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859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41年(民国三十年),区改乡镇,此地为新究制保公所。

建国后,杨集仍设为区,灌涨设为乡,1956年撤去杨集区,1961年恢复杨集区,灌涨为小公社,1962年撤杨集区,划分王店、灌涨两个公社,1984年机构改革,改社为乡。

1998年5月灌涨成为建制镇至今。

灌涨镇属内乡县,辖灌涨、杨集、后马、前马、周岗、街北、魏庄、刘营、岗头、水田、杨寨、杨洼、杨岗、前楼、寺洼、刘岗、宋营、李营、山底、胡刘、屈营、郭营、杨营、前湾、陈营25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274个村民小组。

镇域总面积116km2。

镇域总人口52499人,人口密度453人/km2,其中农业人口47977人,非农业人口4522人。

2008年全镇的常住人口中,18岁以下的人口为10433人,占19.87%;

18-35岁的人口为15620人,占29.75%;

35-60岁的人口为19672人,占37.47%;

60岁以上的人口为6774人,占12.91%。

2008年全镇的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819人,占64.42%;

女性为18680人,占35.58%。

性别比为181:

100(以女性为100)。

1.3、社会经济概况

灌涨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州名镇、工业强镇、生猪产业大镇”的工作目标,牢牢抓住“办厂、养猪、种烟、修街”四项经济重点工作,组织和带领全镇干群,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全力突破,为经济发展打下来为坚实基础。

2006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星级集镇、50强乡镇、集镇规划与实施先进乡镇。

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5479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662元,比2007年增长7.1%;

按三次产业分,三次产业比重为46:

37:

17。

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068万元,工业总产值1463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36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000万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

灌涨镇域有耕地面积8.87万亩,主要为默河冲积平原区,地肥水足,物产丰富。

经济以农业为主,灌涨镇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辅以豆类;

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烟叶、胡桑、小辣椒、花生、芝麻为主;

蔬菜类主要是萝卜、白菜、西瓜、荀瓜、黄瓜、冬瓜等,尤以烟叶、棉花、胡桑、小辣椒为主。

以畜牧养殖业为龙头的牧原养殖公司发展迅猛,养殖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年出栏生猪50万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实现税收200多万元。

灌涨镇招引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近3625元。

灌涨镇内现有龙大牧原肉制品厂、乌克化工厂、冶金厂、机械加工厂、新型建材厂、光电设备厂、饲料加工厂等,其中以龙大牧原、新型建材为主,乡镇企业初步呈现了“龙头导向、系列开发、小区经营、规模发展”的新格局。

工业形成了六大系列,即生物化工、饲料加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冶金辅料等。

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全镇每年劳务收入1亿元以上。

灌涨镇交通便利,312国道横穿过镇域,从镇区中间经过;

灌二公路、灌罗公路南北贯穿镇域,连接邓州市和西峡县。

灌涨镇现有3.5万伏变电站1座,该站10千伏出线对灌涨镇以及周边乡镇部分农村实行供电。

文化设施较为贫乏。

灌涨镇有高中一所,初中3所,小学25所。

灌涨镇有卫生院1处,诊所、村办卫生所44处。

灌涨镇区主要围绕312国道两侧带状分布,以灌二线改造为契机沿灌二公路两侧发展,基本上形成了目前镇区“三纵三横”的格局,建成区面积0.78平方公里。

镇区人口9600人,包括邻近小刘家、闹庄、椿树园等自然村人口。

第二章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及目标

2.1、规划背景

2.1.1宏观经济背景

和谐中国,理应是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

谋求中国和谐,当然离不开区域和谐。

中国经济地理版图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已由传统的沿海、内地两大块,细化为目前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政策区域。

当前,各区域都有一个共同心愿:

扭转“东富西贫,南强北弱”的不均衡局面,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中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继启动实施以来,四大经济板块各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亮点纷呈:

西部在西进劲曲中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由传统资源时代向产业时代挺进,普遍驶入加速增长的轨道;

中部6省承接和对接产业梯度转移,在承东启西中谋求崛起,意欲挥别“不东不西”的尴尬;

东北3省则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昭示出“老工业巨人”重振雄风的气概;

东部更是志在将“率先发展”进行到底,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演绎出凤凰浴火重生的新版传奇。

2.1.2城市化进程的背景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尽管具体看法还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比较公认的标准是:

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算基本上实现城市化。

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比1982年提高了23.8个百分点,二十五年间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城镇化仍将保持年均0.8-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

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4年,全国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88.8%,燃气普及率81.6%,污水处理率45.7%,人均公共绿地7.4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理率52.1%,人均住宅面积提高到24.9平方米。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城镇化水平超过30%,即进入快速增长期。

目前南阳的城镇化率已经上升到26%,比1998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是1994年撤地设市时的两倍。

目前的城市化步伐,虽然比改革开放之前有所增大,但是与加快实现城市化的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大差距,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样远远不能适应,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小城镇发展的步伐。

但现实是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要求新的规划对其调整、完善。

2.1.3行政区划调整与小城镇规模扩张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形成了“撤区并乡”的局面,客观结果是进一步减少了乡镇数目,提高乡镇的人口规模,减少了行政管理层次。

最近几年,全国开始了“撤乡并镇,机构改革”,实际是新一轮的减少乡镇数目,提高乡镇人口规模的行政管理层次的调整。

经过这一轮调整,乡镇职能更加突出,综合性更强,规模、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为了生存聚集到大城市,造成大城市的环境、交通、住房、治安、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我国目前大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

基于以上的各种矛盾,把过剩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其附近的中小城镇,这样既使农民与原来居住的环境有一种情感外,又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乡镇企业及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势必会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随之扩张。

2.1.4灌涨镇发展的背景

21世纪区域和城镇发展的战略思想与20世纪有着根本性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全方位地影响着区域与城镇发展的深层次指导思想。

指导新世纪灌涨城镇发展的新的总体规划,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发展集约高效的城镇经济以支撑城镇的建设。

由于内乡县新一轮总规对内乡县重新定位,城市框架拉大,产业聚居区的形成,对灌涨镇的影响比较大。

新一轮总规把灌涨镇纳入县城规划控制区,产业聚居区一直扩展到默河,距离灌涨镇区不足两公里。

在这些新的条件影响下,灌涨镇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出一定调整,以应对面临的新形势。

灌涨城镇建设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城镇规模较小,在不少方面存在着与灌涨的城镇地位不相称之处,并已影响到城镇运行的效率。

新一轮灌涨镇的城镇总体规划,应转变观念,提高城镇建设标准,提高城镇运行的效率,促进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建设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小城镇数量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如今进入了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高质量的小城镇就是相对地集中人口,调整乡镇企业的布局,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到小城镇,加快乡镇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

灌涨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州名镇、工业强镇、生猪产业大镇”的工作目标,牢牢抓住“办厂、养猪、种烟、修街”四项经济重点工作,组织和带领全镇干群,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全力突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养猪产业稳步发展,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升,集镇建设有序进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鉴于以上原因,有必要通过城镇总体规划的适时修编,科学合理地指导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健康、有序而全面的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灌涨镇人民政府决定在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修编,进一步明确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和用地布局结构,带动灌涨镇各项建设活动的全面、有序、健康的发展。

2.2、规划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⑶《村镇规划标准》(2007)

⑷《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

⑸《内乡县总体规划》(2008-2025)

⑹《灌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⑺灌涨镇其它相关基础资料

2.3、指导思想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持规划先行,政策扶持,重点突破,梯次推进。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条:

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一次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

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小城镇综合功能为目标的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原则。

2.4、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2)依据南阳市及内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对灌涨镇城镇发展的要求,在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合理确定灌涨城镇规模、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和重要的城镇设施建设。

(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实际,又适当超前,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原则、和方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5)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2.5、规划目标

将灌涨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平衡、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宜居小城镇,以规划带动开发和建设,推动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示范区的建设,实现灌涨镇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6、规划重点

通过本次规划,对规划区范围的建设用地进行有效控制和积极引导。

规划内容包括灌涨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镇区总体规划。

6.1镇域

制订这一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整体发展目标和框架,使这一地区的整体开发在内乡县和灌涨镇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转型、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充分挖掘灌涨在区位、资源、交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潜力,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科学确定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2)处理好整个镇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从区域协调的角度出发,探讨灌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完善镇村体系空间结构,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工作重点放在一点(镇区)两线(312国道沿线、灌二公路沿线)上。

(5)落实国家的土地、耕地以及城镇建设用地政策,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

6.2镇区

规划提出创建生态镇,打造“中州名镇、工业强镇、生猪产业大镇”的构想,通过规划实施,有效突破发展过程的瓶颈制约,力争把灌涨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家园和谐、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镇。

(1)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职能,科学预测人口规模。

(2)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如污水处理、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等),提高城镇的宜居性。

(3)强化镇区用地布局、镇区环境、镇区绿地系统和景观的规划设计,达到建设生态型城镇的目的。

(4)镇区经过的国道和省道,对镇区的发展条件产生了变化,镇区空间结构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规划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衔接。

2.7、规划期限

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

近期:

2009-2015年,远期:

2016-2025年。

本次规划修编重点对规划期内城市的发展作出安排。

本次规划修编的规划期年限不是僵化的,规划期(近期、远期)对应城镇发展的空间形态和各系统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发展的时序和阶段性安排,具体的年限只作为参照。

2.8、规划区范围

镇域规划范围为:

灌涨镇所辖镇域行政范围,面积总计116平方公里。

镇区的规划区范围确定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地区因素:

以自然地形、行政区界、交通线路等综合确定镇区规划区范围。

镇区规划区范围:

北起宁西铁路,西至灌涨镇法庭,东至曾家河,南到椿树园村。

规划控制范围为2.0平方公里。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3.1、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3.1.1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06年新春伊始的新农村建设,都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近年来中央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把发展经济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004年又下发了《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采取具体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己经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农业、农村。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经济发展,己经出台多项政策,如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大幅度降低农业税率,逐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财政转移支付和投资向中西部倾斜,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交通、能源、重要原材料的瓶颈问题,财政和信贷政策总体保持稳定等,这些政策将使广大农村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必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未来的产业政策走势大致是:

加快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发展;

积极振兴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环保与生态产业将有优越的生长环境。

3.1.2区域经济背景

内乡县城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生产要素在各级城镇的积聚,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协调,促进城乡融合,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整个县域构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

即中心城区。

“两轴”:

即以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组合成主轴,是县域主要对外联系通道;

以灌二公路、S249线、S249与S332连接线组成的“y”型城镇发展轴。

三片区:

即以夏馆、马山为主的北部山地旅游片区;

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部主要发展片区、以师岗为中心的西南部片区。

3.2、灌涨镇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3.2.1灌涨周边乡镇情况

邓州市罗庄镇:

全镇辖22个行政村,258个村民小组,12194户,50575人。

居民以汉族为主,有极少数回族居民,全镇镇域面积78.2平方公里,总耕地69000亩,人均1.3亩。

特色支持产业上,主要以林果、瓜菜、畜牧为主,分别组建了“林果业发展协会”和“瓜菜开发服务公司”和“牧工商开发服务公司”三大经济技术服务实体,通过政策驱动,加大物资和技术投入等措施,使三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膨胀,已成为全镇群众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内乡县大桥乡:

大桥乡位于内乡县城南,距县城7公里,素有内乡南大门之称,豫53省道纵穿其境,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81亩。

辖15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6万人。

引导农民走采石、碎石、石灰、水泥、运输、建筑、装修系列化道路。

全乡现有三个石材开发专业村,水泥厂4座,白灰窑30余座,破石机70余台,运输车辆1000余台,建筑队10余个,从业人员8000余人。

全乡按照扩大棚、建温室、多套种和大力发展露地菜的指导思想,强化品种改良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强力发展稀、特、鲜、精蔬菜。

全乡现有四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和一个高科技示范园区,现有大棚500余个,高标准温室80个,蔬菜面积达8700亩。

湍东镇:

地处县城郊区,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26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2万人。

乡镇企业:

按照“工业立镇,科技先导,外引内育,多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乡镇企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在县工业园区上3个项目,分别是投资155万元的防水涂料项目,投资230万元的轻质墙体材料项目,投资350万元的城市管件项目。

村级以股份联合形式上马了东王营欧式构件、木器加工项目,张岗、盆窑胶合板厂,下洼空心砖厂,东王营“三粉”加工等项目。

镇平县曲屯镇:

曲屯镇位于镇平县的“西大门”,312国道、宛坪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

全镇总面积49.4平方公里。

耕地4.6万亩。

辖13个行政村,69个自然庄,1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544人。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48亿元。

财政收入2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0元。

特色产业 

1、汽车附件产业 

曲屯汽车附件产业早在80年代就开始起步,目前形成了沿312国道全长1.5公里,占地200余亩的“中原汽车附件城”。

该城拥有商户180户,各类企业120余家,是豫西南最大的汽车附件产销基地,主要生产经营汽车冬夏座套、地板革、家用凉席、冰垫及汽车装饰用品等20多个系列130多个品种;

2、医药化工 

镇骨干企业镇平仲景药业有限公司,其产品“脚气净”、“冻伤膏”、“脱毛霜”等萃取祖国传统医药精华,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以“特效”和“实用”赢得了患者的青睐;

3、农业特色产业 

大红袍花椒、速生杨、小辣椒、烟叶是曲屯镇的农业特色产业。

面积

(km2)

人口

(人)

耕地

(亩)

经济(元)

产业

产值

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

罗庄镇

78.2

50575

69000

2.52亿

530万

1918

林果、瓜菜、畜牧

曲屯镇

49.4

31544

4.6万

4.48亿

281万

2840

汽车附件、医药化工、辣椒、烟叶

大桥乡

58

3.26万

27081

4.5亿

304万

1960

石材开发、运输、蔬菜

王店镇

106

49350

71100

2.9亿

2390

造纸、加工、养鸡、烟叶、林果

湍东镇

123.4

6.2万

7.7万

3.3亿

770万

建材、农副产品加工

灌涨镇

116

52499

3.77亿

1000万

3680

建材、化工、养猪、烟叶

3.2.2有利条件

3.2.2.1区位优势

灌涨镇处于内乡县、邓州市、镇平县两县一市的交界处,距内乡县城市9公里,距内乡县城仅10分钟车程,距火车站、高速出口站5分钟车程,走高速距南阳飞机场3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

内乡县工业区距灌涨镇区只有2公里,产业发展有便利条件。

3.2.2.2资源优势

在城镇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往被看作巨大的社会压力,而在进行产业发展分析时,大量的低成本的劳动力又是吸引投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资源优势。

今后要加大科教投资,对劳动力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

畜牧养殖业为龙头的牧原养殖公司发展迅猛,养殖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年出栏生猪50万头,实现税收200多万元。

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烟叶示范田建设创历史最高,面积达到3000亩,烟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

3.2.2.3经济基础

3.2.3不利条件

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