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529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北宋欧阳修曾上奏朝廷,指出科举制应“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据此可知他主张科举考试应()

A.体现地域差异B.严格等级出身C.统一选拔标准D.确保公平公正

7.王袆在《送申巡检之官序》中记载:

“至正十一年,海内多故,天子命勋旧大臣行中书省以镇外服,且以为去朝廷远,事有机速,不可律于常制禀命而行。

凡军旅、钱粮、铨选之事,一听其便宜行之。

”这说明元朝行省()

A.权力不再受到中央的节制B.获得了较大的事务处置权

C.一直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力D.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8.“显而易见的是……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

再同以往的选官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材料中省略处应为()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搭配正确的是()

A.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0.吕思勉为晋朝惋惜:

“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原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拿独任丞相的胡惟庸开刀,说他谋反,一口气株连了三万余人……胡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将宰相制度废掉,提升六部的规格。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强化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制度的建立

12.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入阁时加太子太保,从一品。

邱浚人阁,开了六部尚书入阁的先例。

这说明()

A.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B.六部尚书的权力大为削弱

C.内阁地位已经高于六部D.六部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13.孟心史《明史讲义》载:

“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

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

”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

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

14.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别头

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誊录

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参考人员多元B.考试规定渐趋严密

C.选拔方式多样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1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D.扩大了统治基础

16.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由此,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

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

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B.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中外之间完全建立起平等的关系D.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

17.陈旭麓评价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D.北伐战争

18.约翰·

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

“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

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

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

19.近代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以下是前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

“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

”该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据香港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

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

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这实际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

在陆上李鸿章的淮军被打的落花流水,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

”这里描述的战争是()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4.陈旭麓指出:

“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

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

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B.甲午战争失败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武昌起义爆发后

25.清帝诏曰: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诏书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②清政府巨额赔款③开埠通商④划定使馆界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D.②

27.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

“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里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

”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淞沪会战B.南京大屠杀C.血战台儿庄D.旅顺大屠杀

28.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到:

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

“这一仗’’()

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企图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取得了正面战场最大胜利D.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29.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

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

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

这表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30.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

3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

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

明代内阁无属官。

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

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

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作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

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

材料二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与国政。

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

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

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制度比较》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要求:

(1)完善上述材料出处中“▲”,并据材料简要概括这一制度从明到清的发展变化。

(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影响。

(6分)

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7年4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后,提出《对华政策纲领》,声称:

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与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纲领还表示,日本将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来维护并进一步扩张其在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的权益。

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实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莫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8年

45个华侨团体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1939年

《黄河大合唱》首演于延安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

1943年

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1945年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已发展到九十一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以上,建立了十九个大的解放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30年代加紧侵华的原因。

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战的时间问题有“十四年说”和“八年说”两种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抗战奠定了民族复兴基础的突出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民“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的重大成果。

(4分)

(3)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因素有哪些?

(5分)

33.(10分)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其政治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

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

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说明戊戌变法的“激进”(6分)

(2)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谈谈你对政治改革基本策略的认识。

34.(10分)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过去的策论先生们喜欢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这常常被人当做谈笑的资料。

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

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

秦始皇的时代不是拿破仑的时代,这是不用多说的。

然而我们可以这样讲,秦国“六世之威”(贾谊语)是由孝公所开始建树起来的,这代表了古代世界的转向。

秦国变法,“不别亲疏”而一切按照法律处理,因而推翻了古旧的氏族贵族专政制度,这使秦国在耕战智术方面有了发展,以致富强起来。

其所以如此,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能力,而是贾谊所说“势也”,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秦始皇销毁兵器以铸金人,武力奴役各国人民却是反动的。

民族的民众的反秦战争和六国合纵的抗秦战争,在性质上完全是两件事,这是应当分辨的。

——摘编自候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和秦始皇对各自所处时代“历史转变”的突出贡献。

(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的直接原因,并说明秦始皇发动战争的双重性。

(3分)

(3)据材料,说明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2分)

3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

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总理全集》

材料二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

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世间几人如甘地》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

(2)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正确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标准是什么?

高二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1-5CBCCD6-10CBDDC

11-15ACBBB16-20BAAAB

21-25CCDCD26-30DBDCC

31.【答案】

(1)制度:

内阁制度;

(1分)发展变化:

成员人数上,从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

组织机制上,由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

权力上,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

(2)主要原因:

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3)影响: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也强化了君主专制;

同时内阁分工的细化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6分,任三点得6分)

32.

(1)原因:

日本侵华政策蓄谋已久;

日本为转嫁世界经济危机。

(2分)依据:

十四年说: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2分)八年说:

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2分)

(2)表现:

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为抵御日寇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2分)成果: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取得大捷。

(2分)

(3)分析:

国际地位提高;

民族凝聚力增强;

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

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

(任答其中三点,3分)因素:

民族危机的加深;

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33.【答案】

(1)主要原因:

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

改革者心态急于求成;

变法策略过于激进。

说明: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废除八股取士;

取消旗人特权。

(2)影响:

满汉分裂扩大;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认识:

政治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

政治改革要保持社会稳定,减少阻力。

34.【答案】

(1)贡献:

拿破仑:

通过早期战争、《拿破仑法典》,改造法国社会,捍卫大革命成果,传播大革命思想。

(2分)秦始皇:

推翻氏族贵族专政;

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原因:

拿破仑的后期对外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是反动的;

性质:

统一六国的战争;

奴役各国人民的战争。

(3)原则:

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评价;

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不夸大伟大人物的历史作用,客观公正。

(任意2点2分)

35.【答案】

(1)主张:

武力反对帝国主义;

呼吁亚洲人民共同反抗殖民侵略。

(2分)理论:

新三民主义。

(1分)

(2)不同:

孙中山:

采用革命手段;

西方列强不会放弃他们获得的侵略权益。

(2分)甘地:

非暴力方式;

(1分)印度的宗教因素;

印度社会比较落后。

(3)是否顺应时代要求;

是否符合本国国情;

是否推动了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任答其中两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