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化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系统寻求值得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古文化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系统寻求值得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文化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系统寻求值得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还有一种是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的“干支”文化。
我国古代不管什么算法,什么推导方式往往都离不开这四大文化系统的规律。
这四大文化系统,你只要从理论上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规律性,你怎么运用都可以。
无非就是这些文化方法之间进行一些不同的搭配而已。
总之,我国古代就是以上“阴阳”文化,“五行”文化,“干支”文化,“易学”文化这四大系统文化为主导文化。
“易学”文化,为什么称做“易学”而不用“周易”这个词来代表这种文化呢?
“周易”这个词代表的范畴太窄。
易学界是不能讲“专家”的。
一到易学“专家”水平,往往可能就没什么用了。
易学不讲“专”,讲“博”。
一“专”了,就走向死胡同没什么用了。
因为“易经”讲的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
此类万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
”这说明了,易学要求我们每位学习和研究者,要尽量多的了解掌握“天人地”之间一切事物的规律,尽量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之道鲜矣。
”这就说明“圣人”与老百姓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即“圣人”具备用“易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而老百姓一天到晚在盲目地使用易经的道理在实践,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这是易经的道理。
“圣人”和老百姓差就差在这里──是否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以上这四大传统文化系统,都是系统完整有充分的理论及根据的。
所以,了解周围的这四大文化系统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都掌握了。
“阴阳文化”。
“阴阳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
太极理论及其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太极文化”;
也包括“易学”中的阴阳爻(“一阴一阳之谓道”),上下卦、内外卦、交错卦、反对象……;
还有中医学中的“阴阳”等。
弄清楚这些规律的意义,这是中华文化最基础的内容。
易经理论中有一种“不易”的思想。
“不易”思想指的是世间有一种根本不变的道理。
但是,哪个是根本不能变的道理呢“一阴一阳之谓道”,即“阴阳文化”这个道理。
所以说,它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最根本的规律。
“五行文化”里包括“生、克、制、化”。
它有“相生”的过程、“相克”的过程,互相制约的过程、还有互相“化”的过程(包括:
“正化”、“对化”、“反化”等各种“化”法)。
谁和谁搭配“化”作什么东西,它都有个生克制化的规律。
“干支文化”包括些什么?
即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及其搭配规律。
还有甲子、六十甲子、“六甲”、“空亡”等等。
什么“批八字”、“十筮正宗”、“大六壬”,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的往里一配,十天干、十二地支它们之间互相搭配,这些搭配又跟“五行”和“阴阳”文化配合,进行“冲”“合”“刑”等找出事物的规律。
这个“干支文化”与西方的以黄道十二星座为基础的判断方法相比较的话,为什么说咱们的“干支文化”为基础的方法要准确得多?
西方也有“占星术”,也有占的不错的人,其中也有占的很准的人。
那么咱们传统方法占的可能更准,是因为我们的“干支”方法中,比某些西方的“占星术”又充实了那些因素呢?
多增加了一套十个“天干”的规律。
十个天干是干什么用的?
十二地支呢,实际指的就是西方的所谓黄道十二星座。
因为一年呢,分十二个月。
晚上十二点(子时)的时候,正南天空上的那个星座是什么星座?
就说明我们地球上是哪个月份。
比如说是猎户座,他们就说是一月份(一年的开始)。
而我们的老祖宗把这种天象称作“子鼠”(为阴历的十一月份)。
就是说咱们的立冬前后也是西方猎户座持世的时候。
“丑牛”指的是西方的双子座(阴历十二月)持世的时候……各个民族用传统方法观察天体星辰的时候,星体的结构往往是由仰观星体时感到的样子而决定的,由于观测的角度、范围及模拟的样子不同,才产生了星体结构的差异。
由于都是仰观俯视得到的结果,大家都把黄道大概的分成了十二等分,同样在对应的天球上,也分成了十二等份。
同样地球赤道(自转)平面与太阳(自转)黄道平面有一个23度多的交角。
那么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的过程中,太阳同样强度的光线,对其不同的地域的照度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因此,才造成了地球上南北半球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以及昼夜的长短、照度、气温、气候等的不一样。
太阳光照较强的部分,由北回归线往南移动;
到赤道这个地方稍稍一“停”(由北半球转向南半球的过渡时期);
然后再往南移,到了南回归线稍稍一“停”,又往北返回移动;
到了赤道稍稍一停,再往北移动直至北回归线,稍稍一“停”又返回往南移动……这几个阶段形成的往复(方向变化)过程,就是咱们说的十个天干所表示的规律。
它表示的也是同个星球在不同的月份,它在地平以上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这其中所谓的“停”是指在往复过程中相对运行速度减慢(因有角度和方向的变化)或暂停(向相反方向运动或变向运动会出现这种状态)。
会造成照度能量的集中。
这也是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大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总之,也就是说“十二地支”表示的是经度变化,“十个天干”表示的是纬度变化。
天球上的经纬度定了以后,由于它与地球上的经纬度是对应的,天上星体的经纬度位置能确定了,地球上与其经纬度位置相应的区域中事物的变化就能与该星体的变化找到相关联的变化规律。
比如说:
月亮在天球上的某个经纬度出现,在其下方又有十大行星中的某几个行星出现,那么天球上干支(经纬)表示的这个区域所对应的地球上的这个经纬度的区域,肯定要下大雨。
因为月球及行星都有一定的引力。
当它们靠近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造成了引力的增强,就把地球上的水气结构的云,大量的吸到其引力增强的对应区域来了。
云层中水浓度增加很多,这样的话,就容易造成降雨。
但是与该区域地球上对应的另一个对面对应区域,就容易产生干旱或者出现晴天。
再一个呢,就是月亮运行中,过与地球形成的升降交点的时候,其交点对应的地球上相应的区域也会下大雨。
这些都是根据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文气象学”的一些思维方式总结出的规律。
它与现今西方的天文、气象学的概念不一样。
现今天文学说都是“日心说”。
我说“日心说”、“地心说”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因为这些学说说的运动,都是研究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讲“相对论”。
往往都是站在运动的物体上,研究运动的规律性。
但是,中国古时候跟现在的西方的研究方法不一样。
它首先寻找的不是一种运动形式,而是首先寻找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平衡的这么一种环境系统,那么坐标原点的确定,它就要想方设法寻找一个相对基本不动的参照物作为坐标原点进行参照,它才能比较出各事物间的变化规律。
所以,中国古时候,往往采用的是“以我为核心”或“以地球北天极为核心”的研究事物及天体规律的方法。
因为华夏古人在研究事物及天体的时候,发现在北天极的上空有一颗星,这颗星就是咱们所说的“北极星”。
它在北天极一度范围内晃动。
也就是说相对来讲,它在天空中没有比较大的位置变化及运动。
因此,他们就确定把地球的北极和北极星之间拉了一条轴线。
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这条轴线在运动。
从而就可以比较出天体之间哪个超前了,哪个落后或相遇了。
再将每天、每年等又拉了一条南北的子午分界线。
每年、每季、每月、每个节气、每天、每时的比较这些星体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样就能参照比较哪个星体“过”了,哪颗星体“回”了等。
由此变化而引起的地球上会产生什么气候?
产生什么疾病?
物种产生什么变化?
社会会发生什么大的变革等等,靠这种思路就能找到各事物之间相关的有序性的规律。
古人由这种思想方法启发产生了用“天干、地支”系统反映客观规律的方法。
然后,又发展出了“六十甲子”、“六十纳音”、“五运六气”、“卜筮正宗”、“增删补遗”等子丑寅卯、甲乙丙丁、“冲”呀、“合”啊、“刑”啦之类的推理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天象的变化而总结出来的。
“易学”里除了有“阴阳文化”,还有“先天自然之易”。
“先天自然之易”指的就是“河图”和“洛书”。
也就是咱们所说的“无字天书”。
只给了你画着黑白圈的那么两张图。
一个叫“河图”,一个叫“洛书”。
宇宙间的一切奥秘全都包含在里头了。
“河图”是“加减之源”,“洛书”是“乘除之源”。
“河图”、“洛书”中的数理规律大家如果研究透彻的话,咱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很多速算法往往都是根据“河图”、“洛书”所反映的规律而来的。
简单的四则运算,咱们中国传统的手算、速算、珠算等方法往往比现在的计算器还要快。
这也就说明了咱们传统的某些计算推理的思想方法要比现代西方的某些运算方法的思想先进的多。
这些内容在这里还不能讲得太深,因为讲的太深入的话,讲的可能全是专利的内容。
牵扯到计算器革命的问题。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想方设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因为是顾大局的思想为主体,所以主要是通过寻找共性的、主导的、主要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而西方现今的主要文化,是在私有制中产生。
由于自我性的强调,往往是顾局部而不能顾整体。
因此,宏观长远的大局的问题往往看不到。
从局部眼前看,目前西方很多的东西都是“很科学”的,但从长远整体看:
生态平衡的破坏、各种污染、恶性病、艾滋病等的产生、人类整体免疫的低下等等?
从大局上看全都是错的,都是不可取的。
这就是由于文化与文化产生的年代及历史背景不同所造成的。
现在需要我们把西方当今的每一个具体的科学内容都把它搞得非常清楚,然后把它再与我们传统的大局性的整体的科学思想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必须要做的工作。
我们传统中“先天自然之易”方法的先进,倒不是说其产生的当时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如何发达、先进所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老祖宗“结绳纪事”的习惯总结出来的。
“结绳纪事”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统计出来,这类这类事物跟3有关系;
那类那类事物跟4有关系;
那类那类事物跟5有关……很容易就把不同的事物分门别类、分层次地分成八种大类型?
把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范畴、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范围、不同的概念等的事物都会分成八个大类型。
比较这八个大类型的场效应关系,就能找出其规律性。
这是易学中“易简”的思想所决定的。
这也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原则。
目的是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这就是“先天之易”,“自然之易”起的作用。
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系统的寻求
(二)
如何理解“伏羲之易”,即“先天八卦”;
再讲讲“文王之易”,即“后天八卦”;
最后,再谈“孔子之易”。
当然,这中间还应该有“连山易”、“归藏易”。
“连山”、“归藏”之易现在差不多都失传了。
现在又有人提到“科学之易”、“现代之易”、“数理之易”等等。
他们为此高喊“科学易”,我想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研易方法有别于古代传统之易学研究,说明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要比传统的研究和理解“科学”的多。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易学系统”就够科学的了。
只有当今科技进入到一个相当发达文明的时代,人们才能深刻地认识到它真正的科学内涵。
所以出现以上的一些提法,我认为这些提法说明他们对易学思想在概念上的认识与理解就是含糊的。
我想他们主要的目的是想说明他们是用当今现代的思想方法来解释古代的“易经”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什么易什么易的提法,也只不过是把易学思想运用在数学方面叫“数理易”;
用在物理学方面叫“物理之易”;
用在化学方面叫“化学易”,或者把易学思想方法用在其它领域,叫其它什么什么易而已。
因为易学解决的是世界观问题,其思想方法哪个领域都能通用。
基本上中国的传统中,主要的就是这么四种文化系统。
这四种文化系统的规律全掌握了,就可排列组合、交错灵活的使用了。
比如咱们平常讲的《梅花易数》这种判断方法,无非是把易学“十翼”中的“先天八卦”及“后天八卦”的规律和“五行”(为什么叫“梅花”?
因为“五行”以五个花瓣来表示,类似梅花。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梅花易数》的辩证方法。
《卜筮正宗》的判定方法,成卦的时候,是根据(运用)《易传》中“筮草法”演变的方法“摇出来的”。
“摇”出卦形来以后,如何推导判断?
在各爻上按规矩配上“六亲”、“六兽”、“天干、地支”,“冲”、“合”、“世”、“应”、“刑克”等之类的进行分析,这中间就再也没有运用“易学”规律的事了。
实际上,它基本上是“干支”文化加上“五行”文化,再加“易学”中的一种成卦的方法组成的判断方法。
《增删补遗》、《渊海子平》(即“批八字”)呢?
这中间干脆“易学”文化方法都没有了。
其主要运用的就是“干支”文化?
“天干、地支”和“五行”规律组合的方法。
推导过程中根本没有“易学”文化的内容了。
包括《六全》或《六壬全口诀》、《大六壬》等也都是“干支”“五行”文化的搭配。
不过《奇门遁甲》的方法,它倒是包括天上的“九星”(“后天八卦”规律)、“八门”(“先天八卦”规律),然后再配上“天干地支”及其“五行”组成一套判断方法。
这种判断方法所包含的文化范畴就比较全一些了。
反正,中国古代不管是什么样的推测方法,它都离不开传统的这四种文化理论的指导及规律的搭配。
我们要判断各事物的规律性、运动性,那么我们建立的这个判断系统相对的规律性就得很强。
系统的规律性要很强的话,这个系统内部的规律不能总是无规则地在变化。
总是无规则地在变的话,你就很难找到它的规律性。
就是说,得有一种相对互相制约形成的一种稳定局势──一种相对平衡稳定的局势。
只要没处在这个平衡稳定的局势里,那么就能发现其运动的趋势。
它表现的内部在运动呢,是为了保证整体和大局的平衡、稳定。
有的是外部和整体的运动呢,也是为了达到整体的新的平衡、稳定。
不管怎样,内部运动也好,外部运动也好,整体运动也好,它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一种相对平衡和相对稳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
1.观测易学中“先天八卦”的结构分布(如图所示):
“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山泽通气,风雷相抟。
”“天地”指干(
)坤(
)两卦,“水火”指坎(
)离(
)两卦;
“山泽”指艮(
)兑(
“风雷”指巽(
)震(
)两卦。
(“先天八卦”卦形结构分部图原本结构都是向心摆设的。
由于有很多人是初学者,怕不容易看清楚,所以咱们这里的卦形就水平方向摆设了)。
从先天八卦方位图看,它是寻求一种什么样的规律性呢?
中国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因为咱们是生活在北半球上,一般观象时,主要是“面南而立”进行观测天象。
因此,将观测者的前面就作为是南边、前面及上方;
即而我们的后面就是北、后及下方;
我们的左侧就为东边;
右侧就为西边。
这种方位的表述与现今国际地图的通用表述方法大不一样(现在地图的表述方法是:
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正好与我们的传统表述的方位相反。
这是由于我们站在北半球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决定的。
这种方位分布的表述方法,在任何中国古代的方位图中,都应该是如此──表述方法总是不变的。
南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前方;
北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后方;
东可以表示事物的左边;
西可以表示事物的右边……它既能表示事物的东西南北分布,又能表示事物的前后左右分布,还能表示事物的上下左右分布。
不管是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任何事物的规律都是靠这种系统的分布来表述的。
所以说,这种分布思想的方法你掌握后,无论你怎么套用在任何的事物分布中:
平着铺用、竖着套用、横着套用、斜着套用等等,这种布局规律是不变的,永远是这种结构分布。
因为中国古代时候,人们主要研究的是一种场效应的关系。
分析研究事物时,他不在乎你具体是什么东西,什么具体结构,而是想方设法先确定你是什么样的场(抓主要本质的东西),再通过你的场与其它的场进行比较,通过场与场之间的效应关系,寻找你的运行趋势。
因此,我国传统中的数字,已不再是个简单的表数符号(包括卦中咱们讲的“卦序号”),而是某种场及其结构、性质、特点的代号。
这种表示方法,实际就是咱们现在通过计算器数理模式来描述世间一切事物的早期方法。
在我国传统中,当“先天自然之易”“河图”“洛书”出现以后,就已经进入了用数学、几何模式来描述世间的一切事物的时期了。
在先天八卦分布中,它用了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些数字。
那么这些数字先后排列的顺序,表示的是什么发展趋势及形式呢?
(如图所示)
由1到2、2到3、3到4、4到5、5到6、6到7、7到8,8再回到1。
这整个发展运行的轨迹反映的就是咱们现在物理学中讲的“波动性”规律。
内部波动的目的是干什么?
那么,只有分析它的结构及数字的分布才能了解其目的。
上1加下8等于9;
左3加右6等于9;
左上2加右下7等于9;
左下4加右上5等于9。
相对方向的数相加均等于9。
说明其从对面的数字分布来讲,它是一种平衡,是相对稳定系统(各方向没有差异产生)。
咱们在化学中讲正负电(又叫阴阳电)。
粒子显阳性也不好,显阴性也不行,因为阴阳没平衡,都不稳定。
只有当其是既不阴又不阳的时候,才是稳定的存在形式(下面讲到“太极”规律的时候也会发现)。
因为从整体数字结构上看它是一个稳定的系统,而从其数字分布的这个整个结构看,它还含有一个力的传递规律。
由1到2、2到3、3到4……7到8,8到1又返回来的目的,也是为了把内部的这些不管是阴爻或阳爻的阴阳场力中和(抵消)掉。
由1到2(
到
),共有五个阳爻,抵消掉
上的一个阴爻,还剩四个阳爻;
再由2到3(
),4加2,共有六个阳爻,抵消掉
中的一个阴爻,还剩五个阳爻;
再由3到4(
),5加1,共六个阳爻;
抵消掉
中的两个阴爻,还剩四个阳爻;
继续由4到5(
),4加2,共六个阳爻,抵消掉
下的一个阴爻,还剩五个阳爻;
再从5到6(
),5加1,共六个阳爻,抵消掉
中的两个阴爻,又剩四个阳爻;
从6到7(
),4加1,共有五个阳爻,抵消掉
中的两个阴爻,还剩三个阳爻;
最后由7到8(
),三个阳爻与
中的三个阴爻中和掉了。
发展到此,它就不显极性了。
所以,先天八卦方位结构就其阴阳爻的总体分布来说,始终保证是一种中性的、稳定的系统。
这是从阴阳爻传递的场效果来看,得到的结论。
再从其所有阴或阳卦序之和来看,却为18,表明亦为平衡。
阳卦之阴阳爻同阴卦之阴阳爻,又为18,同样平衡,还可以从阴阳爻总和上讲,也是稳定平衡。
具体从卦爻中的内涵之数据看,依然平衡,这也真正意义上的反映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
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系统的寻求(三)
“后天八卦”方位结构分布(如图所示);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土居中。
这是后天八卦数序分布规律。
后天八卦数序分布规律在分析具体事物时应用得比较多一些。
比如在《奇门遁甲》的推导方法中,想“遁”出那个“甲”来;
《九宫飞星》中,想知道现在或某时的场的分布情况等后天八卦方位的序数传递规律及传递方法你要掌握的话,很多事情都很容易分析解释。
要是搞不清楚的话,好多事情的规律就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
同样其分布图的上面表示前,下面表示后;
左边表示东,右边表示西。
前面表示南,后面表示北……同样也是同“先天八卦方位”分布一样的表示各方位。
比如在这屋里,横着铺用这种后天八卦的分布规律:
表示南、
表示北、
表示东、
表示西、
表示东南、
表示西南、
表示东北、
表示西北。
此屋门开在东北方-----艮位(
)上,应该这个方向(指西边)人坐的比较多点,队形东西方向长一些。
大家看,这屋子西边的人坐的是不是比较多一些,队形也长一些。
因为(艮
)土生金(兑
干
)嘛,场力往那边去,人就不由自主地就往西边、西北方向(
)聚集。
这边(指西南方位)肯定人就会少很多。
因为艮(
)位跟坤(
)位相冲(相差180度)。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东北得朋,西南丧朋”。
地面的场力相冲减弱着,使人不由自主的感到不舒服,所以去那边的人就自然少一些了。
因为大家进出都要经过这个门,大家又都是易学爱好者,这个场力是共同的。
只有与大家的思想、想法不一样的人,往往才会坐到与大家对立(相冲的位置上)。
当然,今天来与易学做对或持怀疑态度的人是少数了。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这会场人员的分布是不是如此。
易学中所反映的这种场效应,它不是说这是谁推算出来的结果,事物之间它就是这么个分布运行规律。
自主不自主的事物就都符合了这个规律性。
所以说,你如果把易学的知识弄懂掌握了。
用它去观察分析事物的规律,就用不着掰着手指头在书本纸张上用天干地支去冲合或怎么个标画了。
只要易学规律你搞清楚了,你头脑中就形成了这么个规律概念。
不同方位之间的规律就是按“后天八卦”这个场力变化的。
分布图上它为什么还要表示前后呢?
有时你不知道你站的位置是在东西南北的哪个方位上。
反正你前头就是前面,后边就是后面,左边就是左边,右边就是右边。
按“后天八卦”方位分布,看周围的事物在你的哪个方向上,以你自己为坐标原点(为核心)。
那么这个位置是我的前边的话(指屋子的正西方),这个地方(指自己的右前方,即屋子的西北三方)就是坤位,那就是巽位(左前方),震位(左边)、坎位(正后方)……照样可以铺用,一样的道理。
下面看看后天八卦方位中序数是如何分布的?
上面是9,下面是1,左边是3,右边是7,左上是4,右上是2,左下是8,右下是6。
可是它有一个什么特点不同于先天八卦方位的结构呢?
多了个“五土居中”。
本来土位应该处在中间位置,但是“后天”分布上它不在正位上,而是放到右上方的位置上了。
这是“后天八卦”序数及方位的分布。
后天八卦数字传递又是什么规律呢?
由1-2-3-4-5-6-7-8-9再到1。
这就是它的数字传递规律。
实际这是描述后天八卦内部场力发展(传递)的规律。
咱们平时讲每年的运气怎么走哇?
太岁在哪么?
现在走到什么卦位上了?
等等……你要是知道了后天八卦分布内里的这种“碰撞”发展趋势,那你就会知道现今这些场力的分布情况及趋势。
那么,这个力这么传递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
先从其卦序的结构来讲:
其对面卦的卦序相加再加中5为:
+
+5=9+1+5=15;
+5=2+8+5=15;
+5=4+6+5=15;
+5=7+3+5=15。
再看其横向卦序相加为:
=4+9+2=15;
+中5+
=3+5+7=15;
=8+1+6=15。
竖向卦序相加为:
=4+3+8=15;
=9+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