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0481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文档格式.docx

条件:

1)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生产力和造船业的发展2.知识的进步,指南针3.地圆学说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时间支持国家探险家航线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西欧好望角14921498年西班牙哥伦布西欧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1497年葡萄牙达伽玛西欧好望角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15191522年西班牙麦哲伦环球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积极:

1)使世界有了联系;

2)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3)引发早期殖民扩张,增加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消极:

引发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

意大利(意大利北部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较早的地区之一);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1)定义:

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各国,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2)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

3)基础:

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宗教改革:

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的教派统称新教,与天主教和东正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派别。

第5课英国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的竭力鼓吹者,宣称国王作为上帝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他们迫害清教徒,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

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英国内战的简况:

1)1642年,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2)1644年,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取得内战以来首次大捷(马斯顿草原大捷);

3)1645年,“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彻底击败王军(纳西比战役);

4)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议会成立共和国;

5)1660年,查理二世回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1688年,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此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

1)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2)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

3)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意义:

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的背景:

1)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这场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

法国声势最大的原因:

1.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最为尖锐。

2.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

1)伏尔泰,著有哲学通信、哲学辞典、路易十四时代等,被誉为启蒙运动的“泰斗”。

他大胆抨击天主教会的繁琐哲学和教条主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2)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明确提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主张建立法制国家(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3)卢梭,著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尔等,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4)狄德罗,法国首部百科全书的主编,被视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

他反对君主独断专行,主张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批判君主专制:

启蒙思想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

宣扬自由和平等:

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但要“受法律支配”。

平等和自由,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启蒙运动的影响: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英国先后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盛行地方自治,民主意识较浓厚。

到18世纪中叶,各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阻碍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迅速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进程:

导火线: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过程:

1)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2)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任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

3)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该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转折;

5)1781年,康华里在约克镇率部投降,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6)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联邦制度的确立国家赢得独立。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根据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制度。

合众国宪法:

1787年5月9日,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的联邦制度。

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联邦制度确立的意义:

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8课法国大革命18世纪晚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不理朝政,听任王后和宠臣处理国事;

法国政府财政陷入崩溃状态;

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增加税收。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1789年,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按人数表决并进行政治改革,遭到国王拒绝。

三级会议的召开称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革命进程: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控制了国家政权;

2)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在法国实施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3)从1792年起,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英国等多次组织反法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巴黎人民多次起义,先后将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推上政治前台;

4)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开始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帝国:

1)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多次击败反法联军;

2)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而归;

3)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历史26年的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并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1)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3)“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4)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阶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5)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1)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利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3)1782年,詹姆斯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4)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它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1)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阶级关系变化;

3)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城市发展带来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现代货币信用制度兴起,金融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适应工业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国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出现了银行业日渐与工业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

工业革命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没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

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

法、德等国的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中,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工人运动兴起,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人物: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但它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得到的觉悟。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

2)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13课巴黎公社“三月十八日革命”的时间及结果:

1871年3月18日凌晨,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放手要塞,引发工人起义。

“三月十八日革命”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临时掌握政权。

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

1871年3月28日,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的失败:

从1871年4月开始,集中军事力量围剿公社,巴黎公社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最后被残酷镇压下去。

马克思总结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新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消灭阶级压迫、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领土扩张的方式、结果: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借助移民拓荒,以强占、购买和侵略等手段,最终成为一个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两洋国家”。

在领土扩张中,美国政府对土著印第安人采取了驱赶和杀戮政策。

“西进运动”美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1)19世纪初的英美战争刺激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

2)大量移民涌入以及城市地区人口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商业活动特别是对外贸易,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本,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

4)美国劳动力短缺,发明机器以便节省人力,比其他国家更加迫切。

美国工业革命的时间、地区、特点:

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展开。

初期以棉纺织等轻工业为主,主要仿制英国机器,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新机器。

南北战争的原因: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

经过:

1)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2)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扭转了战局;

3)1865年4月,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结束。

南北战争的影响:

南北战争的结果,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

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普鲁士道路:

德意志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处于邦国分立的状态,各邦实行封建农奴制度。

1807年10月,普鲁士首相施泰因发布十月敕令,废除农奴制度,标志着普鲁士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过渡。

1811年,调整敕令。

18081821年,普鲁士许多国有土地上的农户,被无偿赋予地产。

通过赎买的方法,他们还解除了封建义务。

这种农业资本主义化的方式,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

1862年,俾斯麦为首相,力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即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

三次王朝战争:

1864年到1870年,在俾斯麦的策划和指挥下,普鲁士连续发动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全部取得胜利。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宣告成立。

德国崛起的表现:

德国统一后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同时推行稳健的“均势外交”政策。

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彼得一世改革-封建性质原因:

17世纪的沙皇俄国同英、法等国相比,经济和社会处于落后状态。

1689年,彼得一世为使俄国强大起来,效法西欧国家,实行一系列改革。

作用:

1)进步性:

促进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加强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

2)局限性:

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不但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得到强化。

废除农奴制改革-资产阶级性质原因:

内因-俄国的资本主义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农奴制的压抑和束缚,发展缓慢。

到19世纪,没落腐朽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外因-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沙皇专制也面临空前的统治危机。

时间、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影响: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进步性);

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局限性)。

俄国的扩张:

沙皇俄国的历任统治者,都奉行领土扩张政策。

通过不断的侵略扩张,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俄国领土扩大了8倍多,成为一个横跨欧亚两洲,拥有广袤疆域的国家。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从锁国到被迫开关的重要史实:

1)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对内强化武士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军武力叩关,胁迫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即神奈川条约),结束了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

3)1858年,美国和日本幕府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例。

随后,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也仿效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将日本推到了半殖民地的边缘,使其面临慎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

1)倒幕维新运动(前提):

1868年1月,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新政府。

2)时间: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治,并开始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3)内容:

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

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同时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此外还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

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4)影响:

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的;

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

2)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

核心内容:

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电力时代到来了;

相关领域的变化:

1)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2)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

3)化学工业称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产生的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下,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出现了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中于一体的巨型企业。

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出现垄断。

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第19课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商品的对外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自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法国、德国紧随其后。

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

1)进入垄断时期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2)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

非洲是西方国家最早展开殖民活动的地方。

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列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他们采取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的方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英、俄、法、德、美、日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的世界殖民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