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3738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

3.了解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春分至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

太阳直射①____半球,是②____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③____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④____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秋分至春分昼夜长短变化南北半球相反。

春秋分太阳直射⑤________,全球⑥__________。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⑦___________递减。

夏至日,由⑧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⑨________________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相反。

春秋分,由⑩__________向南北两极递减。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⑪____________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人们将一年中⑫____________、太阳最高的季节划分为夏季;反之为冬季。

两者的过渡时段为春季或秋季。

我国将每年的⑬______月划分为春季、⑭______月划分为夏季、⑮______月划分为秋季、⑯____________月划分为冬季,称气候四季(北温带)。

2.以⑰____________和⑱_________为界线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⑲________、南寒带、北寒带五个温度带。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下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的简图。

读图回答1~2题。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

A.①地昼长等于②地夜长B.②地昼长等于③地夜长

C.③地和④地昼夜相等D.①地和③地昼夜相等

知识点二 四季更替和五带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3~4题。

3.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增大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方法技巧练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读“①②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

(2)P和Q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下图中地形剖面为36°34′S纬线上某地,一房产开发商欲在山地南侧P处开发一处高档住宅楼,为保证住宅楼的采光条件,图中L的最小距离应为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1)确定地方时:

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计算楼间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反之较大。

确定楼间距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并计算影长L。

L应大于h/tanH,如下图甲。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乙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

二、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计算

2.读“夏至日太阳照射投影图”,完成下列各题。

(1)E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AE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2)此时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8°W)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区时)。

(3)C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C点的日落时刻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4)此时的地方时:

B是________时。

(5)当天,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

方法技巧

理论含义:

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计算方法:

(1)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2)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

规律:

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一、选择题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右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26′B.66°34′C.90°D.45°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4.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右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

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

读图回答5~6题。

5.X日M地的昼长为(  )

A.6小时B.9小时C.12小时D.18小时

6.X日(  )

A.青岛昼长达全年最大值

B.北京日出东南方

C.M地的白昼比N地的长

D.悉尼正午日影为全年最短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二、综合题

7.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

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

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_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_______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识清单

①北 ②北 ③大 ④极昼 ⑤赤道 ⑥昼夜平分⑦南北两侧 ⑧北回归线 ⑨南半球各纬度 ⑩赤道⑪太阳辐射 ⑫白昼最长 ⑬3~5 ⑭6~8 ⑮9~11⑯12~次年2 ⑰南、北回归线 ⑱南、北极圈⑲南温带

基础达标练

1.C 2.B [我国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或者常年在正南方,或者绝大部分在正南方(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从图中来看,①地位于赤道,②地位于南半球,④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地区,③地符合第1题要求。

②、③两地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等,符合第2题要求。

]

3.D 4.A [从坐标图可以看出1月份时,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

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坡面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将增多(如下图所示),所以a点的数值将增大。

]

方法技巧练

1.

(1)C 

(2)43°08′ 66°34′ (3)

h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①为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地区,②为赤道地区,③在南回归线上;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四节气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可得到①地的确切纬度和P、Q对应的正午太阳的高度;住宅区开发需注意采光,特别是在冬季。

2.

(1)66°34′N,120°W 晨线

(2)6 22 4

(3)西北 20 16

(4)8 (5)66°34′

解析 第

(1)题,图示为夏至日日照图,E点正好位于北极圈上;E点所在经线与60°E相对,可以判定E点坐标。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看出AE是晨线。

(2)题,日期应根据夏至日推断;时间(区时)可根据60°E(东四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推断。

第(3)题,根据图示B、C两点坐标推断相对位置,C点在晨线上,可以算出日出时间为4时,昼长为16小时,进而推断出日落时刻为20时。

第(4)题,B点在A点所在经线以东,相差30°,可推断出B点此时地方时。

第(5)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N,计算出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

综合提升

1.D [若楼高h与影长s相等,则tanα=

=1,α=45°,即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45°。

]

2.D [H=90°-|φ-δ|,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21°34′N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差也是45°,因此21°34′N正午太阳高度是45°,同理,68°26′S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也是45°,故68°26′S正午太阳高度也是45°。

]

3.A 4.D [该图表示上半年,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

第3题,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为北半球,④地昼渐短,所以④地为南半球。

第4题,由图,a月和b月①②③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B都错。

③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③地纬度比②地低,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错。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

]

5.A 6.B [M、N分别是X日北半球同一纬线上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可判断M、N之间为白昼,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则白昼为6小时;此时段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但不能确定悉尼的太阳高度角是否最大,影长是否为全年最短。

]

7.

(1)0° 66°34′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点54分 西南 (5)A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解析 

(1)从图中可知A一年中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

(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

(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当上海(121.5°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西南。

(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教材P19 读图思考

图幅

太阳直射的纬线

昼长的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极昼极夜地区

1.23a

23°26′N

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反之。

赤道上昼=夜

以23°26′N为中心向南北递减

66°34′N及其以北地区极昼,66°34′S及其以南地区极夜

1.23b

23°26′S

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

南半球反之。

赤道上昼=夜

以23°26′S为中心向南北递减

66°34′N及其以北地区极夜,66°34′S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1.23c

赤道(0°)

全球昼=夜

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递减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人教版选修2

【考点搜索】

中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1、图1.9“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图”

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学习时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及其区位特征加以记忆。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包括了沿海所有的省、市、区,西部和中部的分界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2、图1.10“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图”

该图反映的是各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图下的问题来理解这种变化。

三个地带的GDP都在增长,但东部地带增长最快,西部地带增长最慢;1980—xx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在拉大,说明了各个地带发展速度不一致。

【学习策略】

通过阅读、使用专题地图,比较、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和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表1-8:

经济地带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

(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暂未包括港、澳、台)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

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等10个

面积比重(%)

16(小)

27(中)

57(大)

人口比重(%)

41.1(大)

35.7(中)

23.2(小)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

 

图1-10

表1-9: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经济地带

经济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GDP(xx)

最多(59%)

较多(27%)

较少(13%)

人均GDP

最多

较多

较少

经济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

最快

较快

较慢

GDP增长

最快

较快

较慢

GDP所占比重的变化

逐年增加

减少

减少

[经典例题4](xx年上海卷)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图1-11和下表回答:

图1-10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

1978年

1990年

xx年

东部

52.42

53.68

58.12

中部

30.92

29.90

27.92

西部

16.66

16.42

13.96

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

元)

1978年

1990年

xx年

东部

483

2080

9483

西部

255

1060

4052

东部与西部的比值

1.89

1.96

2.34

(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②③。

(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xx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

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

、、。

该线西段已与(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4)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缺氧、冻土B太阳辐射弱、云雾多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滑坡、地震

(5)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正准备实施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

解析:

此题以西部铁路建设为线索,以西部开发为目的,综合分析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地形、气候、能源状况,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是当今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热门话题。

(1)通过读我国行政区划图,可明显看出答案。

(2)通过读“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图可以看出东部与西部的GDP比重的变化情况;读“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图可以看出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

(3)陇海—兰新线是我国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干线,它把沿线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串联起来,向西直达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后到达西欧,架起了“第二亚欧大陆桥”,沟通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陆路交通。

(4)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主要来自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由图中读出铁路线路的走向便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该题的D答案有较大的迷惑性。

(5)我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地热、太阳能等。

目前,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外,正准备实施西电东送。

答案:

(1)青藏川或蜀

(2)东部GDP占全国比重上升,西部下降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3)陇海——兰新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哈萨克斯坦(4)A(5)西电东送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表1-10: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经济地带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理区位

地形

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产业结构

民族心理

历史基础

开放政策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工程。

据此完成1-5题:

1、下列四组地形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A.江南丘陵——阿尔泰山——云贵高原——祁连山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2、“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A.哈密盆地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吐鲁番盆地

3、西部地区正在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其中已经建成并在最近开始向上海输送电能的水电站是()

A.二滩水电站B.丹江口水电站C.龙羊峡水电站D.新安江水电站

4、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

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最高的是()

A.青藏公路B.川藏公路C.滇藏公路D.新藏公路

5、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

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6、三个经济地带排序正确的是()

A.面积大小:

中部>西部>东部B.人口多少:

东部>中部>西部

C.省区数量:

东部>中部>西部D.发展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7、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有()

A.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B.改革开放首先从西部沿边和东部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

C.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承东启西

D.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雄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二、综合题

8、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总量(xx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量

人均GDP(元)

东部

59

41.2

7594

中部

27

35.7

4426

西部

14

23.1

3456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xx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8

27.6

27.4

-3.8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大、小)一些。

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在逐年增加,而和

则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

 

1、C2、B3、A4、D5、C6、BD7、AD8、

(1)B

(2)B或D(3)D(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