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03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docx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习题

Q:

核反应也可以按入射粒子的能量来分类,低能核反应:

入射粒子能量在()以下的;中能核反应:

入射粒子能量在()的反应;高能核反应:

入射粒子能量在()以下的;

A:

100MeV;100MeV~1GeV;1GeV

Q:

反应能Q应等于反应前后体系()之差(以能量为单位);

A:

总质量

Q:

对()的核反应称之为放能反应;对于Q<0称为吸能反应;

A:

Q>0

Q:

对于吸能反应而言,()称为核反应阈能Tth;

A:

能发生核反应的最小入射粒子动能Ta

Q:

为保持动量守恒,入射粒子的动能除了要供给被体系吸收的Q值外,还要提供(),显然,Ta必须()才能发生吸能反应;

A:

反应产物的动能;超过Q一定的数值

Q:

要使吸能反应能发生,入射粒子在L系中的动能Ta至少(),并定义为反应阈能Tth;

A:

等于(ma+mA)/mA×Q

Q:

单位时间内()应与()和Ns(单位面积内的靶核数Ns=ns)成正比,N=σINs;σ称为截面,其物理意义为(),其量给为(),常用单位为(),用b表示,1b=()m2=()cm2;还有毫巴(mb)和微巴(μb);

A:

入射粒子与靶核发生反应数N;I(单位时间的入射粒子数);一个入射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有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反应的概率;面积;巴;10-28;10-24

Q:

对于一定的入射粒子和靶核,往往存在若干反应道,()称为分截面,各种分截面之和称为总截面,它与分截面的关系为(),它表示产生各种反应的()

A:

各反应道的截面;σt=Σσi;总概率

Q:

核反应中的各种截面均与()有关,截面随()变化关系称为激发函数,即σ(E)-E的函数关系;与此函数相应的曲线为;

A:

入射粒子的能量;入射粒子能量的;激发曲线

Q:

核反应的产额为()与()之比,Y=N/I0;核反应的产额与()、()、()等有关,对靶体,不同深度处的()是不同的;

A:

入射粒子在靶体引起的核反应数;入射粒子数;反应截面;靶的厚度;组成;核反应截面

Q:

在没有外来粒子轰击下,原子核自行发生裂变的现象;自发裂变的一般表达式为(),在自发裂变的母核与裂变产物间的关系为(),即()守恒;

A:

X(Z,A)→Y1(Z1,A1)+Y2(Z2,A2);A=A1+A2;Z=Z1+Z2;粒子数

Q:

自发裂变能Qf,s,定义为()Qf,s=TY1(Z1,A1)+TY2(Z2,A2);

A:

两个裂变产物的动能之和,

Q:

由()可以导出:

Qf,s=M(Z,A)C2-[M(Z1,A1)+M(Z2,A2)]×C2;Qf,s=B(Z1,A1)+B(Z2,A2)-B(Z,A),式中B为结合能;

A:

能量守恒

Q:

自发裂变发生的条件(),即()

A:

Qf,s大于0;两裂变碎片的结合能大于裂变核的结合能;

Q:

裂变碎片是很不稳定的原子核,一方面碎片处于(),另一方面它们是(),所以自发裂变核又是一种();

A:

较高的激发态;远离β稳定线的丰中子而发射中子;很强的中子源

Q:

超钚元素的某些核素如Cm244、Bk249、Cf252、Fm255等()的性质,尤其以Cf252最为突出,1g的Cf252体积甚小于(),而每秒可发射()个中子;

A:

自发裂变;1cm3;2.31E12

Q:

当具有()的某粒子a轰击靶核A时,形成的复合核发生裂变,其过程记为A(a,f1)f2表示裂变,其中f1,f2代表()

A:

一定能量;裂变的裂变碎片;

Q:

当形成复合核时,复合核一般处于()态,其()时,那么核裂变就会立即发生;

A:

激发;激发能E*超过它的裂变位垒高度Eb

Q:

诱发裂变中,()是最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诱发裂变;

A:

中子诱发裂变;

Q:

诱发裂变的一般表达式为()

A:

n+X(Z,A)→X*(Z,A+1)→Y1(Z1,A1)+Y2(Z2,A2);

Q:

一般假定靶核是静止的,中子的动能为Tn;根据复合核激发能和裂变势垒的相对大小,可以分为()和()两种情况;

A:

热中子核裂变;阈能核裂变

Q:

裂变后现象是指裂变碎片的()及其(),如碎片的()、()、()、()等;

A:

各种性质;随后的衰变过程及产物;质量;能量;释放的中子;γ射线

Q:

原子核裂变后产生两个质量不同的碎片,它们受到()排斥而飞离出去,使得裂变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碎片的(),这两个碎片称为初级碎片;

A:

库仑;动能

Q:

初级碎片是很不稳定的原子核,一方面是由于碎片具有很高的激发能,另一方面它们是远A:

离β稳定线的丰中子核,因而能直接发射中子(通常发射()个中子);

1~3

Q:

发射中子后的碎片的激发能小于核子的平均结合能(8MeV)不足以发射核子,主要以()的形式退激;

发射γ光子

Q:

在上述过程中发射的中子和γ光子是在裂变后小于()的短时间内完成的,称为瞬发中子和瞬发γ光子;

A:

10-16s

Q:

发射中子后的碎片称为()

A:

次级碎片或称裂变的初级产物;

Q:

发射γ光子后初级产物仍是(),经过多次β衰变链,最后转变成()

A:

丰中子核;稳定的核素;

Q:

β衰变的半衰期一般是大于()s,相对于瞬发裂变中子和γ射线,这是慢过程;

A:

10-2

Q:

在连续β衰变过程中有些核素可能具有较高的激发能,其激发能超过中子结合能就有可能发射中子,这时发射的中子称为缓发中子(其产额占裂变中子数的()左右);

A:

1%

Q:

在二分裂情况下,碎片Y1、Y2的质量分布有两种情况()和();

A:

对称裂变;非对称裂变

Q:

对()的核素,质量对称为概率最大,称为对称裂变;()的核素其自发裂变和低激发能诱发裂变的碎片质量分布是非对称的,称为非对称裂变,随激发能的提高,非对称裂变向对称裂变过滤;

A:

Z≤84和Z≥100;90≤Z≤98

Q:

对于质量数在228~255的锕系元素,如铀233、钚239、锎252的非对称裂变后的碎片质量均有AH约为(),而且AH、AL互补,这说明AH=140的核特别容易形成,这是壳效应引起的;

A:

140

Q:

核裂变重碎片的质量平均数在AH≈140几乎不变,而轻碎片的则随()而改变;

A:

裂变核

Q:

裂变中子包含()和()(约点总数的1%)两部分;

A:

瞬发中子;缓发中子

Q:

辐射源按其产生来源分为()和();其中天然辐射对人类的照射占总剂量的()以上;其次是医学辐射,约占总剂量的();

A:

天然辐射源;人工辐射源;90%;4%

Q:

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基本上都是由()和()生产的,其基本原理是由反应堆产生的()和由加速器产生的()和()相互作用,通过(n,f)、(p,n)、(d,n)等各种核反应行到所需要的放射性同位素;

A:

反应堆;加速器;中子;带电粒子;靶材料

Q: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A:

医学;工业;农业和食品加工

Q:

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中,必须遵循(),首先确定应用的(),其次在进行辐射防护时要控制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周围公众的照射剂量(),实现辐射防护();

A:

辐射防护“三原则”;正当性;尽可能低;最优化

Q:

在使用密封源时,重点防护(),特别要加强放射源的()管理,防止();

A:

外照射;安全;丢失被盗

Q:

使用非密封源时,要防止()和(),要设置有效的();

A:

放射性物质泼洒造成表面污染;内照射;放射性“三废”处理设施

Q:

使用放射性装置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装置产生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特别要设置确实可靠的(),防止人员误照射;

A:

安全连锁装置

Q:

核燃料循环设施与核反应堆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的基本知识;

A:

铀矿勘探、开采与加工;铀化合物的转化;浓缩(富集)铀的生产;核燃料元(组)件制造;乏燃料储存、运输与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与核设施退役;核燃料加工、处理设计的核临界安全控制

Q:

辐射源是可以通过发射()或释放()而引起()的一切()或();

A:

电离辐射;放射性物质;辐射照射;物质;实体

Q:

从辐射源的来源分为()和()两种;

A:

天然辐射源;人工辐射源

Q:

天然辐射源主要来自()、()和();

A:

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

Q:

宇生放射性核素约()种,其中氚3、碳14、铍7和钠22的贡献较大;

A:

20

Q:

原生放射性核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另一类是(),如钾40,Rb87等;

A:

主要以铀系(以铀238为母核的放射性)、锕—铀系系(以铀235为母核的放射性)和钍系(以钍232为母核的放射性)三个系的一些核素;无衰变系列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Q:

原生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岩石、土壤、江河、湖海中,这些元素的浓度和分布随()不同而变化,其中,()的活度浓度最高;

A:

岩石构造的类型;花岗岩

Q:

土壤和岩石中所含的铀、钍、钾等元素,以()的活度浓度最高;

A:

钾40

Q:

人工辐射源主要有()、()和();

A:

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的辐射源;核试验落下灰;

Q:

反应堆正常运行时的主要辐射源是()和();

A:

γ辐射源;中子源;

Q:

铀235每次裂变大约有()的γ能量在衰变一秒后由裂变产物放出,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能量在()内放出,γ射线能量大部分在()以下,平均是()。

A:

6.65MeV;1000秒;2MeV;0.7MeV

Q:

裂变中子具有分布很宽的能量,从()一直到(),峰值位于(),平均能量约();反应堆的()相当大,是一个()中子源;

A:

eV级;18MeV;0.8MeV;2MeV;活性区(堆芯);体积;

Q:

裂变产物衰变时放出的中子,每次裂变放出的缓发中子只有(),而且能量较低;

A:

0.0158;

Q:

不论是堆内的辐射场还是堆外的引出束,都是γ射线和中子的混合场,不仅()高,()也高,中子场往往又是()、()与()的混合场。

A:

中子注量;γ辐射剂量;快中子;共振中子;热中子;

Q:

核燃料循环设施包括核燃料()、()、()和()等;在核燃料循环各个工序中,有可能受到各种射线照射,因而在辐射防护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A:

生产;加工;储存;后处理设施;

Q: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里或紧密的固结在覆盖层里并呈()的放射性物质。

A:

固体形态

Q:

密封源的种类很多,按活度的不确定度可分为()、()、()、()等;按用途可分为医疗用、工业照相(探伤)用、核仪表用、射线辐照用、放射性测井用、放射性测量及仪表刻度用等;

A:

检查源;工作源;参考源;标准源;

Q:

α放射源主要用于()、()和();常用的α放射性核素有()、()、()、()、()和();等;

A:

烟雾报警器;静电消除器;放射性避雷器等的离子发生器;210Po;238Pu;239Pu;241Am;235U;238U

Q:

常用的α放射源活度一般较低,一般在()Bq

A:

104~3.7×109

Q:

α粒子的能量一般低于(),在空气中的射程小于(),没有外照射的危险;绝大多数α核素属于();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源的()性能,防止将源丢失或被盗;没有使用价值的废源应按规定处理,不能随便拆开或扔掉。

A:

7MeV;6cm;极毒或高毒核素;密封;

Q:

β放射源主要用于()和()β,还可用作放射性测厚仪、皮肤科敷贴器和气相色谱仪的电子捕食器等;常用的β放射性核素有:

()等;

β活度测量;能量响应刻度时的参考源和工作源;3H、14C、58C0、60Co、63Ni、A:

85Kr、90Sr-90Y、147Pm和204Ti

Q:

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同样能量α粒子约强(),能量超过()的β粒子可穿透皮肤表层,故应考虑();

A:

100倍;70ke;Vβ外照射的防护

Q:

β粒子穿过周围物质量产生(),其()能力比β粒子强得多;在使用时不能忽视()的防护,即使是纯β发射体,也要注意减少轫致辐射的影响。

A:

轫致辐射;穿透;γ光子

Q:

屏蔽β作用应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