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
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
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10.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11.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12.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3.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
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4.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5.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6.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7.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8.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便投入。
9.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这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10.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食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11.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12.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伙产出13.规模报酬:
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14.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15.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16.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17.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
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18.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19.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20.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伙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21.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22.经济利润:
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和经济利润相对的正常利润,通常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
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3.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24.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25.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26.平均成本也叫平均总成本,也即我们常说的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27.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28.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29.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30.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31.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32.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
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
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3.市场分为: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4.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5.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市场特征:
(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7.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
(1)政府垄断
(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4)自然垄断8.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产品具有差别性;
(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
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
9.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10.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11.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1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13.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4.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
15.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
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5.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6.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8.由于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9.私人物品的特征:
竞争性、排他性10.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11.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
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13.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
.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
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
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5.非生产要素包括:
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C+S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C+S+T10.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M-X)、C+I+G+(X-M)=C+S+T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
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
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
从公式Y=C+S可得:
S=Y-C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
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
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2.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3.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用现价计算的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4.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
5.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6.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7.三要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要素分解)8.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金属进步因素对机构及增长的贡献份额。
9.索罗余值:
GA=GY-GL-GK10.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矿长和收缩。
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GDP、就业、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够说明情况。
11.经济周期主要有三种类型:
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12.长周期又称长波周期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50-6-0年。
中周期又称为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8年左右。
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软周期,他的平均长度约为3-5年。
人们一般关注的都是中周期。
13.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分为:
古典性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14.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
扩张阶段又可以称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是扩张阶段的后期,紧缩阶段的最低点称为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称为峰顶。
15.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的状况、语气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16.在实际经济分析工作中,就可以把一系列经济指标划分为一直指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所谓一致性指标,也叫同步指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
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视为一致指标。
所谓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就属于先行指标。
所谓滞后性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能够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入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17.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
第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第三,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第四,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18.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19.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程式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2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要出尽“三个转变”:
一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1.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13.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要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14.增加财政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要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车股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支持建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多元投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1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支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冲抽支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支持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大力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支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支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16.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结合主体功能区的均衡想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17.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18.绩效评价是按某种确定的规则,绩效目标和指标进行的19.财政支出考评的内容和方法:
1,目的与原则2,内容与方法3,指标选择20.财政支出考评的目的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21.财政支出考评的的原则:
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科学规范原则22.财政支出考评的的内容:
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未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即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23.财政支出考评的方法:
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24.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25.绩效考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旅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政府收入的分类:
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3.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最小口径只包括税收、较大一些的是除税收之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这是最为常用的、再大一点的是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最大的是全部的政府收入4.财政集中度:
通俗地成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5.衡量宏观税负的不同口径,从小到大: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得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6.全部政府收入包括:
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收入7.税收是指公共机关依法强制收取的、对纳税人不附带直接汇报义务的课征。
8.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9.税制要素: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最为重要。
10.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可分为:
比例税率、固定税率、累进税率11.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流转税(主要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
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
从价税和从量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价内税和价外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
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
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12.流转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13.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14.财产税:
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15.资源税:
资源税、土地使用税16.行为税:
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17.从价税:
增值税、营业税18.从量税:
啤酒、汽油、柴油19.直接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20.间接税:
各种流转税21.中央税:
消费税、关税22.地方税:
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2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24.拉弗曲线:
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基本含义:
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25.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6.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27.税负转嫁的方式:
前转、后转、混转、消转、旁转、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