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438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漳州客家文化策划设计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就人口基础来看,全球大约有8,000万的客家人分布在五大洲的八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仅中国大陆地区就有6,858万的客家人,聚居地以赣、粤、闽三省交界的大三角区域为主,仅赣、粤、闽三省十市的客家人就占总人数的50%以上,形成客家人的大本营。

而由台湾客委会推动的客家人口调查,最新数字显示台湾地区的客家人口数大约有427万人,占2,300万总人口将近二成的比重,从比例上来看,客家人及客家文化对台湾确实具备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力。

同为客家子弟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出席「湖南长沙第五届国共论坛」开幕式时,以《用文化搭起两岸的第二座桥梁》为题发表谈话,明确地指出:

「两岸关系未来能否产生实质性的更大突破,关键就在文化平台上的沟通、往来与融合。

」顺此脉络思考,台湾客家在血统上源自于大陆客家原乡,拥有同根、同源、同宗、与同文的文化记忆,因此,客家文化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成为两岸同胞建立文化共识的开端以及重要支撑。

如何在系出同源的文化基础上,强化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形式的创新与合作的多元化,将是有效维系海峡两岸情感最重要的桥梁与枢纽。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也多次强调,要重点保护与发展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并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合作。

因此在过去数年间,由闽西南客家推动的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活动持续地加大加快进行,而由两岸民间客家团体自发性的相互参访与学术交流更是不曾间断,并透过寻根谒祖、学术交流、旅游观光、与商贸洽谈等交流形式,有效开启了两岸文化交流互动的契机。

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经济崛起,再加上年「北京奥运」与年「上海世博」的举办,中华文化逐渐跃上世界舞台。

同时间两岸关系冰融,亦有利于两岸加大彼

此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除了既有唇齿相依的经贸领域外,从各种条件来看,两岸由经贸交流扩大至文化交流的大时代与大趋势已经来临。

「客家文化」

海峡两岸经过长期广泛和深入的经贸交流,逐步发展成如今的利益共同体,但两岸关系却始终存在一个矛盾现象,亦即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两岸同胞在认同感上的差距缩小。

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如何缩小两岸同胞的认同感差距将构成一个重要的发展议题,而文化交流在其中势必会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也就是说,文化交流接下来将成为两岸关系有效持续发展的重点推动项目。

以现有两岸客家乃至全球客家近亿的族群数量基础,加上客家文化本身就拥有足够的文化深度以及丰富多元的民俗基础,选定「客家文化」作为交流载体,对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目标,明显具有深度与广度上的优势。

然而,客家民族经过不断迁徒的落地生根与时间催化,两岸客家早已发展出同中有异且各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大视野才能创造出大格局,唯有站在两岸客家文化的优势互补,以及共利共荣的制高点上,务实地推动客家文化广泛而深层的交流,才能真正获得两岸客家同胞的认同,并兼而扩大其文化交流的影响力至非客家族群。

以「客家文化」为试点,将有效推动两岸交流进入全新的层次。

两岸文化交流若能取得积极性的成果,并产生实际效用,亦有助于提升两岸人民的精神生活,这不仅对两岸和平发展有帮助,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也有莫大帮助。

因此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策略方向,应从单纯的交流迈向整合,让两岸的文化交流成果走进千家万户,落地生根,从而形成两岸的文化共同体,并藉此建构优秀的新中华客家文化,让两岸中国人携手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性的贡献。

为达此一目的,建构一个「立足两岸、面向国际」的客家文化交流机制,进而创造两岸文化交流的成功典范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藉由两岸过去在推动经贸园区上的成功发展经验,设立一个在地理上集中,可以有效发挥群聚效应的「世界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是一个极具创新且前瞻性的策略规划作法。

一旦此模式获得成功,便可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张两岸文化交流的主题与深度,有效带动两岸的文化与观光交流,并藉此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能见度,将中华文化的资源优势,逐步转换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在此使命下,实有必要将「世界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置,列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旗舰级计划,藉此启动客家文化的创意引擎,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列车。

三、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问题与机会

自从两岸恢复文化交流以来,交流人员和项目不断增加,交流层次亦逐步向上提升,两岸文化交流有逐渐迈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

年,福建省被「中国文化部」选定为对台文化交流的基地,因此透过闽台客家文化交流的现况与经验,可以有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机会,针对「问题」,可以进行交流作法的调整,针对「机会」,则可以规划创新的交流机制。

以下列出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现阶段面临的四个问题与三个机会:

问题1:

未设有专门的客家文化交流机构,交流频率与效率均有待提升

就目前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型式而言,民间团体扮演相当吃重的角色。

过去数年间由民间组织自发性推动的客家文化交流活动,相当地活跃与频繁,然而两岸文化交流的管道缺乏整合,对口单位以及程序的不畅通,加上文化交流报批手续的繁琐与效率低下,整体拖累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率与规模,大大限制了文化交流活动的成效。

因此,现阶段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推动瓶颈,就在于缺乏一个独立且专门处理客家事务的文化交流机构。

由于缺乏专门组织与专项资金,将使得客家文化交流的整体规模受到限制,连带使得交流的内容也普遍流于形式。

如何创新此部份的交流机制,将是两岸客家文化交流能否开创新局的重要关键!

问题2:

过份强调客家祖地与原乡的交流形式,无法开创更大范围的文化认同

两岸客家随着时间经过,早已演化出各具特色的多元客家文化,过份强调「客家祖地」与「血缘宗亲」的认同牌,只能吸引年龄层偏高的客家族群,且容易陷入文化传承的正统性争议。

即使诉求「文化消逝」的危机牌,也无法诱发两岸同胞的认同与感动。

此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其影响力明显只能局限于部份群体,实在无法成为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进步力量。

两岸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能单靠对客家文化的危机感来支撑与维系,更不能以传统的传承方式,延续客家的香火与命脉。

就像「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所展现的中华文化气度,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也应站在相同的制高点上,思考如何结合两岸客家的资源与优势,将原本就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的客家文化,推向全球的客家人、华人、乃至世界各国。

让客家文化主动迎向社会变迁,并寻求与世界接驳,以便获得生存与永续发展的空间与力量,当客家文化的国际能见度与吸引力愈高,就愈能促进两岸同胞对客家文化的理解与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家文化的流失与认同问题,两岸的文化交流也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问题3:

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资源过于分散,且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定位

由于缺乏整体的文化交流规划及强而有力的组织协调,客家主要聚集的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遂各自建构其客家的品牌与定位,且各自展开其对台的文化交流合作。

交流型式大同小异,大多是回乡省亲谒祖、探访亲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与恳亲大会等项目,彼此相互竞争,导致各地出现重复的客家文化基础建设与资源投入。

由于资源的投入并未有效形成规模的优势,因而上述的文化交流形式,都有其范围的局限性与时间的片断性,客家文化交流的范围无法有效扩大,效果也无法延伸与留存。

几乎等同于有办活动,彼此才有文化交流,没办活动,两岸的文化交流很容易就中断与冷却下来,文化的交流显得片面而无法获得持续性的效果。

问题4:

客家文化陷入世代断层的危机,年青人的认同度与参与度皆严重不足

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若不能诱发年青族群的认同与参与,便无法有效发挥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若无法有效解决客家文化的世代断层危机,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效果将因此产生严重的局限性与不可持续性。

同样的,客家人数可观的东南亚华侨,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与香港,也同样面临客家文化严重流失与断层的问题。

年青族群吸收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讯息交流速度快,且拥有更多的创新思考与活力。

若能在既有的两岸文化交流基础下,扩大举办「全球客家青年论坛」,多聆听来自全球客家年轻人的看法,主动提供他们参与客家文化推广与交流事务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从创造就业与创意生活的各种面向,提供足够的诱因,藉此提高年青族群主动参与客家文化推广与交流事务的意愿与动机。

一旦两岸客家年青族群能够长期参与,透过他们散播的影响力,自然能触发两岸同胞更加深层的客家文化认同,当参与的两岸客家青年为数众多,文化交流的棒子自然能够不断地承先启后。

机会1:

设立单一窗口式的文化交流组织,畅通两岸文化交流的管道与程序

若能建构一个常设型的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单位,就更能有效地整合散布两岸乃至全球的客家部门、社团、与组织,并藉此展开全方位且多领域的文化交流。

一个有创意的作法是,将两岸现有与客家文化交流及推广有关的各类客家民间社团组织全部集中起来,包括客家联谊会、客家协会、客家商会、客家文化促进会、客家崇正会、世界客属总会…等,令其有固定的场所从事客家文化交流活动的联络与协同工作,光地利与程序之便,就足以大大强化与增进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成效。

同样的机制亦能扩及全球客家的文化交流服务。

将所有的客家组织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形成以「客家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大型单位,所有进驻其中的客家组织,彼此可以就客家文化交流的推广与产业合作,进行政策协调、信息交流、资金筹措、市场开拓等中介与服务,并建立长期的对口交流机制,以及简化交流行政程序,使得彼此得以定员与定点,不断开展新的文化交流项目,彻底畅通两岸乃至全球客家文化的交流管道。

机会2:

结合两岸客家的文化优势与产业分工,将客家文化做大与做强

研究两岸客家历史已20多年的中国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副院长房学嘉明确指出了两岸客家文化发展的重点差异:

「中国的客家研究,大部分在探讨历史、文化源流;

而台湾的客家研究,则比较务实贴近于社会,接近于民生。

」两岸客家存在着历史与庶民文化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取向,此一差异也着实反映在两岸客家文化的资源优势上。

大陆拥有客家文化的资源与内需市场,台湾则拥有客家文化的创意与产业经验。

就如同两岸在经贸往来上的共利共荣,针对两岸「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也可沿用相同的合作模式与发展经验。

结合两岸彼此的客家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切割创意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销售、消费与体验等产业价值链,以「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两岸文化交流进入实质且有效的发展,同时达到将客家文化做大与做强的目标。

机会3:

扩大发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让两岸文化交流的成果深入千家万户

藉由现代商业运作理念的导入,以两岸客家文化为载体,透过商业化与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赋予客家文化交流的内在运行动力,藉此提高两岸民众接触、参与、与体验客家文化的管道与机会,「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将是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成果的最终体现。

也就是说,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与推广必须走出学术殿堂的研究,走向寻常百姓更感兴趣的题目,如饮食、服饰、音乐影视、艺术工艺、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生活产业。

然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市场与消费者,如何创造「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需与国际市场,以及培养两岸同胞建立文化消费与文化观光之习惯,将是「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得以有效发展的关键。

此外,藉由「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与壮大,也能吸引更多跨界人才的加入,经过彼此不断地互动、冲击、共鸣、与交集,客家文化的交流才能真正地被开启、扩大、创新、与传承,形成正向的交流效果循环,并藉以突破现有客家文化交流的困境,同时也为客家文化的传统产业赋予创新的新生命。

如此一来,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不仅能够延伸到年轻的一辈,同时也将开始深入两岸同胞的家庭,成为彼此生活型态的一部份。

将「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不仅能让两岸同胞透过生活上的参与及体验,深刻感受到两岸客家文化的创意魅力,也能够透过与其它国家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拓展两岸乃至全球客家文化的视野。

第二章、客家文化创意产业

一、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简介

卓越的人文精神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正是客家民族千百年来迁徙发展并保持强大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根本所在。

对于客家族群而言,如何发展风格独特的「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是未来客家得以永续发展的关键,唯有深入了解客家文化背后所隐含的源由、民俗风情、信仰…等各方面的文化特质与精神,才能从中寻找并汲取出「创意」的灵感。

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就在于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利用「创意」作媒介,将原创性与变化性带入具有悠久丰富内涵的文化,使其发挥产业的功能。

亦即,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创意」为核心,运用商业化的手段将传统文化产业予以重新包装、生产、与销售的活动,这种创造产值的活动改变了过去要有实体才能生产与制造的概念,这种创造附加价值的特殊生产方式,对深具文化意涵的客家文化来说,提供了产业无限发展的潜力。

文化创意产业不只是一个专业,文化、创意、与产业有如「三位一体」,文化与创意只是星星之火,只有整合才能形成燎原的产业。

「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质,关键应该在于「客家文化创意」,而不是「产业」。

创造产业活动相当简单,但如何将客家文化的深度内涵融入产业活动当中,则需要相当敏锐的文化触觉与高度的创造力。

在未来推动两岸合作的「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时,必须深思如何将具创意性的客家文化带入产业当中,让产品自己诉说美丽动人的故事,以及创作出足以吸引大众眼光的创意作品,避免创造出欠缺客家文化的深沈内涵,而只是盛行于客家区域的产业活动。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精致生活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呈现美感,掳获人心,让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产业。

若能有效地结合客家文化、体验经济、与美感基础,让文化与产业透过创意的结合,更加地生活化,就能创造以美感为基础的「客家文化创意产业」。

藉由这样的结合,不只能带来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有助于两岸同胞对于客家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在全球化的脚步下,让客家文化与社会发展接轨,将传统的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创新的理念,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出路,开创全新的「客家文化创意产业」。

二、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机会与挑战

两岸客家同胞的人口数量基础雄厚,且各自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何将客家文化透过「创意」变成「生意」,将是「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

客家文化的产业创新与升级,理应在客家文化与生活所自然孕育的产业基础上,导入现代化的商业管理与营销技术,如此不仅能在经济面获益,更可兼收传承客家文化与历史,以及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认同的功效。

1、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之范围

在谈及「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机会与三个挑战前,有必要先就「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与内容做一适当的界定。

本企划拟以文化创意产业由核心至周边的产业同心圆效应进行分类,并以此作为后续论及「世界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之基础。

第一层:

文化艺术核心产业

  1、纯艺术创作及相关活动

  2、精致(扶植性)艺术产业,如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数位艺术、工艺业等

第二层:

设计产业(依文化与创意之运用方式分类)

  1、(传统)产业之创意设计

工业设计、商业设计、时尚设计、环境设计(建筑、景观)、家具设计…

2、主流(商业)文化产业

音乐、广播及电视、广告、电影、出版(动漫产业…等)

  3、新兴数码内容产业

电子出版、软件与信息服务(2D/3D/4D动画、在线游戏、软件、数码学习、数码音乐、数码广播、数码典藏…等)

第三层:

创意生活产业

  1、地方文化特色产业:

餐饮小吃、创意农业…等

  2、运动休闲产业

  3、观光旅游产业

第四层:

创意支持与外围创意产业

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策展专业、展演经纪、活动规划、出版行销、广告企画、流行文化包装…等

2、产业发展的三个机会与三个挑战

目前海峡两岸均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计划,加上两岸政府也大力推展客家文化的扎根工作,因此各类的客家文化基础建设,如地方的客家文化馆、客家博物馆、与客家文化生态园等文化观光资源,相继在这几年间规划设立;

有关两岸客家文化的学术交流研究、客家节庆与文化推广活动也相继展开;

甚至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也相继在北京、上海、深圳、与台北扩大举办;

两岸共同的努力与作为,无形中已为「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厚实与稳固的基础。

即便如此,「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不免要面临三个机会与三个挑战。

《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三大机会

三大挑战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具高增长的潜力

   →让两岸客家文创产业有大展身手机会

面向国际,发展客家特色的创意经济

   →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华客家文化的精彩

创造就业的磁吸效应,吸引人才投效

   →让两岸人才都能参与客家文化的茁壮

挑战1:

如何将文创微型经济发展成大品牌?

   →中小企业资源不足,如何作大与作强

挑战2:

如何兼顾客家文化精神与商业运作?

   →避免过度消费文化与创意的产业活动

挑战3:

如何创造产业愿景与吸引人才加入?

   →梦不够大,机会不够多,人才就不来

海峡两岸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增长潜力皆位居高成长期

因应世界经济与社会趋势的变迁,包括经济与文化成熟发展的文化大国,如美国、英国、与日本,以及新兴亚洲国家与地区,如中国、台湾、与韩国等,都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国家经济成长与产业升级的能量,以及在城市营销上所能创造的高附加价值,因此无不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是国家与地区的重点政策计划推行。

从数据上来看,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国内GDP的18%至25%,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产业领域的公司。

亚洲的日本,如今透过动画与游戏产业,在全世界展现了强大的文化渗透力;

而南韩则在亚洲金融风暴后浴火重生,催生了强大的内容产业,韩流旋风席卷亚洲。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的年平均成长率高达7.73%,较同期GDP年平均成长率3.7%来得要高,官方也估计,未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将占到半导体业产值的三分之二,金额高达1兆1,600亿元。

而台北市则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重镇,汇聚了全台的创意人才。

台北市每5家企业中就有2家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事业;

台北市全部产业的总营业额中有十分之一是来自于文化创意产业;

在台北市每10位工作者中就有1位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

全台每10家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企业就有3家是设立在台北市;

甚至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总营业额为5,688.8亿元,台北市总营业额即高达3,431.5亿元,占全台的60.32%。

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惊人。

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包括已连续举办四届的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连续举办六届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及连续举办三届的厦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

从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统计数据﹙参考下页附录﹚就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潜力,不论是促成签约及合作个案数、签约总金额,还是参观人数,都可看出极为陡峭的成长曲线。

从以上各国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文化创意产业真的是一门值得发展的好生意!

也就是说,若能有效促成两岸「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合作,加上全球客家庞大的基础消费人口与实力,所带动的产值贡献与产业板块的增长,以及因此衍生的两岸文化交流效果,将有惊人的成长曲线可期!

附录: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成果统计】

1、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届别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举办年份

签约及合作个案数

184个

220个

292个

322个

签约总金额(美元)

37.63亿

38.27亿

46.80亿

55.20亿

系列活动

50余场

100余场

参观人数

20万人

26万人

31万人

43万人

2、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

第五届

第六届

成交金额(人民币)

275.40亿

207.25亿

702.32亿

877.62亿

47.7万

96.77万

185.08万

268.79万

351万

参展企业家数

700

1,505

1,639

1,687

1,708

海外买家

>

15000名

专业观众

3,012人

3.8万人

5.36万人

5.68万人

主会场展馆

9个

8个

分会场数量

6个

17个

24个

30个

35个

注:

第六届文博会于年5月14日至17日盛大举办,相关统计资料未完整公布

3、厦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签约总金额(人民币)

58.72亿

8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