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0491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劳动力转移和自愿基础上,加快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逐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调整市场布局和结构,提高集散功能,增强辐射能力,让农民从延长产业链中得到更多好处。

2、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民收入的提高将主要依赖于农业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依赖于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只有这样,农民收入增长才会更持久。

3、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真正把“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政策和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狠抓粮食生产,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的直接土地直接收入。

1、粮食是弱质产业,政府必须给予必要的保护和扶持,要使农民在政策支持下从市场获得合理收益而积极种粮。

要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质量,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2、稳定和适当提高粮价,是保持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先决条件。

根据今年的市场调查,盟内市场玉米价格在1700元/吨,而周边地区的玉米价格均高于我们。

如赤峰地区玉米收购价格190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玉米收购价1880元/吨,山东省玉米平均价格为2013元/吨。

而进口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303.7美元/吨,合人民币2003元/吨;

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738元/吨。

由此得知,我盟的玉米销售价格相对偏低。

因此希望各级政府给予必要干预,广开渠道,引导粮食企业打开销路,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帮助农民销售粮食,真正让农民在这难得的好年景,增产又增收。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期待能给与会领导带来启发。

关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的新要求。

最近,区政协根据区委关于批转区政协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在张阿土主席和陆凤良副主席带领下,会同区农办、农林局、水产畜牧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金庭、甪直、木渎、东山、临湖、光福、横泾等镇以及金庭衙甪里碧螺春茶业专业合作社、甪直淞南村、木渎天平村、横泾上林村、东山蔬菜基地、临湖新南鱼场、光福花木协会等单位,就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行深入调研和开展专题协商。

通过调研与协商,我们在经济紧环境中看到了干劲和成效,看到了困难和问题,看到了思路和对策,更看到了信心和希望。

一、我区农民收入的情况和特点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富民强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扶农优惠政策,促进了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

据统计,全区共有128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11.41万户农村家庭、40.24万农民、农村劳动力24.111万个,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850元,比上年增加1180元,增长11.06%。

以镇为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列,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有9个镇(街道),即长桥、木渎、城南、光福、胥口、甪直、郭巷、越溪、横泾。

长桥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15630元,是全区最高。

金庭镇8964元,是全区最低。

以村为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列,128个村(社区)中59个村(社区)超过全区平均水平,69个村(社区)低于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是东山镇太湖村,人均20015元(主要是养殖太湖蟹收入),最低的是金庭镇衙甪里村,人均817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农业产业化纯收入、政策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含投资经营收入)四部分组成。

2008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工资性收入比重较大。

人均596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2.92%。

据统计,全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18.7万人,年人均工资12846元。

二是农业收入有所下降。

人均165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3.95%,比上年减少69元,减幅4%,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影响,白果、柑橘价格低、销售难、收入减,其他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稳定。

三是政策性收入基本持平。

人均66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59%,比上年减少10元,减幅1.53%。

四是财产性收入增幅较大。

人均356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11%,比上年人均增加1090元,增长43.99%。

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全区农民投资创业的人数比去年增加339人;

二是农民房屋租赁收入比上年增长35.18%;

三是农民组建各类股份合作社172家,入股农户人均分红1010元,比上年增长14.8%。

木渎镇2008年农民股份合作社分红达2380万元,平均每户分红3220元。

分红最高的香溪社区户均超过1.6万元,农民深得实惠。

五是农民收入不平衡性较大。

有46%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4%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近1.5倍。

二、当前农民增收的困难和趋势尽管区委、区政府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其他一些制约因素,农民增收仍面临很多困难,主要表现:

(一)思想观念保守。

农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种植,对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及新品引进不够积极。

部分农民认为祖祖辈辈搞农业,农业没啥新花样,固守传统老一套,对农业“四新技术”难以接受,对高效设施农业难以推进。

前几年有关镇、村利用政策和项目支持,建设了一批设施较好的蔬菜基地、水产基地、粮油基地、果品基地,但本地农民承包的积极性不高,只得包租给外地农民。

本地有些农民就业观念也比较陈旧,“小富即安”的心态较重,主动就业与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工作挑拣,拈轻怕重。

(二)农业增效困难。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弱化。

如东山、金庭等一些丘陵山地农田道路不通、沟系不全、灌溉不畅。

甪直等因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农田被各种建筑物隔离的现象随处可见,粮油作物的科学管理难以到位。

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先期的农业机械都已老化,更新速度和政策出台都很缓慢。

另一方面机械化配套程度偏低。

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粮食作物要向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而我区大部分稻区没有配套插秧机、收割机,部分地区中型拖拉机尚未配备,即使配备也是设施老化。

三是农业生产成本加大。

近年来,农资涨价,农业用工价格更是倍增,如种一亩水稻,前几年成本300400元即可,去年猛增到666元,以前复合肥每百斤为7080元,现在也要增至200元,以前一个人工1020元,现在涨到4050元,光福挖掘苗木一工就涨到120元。

(三)水产收入减少。

沿太湖地区农民收入主要靠围网养殖,而现在围网整治,面积减少近10万亩,这批农民收入直线下降。

且养殖品种单一,主要以河蟹、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为主。

面对外地低价大闸蟹和多品种水产的冲击,我区养殖业弊端日渐显现。

(四)就业技能较低。

农村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占54.8%;

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以下的占70%以上;

无就业技能,特别是拆除围网后,原从事养殖的人员就业无技能,择业余地小。

(五)社保还不完善。

我区农民社会保障虽已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低,失地老年人尚未进入社保,未失地老年人保障水平较低。

(六)土地政策制约。

集体经济和农民股份合作社发展的空间很小,主要受土地政策制约,集体投资建设厂房、集宿楼及综合用房没有土地指标。

由于种种原因,2009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难度仍然较大。

2009年农民收入总的趋向是:

1、农业效益有所下降。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弱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困难;

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农产品销售价格难以提高;

养殖业面积减幅较大,养殖业收入明显减少;

规模化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缓慢;

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农业成本还在增加。

2、工资性收入难以增加。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发展困难较多,二、三产业就业岗位减少,竞争压力加大,就业人员工资也难以增加。

3、房东经济有所回落。

由于企业关闭和压缩用工,外来务工人员减少,加上因建设需要农民房屋拆迁,预计房租要减收30%左右。

4、政策性收入维持现状。

由于各级财政收入增幅减少,原有农民保障水平只能维持现状。

5、农民分红有所增加。

2009年区委、区政府要求村村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已组建的可逐步提高分红水平。

物业股份合作社已建项目(包括“退二进三”项目)大部分已竣工可出租,可逐步增加分红金额。

三、增加我区农民收入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规定(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要求“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更需要我们正视危机、应对危机、转危为机、危中寻机;

更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创新思路,迎接挑战;

更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投资性收入和政策性收入。

为此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是:

“五个创新”、“五个增加”、“在三十个要上求突破”。

(一)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就是要将土地整合,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不断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建议:

1、要努力健全村(社区)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确保镇级农技服务人员按工作需要在职、在位、在编,有条件的村要配备专职农技员,形成服务网络。

2、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农副产品、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畜禽产品等专业市场,提高承载力,增强辐射力,扩大影响力。

3、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千方百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4、要加快土地流转速度。

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向规模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入股或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增加经济效益。

5、要延伸农业产业链。

通过统筹规划,培育新品,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努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6、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并加以改造;

对农业机械更新和配套给予资金补贴;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销售本地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的给予资金扶持。

(二)创新农村用地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试点方案中“建立土地资源增值收益共享机制”的要求,建议:

7、要认真贯彻落实吴委(2009)18号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加快建立土地资源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土地收入分配统筹机制,使农村和农民在土地增值中获得长期收益。

8、要创新用地制度,集体土地经批准上市拍卖后,大部分收益应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所有,留足农民的社会保障(城保与失地补偿)基金,让失地农民更有保障。

9、要真正实行留用地政策,留一定比例建设用地给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用于发展农民的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

10、要对事实上已经是建设用地建设的厂房,虽然没有审批手续,但应该允许翻建,以扩大资产总量和增加收入。

11、要以镇、村为单位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由资源变为资本和资产获取收益。

12、要积极组建拆迁农户的物业股份合作社,让住进公寓房的农民拥有出租房或出租资产,保障农民的长期收益。

同时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通知苏政发200913号文件精神,对农民个人实际出资(入股)的农民合作组织,其建造的“打工楼”等收入,比照个人房屋税收处理,按照综合税率5%征收相关税收,提高农民分红水平。

(三)创新农民就业机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3、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保障体系。

切实加强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建设和管理,确保协管员队伍专业化。

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及时传递就业信息。

14、要积极扶持企业在紧环境下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鼓励企业录用本地农民,并给予一定的用工补贴。

15、要努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16、要专门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层次,定期免费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还可与企业联系后,实行定向、定岗培训,使本地中青年农民都能掌握1-2门比较熟练的、层次较高的劳动技能。

17、要尽快对在我区企业工作仍参加农保的本地农民纳入城保。

在缴费比例上,个人缴纳8%,企业仍按农保缴费标准缴纳,其余部分由区镇两级共同负担。

18、要加快对被征地老年人员纳入社保体系,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19、要逐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一方面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增加门诊筹资额度。

另一方面政府也拿出部分资金与农民自筹资金配套,动员和吸引农民增加筹资额,解决普遍存在的门诊费用不足的问题,使农民病有所医。

(四)创新农民增收机制,增加农民投资性收入。

推进农村股份合作改革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20、要做大做强合作社。

以镇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共同参与,组建合作总(联)社,在发展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的同时,见缝插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资产、资本进行开发建设,使集体经济组织获得更大收益,农民获得更多分红。

21、要探索以镇为单位,镇村联动组建股份公司。

整合资源、资产和资本,从资产经营走向资本经营,参与城乡一体化开发,有条件的可以参股有知名品牌、有丰厚效益的国际、国内大公司,也可以联合收购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还可以创造条件争取上市,求得更大发展。

22、要以合作联社为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以品牌、资源、特色产业为纽带,加快建立合作社与公司的联结体,使我区农业产业“六个一”的合作社更加紧密联结,并与知名大公司挂钩合作,以销定产,以产促销,做大做强。

23、要努力提高合作社的运作质量和效益。

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精心运作,规范管理,不断增加合作社经济效益。

24、要认真探索村级行政与合作社分开,村和村改居的社区,应把行政管理同合作社经营分离,行政性、公益性开支由财政负担,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增加效益,提高农民的分红水平。

(五)创新农村补偿机制,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是我们的“命根子”,应当严格保护,这些土地目前尽管不能征地使用,但是子孙后代都要依靠它生存发展,同时这又为其他土地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和方便。

长年来由于这些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不多,农业的比较效益还是偏低。

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农民因没有征用土地,无法进入城保体系,达到退休年龄后的保障水平不高。

他们在为全区经济发展默默奉献,他们能否持续增收,是关系全区农民能否增收的大问题,也是关系能否体现社会公平的大问题。

25、要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积极向市政府呼吁,由市财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每年的财政收入和土地拍卖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充入补偿基金。

26、要积极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基地、培育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拓展销售渠道,打响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7、要深化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对部分失地和未失地的农民尽快纳入城保体系,政府在缴纳比例上适当补贴,加快农保向城保并轨的步伐。

28、要实施种植、养殖直补办法,对从事农作物生产的纯农户以产品为单位进行补贴。

29、要建立健全并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和农业保险,以缓解农民生产发展融资难和受灾后补损难的问题。

30、要积极鼓励扶持传统农业向三产农业发展,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以及农家乐,大力拓展农业旅游市场,积极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劳务等方式入股,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对农业旅游的投入和开发,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以上建议,供区政府领导决策时参考。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2004年,国家“三补一减”政策的实施,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农民素质不高、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障碍,农民增收任重而道远。

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我建议:

一、促进农民增收,应重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

农业生产应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进行,努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程度。

建议逐步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逐步建立农业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监测标准,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促进农民增收,应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农业科技意识。

建议成立以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和依托的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与高新农业产业示范中心,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的实施,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三、增加农民收入,应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以农户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

政府部门应对农业信息化提供支持,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加强信息指导,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以市或县农业技术部门为主,建立政府扶持、适当收费的网络,用于农业信息的普及和推广。

四、增加农民收入,应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

在保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补贴。

要不断探索创新支农信贷模式,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农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保证农民收入的长效性。

五、增加农民收入,应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要特别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就业指导服务。

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总体规划,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

提供地区间劳动力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外出就业。

加强对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的管理,加强对劳务合同、工资及福利的监督,确保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