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445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提高卷Word下载.docx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D.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

8.下列口号,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妻子送郎上战场;

母亲遣儿打东洋”②“到解放区去”

③“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④“扶清灭洋”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③D.③②①④

9.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

“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

这种惨状是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直接结果?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0.观察下图,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11.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质疑。

指出义和团运动针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并不是单纯的发泄,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敌视”,而有现实的原因。

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

到涿州后,为阻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

另外,切断清军、联军的交通与通讯,也是义和团破坏电线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

A.根据立场确定观点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

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

12.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关于清朝题材的电视剧:

《宰相刘罗锅》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义和团运动的1898年应是()

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1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2:

按照: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材料3: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

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造成诗人具有上述感情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2,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统一问题的认识。

 

17.古今中外城市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同时也催生了货币的广泛使用。

更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城婿鞠苠炖氩盅窠讨,城虽大采矿、冶金、手工业加工、制造狸了汕葺韪蜇咤声,无过三百丈者自然也活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其结果是膂印呒策假雎郅邰,人虽众据《战国策·

赵策》记载:

“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塞影讣畎痣舐碌邴,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为了抵御外寇敞匚畅臧蹀魁缰叩,百家之邑相望也。

——《战国策·

赵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并分析相关背景。

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对各个城市的组合仍然没有规定程序……除了继承中世纪时期得到的权利以外,城市没有作为一个法律上的实体而存在。

它没有正式的官员,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那些新兴城市的居民聚集区都变成黄褐色的地方,因为在早期不断受到大量煤烟的熏染。

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也同样到处是沉淀物……工人的住房仓促地建造起来,拥挤在一起……总是缺乏日用品供应。

许多人全家都住在一间单房里。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显示英国城市存在哪些问题?

结合所学指出些问题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城市化率(%)

1843

6.6

1893

8.2

1920

10.6

(3)依据材料三概述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变化。

选取一个发展阶段,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18.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

……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摘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一百多年前,日本通过哪一战争及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

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请概括指出方针的基本内容并列举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解析】

试题分析:

A.禁烟运动是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1864年;

D.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而且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发生在20世纪初而且打破列强瓜分计划的是义和团运动。

考点:

义和团运动

点评:

比较近代中国两大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原因及背景

阶级矛盾激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处于帝国主义阶段: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革命纲领和组织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有统一中心和军事制度

没有革命纲领,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措施,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

斗争规模

坚持l4年、转战l8省

活动于山东、河北、京津,时间约一两年

宗教特色

汲取基督教的成分而创立拜上帝教

利用中国宗教及封建迷信思想来发动群众

对外关系

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影响

加速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打破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结局

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而失败

5.D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因此选D。

义和团运动

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应把握一条基本线索:

围绕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展开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

重点问题有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点主要是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6.B

【解析】略

7.C

8.A

9.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州被迫成为通商口岸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所以答案选B项,ACD三项条约都没有设立苏州为商埠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④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⑤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0.D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图的正确解读能力。

图中的“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的统帅,所以答案选D。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

11.C

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是现象,也是盲目排外观点得出的依据。

但是透过现象,就会得出,义和团运动这种破坏行为是出于反侵略斗争的需要,这是破坏行为的本质。

C符合题意。

A项违背了历史评价时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材料讲的是材料与观点、现象与本质的统一的问题,而不是坚持采用哪一种史观去评价事件的问题,否定B;

材料分析的是义和团运动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问题,而不是在评价历史事件中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问题。

12.D

13.B

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史学常识天干地支的相关知识。

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一循环是60年。

甲午战争是发生在1894年,1898年应该是向后推四年,应该是戊戌年。

故选B。

根据天干地支的运算,ACD均错误。

天干地支

我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10位天干和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数位配奇数位,偶数位配偶数位),最小可组成60位,由此形成了六十个干支,称为“六十干支”,又因以甲子开头而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

后来六十甲子被用以记录时间,即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其中纪年法使用最广泛,如今仍然是我国夏历(农历)的纪年方法。

14.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含义是指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中国民众的反抗,所以《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深刻体现了这一特征,答案选C,ABD三项从理论上将不具有侵略性。

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15.C

16.

(1)体现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或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

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认识:

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1)问,余光中的这首诗,把祖国大陆与台湾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原因结合台湾与大陆割裂的历史归纳即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

(2)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第(3)问,开放性试题,围绕“祖国统一“为主题归纳,如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等。

《马关条约》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党败退台湾;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台湾统一方针

17.

(1)状况:

城市规模大同时也催生了货币的广泛使用。

城往砥换颓箱亚陋堆,人口增多称之为“城”。

“市”帧踝馆芳博萸玢洁。

原因:

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问题:

英国城市没有获得法律上的权力,污染严重,工人生活状况窘迫。

影响:

导致1832年议会改革,给予新兴城镇代表名额;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3)变化:

城市化不断发展;

1893年后发展速度加快。

第一阶段的发展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近代工业产生、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第二阶段的发展是由于外国资本输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甲午战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间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1)对材料“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同时也催生了货币的广泛使用。

”进行概括归纳可得出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是城市规模大同时也催生了货币的广泛使用。

城往砥换颓箱亚陋堆,人口增多。

原因可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回答即可。

(2)依据“除了继承中世纪时期得到的权利以外,城市没有作为一个法律上的实体而存在”可以得出英国城市没有获得法律上的权力、依据“不断受到大量煤烟的熏染。

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也同样到处是沉淀物……”可以得出污染严重、依据“缺乏日用品供应。

许多人全家都住在一间单房里”可以得出工人生活状况窘迫。

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可从城市中无权的工业资产阶级和生活窘困的工人阶级两个层面进行回答。

(3)根据表格中城市化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由1843年的6.6到1893年的8.2再到1920年的10.6可以得出国近代城市化不断发展;

第二小问可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回答,材料中1843年到1893年为第一阶段不断发展,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近代工业产生、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893年到1920年是第二阶段加快发展,原因是外国资本输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甲午战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8.

(1)秦朝:

郡县制度。

元朝:

行省制度。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2)甲午中日战争;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此题比较简单,秦朝的地方体制是郡县制,元朝则实行的是行省制。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占领了台湾等岛屿,到今天祖国尚未实现最终的统一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内战使国民党败退到台湾。

(3)我们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是一国两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两岸关系也进一步发展。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

我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方针是“一国两制”,最先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随着九七的临近,用在了香港问题上。

在国家强盛、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

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