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7700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大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服务大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服务大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服务大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服务大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务大局.docx

《服务大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大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务大局.docx

服务大局

服务大局务实创新

在推进“三个加快”进程中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在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胥跃东

市人事局局长

市编委办主任

(2010年3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批准召开的。

主要任务是:

回顾总结2009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炜同志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围绕大局抓发展,锐意创新,2009年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总体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自觉融入经济,服务产业,切实履行人事编制部门的服务保障职能;以“人才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加快职能转变,突出人才重心,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人才结构逐步改善,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人才集聚能力逐步加强;以“保民生、促和谐”为重要职责,扎实稳妥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养老问题工作,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以“创模范部门,建过硬队伍”为努力方向,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落实执行力,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推进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卓有成效。

一是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把高校毕业生创业放在人事人才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稳定就业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决策部署,努力完善政策措施、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举办了绵阳市首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和创业公益培训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共接受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申请717项,批准484项,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36场次,培训高校毕业生858人次,建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共投入资金385.67万元,实现创业人数453人,为省政府下达我市目标任务300名的151%。

二是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加大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招募力度,积极实施就业服务专项行动。

全年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65名,特岗教师140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1000名,其他到城乡基层就业项目67人。

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2家,其中省级13家。

成功举办首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提供就业见习岗位600余个。

全年参加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486人,为省下达我市480名目标任务的101%。

我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重点联系城市。

三是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得到加强。

进一步整合力量,组建了绵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联盟,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大型招聘、人才服务机构进校园等活动组织招聘57场次和各类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18场次,提供岗位信息9975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940人。

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登记认定困难高校毕业生129人,纳入困难就业人员范围92人,优先安排就业30人。

(二)服务灾后重建,人才资源开发呈现良好局面。

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认真做好招录公务员工作,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考录公务员工作力度,全年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786名。

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组织全市2万余名县处级及其以下公务员和行政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

切实加强公务员初任培训,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63人。

其他专门业务培训、上级调训累计达2499人次。

二是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大力实施“海外领军人才引进工程”,搜寻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876名,成功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结构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7名领军人才。

申报并获批国家引智项目10个、来绵服务外国专家122人次,争取国家、省引智专项经费资助63万元。

推荐、申报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后备人选5名,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1项,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11人。

推荐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人选1人、先进单位2个。

大力强化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服务,新建绵阳市电子专家服务基地,组织专家到专家服务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170余人次。

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21448人,超目标11448人,完成率210%。

首次选择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绵阳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考核评估。

三是农村人才开发取得新成效。

梓潼县玛瑙镇大埝村、涪城区吴家镇兴顺村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四川省人才开发示范村”,18名农村人才被授予“四川省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荣誉称号。

会同组织部门命名市级“农村优秀人才示范岗”48名,“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30个。

四是灾后恢复重建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工业强市主导发展战略,编制发布涵盖医疗卫生等灾后恢复重建急需领域近百个相关专业的《绵阳市2009年灾后恢复重建人才需求目录》。

针对灾后重建大量需要各类人才的实际,加大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力度,大力开展人才交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

全年举办招聘会244场次,用人单位提供就业职位18300多个,吸引53000多名市内外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洽谈,21000多名求职者达成初步意向性协议。

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7300余人,就业率达85%左右。

(三)坚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安排布置了政府系统37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过渡考试、登记工作。

完成国土资源、卫生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动物卫生监督等执法监督机构311名符合考试登记范围人员的资格审核和过渡考试工作。

完成我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1323名工作人员过渡考试的报名工作。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印发了《绵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细则》,编印了《绵阳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文件汇编》,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和举办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专题培训会,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结合市属事业单位人员需求情况,认真做好2009年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大专业科目考试监督管理,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规范完善县市区公开招聘工作。

认真研究在全面实施聘用制和岗位设置管理条件下事业单位人员调(流)动的政策、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人员调(流)动工作。

三是稳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研究制定了《绵阳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绵阳市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会议,提前完成省政府、市政府下达的9月30日前全部兑现的目标任务,全市46503名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工资100%兑现,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原省人事厅领导的肯定。

(四)大力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

一是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多次成功化解集访等突发情况。

继续加大对企业军转干部的特困救助。

针对我市企业军转干部存在的实际困难,继续开展企业军转干部住院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特困救助。

二是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问题成效显著。

根据市委、市政府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问题的有关决定,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在三台县成功召开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工作现场会。

去年全市共申报被清退临聘人员51526名,核准45482名,占申报人数88.27%。

其中:

核准参保26826人,办理参保21488人。

核准领取定额补助18602人,发放2009年度定额补助5745人、568.5万元。

一次性经济补偿兑现479人、100.2万元。

(五)创新体制机制,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

过去一年,机构编制工作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灾后重建、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理顺科技城和园区管理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市委书记、市长、市编委主任分别在市编办《二〇〇九年工作总结的报告》上批示:

“机构编制工作抓得很好。

要充分肯定”、“去年编办工作细致、严谨、扎实、科学,应予肯定。

向同志们表示感谢!

”一是围绕中心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大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堰塞湖治理、社会救助、防震减灾、心理卫生服务、地质环境监测、救灾物资储备、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指导、协调安县、北川两县人事编制部门完成两县区划调整后机构编制人员移交任务,共移交各类机构32个,各类编制524名,各类人员1338人。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点突破。

完成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环境监察执法机构改革。

健全了民生工作、人民防空和群众工作体系。

完成电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了基层电影公共服务职能。

做好了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相关准备工作,摸清了市县两级政府履行职责的情况。

三是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

完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设置了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进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调整下达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37567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工作,充实了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机构编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四是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化。

出台了《绵阳市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试行办法》。

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科学动态管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正在向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推进。

截止去年底,全市市县乡三级行政编制12777名,实有11552人,空编1225名;政法系统编制7055名,实有5996人,空编663名;市属事业单位共核定事业编制12485名,实有9754人,空编2731名。

(六)坚持统筹兼顾,其他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职称评审工作扎实开展。

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全市非公企业申报技术职称225人,为近年来之最;组建了由393名专家组成的绵阳市首届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委专家库,初定(确认)职称1900人,送评、送审中高级职称2500人。

二是军转安置任务全面完成。

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28名,其中:

计划分配106名,自主择业22名。

接收随调家属5名。

三是人事考试工作安全有序。

全年共组织人事考试47次,50687人参考。

人事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去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人事编制工作者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人事编制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矛盾,与“三个加快”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科技城人才政策措施对高层次人才还不够具有吸引力,直接服务经济社会的抓手仍显不足;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层次研究与探索不够;深入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相对薄弱;指导极重灾县市人事编制部门推进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不够,尚未建立起人才工作与对口援建省市的衔接、对接机制。

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奋力完成2010年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任务

2010年是推进机构整合的改革之年,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人才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

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工业强市战略和灾后重建提出的要求:

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使命重大,推动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人才开发工作任务艰巨;二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要求:

加强人事宏观调控,规范人事编制管理任务繁重;三是民生建设提出的要求:

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任务繁重,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压力巨大,服务民生、维护和谐稳定十分紧迫。

又存在三大机遇:

一是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推行大部门体制,机构整合,职能调整,人事人才工作的舞台更宽,服务领域更广,调控空间更大,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二是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使得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三是人才优先发展成为今后时期人事部门的工作主线,重视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为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既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又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必胜信心,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坚决完成2010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任务,不断推动全市人事编制事业的新发展。

2010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

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全国、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中央编办主任会议部署以及《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三个加快”战略部署,坚持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大局,以坚持民生为本、坚持人才优先为主线,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保证,在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中实现职能转换,在加强管理实践中实现机构编制整体水平提升,统筹推进其他各项人事人才工作,奋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坚持把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重要抓手,大力组织实施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抓好保密法和网络安全知识全员培训和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东西部对口培训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专题培训等调训任务,其中保密法和网络安全知识全员培训参训率达到80%以上。

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依法开展纪律惩戒工作。

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做好四川省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评选、推荐工作。

进一步严格控制评比表彰活动,加强政府奖励综合管理,规范表彰奖励工作。

切实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

二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全省高层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拟定《绵阳市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发展导向、按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实施工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吸引科技人才来绵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工业强市主导战略服务。

做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九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10年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推荐、评选工作。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进一步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引导专家到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创新人才智力转化的渠道和方式。

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公需科目培训。

加强对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的指导,深化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工作。

三要加大引进海外人才和国(境)外智力工作力度。

围绕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实施“海外领军人才引进工程”和“工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切实加强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项目活动择优资助推荐工作。

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科技城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外国专家和国外智力。

完善引智成果示范、推广体系,提高引智工作公共服务水平。

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及时高效实施项目,重点加大对恢复重建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的督促指导力度。

加强对县市区引智工作的指导和重点企业的联系,指导帮助县市区特别是极重灾区县和企业申报2011年国家级重点引智项目。

四是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和《绵阳市新农村建设人才规划》,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生产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流动、使用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农村人才开发联系点建设等工作。

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各类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

会同组织部门评选2010年绵阳市“优秀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优秀农村人才”。

五是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人才对口支援合作。

落实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部署,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构建人才工作长期合作的机制、平台,推进人才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干部挂职、支医支教以及人才委托培训。

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二)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要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和省的实施细则,开展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年”活动,健全公务员管理体系,依法加强公务员管理。

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按照省上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公安机关执法警务机构警员职务套改工作。

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和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的力度,加强考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建立上级机关面向下级机关和基层一线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的长效机制。

做好公务员交流和退出工作。

加强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会同组织部门建立全市公务员管理信息平台。

继续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登记等工作。

二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组织实施《绵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推进步伐,研究拟定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管理办法、岗位竞聘办法、岗位考核及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加强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协调,除极重灾区外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结合岗位竞聘,进一步规范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聘用程序。

深化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组织实施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加强对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用人的实施办法,增强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

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加大办案力度,切实维护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奖励、考核、申诉等政策规定,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工作制度。

三要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在全面清理和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评估。

四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职称分类改革,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准备工作,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构建以道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继续推进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建设工作。

加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规范化管理,加强非公企业高级职称评审答辩管理及指导。

(三)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加强公共服务。

一是突出抓好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牵头落实省、市政府下达的促进2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和建设15个就业见习基地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示范岗建设,深化、拓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

充分发掘机关事业单位的吸纳能力,大力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鼓励骨干企业、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吸收、聘用高校毕业生,统筹推进实施“三支一扶”等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

积极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交流合作机制,输送我市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援建省、市就业。

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系列就业专项活动。

对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优先推荐就业。

二是加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建设。

积极探索,扩展和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功能。

优化整合人事公共政策与规划、人才评价与考试、人才流动与档案管理、人事信息发布等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能。

不断推进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

着力规范市场服务行为,清理整顿非法中介,加强监督检查,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

继续突出抓好考试安全,完善考试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做好各类人事考试考务组织工作,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

三是做好军转安置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认真落实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创新安置手段,拓宽安置渠道,确保年度安置任务完成。

做好“全省军转安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推荐工作。

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工作。

落实四川省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扎实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

(四)平稳推进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做好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拟订及报批。

重新制定完善市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并指导其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各部门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适时开展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改革要求,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

二是基本完成全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加强对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按程序做好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审核报批(备案)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三是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各类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调研。

结合日常管理和行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全面推进清理长期不运行事业单位试点工作。

(五)统筹推进各项综合性基础性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重大政策问题研究。

要围绕重点工作、重大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

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切实发挥研究成果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二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统计工作。

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估,认真编制“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人事人才统计工作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统计调查体系。

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统计信息发布和统计数据分析,强化统计服务。

三要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进一步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审批方法,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准确、按时发放。

严格执行各项工资政策规定,加强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国家工资政策的严肃性。

研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中有关待遇问题。

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正常晋升工资工作。

四要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

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强化行政执法层级监督,严格规范各类行政执法行为。

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完善。

按照创建法治城市的部署,继续深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工作。

推进全市人事编制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搞好“五五”普法的总结验收。

继续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五要加强信息宣传、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整合宣传资源,建立完善统一高效、协调联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