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艺术传达论Word下载.docx
《托尔斯泰艺术传达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尔斯泰艺术传达论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無怪乎托爾斯泰被譽為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
「沒有罪惡感」就沒有現在《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力作。
他的作品的尖銳有力源自於他對藝術使命的執著與追求。
藝術論在《藝術論》中,托爾斯泰提出:
如果將藝術當作獲得愉快的手段,那是站在人類道德發展的最低階段來要求藝術。
他明確的區別了藝術與美學的差異,並一語道破:
藝術的目的和使命是在於傳達感情,而不是哲學家所說的神秘精神或絕對理念。
此外,他還主張寫作要有目的,作品要有思想。
因此,在他的定義與概念裡,藝術作品具有超越古今和國界的情感傳遞作用。
他的這些觀點具體到他所生活的時代,便具有了一種博愛的精神。
4感染力的取決條件感染力的三個取決條件:
藝術作品的獨特性,感情傳達的明晰程度,及感情的真摯與否。
在這三者中,開始決定作用的是感情的真摯,因為只有藝術家在親身感受過生活與現實後,從自己內心深處吸取感情,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才能為他所要表達的東西找到最明晰的表達。
另一方面,虛假藝術的判斷標準正在於:
感情的含混、矯揉造作、觀點的流俗、生造的情節以及虛幻的人物。
托爾斯泰從這三點出發,在自己的作品中力求表現出現實與自己獨特的情感。
列寧說:
托爾斯泰的作品是:
「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原因是在於托爾斯泰深諳人與人之間情感共鳴的本能意識,他忠於現實卻高度凝煉地深刻表達現實,他的真摯,明晰與獨特已成為他自己作品的普遍觀點,同時也發揮了通過喚起心靈的覺悟而改造社會的作用。
托爾斯泰在藝術上的分析文藝理論學家普遍認為,托爾斯泰在藝術上的貢獻最突出的一點是他確立了對人的【瞬間分析】的觀念。
他認為,某一個瞬間的人其心靈世界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的、流動的系統。
這個觀念的形成,同基督教有密切的關係:
基督教義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本性的惡往往在一閃念中流露出來。
托爾斯泰在論及藝術的內容時,也用抽象的愛的宗教來衡量一切藝術現象,他把優秀的藝術分為宗教藝術與世界性藝術,擁有明顯的人道主義內容。
對於他來說,並非一切感情都是理想的藝術應該傳達的感情,而應是「最崇高」、「最優越」、「為謀求人類幸福所必需的」感情。
這一標準,顯然與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很多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形成強烈對比。
進入二十世紀初,在佛洛德泛性論的影響下,很多藝術家成為【潛意識】和【泛性論】的堅定實踐者,他們使用晦澀、混亂的語言結構和隨心所欲的創作靈感或塗鴉,或單純記下意識的流動,成抽象派或立體主5義。
這些,在托爾斯泰看來,都是統一的宗教意識缺失所導致成的全民意識的解體。
托爾斯泰力推狄更斯、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批現實主義作家的作品,稱「它們」為「人民的藝術」與之形成對立的便是上層階級的藝術,他認為藝術脫離人民,只為少數人服務,必然導致藝術贗品的氾濫。
那些內容貧乏、張狂、色情、厭世情緒、格調低下陳腐、表達曖昧不明、刻意標新立異的作品都遭到了托爾斯泰的強烈批判。
更為可貴的是,他對自己的作品同樣毫不留情地批判,顯示出了一個作家和藝術理論家的真知灼見。
真摯情感的傳達作為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勃朗峰】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在藝術論中關於藝術的使命,感染力和內容堅定信仰為導向,以自己的「罪惡感」和社會的現實為主體,以孜孜不倦的文學創作為實踐,對人類心靈進行了藝術揭示,從而促使人對自身加強認識,一改閉鎖式小說結構為開放式,採用動態肖像描寫,瞬間心理指示「內心獨白」等方式開創了表現人物內心與情感的多種藝術手法。
美學VS藝術美學美學原是哲學的一門,討論人的感性認知,故與心理學,人類學有關,但與科學教無關。
科學可以驗證的,但美學是感性認知,每個人想法不進相同以美感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學科。
感性認知中包含崇高、醜、悲劇、文藝心理學、道德,只討論美的學問。
6藝術人類以感情和想像作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即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互相物件化。
具體說,他們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藝術家知覺、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主要是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從而在社會生活尤其是人類精神領域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下列幾項:
藝術類別表演藝術造型藝術綜合藝術內容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戲劇、影視表演時空性質時間藝術空間藝術時空並列藝術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戲劇、影視西洋所謂的「藝術」(Art,拉丁文稱為Ars),大致與「技術」意義相近。
從古希臘哲學家亞理斯多德(Aristotle)的:
「藝術是自然的模仿」,看待模仿自然是一種技術。
到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仍把製作一件器物、一幢房屋、一尊雕像、一條船、一件衣服等工作所需的技術稱為「藝術」。
廣義的是指:
凡是含有技術與思慮的活動及其製作,皆謂之藝術,這和「技術」意義很近。
7藝術是一種對「美」的呈現,但是藝術上所謂的「美」包括了自然美與人工美。
藝術不能脫離人生與自然而獨立生長與生存。
人的精神方面可分為理智(真)、意志(善)和感情(美)。
前兩者受思想支配的成份多,後者較少。
「任性而為」便是感情超越了理智和意志的思想羈絆,藉媒介和形式所發抒出來的感情洪流。
藝術是以感情的表現為主,感情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所表現的感情是美的感情;
藉由美的材料、形式、內容、技巧呈現一美感經驗的具體呈現。
好的藝術作品其普遍性。
藝術傳達論個人將有意義某種符號,藉由她親身經歷的情感傳達給其他人,使其受到感染且也經驗到這種情感。
此說法重點在於【傳達】。
托爾斯泰的學説托爾斯泰否定【藝術目的在美】的種種説法,他認爲藝術與美無必然聯係,而只與善有關聯。
在托爾斯泰看來,藝術只追求形式上的美,就會墮落成爲滿足快感的低級工具;
要使藝術成爲崇高的事業,就必須在內容上表現出高尚的情感。
因此,托爾斯泰真正的含義是在維護藝術美容的高尚而反對鼓勵追求形似的美。
然而,在托爾斯泰把藝術內容歸結為善的當時,無意閒也承認了藝術的美只是形式同等於形式美。
8托爾斯泰的認知托爾斯泰指出:
「使人的心靈和另一個人的心靈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就是藝術的本質。
」藝術的感染力就在於「這種心情把他和另一個人結合在一起,也和其他和他同樣領會這一藝術作品的人們結合在一起。
」也就是說「藝術活動就是建立在人們能夠受到別人感情感染這一基礎之上。
」而通過藝術使人的思想情感聯成一體,這正是托爾斯泰所追求的社會人生理想。
在此托爾斯泰借《復活》中那位游方的老人之口,表述了類似中國人的思想:
「靈魂只有一種!
各人只要相信自己的靈魂,大家就會聯合起來了。
」托爾斯泰在1909年的一篇日記裡也說過這樣的意思:
藝術作品使感受者這時體驗到一種類似回憶的感情「正是這個!
以前我發生過多次了,我早就知道它,可硬是吐不出來,看!
現在,別人向我說出了我自己」。
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只不過是藝術家能夠察人所未能察,言人所不能言罷了。
而這也正是托爾斯泰藝術情感說所要傳達的妙義。
托爾斯泰把人的知識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我對我自己的認識」、「我瞭解我自己,由於我是我。
這是最高級的知識。
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最深刻的知識」。
第二種「是通過感覺(我聽到,看到,摸到)所獲得的知識。
這是外表的知識,但是瞭解它已經不像瞭解自己那樣了。
」9第三種「那便是通過理性獲得的知識,即從自己的感覺推論出的知識或別人用語言傳達的知識,論斷、預言、結論、學問。
」托爾斯泰對這三種知識加以舉例:
知識類型第一種知識我憂傷,疼痛,寂寞,高興。
這是沒有問題的。
(即情感引者)第二種知識我聞到紫羅蘭的香味,看見光和影,等等。
這裡面可能有錯誤。
(即感覺引者)第三種知識我知道地球是圓的並且在旋轉,知道有日本和馬達加斯加,等等。
這些都是可疑的。
(即理性知識引者)
【我想,生命在於將第二、第三種知識變成第一種知識,在於人自己感受一切。
】內容托爾斯泰「將第二、第三種知識變成第一種知識」,視為生命意義之所在,同樣也就是認為,一切外在得來的知識只有和人的情感所蘊含的德性真知相融一,化為【性中所有之物】這才是最真實可靠的知識。
因為只有通過真情實感才能去認識自己的心性,從而循性達命,認識自己心中的上帝,達到和上帝的同一。
10如何判別文藝好壞?
傳達感情的清楚性必須使欣賞者能在不努力下就能感染到文藝創作者的情感。
創作者傳達情感所利用的方式。
藝術活動就是建立在人們能夠受到別人感情感染這一基礎之上太過耳熟能詳的方式呈現,易流於公式化的感情訴求方式。
藝術家的誠心是藝術作品好壞最重要的條件。
藝術家在創作前,要有真誠的感動,內心感動越大則感染力就越強,但有可能因個別性不夠、作品形式技巧等問題,而無法傳遞內心的感動。
宗教意識是社會所要求的最高的善或理想,並能描述中下階勞苦的生活的普遍藝術或民間藝術。
托爾斯泰認為本這宗教情懷,大家在愛裡相聚,傳達最普遍的藝術或民間藝術優秀的藝術分為宗教藝術與世界性藝術,擁有明顯的人道主義內容。
傳達的個別性藝術家的誠心藝術要能傳達宗教意識11改編短片劇場之聖人、裸女與野獸人物聖人/若妤飾裸男/偉丞飾壞人/鈺晨飾劇情大剛第一幕-是聖人與壞人的交手,壞人打劫聖人的錢財揚長而去。
第二幕-是裸男誘惑聖人,聖人仍不為所動。
第三幕-是聖人開導裸男與壞人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作品內容此作品要表達的是聖人臨色不亂的高尚情操。
但是托爾斯泰則認為作家太過著重在裸男的部分,反而對聖人的描述少,雖說是一幅藝術,但是在他眼中卻是醜陋的藝術品。
劇場之少女與乞丐媽媽/鈺晨飾女孩/雪婷飾小乞丐/若妤飾地點家裡(主婦與女孩一同將小乞丐接至家中的情景)劇情大剛第一幕-媽媽以關愛的眼神看著女兒、不捨她如此的瘦、餵食第二幕-小乞丐可憐地赤腳縮到牆角、不斷發抖。
此動作吸引了小女孩的目光。
第三幕-女孩及媽媽伸出援手相助。
第四幕-小乞丐狼吞虎嚥的吃東西、媽媽仔細的留意小乞丐是否還要吃點什麼、小女孩則是思考什麼是貧窮、人間不平等的問題發問媽媽。
作品內容此作品表達小女孩善的行為,在托爾斯泰的眼中它是一部好的作品。
人物12劇場之看廣告後之心得人物若妤雪婷家裡地點劇情內容兩位好朋友用電腦看廣告:
一個感動、一個沒被感動。
廣告內容一位小妹妹為了癌症的哥哥剪掉長髮,陪他。
感動原因:
小女孩的天真爛漫、純真、毫無作做之感,藉由剪髮的簡單動作直接傳達對哥哥的關懷。
沒感動原因:
不懂其內容所要表達的意涵為何。
主播的話:
什麼是托爾斯泰的傳達論?
是指人類藉由某種外在符號去傳達情感與他人的一種活動,而藝術品則是此活動下的見證。
如何判斷藝術的好壞?
藝術的好壞,在於傳達情感的清楚性、個別性,使觀眾能輕易的接收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境。
關鍵因素在於藝術家的誠心,將他深入其境的感覺傳達出宗教的意識,如善念、關懷等。
劇後結論:
由此一番話可以突顯托爾斯泰社會寫實的感傷性,以道德標準來衡量藝術的美,其最終目標是想藉由藝術作品來改善社會。
13資料來源1.美學導論課本2.藝術論托爾斯泰著/耿濟之譯3./ziliao/2007-05/22/content_6135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