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6364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B.非竞争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E.再生性

  『正确答案』CD

  【例题4-单】

(2008初)下列属于私人物品的有( )。

  A.警察

  B.灯塔

  C.国防

  D.电视机

  【例题5-多】

(2006)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有( )。

  A.国防

  B.道路

  C.汽车

  D.广播电视

  E.电视机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汽车和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不属于公共物品。

  【例题6-单】单纯依靠市场的调节,会使公共物品的产量( )。

  A.高于最优产量

  B.低于最优产量

  C.等于最优产量

  D.时而高于,时而低于最优产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单传依靠市场的调节,会使公共物品的产量低于最优产量,这是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决定的。

(二)外部性

  1.定义:

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简单理解为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

  2.分类:

分类

定义

影响

例子

外部经济(正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经济

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1.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企业培训雇员

消费的外部经济

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家庭对周围环境绿化

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1.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企业排放污水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吸烟

  3.政府干预:

针对外部性会造成资源配置失当,政府可采取多种方案,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

  

(1)征税(针对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由政府向引起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

即把引起外部不经济的外部成本转给引起这件事的生产者。

此时,污染就成为生产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与社会成本相等。

  补贴(针对生产的外部经济):

由政府向引起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补贴。

即把引起外部经济的外部收益转给引起正外部性的生产者。

此时,外部收益就成为生产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与社会收益相等。

  

(2)企业合并:

通过将外部经济的企业与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方式

  (3)明确产权

  (4)政府直接管制

  【例题7-多】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有( )。

  A.征税

  B.企业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价格控制

  E.逆向选择

  『正确答案』AB

  【例题8-单】

(2007)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 )。

  A.公共产品

  B.外部不经济

  C.不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例题9-多】

(2009)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 )。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E.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属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显然,按照表格的内容,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三)不完全竞争

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至少存在一个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生产者或消费者。

  【补充】不完全竞争包括完全垄断、寡头竞争、垄断竞争

  2.主要表现:

市场垄断。

  

(1)主要措施:

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

  ①政府管制:

  一类是经济管制,主要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

  另一类是社会管制,这类管制是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②反托拉斯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2)其他措施:

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

  【例题10-多】

(2004)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

  A.政府管制

  B.价格控制

  C.实行企业合并

  D.规定财产权

  E.实施反垄断法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措施包括政府管制(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反托拉斯法(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

  (四)不完全信息

  1.影响:

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从而造成市场的无效率。

  2.表现:

  

(1)逆向选择:

消费者无法对每一商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判断,只能对商品的“平均质量”作出估计,并以此作为付费的依据,高于平均质量的商品由于消费者付费低则会退出市场。

  

(2)道德风险:

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为难以被对方所察知,则一方有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的选择。

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

  政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控,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题11-多】

(2004初)市场失灵情况包括( )。

  A.公共物品

  B.外部影响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E.寡头竞争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寡头竞争属于不完全竞争。

  三、政府干预的主要阶段(了解)

  1.“夜警政府”阶段:

崇尚市场机制,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作用范围小。

  2.“全能政府”阶段:

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作用范围广。

  3.“有效政府”阶段:

市场机制作用是基础,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产生时才进行干预和矫正。

  政府主要职能:

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二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是实施宏观调控;

四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掌握)

  

(一)总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

表示形态

价值形态:

价值量总和,物质形态:

物质总量。

决定因素

(1)劳动力;

(2)生产性资本存量;

(3)技术。

生产函数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y=f(N,K)。

y=总产出,N=全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全社会的资本存量。

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二)总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反映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是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不等于社会需要)。

  2.构成:

  

(1)消费需求:

C:

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投资需求:

I:

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

  (3)政府需求:

G:

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4)国外需求:

NX:

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总需求Y=C+I+G+NX。

  【例题12-单】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 )。

  A.生产成本

  B.供求关系

  C.通货膨胀水平

  D.凯恩斯定律

  『答案解析』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

  【例题13-单】

(2006初)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总需求=消费+投资+总出口

  C.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D.总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

  『正确答案』A

  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

名称

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地域范围)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范围)

GNP= 

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

最终产品价值中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就得到了净增价值。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国民收入(NI)

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NI=NNP-(间接税-津贴)

个人收入(PI)

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

 

  【例题14-单】

(2006)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差别是( )。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与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例题15-单】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解析』国民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本国领土上的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根据前者小于后者的关系。

故选项B正确。

  【例题16-多】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有(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外汇储备总额

  D.通货膨胀率

  E.国民生产净值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支出法和收入法

  

(一)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

即GDP=C+I+G+(X-M)。

概念

含义

消费C

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

投资I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出口X

进出口的差额,即X-M。

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二)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

  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例题17-单】

(2010)以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可写成( )。

  A.GDP=C+I+G+(M-X)

  B.GDP=C+I+G+(X-M)

  C.GDP=C+I+S+(X-M)

  D.GDP=C+I+S+(M-X)

  【例题18-单】若某国某年度国内个人消费量为4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1000亿元,政府购买量为600亿元,出口量为400亿元,进口量为300亿元,则该国当年GDP等于( )。

  A.6300亿元

  B.5900亿元

  C.5400亿元

  D.5700亿元

  『答案解析』GDP=4000+1000+600+(400-300)=5700

  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熟悉)

两部门

三部门

四部门

参与部门

消费者、厂商

消费者、厂商、政府

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

支出角度

y=C+I

y=C+I+G

y=C+I+G+(X-M)

收入角度

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y=C+S+T(T:

总税收-转移支付,表示政府的净收入)

y=C+S+T+Kr(Kr:

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公式

C+I=y=C+S

即I=S 

C+I+G=y=C+S+T

即I=S+(T-G)

C+I+G+(X—M)=y=C+S+T+Kr

即I=S+(T-G)+(M-X+Kr) 

结论

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

政府储蓄= 

T-G,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恒等。

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恒等。

  【结论】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例题19-单】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储蓄应表示为( )。

  A.M-X+Kr

  B.M-X-Kr

  C.X-M+Kr

  D.X-M-Kr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物价稳定

  1.物价稳定概念: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即通过价格指数反映物价水平)

  2.通货膨胀的表现:

  

(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

  

(2)本质是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通货)与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

  (3)本质是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

  3.价格指数分类:

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例题20-多】

(2010)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商品价格的短期上涨

  B.股票价格的上涨

  C.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

  D.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与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

  E.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

  『正确答案』CDE

  二、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注意】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不排除像摩擦失业、自愿失业这样的情形存在。

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2.常见的失业情形:

  

(1)摩擦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

  

(2)自愿失业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3)非自愿失业是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空缺。

  (5)周期性失业是因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3.目标:

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标。

  【例题21-单】

(2007)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 )。

  A.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例题22-单】

(2008)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劳动者失业是( )。

  A.非摩擦性失业

  B.摩擦失业

  D.自愿失业

  三、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指经济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要能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即达到一个适应国情的适度增长率。

  2.经济增长的指标:

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3.目前我国追求的是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高效增长,而不是简单的高速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较大国际收支赤字,又无较大国际收支盈余。

第二章 财政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

  一、税收

地位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

种类

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不包括权威性)

调节方式

1.宏观税率确定:

宏观税率是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

因此,提高宏观税率,民间收入减少,经济收缩。

2.税负分配:

(1)政府部门进行:

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

(2)市场活动进行:

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相同,是税负的再分配。

3.税收优惠:

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

4.税收处罚:

罚款、征收滞纳金等

  【例题1-单】政府降低宏观税率意味着( )。

  A.更多收入从民间流向政府

  B.更多收入从政府流向民间

  C.更多收入从企业流向居民

  D.收入在政府与民间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变

  『答案解析』宏观税率降低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低。

因此,降低宏观税率,民间收入增加,从政府流向民间,经济扩张。

  二、公债

(1)中央债和地方债

(2)短期(小于1)、中期(1-5)、长期(大于5)

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特点

运用信用方式筹资

调节作用

(1)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

(2)发行公债能产生“挤出效应”。

(解释:

民间资金减少,利率上升,从而私人投资减少,抵消了扩张)

(2008)根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 )。

  A.政府投资支出

  B.私人投资

  C.税收

  D.居民储蓄

  【例题3-单】

(2009)下列会对民间机构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政府行为是( )。

  A.增发货币

  B.发行公债

  C.发行股票

  D.增加出口

  三、非税收入

  1.内容: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1)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政府和所属单位利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

  

(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指政府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置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等;

  (3)政府基金:

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款项,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

  (4)行政事业性收费:

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

  2.收支两条线:

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

第二节 财政支出(掌握)

  一、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1)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2)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1)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2)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1)社会消费性支出:

各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

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2)财政补贴支出

(3)捐赠支出

(4)债务利息支出

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对生产流通的影响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社会总需求增长,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供给量增加,扩大生产规模。

都增加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对分配的影响

(1)总额上增加或减少了,给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导致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

(2)总额不变,只是结构上发生改变,那么提供政府所增加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增加,提供政府所减少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减少,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政府购买性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

(1)对以个人为对象的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