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90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2014年《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其市城乡结合部炼油厂组织安全检查时,发现该厂运行中的管线支撑和吊架变形严重,有可能发生管线断裂破损,柴油泄漏事故。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该隐患属于()。

A.一般事故隐患 B.较大事故隐患C.重大事故隐患 D.特大事故隐患

【答案】A【解析】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某省2003年度发生不期望的机械事件共计6600起,依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断,该省在2003年度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的轻伤事故数是()起。

A.20B.580 C.1060 D.6000

【答案】B【解析】依据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

29:

300,也就是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题目中事故总数为6600起,则轻伤事故为580起。

3.选矿厂振动筛分机是利用多孔工作面的振动将松散物料按颗粒大小分为多种粒级的分级设备。

要提高振动的筛分效果,需要提高筛面的振幅和频率,随之带来的是高振动强度对设备设施、人和环境造成伤害,为防止这种伤害,该厂应当优先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增加操作人员防护用品B.减少振动筛运行时间C.增加振动筛维修保养频次 D.进行振动筛减振设计

【答案】B【解析】为防止选矿厂振动筛分机产生的振动从而造成的危害,最直接的措施是减少振动筛运行时间来达到减少伤害的效果。

4.为了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某企业根据甲、乙、丙三位职工的从业经验和能力等综合因素分析,对三位职工岗位进行了重新调整,这种调整,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

A.整分合原则 B.能级原则 C.3E原则 D.激励原则

【答案】B【解析】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3E原则:

针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激励原则: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某市一金属矿山企业发生一起严重透水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求该市所有金属矿山企业一律停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经安全评估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该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

A.动态相关原则 B.监督原则 C.行为原则 D.能级原则

【答案】B【解析】监督原则:

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6.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创建安全班组达标活动,旨在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张某担任该企业班组长多年,具有丰富的基层安全管理经验。

张某发现在班组内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职工往往具有感情冲动等性格特征,依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针对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员可采取的安全改进措施是()。

A.遵章办事,违者严罚 B.重新培训,更换岗位C.加强教育,重点监护 D.加强现场安全警示及提示

【答案】C【解析】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7.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五要素,并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

下列描述事故发生五要素的选项中,正确的顺序和内容是()。

A.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能量意外释放、事故、伤害

B.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C.人的缺点、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D.遗传及社会因素、人的缺点、屏蔽失效、事故、伤害

【答案】B【解析】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要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8.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安委办[2014]7号),2014年“全国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

A.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B.坚守安全红线、坚持科学发展C.落实安全责任、保证科学发展 D.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

【答案】A【解析】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动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集中开展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红线”意识,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曝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快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监督时间逻辑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

下列属于事前监督管理的是()。

A.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B.审批安全生产许可证

C.监察事故责任追究情况 D.监察特殊工种的作业

【答案】B 【解析】事前监督管理是指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等。

选项A.D属于事中的监督管理。

选项C属于事后的监督管理。

10.某地下金属矿山企业建立了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的完好率进行了监督检查。

该种监督方式属于()。

A.事前监督管理 B.事中行为监察 C.事中技术监察 D.事后监督管理

【答案】C【解析】事中的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

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

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11.我国对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的单位实施资质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实施定期检验和注册登记。

上述要求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式中的()。

A.设备准用和监督检查制度 B.市场准入和监督检查制度C.市场准人和设备准用制度D.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制度

【答案】C【解析】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包括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行政许可制度就是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是对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的单位实施资格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对在用的特种设备通过实施定期检验,注册登记,施行准用制度。

12.某化工企业在进行原料储罐检修时,需办理受限空问内动火作业许可。

在办理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是()。

A.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B.温度、有毒气体溶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D.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溶度、氧气含量

【答案】D 【解析】动火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

进入有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相关手续,执行有限空间和高处作业的相关规定。

受限空间的可燃、有毒、易爆介质气体浓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13.某矿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扩建,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6号),以该矿山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对该扩建项目进行的安全评价是()。

A.安全预评价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验收评价

【答案】A【解析】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

(1)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14.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一火电厂新建液氨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

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辩识过程中产生分歧。

下列关于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氨是烟气脱硫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B.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液氨也称为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解析】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制冷剂。

直接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液氨无色,强碱性,极易挥发的气体,具有刺激气味。

15.某石化企业组织有关安全技术人员对运行中的催化裂化装置存在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隐患进行安全评价。

按照安全评价实施的阶段分类,本次安全评价属于()。

A.消防现状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答案】B【解析】安全现状评价: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

16.某建筑施工单位在起重机检修过程中,检修工具从高处坠落,砸中一名在起重机下方作业的建筑工人,导致该工人重伤。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事故类别属于()。

A.高处坠落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物体打击

【答案】C 【解析】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

17.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等单元进行系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防火间距”危害因素的辨识属于()单元的辨识。

A.厂址 B.总平面布置 C.道路及运输 D.建(构)筑物

【答案】B【解析】总平面布置的辨识是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危害因素。

18.某物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