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263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263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263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120,a和b一定是互质数,所以,a和b可以是1和40,也可以是5和8。
当a和b是1和40时,所求的数是3×
1=3和3×
40=120;
当a和b是5和8时,所求的数是3×
5=15和3×
8=24。
练习二
1,求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
2,已知两个数的积是3072,最大公约数是16,求这两个数。
3,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3,最小公倍数是78,求这两个数的差。
例题3甲、乙、丙三人是朋友,他们每隔不同天数到图书馆去一次。
甲3天去一次,乙4天去一次,丙5天去一次。
有一天,他们三人恰好在图书馆相会,问至少再过多少天他们三人又在图书馆相会?
分析从第一次三人在图书馆相会到下一次再次相会,相隔的天数应该是3、4、5的最小公倍数。
因为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至少再过60天他们三人又在图书馆相会。
练习三
1,1路、2路和5路车都从东站发车,1路车每隔10分钟发一辆,2路车每隔15分钟发一辆,而5路车每隔20分钟发一辆。
当这三种路线的车同时发车后,至少要过多少分钟又这三种路线的车同时发车?
2,甲、乙、丙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在圆形跑道上跑步,甲跑一圈用120秒,乙跑一圈用80秒,丙跑一圈用100秒。
问:
再过多少时间三人第二次同时从起点出发?
3,五年级一班的同学每周一都要去看军属张爷爷,二班的同学每6天去看一次,三班的同学每两周去看一次。
如果“六一”儿童节三个班的同学同一天去看张爷爷,那么,再过多少天他们三个班的同学再次同一天去张爷爷家?
例题4一块砖长20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
要堆成正方体至少需要这样的砖头多少块?
分析把若干个长方体叠成正方体,它的棱长应是长方体长、宽、高的公倍数。
现在要求长方体砖块最少,它的棱长应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小公倍数,求出正方体棱长后,再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就能求出长方体砖的块数。
练习四
1,用长9厘米、宽6厘米、高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用这样的长方体多少块?
2,有200块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要把这些木块堆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2.7米、宽1.8分米、高1.5分米,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小块,不许有剩余,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多是多少分米?
例题5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4米,丙每秒跑2米,三人沿600米的环形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跑步,经过多少时间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分析甲跑一圈需要600÷
3=200秒,乙跑一圈需要600÷
4=150秒,丙跑一圈需要600÷
2=300秒。
要使三人再次从出发点一齐出发,经过的时间一定是200、150和300的最小公倍数。
200、150和300的最小公倍数是600,所以,经过600秒后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练习五
1,有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1分钟后第一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则1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
已知甲比乙快,求二人的速度。
2,一环形跑道长240米,甲、乙、丙从同一处同方向骑车而行,甲每秒行8米,乙每秒行6米,丙每秒行5米。
至少经过几分钟,三人再次从原出发点同时出发?
3,甲、乙、丙三人在一条长240米的跑道上来回跑步,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丙每秒跑3米。
若三人同时从一端出发,再经过多少时间三人又从此处同时出发?
第二十七周最小公倍数
(二)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比较独特。
当有些题中所求的数不正好是已知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部分”或“减少一部分”的方法,使问题转换成已知数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结果。
例题1有一个自然数,被10除余7,被7除余4,被4除余1。
这个自然数最小是多少?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假如把这个自然数增加3,所得的数就正好能被10、7和4这三个数整除,即10、7和4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减去3就能得到所求的数了。
[10,7,4]=140
140-3=137
即:
这个自然数最小是137。
1,学校六年级有若干个同学排队做操,如果3人一行余2人,7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
六年级最少多少人?
2,一个数能被3、5、7整除,但被11除余1。
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3,一袋糖,平均分给15个小朋友或20个小朋友后,最后都余下5块。
这袋糖至少有多少块?
例题2有一批水果,总数在1000个以内。
如果每24个装一箱,最后一箱差2个;
如果每28个装一箱,最后一箱还差2个;
如果每32个装一箱,最后一箱只有30个。
这批水果共有多少个?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批水果再增加2个后,每24个装一箱,每28个装一箱或每32个装一箱都能装整箱数,也就是说,只要把这批水果增加2个,就正好是24、28和32的公倍数。
我们可以先求出24、28和32的最小公倍数672,再根据“总数在1000以内”确定水果总数。
[24,28,32]=672
672-2=670(个)
这批水果共有670个。
1,一所学校的同学排队做操,排成14行、16行、18行都正好能成长方形,这所学校至少有多少人?
2,有一批乒乓球,总数在1000个以内。
4个装一袋、5个装一袋或6个、7个、8个装一袋最后都剩下一个。
这批乒乓球到底有多少个?
3,食堂买回一些油,用甲种桶装最后一桶少3千克,用乙种桶装最后一桶只装了半桶油,用丙种桶装最后一桶少7千克。
如果甲种桶每桶能装8千克,乙种桶每桶能装10千克,丙种桶每桶能装12千克,那么,食堂至少买回多少千克油?
例题3一盒围棋子,4颗4颗数多3颗,6颗6颗数多5颗,15颗15颗数多14颗,这盒棋子在150至200颗之间,问共有多少颗?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
这盒棋子只要增加1颗,就正好是4、6、15的公倍数。
换句话说,这盒棋子比4、6、15的最小公倍数少1。
我们可以先求4、6、15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根据“这盒棋子在150至200颗之间”这一条件找出这盒棋子数。
4、6、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
3-1=179颗,即这盒棋子共179颗。
1,有一批树苗,9棵一捆多7棵,10棵一捆多8棵,12棵一捆多10棵。
这批树苗数在150至200之间,求共有多少棵树苗。
2,五
(1)班的五十多位同学去大扫除,平均分成4组多2人,平均分成5组多3人。
请你算一算,五
(1)班有多少位同学?
3,有一批水果,每箱放30个则多20个,每箱放35个则少10个。
这批水果至少有多少个?
例题4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公路上,一共有37根电线杆,原来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50米,现在要改成每两根之间相距60米,除两端两根不需移动外,中途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分析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路长50×
(37-1)=1800米,从路的一端开始,是50和60的公倍数处的那一根就不必移动。
因为50和60的最小公倍数是300,所以,从第一根开始,每隔300米就有一根不必移动。
1800÷
300=6,就是6根不必移动。
去掉最后一根,中途共有5根不必移动。
1,插一排红旗共26面。
原来每两面之间的距离是4米,现在改为5米。
如果起点一面不移动,还可以有几面不移动?
2,一行小树苗,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90米。
原来每隔2米植一棵树,由于小树长大了,必须改为每隔5米植一棵。
如果两端不算,中间有几棵不必移动?
3,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环形跑道边每隔16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25面。
后来增加了一些彩旗,就把彩旗间隔缩短了,起点彩旗不动,重新插完后发现一共有5面彩旗没动。
现在彩旗的间隔是多少米?
例题5在一根长木棍上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做标记,分别将木棍平均分成了10等份、12等份和15等份。
如果沿这三种标记把木棍锯断,木棍总共被锯成多少段?
分析因为10、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设这根木棍长60厘米。
三种颜色的标记分别把木棍分成的小段长是60÷
10=厘米,60÷
12=5厘米,60÷
15=4厘米。
因为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所以红黄两种标记重复的地方有60÷
30-1=1处,另两种情况分别有2处和4处。
因此,木棍总共被锯成(10+12+15-2)-1-2-4=28段。
1,用红笔在一根木棍上做了三次记号,第一次把木棍分成12等份,第二次把棍分成15等份,第三次把木棍分成20等份,然后沿着这些红记号把木棍锯开,一共锯成多少小段?
2,父子二人在雪地散步,父亲在前,每步80厘米,儿子在后,每步60厘米。
在120米内一共留下多少个脚印?
3,在96米长的距离内挂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气球,绿气球每隔6米挂一个,黄气球每隔4米挂一个,。
如果绿气球和黄气球重叠的地方就改挂一个红气球,那么,除两端外,中间挂有多少个红气球?
第28周行程问题
(一)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
路程=速度×
时间。
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
2=64(千米)。
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
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
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
8就能得出。
32×
2÷
(56-48)=8(小时)
(56+48)×
8=832(千米)
答:
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
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
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
例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
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
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
3=21(千米)。
(40×
3-25×
2-7)÷
3=21(千米)
答:
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
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
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
(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都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
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
(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树?
例3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
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
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
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
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
(5-4)=15(千米)。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
(5-1)=60(千米)
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5小时。
15×
6=5(小时)
15÷
(5-4)=15(千米)
练习三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
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千米。
30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原路返回,在离家350千米处遇到小红。
小红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
上午11时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乙相遇。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车早上8点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10点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点,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分析与解答要求骑自行车的同学一共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他的速度和所行时间。
骑自行车同学的速度是每小时14千米,而他所行的时间就是甲、乙两队学生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
因此,用18÷
(4+5)=2小时,用这个时间和骑的同学的速度相乘就得到了他一共行的千米数。
练习四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
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东、西两村相距36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东西两村相向出发,3小时后,丙骑车从东村出发去追甲,结果三人同时在某地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求丙的速度。
3,两队同学同时从相距3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出发,一只鸽子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两队同学之间不断往返送信。
如果鸽子从同学们出发到相遇共飞行了30千米,而甲队同学比乙队同学每小时多走0.4千米,求两队同学的行走速度。
例5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分析从10时到下午1时共经过3小时,3小时里,甲、乙两车从相距112.5千米到又相距112.5千米,共行112.5×
2=225千米。
两车的速度和是225÷
3=75千米。
从早上8时到10时共经过2小时,2小时共行75×
2=150千米,因此,A、B两间的距离是150+112.5=262.5千米。
练习五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
2,快、慢两车早上6时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中午12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
继续行驶到14时,两车又相距170千米。
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匀速前进。
如果各人按原定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
如果两人各自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
(二)
本周的主要问题是“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速度差×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解答追及问题,一定要懂得运动快的物体之所以能追上运动慢的物体,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速度差。
抓住“追及的路程必须用速度差来追”这一道理,结合题中运动物体的地点、运动方向等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就可以正确解题。
例1中巴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
两车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方向开出,且中巴在前。
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中巴车?
分析原来小轿车落后于中巴车60千米,但由于小轿车的速度比中巴车快,每小时比中巴车多行84-60=24千米,也就是每小时小轿车能追中巴车24千米。
60÷
24=2.5小时,所以2.5小时后小轿车能追上中巴车。
(1)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去追赶前面30千米处的卡车,卡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
摩托车多长时间能够追上?
(2)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钟跑120米;
哥哥在后,每分钟跑140米。
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
(3)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6千米。
1小时后,乙也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20千米,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
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故障修车2小时。
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车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
汽车是在离甲地多远处修车的?
分析途中修车用了2小时,汽车就少行45×
2=90千米;
修车后,为了按时到达乙地,每小时必须多行30千米。
90千米里面包含有3个30千米,也就是说,再行3小时就能把修车少行的90千米行完。
因此,修车后再行(45+30)×
3=225千米就能到达乙地,汽车是在离甲地360-225=135千米处修车的。
(1)小王家离工厂3千米,他每天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上班,正好准时到工厂。
有一天,他出发几分钟后,因遇熟人停车2分钟,为了准时到厂,后面的路必须每分钟多行100米。
小王是在离工厂多远处遇到熟人的?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若每小时行36千米,8小时能到达。
这辆汽车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行驶一段时间后,因排队加油用去了15分钟。
为了能在8小时内到达乙地,加油后每小时必须多行7.2千米。
加油站离乙地多少千米?
(3)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6小时后能到达乙地。
汽车出发1小时后原路返回甲地取东西,然后立即从甲地出发。
为了能在原来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必须以每小时多少千米的速度驶向乙地?
例3甲、乙两人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同时、同地、同向步行出发。
走15分钟后甲返回原地取东西,而乙继续前进。
甲取东西用去5分钟的时间,然后改骑自行车以每分钟360米的速度追乙。
甲骑车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
分析当甲取了东西改骑自行车出发时,乙已行15+15+5=35分钟,行了60×
35=2100米。
甲骑车每分钟比乙步行多行(360-60)米,用2100米除以(360-60)米就得到甲骑车追上乙的时间。
(1)兄弟二人同时从家出发去学校,哥哥每分钟走80米,弟弟每分钟走60米。
出发10分钟钟后,哥哥返回家中取文具,然后立即骑车以每分钟310米的速度去追弟弟。
哥哥骑车几分钟追上弟弟?
(2)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出发0.5小时后,快车因故停下修车1.5小时。
修好车后,快车仍用原速前进,经过几小时才能追上慢车?
(3)甲、乙二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0个,乙每小时加工15个。
一天,乙比甲早工作2小时,到下午二人同时完成了加工任务。
他俩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例4甲骑车、乙跑步,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长4千米的环形公路同方向进行晨练。
出发后10分钟,甲便从乙身后追上了乙。
已知二人的速度和是每分钟700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出发10分钟后,甲从乙身后追上了乙,也就是10分钟内甲比乙多行了一圈。
因此,甲每分钟比乙多行4000÷
10=400米。
知道了二人的速度差是每分钟400米,速度和是每分钟700米,就能算出甲骑车的速度是(700+400)÷
2=550米,乙跑步的速度是700-550=150米。
(1)爸爸和小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在环形跑道上跑步。
爸爸每分钟跑150米,小明每分钟跑120米,如果跑道全长900米,问:
至少经营几分钟爸爸从小明身后追上小明?
(2)在3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4米。
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点在起跑线前多少米?
(3)环湖一周共400米,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甲过10分钟第一次从乙身后追上乙。
若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而行,只要2分钟二人就相遇。
求甲、乙的速度。
例5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100米、90米、75米。
甲在公路上A处,乙、丙在公路上B处,三人同时出发,甲与乙、丙相向而行。
甲和乙相遇3分钟后,甲和丙又相遇了。
求A、B之间的距离。
分析甲和乙相遇后,再过3分钟甲又能和丙相遇,说明甲和乙相遇时,乙比丙多行(100+75)×
3=525米。
而乙每分钟比丙多行90-75=15米,多行525米需要用525÷
15=35分钟。
35分钟甲和乙相遇,说明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0+90)×
35=6650米。
(1)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60米、80米、100米。
甲、乙二人在B地,丙在A地与甲、乙二人同时相向而行,丙和乙相遇后,又过2分钟和甲相遇。
求A、B两地的路程。
(2)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60米、80米、100米。
甲、乙二人从B地同时同向出发,丙从A地同时同向去追甲和乙。
丙追上甲后又经过10分钟才追上乙。
(3)A、B两地相距1800米,甲、乙二人从A地出发,丙同时从B地出发与甲、乙二人相向而行。
已知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60米、80米和100米,当乙和丙相遇时,甲落后于乙多少米?
第三十周 行 程 问 题(三)
很多稍复杂的应用题,运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困难,列方程解答就比较容易。
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的优点是可以使未知道的数直接参加运算,列方程时能充分利用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
因此,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用题中已知的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根据自己最熟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方便解题。
例1A、B两地相距259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8千米;
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每小时行42千米。
乙车开出几小时后和甲车相遇?
分析我们可以设乙车开出后X小时和甲车相遇。
相遇时,甲车共行了38×
(X+0.5)千米,乙车共行了42X千米,用两车行的路程和是259千米来列出方程,最后求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