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359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听:

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

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

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

考虑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09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

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

“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

”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

其真乏才也耶?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属其家通明属:

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

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

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

率领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

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

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10年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

“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

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

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

‘今日孰与饮而乐乎?

’闻其贤者也则悦;

否,则叹曰: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

‘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

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

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

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

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11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

“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

“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耸:

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易:

更换。

  C.甲不能戟士.戟:

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

免除。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

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

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12年

伯父墓表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

“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

“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

“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

”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

“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

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

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

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

假传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

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13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

”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

”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

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父不愿其然 

然:

这样

B. 

及即尊位 

及:

等到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

节制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

警告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①②⑥ 

①③⑤ 

②④⑤ 

③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二、文言文阅读(18分)2014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

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

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

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

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

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18分)2015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

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A.为人纯实不欺欺:

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

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

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

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

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

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