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564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良局陈溢小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3/2

2

1.分組

2.認識主題

3.副題初擬

-課前分組,每組4-5人,留意組員能力的分配。

-教師利用雜誌、剪報、網上或電視廣告等與學生討論一些現時青少年流行的事物,作為研習的引入。

(範圍包括:

衣著、飲食、玩意等)。

-講解研習主題、要求及研習時限。

-利用腦震盪方法,讓各小組圍繞主題寫出相關事物的詞彙,並張貼在黑板上。

各組向同學講解這些詞彙與主題的關係。

-通過集體討論,將詞彙歸類,把不適用的刪除。

例如:

衣著打扮、娛樂活動、飲食文化、說話語言、道德價值(瘦身=健康、即棄用品vs環保)

-通過提問,指導各小組如何將有關詞彙轉化為研習副題。

例:

玩具→小學生流行的玩具

-各組在課餘商討想研習的副題名稱及原因,於下一節在堂上匯報。

 

雜誌、剪報、廣告

工作紙一

4/2

家長日

課後延續

1

1.擬定副題

2.擬定資料搜集方法

-各組匯報想研習的副題名稱及原因,由全班同學討論其可行性,再由小組落實研習的副題。

反思問題:

(1)這個題目與主題有什麼關係?

(2)這個題目的研習範圍是否太闊?

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嗎?

(2)我們想從這個題目知道什麼?

(3)我們有辦法找到這個題目的資料嗎?

-分發工作紙二,針對各組的副題,分組討論可行的搜集資料方法、好處和分工。

-指導學生於農曆新年期間,進行資料搜集,並於下一節課在堂上匯報搜集結果。

工作紙二

7-17/2

春節假期

21/2-25/2

5

1.解決疑難

2.製作資料冊

-各組匯報已搜集得的資料、進行搜集活動時遇到的疑難及解決方法。

-指導學生篩選現有資料,製作資料冊。

提示在製作資料冊時須注意事項:

(1)資料冊以四至六頁為限,可雙面運用。

(2)封面設計須美觀和切合副題。

(3)目錄要列出各部份的標題和頁數,。

(4)內容須分類整理,圖文並茂。

(可包括文獻、訪問及問卷調查)

(5)最後須列出參考資料及組員名稱。

-學生分組製作資料冊,教師就各組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提示學生須在課餘繼續製作資料冊,並於下一節課在堂上匯報製作進度。

分發畫紙

每組6張

28/2-4/3

6

1.檢視進度

2.修正資料冊

-各組匯報資料冊製作進度,與學生討論遇到的疑難及解決方法。

-提示學生須在課餘繼續製作資料冊,於下一節課繳交,並在堂上向全班匯報。

7/3-18/3

7-8

1.堂上匯報

2.擬定展示探究成果的方法

-各組輪流匯報資料冊內容,教師進行評估。

-收取資料冊,就各組表現給予回饋。

-指導各組就研習結果,歸納出他們的見解和感想,並選擇一種方法把他們的見解展示出來。

(可包括展板、海報、模型、話劇、歌曲或圖畫等)

-提示學生須自行購買材料,在課餘製作,於下一節課交待進度,並帶齊所需物品在堂上繼續完成。

匯報一

10/3

遊戲日

11/3

補假

21/3-15/4

9-12

2.修正展示品

-各組匯報製作進度,與學生討論遇到的疑難及解決方法。

-提示學生須在課餘繼續製作展示品,於下一節課繳交,並在堂上向全班匯報。

25/3-5/4

復活節及清明節假

11-14/4

期中試

18/4-22/4

13

2.學生互評

-各組匯報及展示探究成果,教師引導其他同學給予口頭回饋。

-學生就各組表現進行互評,提示學生要以客觀及正面的態度進行互評。

-互評完畢,分發互評表給各組,同時教師作出總結,讚揚學生的努力及提出學生可改善的地方。

-教師可挑選較出色的小組展品及報告,給予適當的表揚及獎勵。

-分發反思工作紙,讓學生就青少年受社會潮流的影響問題發表個人意見,以及反思中華文化在本港的情況。

收集後釘裝在各組的報告內。

-教師於29/4前批改各組報告及作品,給予評語和填寫小組評估表及個人態度評估表。

-評估完畢,可分發給學生以了解自己的成績,然後收回交科主席查核。

匯報二

互評表

工作紙三

副題例子:

「青少年的波鞋」、「可口可樂王國」、「麥當勞=漢堡包?

」、「卡通人物與商品」、「古今衣著服飾比較」、「六年級學生的玩意」、「同學最喜愛的歌星」、「老套與時興」……

繳交習作:

小組專題報告、小組堂上匯報及作品展示

評估方法:

學生互評、教師評估

評估學生應注意事項:

1.教師進行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評估的範圍應涵蓋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並包括知識及能力評估。

2.進行進展性評估時,教師應按照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作評估,例如:

學生在堂上討論、在戶外考察、進行訪問及於圖書館搜尋資料時的表現。

3.教師應按不同學習層次給予學生具體的意見及評語,以協助學生改善及修訂研習計劃。

若只給予學生評分或等級,則不能達到評估目的。

4.評估學生的成績時,對學習過程和成果應同樣重視。

5.評估個別學生的表達能力時,可透過口頭提問、匯報工作進展的情況及口頭匯報等不同模式進行。

6.專題研習成績佔常識科下學期期考10%。

參考文章:

專題講座:

潮流文化對子女的影響

﹙2000年8月26日﹚

講員:

靈糧堂秀德小學李錦棠校長

我前日替學校做跟車送貨,與一位六十多歲的貨車司機談話。

他告訴我子女們都著他早點退休安享晚年,在言談之間流露出一種很滿足的感覺。

他共有三子一女:

三個兒子分別任職的士司機、大陸貨櫃車司機和移民歐洲,另一名女兒在大學任秘書。

言談間,他說:

只期望子女健康快樂,不要學壞。

各位家長,這個是否也是大家作為父母的對子女最基本的期望呢?

  影響一個小朋友的成長因素可以有很多方面。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家庭,其次就是學校和社會。

  在家庭裡面,以父母的影響最大。

(故事:

我打死你!

)其實,父母親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有意無意間影響著子女的成長。

  其次就是學校,其中以同學的影響最為深遠。

俗語說:

近諸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我們的子女誤交損友,便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前途。

台灣少年法院年犯人,犯案記錄會長存。

  至於在社會裡面,我相信影響子女最大的就「傳播媒界」。

  香港是一個人口密集、資訊科技發達的社會,我們的子女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是很容易被社會好多壞潮流、歪風氣所影響。

(例:

學生問我,咩野叫做香港人?

)或者我們先來看看傳媒的定義:

指「傳遞訊息」的一種工具。

可以分為「電子傳媒」和「非電子傳媒」。

1.電子傳媒包括:

電影、電視或電台節目、電腦internet、ICQ、音樂、以及各種中、西的流行歌曲等。

2.非電子傳媒是指:

報章、雜誌、期刊裡面的文字、圖片以及漫畫等。

一般而言,傳媒可以有四種不同的功能:

1.報導功能:

從報導之中,我們可以得知世界各地每日所發生的大事。

通常這些報導是比較客觀和可信的。

最近俄羅斯一艘核潛艇發生大爆炸,造成全船官兵118死亡。

台灣的八掌溪有四名工友走避不及被水洪走。

2.教育功能:

最明顯就是電視的教育節目,有一句口號可能大家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子女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

3.宣傳功能:

商人或政府為了要推鎖某一商品或政策,都很曉得利用傳媒的宣傳功能。

政府當要推行母語教學時,會找謝偉校長:

我以前果間學校都係用中文架。

而最常見的宣傳都以廣告商品為主:

益力多(你今日飲左味)。

大家樂(為你做足一百分)。

4.第四種的功能就是「娛樂功能」:

這包括電影、電視節目、報章雜誌、漫畫書藉等。

  就以上四種傳媒的功能而言,當中以宣傳和娛樂這兩種功能對我們的子女影響最大、最深。

  據突破機構去年所做的調查:

香港十二至十六歲的青少年人平均每天觀看電視多達四小時,而大多集中在晚上7至10時的黃金時段。

而當中的好多劇情的橋段都是意識不良的。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錢』字。

做生意的商人通常都是很功利的。

如果無錢賺,無市場,商人就唔會用錢去投資。

呢D做生意的人透過傳媒、利用傳媒的功能,達至他們賺錢的目的。

很多時候都係唔會理會甚麼社會道德和社會良知。

另一方面,香港人的生活亦很緊張和忙碌。

無論是出來工作的或是學生,每一日的生活都是匆匆忙忙的。

所以,當休息時,我們就不再願意去思考,我們會比較喜歡一些即時快感和最為通俗的笑話。

今日,香港的傳媒最少帶出以下四種的思潮是對我們的好女做成影響:

1.英雄主義:

  據一項青少年的調查顯示,現今不少青少年人的價值觀念正受到嚴重扭曲。

從調查發現:

青少年人覺得「義氣」比朋友、家人、甚至乎民主、自由更為重要。

而這種價值觀念主要就是來自傳媒的影響。

  例:

《古惑仔》系列的電影和漫畫都刻意地將黑社會人物描繪成有情有義的大英雄,令到好多的青少年人都誤以為黑社會的人物比朋友、家人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佢地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電影商人為了賺錢而罔顧商業的道德,製作許多黑社會的電影。

於是,做成一種的錯覺,就是很多的明星、呢D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全部都好似加入了黑社會一樣。

早期周潤發的Mark哥,周星馳的賭聖,鄭伊健的古劃仔,劉德華和梁家輝的黑金,任達華的豪江風雲。

有一次看見學生看漫畫(江湖大佬)作為家長的應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子女?

禁止其實並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禁漫畫書的廣告。

正確的方法是疏導:

暴雨驕陽(任達華)「殺人不是英雄,救人才是英雄」。

  

2.浪漫主義: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通常廣告商人為了要爭取更多的客戶都會各出其謀。

最常見的就是會創作一D很出位的廣告。

「SUNDAY上網歪咀」。

其中一種可以另商人賺大錢的廣告就是一些加進浪漫色彩原素的廣告。

通常呢D的告都很著重外表的包裝,靚人加靚景,再加上靚的豪華享受,最後就可以讓人聯想到該件商品都是最靚的。

但是,這種的包裝,會讓我們的子女漸漸的變成只注重「外表的華麗,而忽略個人的內涵」。

黎明的電話廣告。

都係景靚、人靚、無憂的物質生活等。

  例如:

鐵達尼號。

把本來一件很可怕的海難悲劇,拍成非常的浪漫和偉大。

連死都死得很美麗)

3.放縱主義:

  今日,好多的青少年人話想做就去做。

他們完全誤解了自由的真正意義。

棋癲故事。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有智慧地教導子女。

要他們明白:

真正的自由是有一個合理的法則,當離開了這個法則就不是自由,而是放縱。

就好像火車離開了軌就不再是火車,魚離開了水就不再是魚一樣。

4.享樂思想:

  根據另一項調查研究指出,香港的青少年人零用錢是全亞洲之冠,平均每週一百三十元。

另一調查發現:

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平均每月的零用錢多達二千三百一十三元,而最高的受訪者更高達六千五百元。

這種貪圖物質的享樂心態,會容易使我們的子女誤入歧途。

  過份的追求物質、追求名牌,只會做成人的心靈更加的空虛。

宣道園認識一個中一男仔。

佢爺爺每星期給他一仟元零用。

但他一點也不快樂,因為他沒有真正的朋友。

另有一個學生,穿著POLO名牌衫,但同樣不快樂。

  電影和電視很多的節目都推介很多享受式的節目。

蔡瀾帶你嘆世界。

電視有很多抽獎的節目(答一條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具額的獎金。

)有一首歌詞:

比賞金,六百萬當是碎銀。

  最終,會使我們的子女養成「不勞而獲」的心態。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從小就教導我們的孩子善用金錢。

鼓勵孩子儲蓄是個好方法,鼓勵孩子將自己蓄的金錢去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總的而言,我們的子女今日所面對的潮流文化,包括有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放縱主義和享樂主義呢四種的思潮正在衝擊著我們的小朋友。

我們必須要提升自己,作一個優質的爹地、媽咪,與我們的孩子一同健康的成長,建立和諧美好的家庭。

天主教香港教區

教區會議

第六組─教育與文化第二草案(節錄)

1.現況分析

香港的教育現況錯綜複雜。

此處先對社會風氣及青少年問題作簡短的分析。

然後,查究一般學校忽視中華文化的現象及扼要辨析天主教教育事業有所不逮之處。

1.1社會風氣

近數十年來,香港在工商業及物質建設方面都有卓越表現和輝煌成就。

但在社會風氣及道德水平方面,則有每況愈下的趨勢。

香港的都市化及商業化過程中,普遍的功利主義及追求物質享受的風尚,對負責教導青少年的家長和教師的價值觀不無影響。

許多為父母者認為衹要讓兒女獲得生活必需品或物質享受,便盡了自己的責任。

許多教師也衹知傳授知識及謀生技能,而忽略學生的品性熏陶和人格培育。

唯利是圖的風氣,使香港社會充滿宣傳色情及暴力的電影和出版物。

在整個頹敗風氣的帶動下,許多青少年誤入歧途。

為了革新社會風氣,香港實有大力推行道德教育的必要。

1.2青少年所面對的困惑

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

在朝氣蓬勃活力充沛的香港,許多青少年在學業和團體活動裏都有驕人的表現。

但也有許多青少年面對各種困惑。

幼童從三歲開始便接受教育,這是終身學習的開端。

如果教育工作者未能配合他們的需要而施教,則未算發揮了教育的目標。

在這些適齡的學童當中,以就讀於中、小學的青少年心志未成熟,最易受到社會風氣感染,產生困惑。

因此,如何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困惑,成為了天主教學校的一項重要教育目標。

現今青少年面對的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而是個充滿誘惑的環境,況且學校教育未能與社會同步發展,因而他們在心智發展上也受著不少的衝擊。

由於潮流文化的影響,他們多沉醉於虛幻的世界,並在不良意識的感染下,多盲目地追尋愛情、朋輩認同、暴力傾向、物質崇拜、偶像崇拜等,而忽略了對真實生命的追尋,實踐正確的人生觀。

這些現象,過去多發生在中學生身上,但現在已在高小的學生身上發生,形成了小學輔導工作也相當繁重。

青少年在面對感情生活時,多缺乏溝通的技巧,不知如何表達自己。

在傳媒的渲染下,有些學生轉向追求刻骨銘心的感情,卻不易找到;

當遇到困難時,又不知向誰人傾訴。

有些學生以為性和愛是等同的,因而放縱自己,使自己心靈及肉身均受傷害。

雙職家長相當普遍。

他們由於面對工作壓力,對於與子女的溝通及陪伴便相應減少,青少年與家人缺乏溝通已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有些父母試圖以物質填補子女們心靈的空虛。

這種情況是青少年成長過程的缺陷,使他們在父母的關愛及物質的價值取向上,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父母與子女間既沒有足夠的溝通,而彼此的價值觀及生活體驗又不同,青少年在面對學習、功課及不同價值觀的衝擊時,不知如何與家人分享,往往會由尋求家庭的支援轉為向朋輩求助。

可是朋輩間的生活經驗有限,在支援上常出現偏差,產生很多青少年問題。

輔導老師們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還要應付學生的品格陶成問題,實感吃力!

資訊科技發展迅速,青少年熱衷於網上交友、『ICQ』及電子遊戲,卻對利用科技以協助他們追尋精神價值、探索傳統文化或實踐倫理道德不感興趣,形成日後種種社會現象及問題的出現。

另一方面,青少年受到漫畫的影響,多崇尚以暴力解決問題,又以漫畫中的人物作為模倣的對象。

漫畫中粗俗的文字和偏差虛幻的角色,影響青少年的成長。

在這種環境下,學校推行語文教育和品德培育時,均感吃力。

1.3中華文化傳承不足

很多學校並未重視傳授中華固有文化的瑰麗精髓,鮮有指引莘莘學子欣賞及認同自己「根」的所在。

導致此種疏忽的原因很多,如自十九世紀末以來,中國許多知識份子都嚮往西方文明,把中國的封建和落後歸咎於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傳統文化。

又殖民地時代的教育政策,偏重介紹西方文明及科技,重英輕中,為青年人到海外升學作好準備,也為殖民地政府培養公僕和順民。

另在香港的都市化及商業化過程中,很多學校都較注重傳授知識及謀生技能,而忽略了學生的品性熏陶和文化修養。

回歸後政府及學校仍未重視傳授中華固有文化。

中華文化包含著豐富的人生修養智慧,與天主教精神相符,天主教學校應致力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使學生欣賞及重視自己的文化。

所以,我們要把發揚中華文化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服飾與文化

周惠娟(原文載於聯合報3-4-1994)

人類由以獸皮蔽體開始,演變為繁雜的禮儀服飾,再而蛻變成現在百花齊放的,「多媒體」衣服,這都成了文化發展的標記,也是一門值得我們深入探索的人類進化和審美觀念的課題。

衣服有它的時間觀念,即「潮流」,潮流是有它本身的潛在功能和意識,其中包括社會意識、文化意識和時代意識;

衣服的演變也是圍繞著環境關係和實際需要而向前邁進。

所以,古代的繁瑣複雜的服飾,在講求高速效率的現代社會就不合時宜了。

美國現代舞之母━━伊莎朵拉·

鄧肯(ISADRADUNCAN)是一位浪漫主義者,她的穿著學問是祟尚自然美,她的衣飾富有飄逸抒情格調,但是,她的死亡亦關係到她的衣服喜愛,一條長長的紗巾,便結束了她的一生。

(按:

鄧肯是被其所圍在頸項的絲巾捲進了乘坐的汽車輪子裏,當場窒息身亡,地點是法國。

鄧肯當時的衣飾配搭,美則美矣,可惜忽略了環境關係,如果時光倒流,馬路行走的是馬車、人力車、黃包車,鄧肯這種打扮不止好看,還為環境增添一份悅目色彩和情調。

很可惜,錯落在汽車、飛機的科技時代,頸上圍上長及腳踝的絲巾,隨時隨地有性命之虞。

由此可見服裝潮流是標誌著社會與文化的演進。

每一變化象徵著不同時代的思想。

因此潮流文化可作正面解釋,它有其時代需要和根源,它是意味著改革和創新,同時亦代表了特定時期的價值觀。

衣服的選擇與搭配,是人的氣質和品味的體現;

人與衣服的關係,就如演奏家和樂器,衣服的搭配就如樂曲的處理;

穿衣服要突出良好的效果,萬萬不能脫離「基調」,瞭解自己的體態、形格、氣質;

配合適當和諧的衣服,自然形成有生命、有言語、有美感的特性,生色生光采,如音樂予人的親和力。

穿衣服又如音樂家的演奏,有些音樂家能適合演奏多種樂器和表達不同類型的樂章,但有些只能局限于某些曲目。

穿衣服最忌不自覺的被人牽著鼻子走;

現時在街頭上常看到一些衣不稱身的現象,可算是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的污染。

這都由於一些混水摸魚式的商人及時裝設計家,他們非常聰明地利用人的盲從心理和潮流領導者的心態,不斷強求創新,其實是「皇帝的新衣」翻版,這倒帶起一陣熱潮,其實穿衣者能夠腦袋略為清醒,便可以自明鏡中尋找答案。

穿著和搭配是象徵人的內在情操,有些人只求達到光亮耀目的目的,如站在臺上的演奏家,為了獲得台下掌聲不斷炫技,很多時反而破壞了樂曲美。

近日看到一些時裝表演,帶來的印象是時裝設計師似乎有江郎才盡的現象。

「創新」、「靈感」是藝術家的命根兒,但總不能脫離基本意義━━美、自然、和諧和適合。

如果時裝界能往音樂藝術裏探,很可能會擴闊視野另闖新途,不會像現時觸目皆是的「叫化子」服裝。

然而,這現象也正好反映出這時代的人盲目追求時尚、渴求突破的文化素質,足以作為當代文化現象的具體表現。

參考網址:

香港真光書院-通識教育科專題研習

《從東Tounck及一本便利探討流行雜誌和消費文化的關係》

http:

//www.hktlc.edu.hk/subjects/ls/2000_01.htm

廉正公署-德育資源-拓思德育期刊-

第42期-「潮爆」?

(5.2004)

//www.icac.org.hk/me/material/urm02000.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