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1629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读经纬网格图(图1),回答1—2题。

1.B点地理坐标为()

A.(10°S,170°E)B.(10°N,170°W)

C.(10°N,170°E)D.(10°S,170°W)

2.秋分日A、D两点一定相同的是()

A.区时B.地方时C.日期D.正午太阳高度

读甲、乙两幅图(图2),回答3—5题。

3.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读某区域图(图3),回答6~7题。

6.①国是世界上比较干旱的国家之一,

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该国利用多

雾的自然特点致力于发展“雾中取水”

的新技术。

该国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污染严重,大气凝结核多

B.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C.沿岸有暖流经过

D.沿岸有寒流经过

7.②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地的阻挡

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影响

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某地(32°N,117°E)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沿甲图相应的点作的地形剖面图(图4)。

读图回答8~9题。

8.O地的地形是()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

9.图中abcd四地,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A.aB.bC.cD.d

某旅游团于北京时间7月26日10:

13从合肥(32°N,117°E)出发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经过3小时24分到达虹桥车站(31°N,121°E),据此回答10~11题。

10.旅游团到达后,随即被安排在市区自由活动直到日落前在外滩集合,若忽略合肥、上海纬度的细微差距,旅游团这一天所经历的白昼时间和合肥相比()

A.-样长B.变长C.变短D.无法确定

11.旅游团在自由活动时想拍摄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为了保证拍摄效果,相机镜头要尽量避免正对太阳光,拍摄者将镜头避开的方位可能是()

A.西南、西北B.东南、东北C.东南、西北D.西南、东北

读甲、乙两地一月份同一天太阳高度变化图(图5),回答12~13题。

12.乙地的地理坐标最接近()

A.50°N、60°EB.50°N、120°W

C.50°S、60°ED.50°S、120°W

13.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关于地心对称B.关于地轴对称

C.关于赤道对称D.关于极点对称

 

图6为某月气温实测统计资料,图中甲乙分别为某城市最热月和最冷月最高温和最低温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城市可能是()

A.上海B.开普敦C.北京D.伦敦

15.关于该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最冷月均温小于零度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风力作用对地貌影响最大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7),箭头表示洋

流的分布位置和流向,回答16~17题。

16.①②③④四条洋流中,既是风海流又是寒流的

是()

A.①B.②

C.③D.④

17.①②③④四条洋流中,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印度洋沿赤道纵剖面图(图8),回答18~19题。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9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10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图示山体是水流沿断痕和节理侵蚀而成,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

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9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10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1.下列景观和图9地貌景观主要成因相似的是()

A.华山B.泰山C.富士山D.路南石林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图11),回答22~23题。

22.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B.cdC.deD.df

23.关于c→e代表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下侵蚀逐渐增强B.向两侧侵蚀逐渐增强

C.向下侵蚀先增强后减弱D.向两侧侵蚀先增强后减弱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

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

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24~25题。

24.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环境统一变化的过程

25.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26.(14分)读相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合肥市区、效区、近效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图12)。

材料二久住合肥市区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

夏季里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为了躲避酷暑,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城郊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材料三图13为合肥市区和郊区夏季午后热力环流剖面图,图14显示的是同区域0米与600米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

(1)图12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

(2)图13中热力环流的方向是(顺时针或逆时针),甲地是(市区或近郊农村),图13中①②(②④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的风向接近。

(3)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乡村、山区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

大树移栽进城,对改善城市环境固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争议,你认为此做法有何弊端?

 

27.(18分)铁路是城市之间的纽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客运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厦深铁路东起福建省厦门市,西到广东省深圳市。

规划里程约550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总投资约为300亿元。

是上海至深圳快速客运通道的一部分,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陕速客运通道中的“一纵”。

于2007年11月23日开工,预计在2011年底通车。

届时从深圳到厦门运行只需3小时。

材料三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分布示意图(图l5)。

(1)图15中A、B表示的铁路线分别是、。

厦深铁路联结了和三个经济特区;

(2)铁路B经过我国的主要自然带有、,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的地域分异规律;

(3)铁路B经过图16的地质构造区,应在(填甲、乙.或丙)建隧道,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4)分析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28.(18分)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地处世界著名大河一一黄河的入海口处,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总面积约为15.3万公项。

受黄河沉积作用,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地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黄河流域内,流水侵蚀最强的地形区是,其突出的地貌特征是____;

 

(2)图18中A处虽位于B处上游,但水量比B处大,试简述其原因。

 

(3)近一些年来,入海泥沙逐渐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4)比较图19中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的农田灌溉系统,分析宁夏平原农田灌溉系统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更有利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