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19381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之案例分析36Word下载.docx

(3)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5)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3题:

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槽罐车和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槽罐车被撞坏解体的槽罐技术设计存在缺陷

C.对于货车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的认识

E.抢险小组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A

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槽罐车和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第4题:

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该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重伤事故

D.一般死亡事故

E.从业伤亡事故

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有关条文解释,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是特别重大事故,该起事故是由于运输危险物质的车辆相撞发生交通事故,继而导致氯气泄漏,造成附近村民30人死亡的事故,起因还是车辆相撞,应该是一起交通事故,所以符合特别重大事故的条件。

第5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案例描述,应追究()刑事责任。

A.槽罐车驾驶员甲

B.货车驾驶员乙

C.附近村民

D.村里主要负责人

E.应急救援组

本案例中,槽罐车驾驶员甲作为唯一交通事故幸存者,有责任报警通知相关部门,但是他却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迅速逃离事故现场,所以应追究槽罐车驾驶员甲刑事责任。

第6题:

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A.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材料

B.事故应急救援处理

C.慰问抢险救援成员

D.寻访驾驶员甲

E.通过媒体报告事故的调查进度

ABD

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事故现场处理;

(2)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

(3)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①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②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4)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5)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及事故现场图绘制。

第7题: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以定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A.中毒死亡的人员丧葬费用和歇工费用

B.受伤住院治疗的补助和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D.事故赔偿、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有效经济支出

ABCD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助费用、歇工费用。

(2)善后处理费用。

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第8题:

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单位需要具备()。

A.运输资质认定

B.驾驶员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

C.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D.一般清洗和洗漱用具

E.化学用品运输许可证

ABC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

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

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案例二]

2010年11月13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

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硝基苯精制岗位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汽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

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他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

双苯厂没有制定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吉化分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林石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其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4题为单选题,5~8题为多选题):

第9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实行的是()

A.抽检制度

B.监督制度

C.审批制度

D.代管制度

E.审查制度

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第七条规定: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

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10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1

B.2

C.3

D.4

E.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

第11题: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备案。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省级人民政府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12题:

该事故如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等级是()

B.特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较大事故

E.一般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13题:

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A.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B.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C.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D.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E.牧场、养殖场、野生动物园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3)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

(4)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

(5)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

第14题:

本案例中,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

B.同时制造

C.同时施工

D.同时通过检测检验

E.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CE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15题:

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B.交通营运单位

C.供电单位

D.矿山

E.建筑施工单位

ADE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设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第16题: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应当(),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A.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C.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抢救伤员

D.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E.先保护重要的物资设备,后救护遇难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一)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5题是单选题,6~8题是多选题,请将正确选项代码填写到题干括号内。

第17题: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第18题:

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特大事故调查组的任务包括()。

第19题:

第20题:

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该事故属于()事故。

A.特别重大

B.重大死亡

C.重伤

D.一般死亡

E.从业伤亡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B.驾驶员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

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

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

项目于2009年1月开工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

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出。

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有大量蒸汽喷出。

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

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

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

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壁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

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

第25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B

通用的事故分级的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下列四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以上规定中的“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该起事故死亡4人,故B选项正确。

第26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物体打击

B.灼伤

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火灾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放射线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

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

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

B选项符合题意。

第27题: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熔炼炉烟气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3.2.1,事故的直接原因指: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

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

D和E选项在文中未被提到。

该起事故是由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引起的,属于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故C选项符合题意。

第28题:

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ACD

A选项,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可能会引起尘肺。

C选项,生产过程中的铜可能会导致重金属中毒。

D选项,高温为异常气象条件,属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第29题:

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

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

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

第30题:

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

A.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

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

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

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

E.A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BD

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

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

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

第31题:

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

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

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

D.应急处置程序

E.人员清点程序

CD

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

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

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

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

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

地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