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2讲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二.docx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2讲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2讲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2讲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二
第2讲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
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②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
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
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③形势越来越紧。
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
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
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
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
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
这情景实在可怕。
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④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
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⑤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
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
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
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
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⑥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这绝不是容易的事。
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
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⑦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节选自巴金《小狗包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选文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
一只小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
B.第⑤段中作者写到院子里的“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意在说明文革之后世风日下,人们都懂得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C.结尾处结构简单,没有使用华丽的语言,却言简意赅,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作者深沉的歉疚,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D.选文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一切都自然而然,记叙不露感情,议论深刻尖锐,抒情毫不做作。
E.作者的情感呈现波澜起伏状变化,节选文段情感变化依次为:
轻松——忧虑——沉重——歉意。
【答案】A、C
【解析】B项,“意在说明文革之后世风日下,人们都懂得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错,作者意在说明文革之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感情的隔膜;D项,“记叙不露感情,议论深刻尖锐”错;E项,情感变化应该依次为:
忧虑——轻松——沉重——歉意。
2.第④段中作者两次写到“包袱”一词,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害怕红卫兵因包弟来抄家,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将包弟送上解剖桌之后在心灵上引起的愧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第④段中的两个“包袱”基本意思均为“负担”。
根据语境,第一个“包袱”应为现实意义上的,它是指害怕红卫兵因包弟来抄家而产生的心理负担;第二个“包袱”则是精神意义上的,它是指因把包弟送上解剖桌后而产生的内心的愧疚与自责。
3.第⑤段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
说说其所用表现手法及好处。
【答案】第⑤段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描写回忆往事。
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解析】第⑤段主要是对楼房院子的一段环境描写,由“当初”可以看出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描写“衰草、无缝的砖墙、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大化粪池、几棵不开花的树”等景象,以哀景抒哀情。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在文中体现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何价值?
【答案】巴金是一个敢于揭露“文革”罪恶,严于解剖自己,呼唤、讴歌人性的思想者。
作者以解剖自我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用真理和良心感染每一个人,警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
这种反省、自律精神已经不限于他本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扩展到广大的读者当中,唤醒着人们善良的天性和社会公德、公正的回归。
这种反省、自律精神过去需要,现在也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探讨人物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细节从其思想品质、理想追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探讨巴金在文中所体现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首先要根据文本概括出选文体现了巴金什么思想,然后再探讨其对于现实的意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哭小弟
宗璞
我面前摆着一张名片,是小弟前年出国考察时用的。
名片依旧,小弟却再也不能用它了。
小弟去了。
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
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
他刚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
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
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
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
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
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
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
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
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我长小弟三岁。
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
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
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
他站在山泉边,捧着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
”他高兴地叫道。
在泉水缓缓地流淌中,我们从小学、中学而大学,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学校。
毕业后就各奔前程了。
不知不觉间,听到人家称小弟为强度专家;不知不觉间,他担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将来。
这几年,父亲和我倒是常谈到,只要环境许可,小弟是会为国家做出点实际的事的。
却不料,本是最年幼的他,竟先我们而离去了。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
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
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像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等啊等啊,盼啊盼啊,我们知道病情不可逆转,只希望能延长时间,也许会有新的办法。
航空界从莫文祥同志起,还有空军领导同志都极关心他,各个方面包括医务界的朋友们也曾热情相助,我还往海外求医。
然而错过了治疗时机,药物再难奏效。
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要他“回陕西去”。
小弟说起这话时仍然面带笑容,毫不介意。
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他始终没有丧失生的愿望,他还没有累够。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他是积劳成疾,也是积郁成疾,他一天三段紧张地工作,参加各式各样的会议。
每有大型试验,他事先检查到每一个螺丝钉、每一块胶布。
小弟入医院前,正负责组织航空工业部系统的一个课题组,他任主任工程师。
他的一个同志写信给我说,1981年夏天,西安一带出奇的热,几乎所有的人晚上都到室外乘凉,只有“我们的老冯”坚持伏案看资料,“有一天晚上,我去他家汇报工作,得知他经常胃痛,有时从睡眠中痛醒,工作中有时会痛得大汗淋漓,挺一会儿,又接着做了。
天啊!
谁又知道这是癌症!
我只淡淡地说该上医院看看。
回想起来,我心里很内疚,我对不起老冯,也对不起您!
”
后来在弟妹的催促下,乘工作之便到西安检查,才做手术。
如果早一年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小弟还可以再为祖国工作20年!
他病危弥留的时间很长,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
他不甘心。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啊!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
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已经是迟开了,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这些天,读到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读到了《痛惜之余的愿望》,稍得安慰。
我盼“愿望”能成为事实。
我想需要“痛惜”的事应该是越来越少了。
小弟,我不哭!
(宗璞,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节)
1.“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啊!
”,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感叹像小弟这样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表达了作者对小弟以及像小弟一样的人的惋惜之情和深深的敬意。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与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情感,得出“感叹像小弟这样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表达了作者对小弟以及像小弟一样的人的惋惜之情和深深的敬意。
”其作用首先要考虑此段处在全文中的位置: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很容易得出本句话的作用的:
承上启下。
2.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一段中,就出现了七个“哭”字,简要分析这一连用七个“哭”字有何作用。
【答案】这一连几个“哭”字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把文章全面铺开,从哭小弟进而哭像小弟一样的同辈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感情流露的深层次理解。
要求学生把握关键词句即可。
3.文中两个画线的“不知不觉间”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是否可以换成“过了几年”“没过多久”等词语来修饰呢?
为什么?
【答案】不能。
“不知不觉间”,让人有一种感觉时间虽然流逝地很快,但小弟在工作上的进展更快。
由此,表达了姐姐对小弟的敬佩之情。
如果换成了“过了几年”“没过多久”等词汇就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首先做出“不能”的判断,然后再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
”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
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
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
“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
”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
妈叫住他,他嚷道:
“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
”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
“不报仇不算好看!
”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
“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
“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
”“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
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
”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
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
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
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
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
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
”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
”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
这小脑袋多好玩!
”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经济状况良好:
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
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
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治等。
【解析】题干问“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要求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关注的是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
作答时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如“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小哥俩有学上,“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说明家有书房,经常看戏,尊重孩子,注重教育等。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
‘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家里有厨子和后院,说明经济状况良好。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
”说明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治。
从文中小哥俩的言行看,小哥俩之间很友爱。
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案】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是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
首先看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的内容和特点,作者很高明地描写了一下院里的风光:
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让二乖见小猫前的情绪稍稍缓和一下。
而“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又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①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②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
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
③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
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
⑤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摩。
3.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答案】外貌憨态可掬;言行稚拙,爱模仿;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
【解析】题干问“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求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本题要求概括二乖天真可爱的具体表现,作答时可以通过二乖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
如“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可见外貌憨态可掬。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
‘不报仇不算好看!
’”“‘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
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二乖言行稚拙,爱模仿。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
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
这小脑袋多好玩!
’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这些都说明二乖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等。
4.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解析】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题干要求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抓住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文中作者文笔的清新,对儿童生活的熟悉、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
另外,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
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
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
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
他忘了。
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
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
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
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
张皇什么呢?
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
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
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
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
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
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
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
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
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
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
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
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
美味是什么味呢?
当他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