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713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4 微距拍摄Word下载.docx

但普通的闪光灯由于拍摄角度的问题,并不适应微距摄影。

环形闪光灯则弥补了这个不足,它不仅在拍摄中可以方便的控制闪光,照明也十分均匀,更容易拍出成功的照片。

五、购买微距镜头

  通常相机上都会有微距模式,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选择专门的微距镜头呢?

这里要引入一个放大率的概念,放大率是指所得影像大小与实际物体大小的比值。

举个例子,135相机成像单元是24mmx36mm,如果使用的镜头可以把一个相同大小的物体充满整个取景器。

那么这只镜头的放大比率就是1:

1。

普通镜头的微距模式指的仅是镜头的近摄能力,一般来说,放大率至少达到1:

2才能称为微距镜头。

对于经常拍摄微距、对成像质量要求高的色友来说,选择一款专用的微距镜头是非常必要的。

六、使用近摄镜或者反接标头

  除了购买专用微距镜头,选择近摄镜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近摄镜的特点是价格低廉,而且使用方便,不过成像质量和专用微距镜头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体现在平面翻拍的时候。

  普通DC无法接微距镜头,想要得到更好的微距效果无非选择近摄镜或反接标头,前者色散严重,成像质量较差,因此不推荐,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后者。

反接标头需要投入得成本较低,一个海鸥标头、转接桶、再加上双阳转接环,总价不过2XX元,一般消费者应该都可以接受。

  标头反接很简单,将双阳环一头接在转接桶上一头连到标头的螺纹上即可。

接好之后,将标头的光圈调到最大,因为反接后会影响进光量,如果光圈变小就会形成暗角,建议将相机设到长焦端。

反接之后,景深会变得很浅,建议将相机的光圈适当减小。

  除了以上的方法,选择弯角取景器可以在拍微距的时候更加精细的进行调焦,近摄接圈+普通镜头和近摄皮腔的方式,也可以得到不错的近摄效果,缺点是比较复杂,在此就不作说明了。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微距摄影有更深的了解,以拍出更好的微距作品。

2高手谈微距拍摄

1在工作室里进行微距摄影

  经常有一些影友说在拍微距是多么多么的难,其实如果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的话,拍摄微距照片将变得非常简单和有趣。

拍摄微距照片的主要因素有拍摄主体,照明,曝光和对焦,这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都懂得这些东西,但在拍摄微距摄影时,这些因素变得尤为重要。

你的拍摄主体可以是任何东西:

一小瓷片,大物体的一部分,即使空的胶卷壳也行。

背景可以不用装饰,但需要提供足够的对比度,以准确表现拍摄主体。

在"

微距"

拍摄时,背景往往会落于对焦范围之外,以不会影响对拍摄主体的吸引力。

拍摄主体决定了照明方式。

对于高亮或磨光表面的主体来说,照明情况会变得麻烦些,高亮或反射太强的话,你会丢失被摄体的一些细节,而细节是使微距照片变得有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以平均光来照明物体和减少反射,你需要在其旁边搭一个照明"

帐篷"

或"

圆顶"

(用一些能散光的材料如纺织物或凝胶体),并在其周围做一个圆锥体。

不要忘了割一个洞,而且洞的大小足够让镜头伸进去。

接下来,将灯放在圆顶后,以形成平和的照明效果。

在检查圆顶时要注意会不会产生多重的阴影,多重阴影的出现意味着光线照明不平衡或者对于你的拍摄主体而言,光线太强了。

另外一种照明方法是用反光伞来漫射光线。

在拍摄大物体时,这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在这个图样中我就使用了反光伞。

一旦设置好了主体,你必须确保平衡照明,这有助于表现细节。

第二次检查有没有出现多重阴影。

一旦你确定照明设备的位置放置情况没问题的话,开始对物体测光读取。

2器材准备

手持测光表的工作性能非常好。

如果你没有手持测光表的话,你可以使用相机的点测光。

至少要读取三次。

一次为物体的远左方,一次为中心点,一次为物体的远右方。

拍摄大物体时,测光的次数还要多一些。

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物体各部分受光均衡。

在读取时,要注意不要挡住任何光源,否则会致使测光读取产生错误。

在设置和平衡好照明设备后,我们就进入下一个非常有趣的步骤了:

设置相机。

不要忘了使用三脚架,离物体越近,对焦中允许的失误就越少。

微微的心跳都有可能就让你毁掉整张照片。

因而不要忘记使用你的三脚架,而且也不要忘记使用同步线来释放快门。

如果没有同步线或相机不支持同步线释放时,你可使用自拍器。

在三脚架上设置好相机,并把它放到适当的位置。

在对焦前,你要向后退一退,再做一些观察:

相机有没有挡住光源?

是否需要改变光源/相机设置?

如果相机没有挡住光源,现在你可以弯下腰进行对焦了,对焦时要多花一点时间。

如果你使用的是自动对焦,你要确认你感兴趣的拍摄点在对焦范围之内。

当所有的东西在对焦范围之内,你就基本上已经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了。

这时,我通常还会对光源再次作一次一下检查,看有没有碰掉电源,检查拍摄主体的位置,重新检查一下对焦情况,并进行最后一次测光读取。

记住大部分镜头在中等光圈时清晰度达到最佳,我一般以f/16拍摄微距照片(我的微距镜头可达到f/32)。

设置好你想要的曝光,然后进行拍照。

我建议你站得离相机和光源的距离越远越好,以防止无意中碰倒光源。

你不妨先做几次实验,用各种角度拍摄主体。

稍稍改变相机的位置。

靠近主体时稍稍改变位置可产生完全不同的外貌和感觉――你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这些照片我是用两把带SpeedotronBrownLine闸门的36"

Photoflex雨伞拍摄的,镜头为尼康F-4(Nikkor55mmf/3.5微距),以及美能达自动测光表IV-F和富士Reala彩色胶卷.这种技术可使用于任何35mm相机设置中。

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微距镜头,你可以使用微距滤光镜来缩小最小对焦距离。

检查一下你现在使用的镜头,其中的一些可能拥有微距功能。

对于大部分镜头来说,你需要向前靠近或向后退,以使主体落于对焦范围之内。

3.拍水滴——

使用拥有微距功能的微距滤光镜和变焦镜头时,与真正的微距镜头相比,你需要牺牲一些边缘清晰度。

但它的价格比较便宜,经过不断的实验和学习,它也能提供非常好的效果。

掌握这些基本技术后,你在拍摄这些小物体时就可以得到好的拍摄结果了。

拍摄过程是非常有趣和创意性的。

首先把厨房水龙头打开,调节水的大小,让水流似断非断地望下流。

然后把990调到手动对焦,对焦距离为2厘米。

另外把闪光灯设置为强迫闪光,曝光模式为光圈优先,而光圈调到最小。

在微距模式下,变焦镜头的焦距要调到中间范围。

把光圈调到最小的目的是尽量让景深大,保证水滴的清晰。

照片拍摄数据:

快门速度:

1/119sec。

光圈优先,光圈8.9,强迫闪光,手动对焦,对焦距离2厘米。

矩阵测光。

3自然微距摄影:

——如何获得清晰锐利的照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摄微距摄影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一张清晰锐利的照片。

虽然说创意、构图、色彩和内容也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的胶片上没有足够丰富的细节,再好的照片也总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如何获得清晰锐利的照片呢?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除了选择合适的器材外,从技术上讲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拍摄时的各种位移,包括被摄物和拍摄器材。

下面结合我的一些经验具体谈一谈这个问题。

4、(1使用好的镜头

摄影说到底只不过是物体在胶片上成像而已,静态情况下,在光路上对成像起决定因素的就是镜头的素质。

一只好的镜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表现更多的细节,边缘成像质量与中心相差很小,并且没有明显的色散。

微距镜头是拍摄微距的最佳选择,各个品牌的微距镜头都毫无例外地拥有非常高的成像质量。

如果对像场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话,微距镜头更是唯一的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无疑是重要的,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

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

做个简单的算术(也许过于简单了,用不着深究),假如镜头A的实际质量是5,B的实际质量是4,A的使用者发挥了70%的像质,而B的使用者更加细心,发挥了95%,最终的结果还是B取胜了。

所以这种比较不能真正说明问题。

打这个比方是想说明:

其实我们很多朋友手中的镜头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在技术上提高的余地还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术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获得成功。

4(2、使用稳定的三脚架

微距摄影一般都需要比较慢的速度。

以我们熟悉的阳光16法则为例,该法则适用于晴朗天气下无穷远合焦的情况。

对于微距摄影来说,当镜头合焦在比较近的距离时,光线在镜头延伸筒内有一定的损失,所以这个法则要修正为“阳光11法则”。

也就是说:

在晴朗的阳光下,在拍摄充分照明的近物时,对应于f11的光圈,速度应为1/ISO。

对于100度的胶片来说,上述情况下,应该使用1/125的速度。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获得均匀、细致的照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拍摄的时间大多为清晨和傍晚,多云的天气是最佳选择。

比较讲究的摄影师,如果必须在高角度的太阳光下进行拍摄,则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伞等设备进行遮挡。

何况很多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还会使用一些额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镜或者琥珀镜、偏振镜等等。

这时实现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据我的经验,这个速度通常在1/30-4”之间。

如果你偏爱使用低感光度的胶片,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不知道在座的有几位有信心以1/8”手持获得高质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

所以,三脚架对于微距摄影来说绝对是必须的。

在拍摄了一段时间的微距以后,我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三脚架就不按快门的。

理论上讲,三脚架越重越好。

对于拍摄微距来说,我们必须在重量和便携性上做一个妥协。

所以你能抗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是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选择。

如果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还不够稳固,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附加一些额外的重物,比如石块、摄影包等等。

不过必须保证这些附件不能随便晃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顺便提一下,选择微距用的三脚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脚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很多情况下,主体的位置是贴近地面高度的。

而且重心低的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晃动。

使用三脚架时,尽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细的腿节,并且一定要确认所有的可活动部位都已完全锁死,任何松动的部位都会把振动放大。

选择放置三脚架的位置时也应尽量选择坚固并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家里光滑的瓷砖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压三脚架的云台,几乎所有三脚架都会有一定的滑动。

如果在野外必须架在松软的土地上时,应该事先把各条腿都压实,尽量戳到底,有脚钉的最好使用脚钉。

使用各种云台或者球头时,应该尽量保证相机、镜头的重心在三脚架的中心线上,这样机身上的振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脚架吸收掉。

5、(1使用快门线和反光镜锁

按动快门的瞬间动作会使机身产生一定的位移。

虽然通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影响,但是很难根除,特别是三脚架不够稳定的时候更要小心。

如果一定要手动触发快门的话,最好通过某种动作使身体与三脚架、相机形成一个整体。

比如:

左手向下压住云台,肘部向内侧夹紧,右手抓紧机身手柄,食指匀速按动快门并且尽量保证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镜升起时的振动过程大约会持续1/15秒,所以反光镜锁的适用范围大约在1/30-1/2秒之间。

我个人拍摄微距的时候总是尽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围内。

对于长焦镜头来说(看到过有人说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测试过电子快门线和机械快门线的区别,反正我比较偏向于使用电子线,因为总觉得机械动作会产生位移,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许只是心里安慰而已。

如果机身没有反光镜锁或者快门线功能,可以使用自拍。

部分机身在自拍时有反光镜预升的功能,实际效果与反光镜锁相似。

使用自拍时不要把自拍时间定得太短,保证相机振动完全停止下来以后快门才会开启,一般4-5秒应该足够了。

5、(2使用颗粒细腻的反转片

反转片几乎是职业自然摄影师的唯一选择,其色彩绚丽,质感细腻,拥有负片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一次用反转片的朋友,总会“从凳子上掉下来”。

  反转片的颗粒度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指标之一,在高放大倍率下,较粗的胶片颗粒很容易让人产生片子发虚的错觉,即使合焦完美也总会觉得不够锐利。

一般来说,同一个时代的产品,ISO值越低的胶片颗粒越细。

在FujiRVP50出现之前,很多自然摄影师都选用Kodachrome25反转片拍摄微距。

RVP50上市以后,其细腻的颗粒,绚丽的色彩以及标准E-6冲洗工艺使其迅速占据了自然摄影市场。

最近Fuji公司宣布了RVP100F的诞生,在保持色彩、颗粒的同时提高了一档速度。

估计这款胶片将是微距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用同一套设备,不同拍摄者获得结果也不同。

对于微距摄影来说,你花的功夫越大,得到的结果就越好。

下面这些小技巧也许可以帮助你提高照片的质量。

3.4.1微距拍摄注意事项

(1)克服风的影响:

  微距摄影最大的敌人莫过于风。

拍微距的时候你会惊异地发现,即使所谓无风的天气也不是那么平静,诡异的空气波动总是在你按动快门的那一刻出现。

有时候你用皮肤无法感受到的小风却可以在取景器中真切地看到。

而就这一点点小风就可以把你的惊世杰作变成平庸的照片。

  克服风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全有效的办法。

首先,尽量选择正确的天气和时间进行拍摄。

如果正好赶上刮好几级的大风,最好还是趁早收拾收拾回家吧。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风速最小的时间段是在清晨,太阳出来之前效果最好。

太阳升起后,即使没有风,空气受热后也会在小区域内产生气流。

傍晚是一天当中第二个最好的时机,风速一般也不大,但是不如早晨效果好。

清晨和傍晚还是拍摄昆虫的最佳时机,因为昆虫需要太阳的热量保持能量,早晚时分它们的活动能力比较弱,有利于拍摄。

  除了选择正确的时机,还可以通过一些小附件来减小风的影响,比如Wimberley公司生产的Plamp(PlantClamp)。

简单地说这个附件就是一个用塑料制成的短臂,一端有特殊设计的夹子用于固定被摄物,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三脚架或者其它固定物上。

短臂的方向可以任意调解。

使用这类附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连接好夹子和三脚架后,不要随意移动三脚架,否则会拉坏连在一起的被摄物。

在有微风的情况下,Plamp的作用比较明显,特别是对于高茎的植物或者栖息在上面的昆虫。

Plamp通常可以让拍摄者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这样就可以使用更小的光圈以获得足够的景深。

  除此之外以前还看到过有人介绍:

利用自制的半透明塑料帐篷把整个布景遮起来,拍摄者和设备都在帐内操作,估计效果应该不错,不过没几个人愿意费那么大的周折,更何况拍摄一些特定的题材也并不适合。

  其实克服风的影响最有效的办法是等待,按照我的经验,一般的小风总会有瞬间宁静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能找到恰当的时刻按动快门。

正巧,前几天翻看JohnShaw’sCloseupsinNature,作者在其中一张片子的题注里提到,他在Texas拍摄时便有自称摄影师的路人劝说他:

Texas永远没有风停的时刻,所以拍摄微距应该在正午进行,并使用较快的速度。

  还有一个解决办法是使用连拍功能,前面说过,微风总会有瞬间的宁静的时刻,同样道理,它们也会在瞬间毫无征兆地来临。

连拍通常能够保证一个系列里至少有一张是满意的。

我知道你肯定会心疼胶片,不过如果你象我这样每次花半个小时摆好一个姿势然后再拍摄,大概就不太在乎几张胶片了更何况,保留一些拷贝可以用于出版、投稿等等,原始的幻灯片效果远好于复制品和打印片。

(2)正确选择焦平面:

  我们都知道微距摄影的景深非常小,无论镜头焦距是多大,在1:

2的放大倍率下,f22对应的景深大约只有6mm;

而1:

1时f22对应的景深只有2mm。

所以在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现的细节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并使这个平面与胶片平面(相机后背)平行――请注意“焦平面”和“胶平面”的区别。

比较简单的情况,比如拍摄蝴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并在背上的,那么最保险的办法是把机背调整至与翅面平行,这种情况下即使f8、甚至f5.6的光圈也可以拥有足够的景深(视具体放大倍率而定)。

  焦平面的选择实际上应该是拍摄过程中耗时最多的一个过程,经过精心的选择,图片的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当然,焦平面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一定之规,蝴蝶也可以从头部正面、侧面、甚至尾部拍摄,这里的准则是:

一定要把你要表现内容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拍摄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东西在胶片上是清楚的,哪些不是。

有景深预测功能的机身这时候就发挥用处了,虽然预测的效果不见得完全准确,但是至少能给你一个参考。

(3)拍摄昆虫时,尽量把头部和眼睛的细节特征表现出来:

  和拍摄人像一样,如果主体的眼睛没有合焦,整张片子就显得缺少了神采。

不过要使昆虫的复眼清晰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首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昆虫的眼睛在什么地方。

大家不用笑,这个是事实,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头尾的方向都会搞错。

拥有一定的自然生物知识是拍摄好生态照片的保证,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我们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其次,昆虫的复眼大多不是简单的平面结构,而成球形、肾形等等,在景深已经非常小的情况下,把这种立体结构表现清楚并不容易。

昆虫的复眼一般也并不在身体的轴线上,所以如何选择焦平面的确很头疼。

以蝗虫为例,如果从侧面拍摄,焦平面应该选择在凸出复眼的最高点和身体轴线之间的位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前、后景深的空间,使得尽量多的细节落在景深内。

这个小技巧需要实际练习才能掌握。

(4)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质量:

  前面提到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很“硬”的阳光直射,一方面反转片的宽容度比较小,较强的太阳光容易产生高反差,超出宽容度的范围,应该有的细节都被抹掉了。

另一方面,直射光容易在光滑表面产生强反光,局部的高光不但没有细节,而且容易产生刺眼的感觉,破坏片子的整体效果。

所以在拍摄微距时应该采用各种办法控制光的质量。

比较之下,散射光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使整个画面被均匀照亮。

  在直射阳光下,可以使用柔光板或者伞进行散射,对于微距来说并不需要很大的遮挡面积,一块很小的柔光板就足够了,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大多数微距摄影是在多云的天气或者树荫下进行的。

这种情况下,一块琥珀滤镜(81系列)可以帮助过滤掉那种不讨人喜欢的蓝灰色调,使红色调的东西更鲜艳。

  在拍摄具有光滑表面的物体时,比如甲虫,或者表面有蜡质的植物,如杜鹃、夹竹桃等,要小心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很容易产生局部高光。

最好将闪光灯的补偿指数减小2-3档,并注意闪光入射的角度。

很多情况下,被摄物背光一面的细节不容易表现出来,甚至会产生讨厌的阴影,这时候可以在相应的位置用反光板补光,不仅可以点亮局部,而且还可以通过选择反光板的类型来改变局部的色调。

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金色或者金银混色的反光板,因为暖色调的东西总是比较讨人喜欢的。

这点对于经常在清晨林荫下拍摄的朋友也许比较有帮助。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在欣赏和羡慕他人的精美作品的同时,是否想到在照片背后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呢?

拍摄微距更是如此,我们花费的时间和得到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前期工作越是细致,得到的结果就越是理想。

希望这篇文章对喜爱微距摄影的朋友能够

3.4.1如何微距拍摄

不知道大家对于我们周围事物的细节感不感兴趣,有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摄影里面微距拍摄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拍摄模式。

它真正可以体现出相机的清晰度和被拍摄事物最真实的一面。

往往利用微距,我们可以把一些看上去平平凡凡的花花草草,乃至于各种生灵都拍的生动起来。

这次我们的数码摄影完全宝典就来好好谈谈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摄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学会用眼睛当镜头

  当我们那起相机准备摄影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把取景器当作是观察事物的工具,要学会把自己的眼睛训练的有镜头的感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我们所要拍摄的东西。

在进行微距拍摄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仔细、尽心的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不要急于按下快门。

所谓的微距,说白了久是离得很近的去捕捉画面,显然,捕捉到的画面一定是某一种物体的某一个细节。

那么,只要我们觉得有可以用近镜头表现的部分就不要放弃。

其实寻找这样的事物并不难,只要它身上的某一个部分具备某一种特点就没有问题。

这个特点可以是形状、颜色、神情、状态等等,所以说不仅花花草草可以用微距来表现,万物都可以。

  器材要求

  1、相机或者镜头有微距功能。

一般来讲,数码相机的镜头是不可以更换的,只有少数比较专业的数码相机可以。

那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就要求机身里面具备微距拍摄功能,一般用英文字母micro和小花的图形表示。

对于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一般要求所配的镜头本身具备微距拍摄的功能。

  2、最好具备点侧光模式或者中央重点侧光。

这是由于所要拍摄的对象的方位较小,需要准确的测光以便进行准确的曝光。

  3、相机本身比较轻便或者配三脚架。

由于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最容易因为手动而使画面变虚,所以为了确保画面的清晰,最好选用轻便的数码相机或者稳当的三脚架。

  4、焦距和放大倍率。

焦距的选择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微距摄影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焦距的选择应该和放大倍率放在一起考虑:

DSCN0087.JPG

  花草、静物:

50-1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昆虫、小动物:

100-2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在1/4到1/2,1/1更好。

  对于微距镜头来说,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距离的大小以及放大倍率。

  5、光圈不一定要很大。

不要认为光圈放大就会有很明显的景深。

在微距拍摄中,本身就会产生很鲜明的景深效果,就不一定需要大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