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416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斑鱼家族Word文件下载.docx

駝背舖,俗稱老鼠斑、鳖魚、扁鰭,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

老鼠斑的魚皮膠質比較豐富,肉多刺少、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頗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

老鼠斑由於其肉質細嫩,味道特別鮮美,是為海產品的名貴魚之一,在市場上的價格特別昂貴,它既是一種高級觀賞魚類,也是一種高級食用魚類。

青斑斜帶石斑俗稱青斑、青鰭、泥斑,因體色呈青褐色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國東海、南海等亞熱帶、熱帶地區。

青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體側有5條斜紋,具有橙紅或紅色斑點。

另外除了尾鰭具斑點外,其它各鰭均為灰褐色。

青斑屬於名貴魚類,肉質肥美,極為鮮嫩,而且營養十分豐富,深受食客的喜歡。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會把老鼠斑也稱作青斑。

老虎斑

棕點石斑魚,俗稱老虎斑,身體黃色至淺褐色,以金黃色最覩,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老虎斑蛋白質的含最高,而脂肪含录低,除含人體代謝所必須的胺基酸外,還富含多種無機鹽和鐵、鈣、磷以及各種維生素;

魚皮膠質的營養成分,對增強上皮組織的完整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

老虎斑是石斑里的普通品種,魚皮較厚,頭月南豐滿,多肉爽脆,口感優於青斑,市場價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在市場中比較常見。

金錢斑

玳瑁石斑魚,俗稱金錢斑、、花頭梅斑、花狗斑,因其體表的斑點呈六角形,如同錢幣一般而得名。

金錢斑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

台灣各地皆有產,以澎湖產量較多,且澎湖出產的金錢斑是公認的最上品。

金錢斑體長,呈橢圓形狀,側扁而粗壯。

其頭部、各鰭乃至全身一般呈淡黃、淡白或淺紅色,其斑紋一般呈六角形或圓形,分布密集,反使全身呈現網狀圖案。

金錢斑的腹部在胸鰭基部前方具2條暗色帶;

胸鰭斑點不甚顯著。

金錢斑是一種高端的食用魚類,其價格昂貴,肉質雪白細嫩,十分鮮美,是為魚中上品。

烹飪方式很多,不過做法越簡單,越能品嘗到極致的鮮美。

珍珠龍蹩(龍虎斑或珍珠斑)

珍珠龍蹩乂稱沙巴龍蹩、龍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龍膽石斑(公)與老虎斑(母)培育出來的雜交新種石斑魚,其肉質細嫩、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有虎斑頭、龍膽尾的外型,花紋呈斑爛狀,十分好看。

肉質鮮嫩的珍珠龍膽石斑魚,町以用砂鍋烹煮,或者是生炒,還可以把珍珠龍膽石斑魚煎成酥酥脆脆的龍虎斑酥,比一般的龍膽石斑,口感更加軟嫩有質感。

目前珍珠龍膽石斑魚的商品魚在早兩年利潤吸引下,大最養殖戶湧進該市場,產量逐年增加,市場價格也有所下降,一斤左右的珍珠龍膽市場價格在50元/斤以上,一斤半以上的珍珠龍膽魚市場價格在45-50元/斤左右。

東星斑

東星斑因其身上布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夭上的星星而被稱為「星斑」,乂因產自南海的東沙群島而得名。

東星斑顏色豐富,有藍色、紅色、褐色和黃色的品種,其中以紅色為最佳,紅中帶黑次之,略帶粉色和通體黑色最次。

東星斑的體形比一•般石斑魚要小和長,其頭部細小,肉多且顏色雪白,十分鮮美。

口感勁道,深得食客喜愛。

自從東星斑被列為受保護的魚類後,政府已經嚴厲禁止人們捕抓這種魚,因此東星斑已經成為稀有品種的魚類。

因為東星斑的價值不菲,市場上經常有用其它的紅色斑點魚代替出售,如燕尾星斑。

燕尾星斑產最較多,捕獲後容易死亡,故魚販多會冷凍出售,價錢比東星斑便宜。

它的肉質比東星斑要寡淡不少,尾巴較短且左右叉開,而東星斑尾巴則扁平如扇子。

西星斑

藍點石斑,乂名瑩點石斑,俗稱西星斑。

西星斑身上布滿藍色或黑色斑點,整體呈褐色或灰綠色,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西星斑幼魚常出現於潮池中,偶爾還會進入河□區,成魚棲息於礁石斜坡、礁沙混合區及海藻繁盛區。

西星斑的星點大而圓渾,外皮較厚,加上肉質結實,故一般是起肉炒球、斬件紋煮為多。

一般來說,西星斑1條大概有3斤左右,市場報價每斤約400元。

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下東星斑與西星斑的區別:

1、東星斑的星點較西星斑小,身體色澤較西星斑多:

2、西星斑尾鰭後緣呈白色,接近後緣的地方有黑色縱帶;

3、東星斑價格昂貴,遠超西星斑。

泰星斑

斑觎!

棘鱸,俗稱泰星斑,因其早期是由泰國進□的星斑而得名。

泰星斑頭部及身體呈紅色、橘紅或棕色、灰綠,全身布滿藍色遠點,頭部亦有少量斑點,而腹部則無斑點,接近後緣處有黑色縱帶。

泰星斑的外形與東星斑相似,但其身上斑點大於後者,頭部和鯉蓋處甚至有長條型斑點,可作為區分兩者的依據。

泰星斑的體型細長,生炊泰星斑是潮菜的做法,烹熟後露出雪白的魚肉,非常誘人。

金錢龍愛

藍身大斑石斑乂名黑斑石斑魚,乂叫金錢龍蹩。

藍身大斑石斑也有金錢斑的俗稱,不過因其體型巨大,且主要分布在紅海、非洲東部至大堡礁,國內市場較為罕見,故在業內金錢斑一般指的是上文的玳瑁石斑。

藍身大斑石斑魚是海中大型魚之一,體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頭部則有黑色的小點斑及不規則的窄紋,各鰭亦具有黑褐色的斑紋。

幼魚之特徵與成魚相似,唯體色較淡。

藍身大斑石斑為大型石斑魚,已捕獲記錄2m長,180kg重o其性情溫和不怕人,捕獲難度不高,因其為極佳的食用魚,經常為潛水漁夫捕捉,南非及澳洲大堡礁北部的國家公園已將其列入保護。

蘇鼠斑

黑駁石斑魚又名珊瑚石斑魚,俗稱蘇鼠斑、黑虎麻*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菲律賓、南中國海、台灣、所羅門、馬里安那群島及澳洲。

台灣南部產量較多。

頭部及體側褐色至灰綠色,頭部、體側及各鰭散布著小於瞳孔的黑斑,背鰭基部後半部具三個黑斑,第一個斑最大且明顯,其尾鰭呈圓形狀。

蘇鼠斑適合煮湯,其肉質上佳,湯品十分鮮美O

芝麻斑

密點石斑乂名布氏石斑,俗稱芝麻斑,在潮汕乂簡稱為麻斑,因全身布滿像芝麻粒般微赤的圓點而得名,常年生活在海岸邊岸礁區里。

芝麻斑身體呈深棕色,魚體呈紡縄形,胸鰭上有小黑點,尾鰭的邊緣有鮮明的白邊。

芝麻斑肉色雪白,肉質嫩滑鮮美。

由於其肉質偏嫩,容易散碎,在潮菜中常用作生炊。

現潮汕酒樓常見的芝麻斑多為每條1-1∙5公斤,偶爾也有2公斤以上O

虹子斑

紅九棘鱸乂稱宋氏九刺鰭,俗稱紅瓜子斑、網紋艙、紅舵,因全身布滿有褐紅色或深棕色小點而得名,呈橙紅色至黃褐色。

紅瓜子斑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海諸島、海南島、澎湖列島;

在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北達日本,南至澳大利亞亦有分布。

紅瓜子斑是一種高檔食用海水魚,其魚肉雪白,肉厚且爽滑,魚味濃郁,不過3斤以上容易有沙皮。

濒子斑

藍瓜子斑屬於少見品種,原產於東南亞,出海捕撈一船一般只能捕獲1-2條,很難能夠品嘗它的味道,十分珍貴。

藍瓜子斑體型較大,一條大約有7斤左右,體型與紅瓜子斑接近,體色呈淺藍至青藍色,全身布滿圓形至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其背鰭、尾鰭的末端均為黑色。

藍瓜子斑的魚皮較厚,油潤彈滑,肉質比較細嫩,而頭部和魚脯則可以清蒸,魚肉滑炒,魚骨煮湯,—魚多吃。

另外除了紅藍瓜子斑外還有一種更為罕見的白色品種,稱為白瓜子斑。

因為實屬罕見,紅廚網在此略去不表。

點帶≡≡

點帶石斑魚,魚體黃棕色,散布赤褐色小圓斑及數條深色斑帶,尾鰭呈圓形狀。

點帶石斑魚分布廣泛,在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均有出產,其中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點帶石斑魚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海內外市場歡迎,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性價值的食用魚。

花Ha

蜂巢石斑俗稱花石斑、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分布於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淺水海域,在我國見於南海。

蜂巢石斑魚體呈淺褐色,密被深褐色蜂巢狀斑點,腹部斑點間隙較背部為寬,體長7-14厘米,各鰭均具與體色斑點一致的斑點。

蜂巢石斑魚為暖水性小型石斑魚類,是珊瑚礁'

盤內最常見的魚類,肉質十分鮮美。

鮭點石斑體型較長,體長約12-23厘米,呈橢圓形,側扁,頭長大於體高,口稍大,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鮭點石斑魚體色呈褐色,全身布滿紅褐色斑點,是馳名世界的海鮮珍品之一。

美洲黑石斑魚乂名條紋鋸、黑鋸、條紋鋸鲂,統稱黑石斑,原產於分布於美國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

美洲黑石斑魚體表旱深褐色或藍黑色,魚體側扁而粗壯,橢圓形,□大,體被細鱗,帶淡白或白斑,十分絢麗多彩,故還有翡翠斑、天星斑等稱呼。

其肉質豐月臾、口感鮮軟清爽、富含營養、骨刺少、骨肉容易分離,方便加工處理。

黑石斑是一種名貴的海水養殖魚類,具有生長快、抗逆能力強、出肉率高、營養價值高等諸多優良品質,商品魚在國内市場上銷售價格為180-200元/公斤,據記載最大個體長2m,重176kgO

豹星斑

豹星斑乂名皇帝星斑,別稱雜星、黃尾鱸,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主要產於印度洋海域,在我國南沙群島亦有產出。

豹星斑的體型較長,呈橢Ia形狀,側扁,它的尾鰭呈圓形或凹形O豹星斑的體色變化很大,常呈褐色或紅色,而各鰭大多呈現黃色。

而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體側有不規則的神色斑紋和斑點,其下頷要比上頷突出。

豹星斑也是一•種彳氐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材,它的肉質細嫩潔白,香甜無比,營養豐富,十分受食客歡迎。

杉斑

清水石斑乂名杉斑。

「杉」是香港漁民對珊瑚的俗稱,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

杉斑的無論是外觀模樣,還是色澤花紋都與老虎斑十分相似,很難分辨。

不過,杉斑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而老虎斑的雙眼長在頭頂O還有-•個分辨方法就是老虎斑的體型要更大一些,重量可達40多斤,而最大的杉斑也只有6-7斤左右的大小。

價格上杉斑也比老虎斑要便宜不少,現每斤約合人民幣100左右。

寶石石斑

寶石石斑俗稱流氓格仔、糯米格仔、白尾艙,因全身不滿寶石狀的斑點而得名。

寶石石斑主要產於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國內則主要分布南海、南海諸島、廣東沿海、台灣,尤於澎湖及南部海域最多。

寶石石斑體長,呈橢圓形,最大體長可達47厘米,通常體長為35厘米。

其頭部、體側及各鰭的色澤較淺,全身散布著褐色、黃褐色或黃色的斑點,最大斑點有瞳孔般大小。

花鸚斑

花點石斑,乂名花鸚斑、花英斑,因身上布滿褐色斑點而得名O花鸚斑主要分布於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以及中國南海、台灣4亙春等海域。

花鸚斑的頭大而尖,身體呈卵圓形,頭部大尾部小。

其頭部、側身及各鰭均呈淺褐色,布滿深褐色斑點,肉質嫩滑,十分鮮美。

油斑

雲紋石斑,一般被稱為電紋石斑,因其油脂含量十分豐富,乂被稱為油斑。

油斑主要產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東海和南海均有分布。

油斑般體長13-15厘米,體型呈橢圓形,其色為淺褐色至褐色,體側有5條暗棕色斑帶,斑帶在腹部分叉;

體側和各鰭上皆無斑點,另具黑色小點。

油斑是石斑魚類中的佼佼者,魚肉品質較好。

褐a®

褐石斑是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食用魚,可人工養殖,野生品種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及台灣等沿岸。

褐石斑由於其體型外觀與油斑非常相似,十分容易混淆,因此乂被稱作假油斑。

褐石斑和油斑都有5條暗棕色的斑帶,前部的橫帶同樣延伸到頭部。

分辨方法是觀察兩種魚體側的特徵:

油斑體側分布的是雲狀白色斑帶,褐石斑則是布滿細小白色斑點。

褐石斑和假油斑的市場價格相差甚遠,常有不法商人用褐石斑冒充油斑出售。

七帶≡≡

七帶石斑乂名七帶斑,因其能在7-8°

C的低溫環境下生存而又被稱作冷水石斑,其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及台灣等沿岸。

七帶石斑全身色澤呈淺褐色至灰褐色,體側具有7〜8條褐色斑帶,並與7-9條淡色至白色橫帶相間排列,兩種斑帶對比鮮明,特徵顯著,較容易辨認。

七帶石斑魚的含肉率很高,其肉富含礦物元素,可以清蒸、紅燒以及煮湯,出品肉質鮮嫩且有營養。

寬頻石斑俗稱縱帶石斑,主要分布於印度、朝鮮、日本以及南海及東海南部、台灣高雄等地區。

寬頻石斑體型長,呈橢圓形,幼魚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側偏白色,體側具2條鑲黑緣的白色寬斜帶,背鰭和尾鰭都有黑點及線紋。

成魚體-致為灰色,體側白帶逐漸消失,黑緣則轉為線紋或斑點。

寬頻石斑是-•種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清蒸最能體現其鮮美。

六帶≡≡

六帶石斑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於南海,因其體側有6條斑帶而得名。

六帶石斑--般體長7-15厘米,體呈棕色,體側有6條褐色橫帶,帶間排列整齊,帶的寬度大於兩帶之間的距離。

六帶石板主要產於爪哇,是一種經濟食用魚,國內較為少見。

弓斑石斑乂名吊橋石斑魚、弧紋石斑魚,主要分布於大西洋至印度洋海域,國內則見於沿海及台灣地區。

其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呈淺黃色,因有多條暗褐色弧形寬頻而得名。

弓斑石斑的肉味平平,並不是重要的食用魚,適用於煮湯,富含膠原蛋白。

巨≡≡

巨石斑魚乂名鱸滑石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在我國台灣海域亦有。

其體型較長,整體呈橢HI形,側扁而粗壯,體長一•般為100厘米左右,最長可達200厘米,重達400斤。

巨石斑魚呈淡灰綠色或褐色,全身散布著暗橘紅色或深褐色的圓形深色斑點,斑點中央色澤較周圍深,另外在背鰭有一大型的暗色斑塊,有個別還會有5條暗色垂直斑紋。

巨石斑魚是-•種經濟食用魚,已有人工養殖,清蒸食用最佳,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其攝入的食物較雜,有可能含有熱帶海魚毒。

瑪拉巴石斑

瑪拉巴石斑主要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暖水海域,在我國台灣地區亦有分布。

其體色呈淺褐色,有五條微斜的暗色褐帶,有時不顯著,腹側的班帶會出現分叉。

它的頭部、體側、胸部等部位均有黑褐色斑點,另外頭部和體側還會散布著白色斑點及斑塊。

瑪拉巴石斑是一種美味的食用魚,清蒸紅燒均可,十分鮮美。

七星斑

豹紋,⅛≡½

乂名花斑刺'

⅛S⅛旨、豹紋豹艙、珊瑚鱒魚,俗稱七星斑,主要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地區。

七星斑的體型長且碩壯,體長可達120厘米,其身體及頭部呈橄欖色至紅褐色,頭、身體及鰭布滿細小的藍點,胸鰭呈紅色,尾鰭後緣部分有不明顯深色帶。

七星斑的魚肉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在市場上均會切成小塊出售,頭可煮清湯、背肉宜清蒸,腹肉紅燒最美。

吻斑石斑魚主要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暖水海域,最大體長可達35厘米。

其頭部及體側呈淡色,全身布滿了六角形暗斑,斑點間隔很小,因而形成白線條O它的體背有5個黑斑,各鰭也均具暗色斑點及白色線條。

吻斑石斑魚可做食用魚和游釣魚,以清蒸食用為佳。

細點石斑

細點石斑魚乂名高體石斑、藍•鰭石斑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在我國台灣、澎湖海域亦有產出。

其頭部及體側呈淡灰藍色,全身包括各鰭密布著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則狀的較大黑點,特徵顯著。

細點石斑魚是一種經濟食用魚,亦常被展示於水族館中,適於清蒸。

鑲點石斑魚乂名黑點格仔,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在我國台灣、澎湖海域亦有產出。

鑲點石斑魚體型較長,為橢圓形,頭部較大,呈淺褐色,體側有6條暗褐色斑帶,邊緣列有黑色斑點,而各鰭也具有褐色斑點。

鑲點石斑魚是一種很有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於清蒸或煮湯,肉質鮮美。

三斑≡≡

三斑石斑乂名紅皮籍,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台灣及中國大陸。

其體型較長,呈橢圓形,側扁而粗壯,頭部及體側呈淡褐色,散布著紅色或紅褐色的小斑點,背鰭具一較眼大的暗色斑,背鰭軟條部中間部位另具一小暗色斑,另一小暗色斑於尾柄處,因此三斑而得名。

三斑石斑是一種經濟食用魚,已成功實驗人工養殖種類,這種魚肉質細嫩,清蒸烹飪最佳。

石斑魚是雌雄同體魚類,成長時間需要10年以上,許多幼魚未及成長即被人捕獲,令成功繁殖的機會銳減,魚的數量大幅下跌。

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各種石斑魚類均遭到持續的濫捕,多種石斑魚面對絕種危機。

由於過度的捕撈、缺乏監管和欠佳的保育工作,多種石斑魚瀕臨滅絕,價格也是越來越高,於是就有了文首的各種天價石斑魚新聞。

不過,在意識到石斑魚數最的逐年減少,不少餐廳都表示不會再銷售石斑魚,而會用其它海鮮代替。

希望在未來,我們還能烹飪、品嘗到這種珍貴的美味。

你還見過多少種石斑魚?

歡迎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