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全总结各种记忆技巧62页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全总结各种记忆技巧62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全总结各种记忆技巧62页Word下载.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评价和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山桂林水,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
水乡"
遍布长江岸。
二、中国地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中国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国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
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
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
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
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
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
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
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淮河。
■中国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
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
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中国河流界线和分水岭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
武夷山。
■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
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中国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
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
■中国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
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
三、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长城线: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1)长城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
由于这里地处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向干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雨量不多而时空变率大;
地表径流贫乏,而水量变化多端,有些河流长年无水,但偶发洪水则极易成灾;
平原少,沟坡地多,除黄河、西辽河沿岸局部平原及少数山间盆地外,多数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多大风,土地易沙化。
水蚀、风蚀交错,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特色的土地退化过程。
因此,长城地带宏伟的建筑与强烈的风蚀、水蚀同样闻名与世,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期望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找出一条开发、整治的科学途径。
(2)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
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
这些界线的形成,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
例如,早在1956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将长城一线作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400斤指标的界限。
这里既充分考虑到长城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别,又考虑到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强行统一。
限制冬小麦在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指标。
冬小麦生育所需1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为1500摄氏度左右,越冬最低温为零下22—24摄氏度,长城以北大部分地区因冬季严寒,不能达到这些要求。
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防寒措施和技术保证,强行北移冬小麦分布界限,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作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注意土地风蚀沙化,还要注意水土流失。
在灌溉农业区,发展灌溉时,必须注意排水,否则极易引起次生盐渍化。
(3)长城地带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
长城地带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交错地带,实际上是农牧业内部结合差,农牧关系矛盾较多的表现。
农牧业在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汉民族聚居区以农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牧为主。
如在内蒙古长城沿线一带,蒙古族以牧为主,集中在中部高平原,汉族以农为主,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河谷、盆地区。
在地区农业生产上,农、牧分家,谈不上结合,而且往往矛盾较多,多数情况是以农挤牧。
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里,见水土条件好,接近农区的草场,往往成为开垦种粮的对象。
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少土地因开垦不当,草被破坏,引起大面积的沙化,又不得不弃耕,造成“农业吃牧业、沙子吃农业”的恶性循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长城地带的自然条件虽可发展旱作农业,但产量不稳定,土地易沙化,但却是较好的牧业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长城地带草原牧业优势和少数民族悠久的牧业经验,正确处理农牧矛盾,今后农业生产的发民方向应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摘自
■地理方位记忆歌:
上北下南左为西,右东两手来区分;
北东西南出新闻,四方符号NEWS论(即:
北纬-N;
东经-E;
西经-W;
南纬-S.);
山南水北阳,山北水南阴(注:
因为中国位於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水的部分由於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於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乾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日坛东,月坛西,天坛南,地坛北(注: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
地坛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北方。
因祭坛拜台周围设计有方形泽渠,故原名方泽坛,明朝嘉靖13年改名为地坛。
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筑。
日坛、月坛均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
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
月坛又叫夕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
).
■秦淮线:
1)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其它界线:
1)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注:
①洋,大洋洲。
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
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
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
2)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
S"
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4)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
新高考地理备考系列
(二)区域经纬线定位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我们可以归纳为“准定位、勤比较、抓热点、建"
脑图"
、重联系”十五个字的指导方针。
有必要在这五个方面真正作出努力,相信在高考中会取得应有的回报,其中"
准定位"
是基础,经纬定位难点。
重要经线:
00经线:
伦敦、英吉利海峡、伊比利亚半岛东侧、西非几内亚湾中部
300E经线: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黑海海峡东侧、苏伊士运河、南非东海岸
600E经线:
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
900E经线:
叶尼塞河、阿尔泰山脉、吐鲁番盆地、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孟加拉恒河河口
1000E经线:
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大理)
1100E经线:
包头、东胜、晋陕交界(黄河段)以西、华山、巫峡、怀化、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
1200E经线:
漠河西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澳大利亚西侧
1500E经线:
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澳大利亚东侧(悉尼)
1800经线:
白令海峡以西、新西兰以东
1200W经线:
北美西海岸(洛杉矶)
900W经线:
哈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
600W经线:
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岛西侧、南美洲中部
重要纬线:
00纬线(赤道):
几内亚湾(0°
)、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30°
E)、马来群岛(120°
E)、亚马逊河口(60°
W)
地理意义:
最长纬线;
南北半球自然分界;
全球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23°
26'
N或23.5°
N):
撒哈拉西部(0°
)、红海、阿拉伯半岛中部(60°
E)、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90°
E)、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海峡(120°
E)及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90°
W)、古巴以北
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北;
热带与北温带分界.
南回归线(23°
S或23.5°
S):
南非高原东侧(30°
E)澳大利亚西部高原(120°
E)澳大利亚大分水岭(150°
E)拉普拉塔平原(90°
W)
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南;
热带与南温带分界.
300N纬线:
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阿拉伯河口)、青藏高原(拉萨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0N纬线:
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淮河:
32°
-34°
N;
南岭:
26°
阴山:
41°
N)
北极圈(66°
34'
N或66.5°
N)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界;
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
南极圈(66°
S或66.5°
S)南极大陆外围。
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界;
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
大洲经纬大致定位:
非洲最西侧正是东西半球分界线20°
W左右,最东侧大约50°
E左右,北侧在地中海沿岸,南侧开普敦,两地均是地中海式气候,而地中海式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为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总结起来非洲位置应该是:
小东经,小纬度!
同样道理,欧洲位置(小东经,大北纬)在非洲北面;
大洋洲位置(大东经,南半球);
南北美洲都在西半球(160°
E--20°
W),且北美东侧和南美的西侧都是大致60°
W,所以是:
大东经,小西经;
南极洲自然是大南纬,全经度了;
我们亚洲是:
东半球(20°
W-160°
E),中(30°
-60°
)低(30°
以内)高纬度(60°
N以北).(大洲细节如下)
地理区域定位能力“脑图”形成:
具体方法是选取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回归线、本初子午线、日界线、东西半球界线等,一般至少选取10条左右的经纬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经纬仪,培养空间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时间联系。
同时在地图上记忆反映区域特征的海陆轮廓、河流湖泊分布、地形地势、国界轮廓、省区轮廓等要素。
注意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世界地理的考查的地图是大范围的小比例尺地图,而中国地理的考查可能是细致的大比例尺地图。
所以在复习时也要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即世界区域要宏观把握、中国区域要细致深入。
在面对此种试题时首先看是否有经纬网来确定大致地区,同时根据海陆分布、河流湖泊、地形地势、国界轮廓、省区轮廓等结合所学知识来准确定位。
例如中国各区域可用下图划分为10个地区来记忆。
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要通过综合的思维过程,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区域地理特征,往往能在大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
例如,中国地理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
西北内陆地区和东部季风地区的比较;
世界地理中,英国和日本的比较等。
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列表对比、观察对比、类比归纳、发散演绎、因果联系等方式获得这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比较分析来获得不同区域的典型特征,例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南方地区的“暖湿”等。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正确分析和把握这种典型的地域性,由地域性引伸出区域特征的差异性,这对化解区域地理的某些教学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新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三):
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
1.空间距离计算
⑴原理:
地球大圆弧,经线圈\赤道\晨昏线为地球最大圆,大圆弧上才有两地最短距离.纬度1°
的经线长度=111km;
赤道上经度1°
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
的间隔=111.cosφkm
⑵运用:
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
我国的黄河站(78°
55ˊΝ,11°
56ˊΕ)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式是:
111km/1°
×
(90°
-78°
55ˊ)≈1221km.
2.时间换算和计算
(1)地方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经度差/15°
l时
4分钟/1°
经度差
4秒/1′×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
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
两地在O°
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
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确定两地的经度差;
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
代人公式计算。
③案例:
当120°
Ε地方时为12点时,60°
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
确定经度差(120°
Ε+60°
W=180°
);
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
÷
15°
=12);
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
Ε位于60°
W以东);
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2)区时换算
①换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
两地理论时区数
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
时区差的计算:
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
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小于7.5舍不小于7.5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②计算区时的分三个步骤:
确定两地的时区并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
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
东加西减;
当某人乘坐的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8日14点从北京起飞时,纽约(74°
W)的区时是多少?
起飞时是东八区14点,纽约的时区数是74÷
15,西五区;
两地时区差是8+5=13;
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
计算:
14-(8+5)=1.
(3)日期计算
①日期变化原因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1小时。
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
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
经线为日界线。
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
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
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
00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范围。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
00(切点为极昼)或12:
00(切点为极夜)。
另外一条日界线---子夜线:
地方时为24点或O点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的更替而引起的。
②注意的问题
a.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快24个小时,即快1天。
b.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
经线重合,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有三个弯。
c.子夜线两侧的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早(快)1天。
d.子夜线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时为24点或O点,说24点时为昨天,O点时则为今天。
③两个日期所占比例的计算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
经线),即法定日界线;
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
子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