅通窍温中之柄。

胃中之清阳能助。

九窍之风热可平。

脾居五脏之中。

因散精而归肺。

季旺四时之内。

称阴土而生肌。

须详外损。

有余中不足。

当审内伤。

不足中有余。

职主消磨。

喜燥。

总由于恶湿。

后天倚赖。

补肾又不若徤脾。

5.手少阴心经用药赋(共21种)

心为君主出神明。

位定离宫慿灵爽。

先存寡欲。

见人道之光明。

虽若无为。

并天时之长养。

虚寒则恐怯其情思。

实热必癫狂其形像。

心阳不足。

补须参附堪知。

离火有余。

泻用芩连可想。

1.丹参气平味苦。

入心与包络。

定血虚神志之难安。

主症瘕瘀凝之不散。

2.郁金辛苦气寒。

入心及包络。

疗产后攻心之败血。

治妇人逆行之月经。

3.苦参大苦大寒。

胜热杀虫。

消痈解毒能治黄疸溺赤之功。

有固梦遗滑精之效。

4.元参甘苦微寒。

除烦止渴。

降火滋阴入心肺清上焦之火。

入肾以滋少阴之精。

5.石莲子味苦性寒。

止噤痢而除烦。

去湿热而开胃。

6.寒水石大寒咸辛。

治囗渴之水肿。

疗时气之热蒸。

7.黄连入心泻火。

性存大苦而大寒。

凉血镇肝。

功归解欝而解渴。

治热毒之泻痢。

疗火欝之心疼。

8.豆豉泄肺解肌。

得苦寒无毒之性。

调中下气。

除疫气瘴气之能。

治烦躁之难眠。

疗懊憹之满闷。

9.珍珠味甘咸寒。

除痘疔。

疗惊热。

镇心神以安魂。

又止阴精遗泄。

而白浊亦平。

10.琥珀味甘而平。

消瘀血。

破症瘕。

定魂魄以宁心。

又使肺气下行。

而膀胱通顺。

11.莲肉甘平濇精。

心肾交而君相之火邪俱靖。

肠胃厚而泻痢之滑脱均收。

12.芡实甘啬而平。

能益脾而虚寒之泄泻无虞。

主封髓而带浊之淋漓有赖。

13.天竺黄甘而微寒。

能豁痰而治惊痫。

识镇肝之力奇。

14.龙眼肉甘平而润。

能悦胃而安神魂。

谙培脾之功备。

15.茯神淡渗甘平。

养神魂疗惊悸能使心气内安其宅。

赖此包容至于太和。

16.远志温苦而辛。

能通肾气而利九窍益聪上逹于心。

资其倡导臻于纯粹。

17.金箔辛平有毒。

安镇灵台。

神魄免于飘荡。

辟除恶祟。

脏腑搜其伏邪。

18.朱砂甘寒有毒。

解乎胎热。

明目只是清肝。

定厥癫狂。

多服令人愚昧。

19.龙骨甘濇固膓益肾是其长。

20.嫓龙齿以安魂而痫惊可镇。

21.虎骨辛温。

定痛驱风非所短。

配虎睛以安魄。

而精魅能攻。

6、手太阳小肠经用药赋(共14种)

小肠为受盛之官。

而出治化。

又为激扬之主。

而渗膀胱。

行未刻之时。

上则奉命乎心主。

为丙火之腑。

下则直接乎大肠。

君火原无直折之条。

导赤宜服。

欎热本有决排之法。

八正最良。

1.牛膝酸苦而平。

为肝肾之引经。

系淋证之要药。

生则破症瘕而散血。

蒸能理腰膝而强筋。

2.猪苓甘苦淡渗。

消肿胀而最适。

能泄滞而除淋。

升则开腠理而解肌。

降则行水道以利湿。

3.石苇甘苦微寒。

通膀胱而能利水。

清肺金以滋化源。

4.泽泻甘咸微寒。

利二便而入膀胱。

泻肾火而兼去湿。

5.海藻咸苦而寒。

能消瘰疬与症瘕而散结核。

6.昆布性雄而滑。

能除阴瘤与阴溃而化顽痰。

7.瞿麦苦寒。

降心火。

利小肠。

能除湿热于膀胱。

为治淋之埾药。

8.萹蓄苦平。

利小便。

治黄疸。

能疗女子之阴蚀。

乃杀虫之灵丹。

9.地肤子甘苦而寒。

除虚热入膀胱。

通淋而利小便。

10.大小蓟甘苦而凉。

治肠痈疗吐衄。

破瘀而并生新。

11.大腹皮辛以泄肺。

温以和脾。

皮肤之水能逐。

心腹之气可开。

兼治霍乱而更适。

12.绵茵陈苦而燥湿。

青以入肝。

解中下之蓄邪。

散五脏之火毒。

又疗诸黄而最神。

13.冬葵子甘寒淡滑。

润大便以利小便。

花亦得带下血淋之力。

14.车前子味甘性寒。

开水窍以固清窍。

兼又得通淋明目之能。

爰作歌曰。

本腑阑门下口寻。

上承胃下是幽门。

开提合法滓无蓄。

法用疏通水液澄。

7、足太阳膀胱经用药赋(共12种)

膀胱守州都之职。

津液藏而又黑肠。

申时行壬水之交。

气化出而咸推肾表。

赤白带。

由小肠。

而入于脬经。

水气淫因胀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