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640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Word格式.docx

2

秘书学

32

铜仁学院2014届人文学院(系)毕业生基本情况分布统计(表二)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结构

就业率

女生数

少数民族

区内生源

省外生源

贫困生数

118

94

64

21

55

105

96.02%

22

5

6

11

96.88%

合计

208

139

116

86

26

61

所占比例

66.83%

55.77%

41.35%

12.5%

29.33%

四、毕业生就业流向

铜仁学院2014届人文学院(系)毕业生就业流向统计(表三)

就业去向分布

专业对口就业率

公务员

事业单位

企业

国家项目

升学

自主创业

灵活就业

93

4

8

3

95.27%

87.10%

9

29

7

91.15%

2.5%

47%

4.5%

27.5%

14.5%

0.50%

3.5%

铜仁学院2014届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统计(表四)

就业地域分布

区内

就业

省内

生源地

西部地区就业

中部地区就业

东部地区就业

95

53

85

155

28

18

30

113

103

185

56.78%

27.64%

51.76%

92.96%

5.53%

3.02%

五、近三年专业录取情况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近三年录取情况统计(表五)

招生人数

一次性录取率

一志一专录取数

2012

2013

2014

153

154

110

93.5

72

100

143

111

50

52

68

51

98.08

34

27

第二部分:

人文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随之逐年剧增,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

为了能更好的落实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确保大多数毕业生顺利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人文学院主动出击,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帮助学生就业。

首先,从大一开始分阶段的开设就业创业课,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清楚就业的难度,重视就业的技能技巧,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利用资源,建立专业实践基地,使学生提前了解专业工作岗位,锻炼提升学生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人文学院现已经与松桃、思南、德江、江口政府签订了合约,建立了专业实践基地,每年暑假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见习。

第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就业创业相关的比赛,通过比赛学到知识,培养就业创业所需要的技能、能力、知识。

在2014年我院光华国学、秘书协会组织的团队参加“铜仁学院首届创越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三等奖,而且“光华国学”公益项目代表学校参加2014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了省赛银奖、国赛铜奖。

第四、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各种组织机构为大学生举办的各项招聘会、就业讲座。

第五、发动老师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通过班主任及时向学生提供信息,促进学生就业。

第六,各班建立QQ群,保证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

第七、各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就业情况,针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帮扶。

第八,积极开展就业讲座,进行就业指导,做好学生就业思想工作,使学生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有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也有参与各种竞争、锲而不舍的信心。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人文学院鼓励毕业生要敢于放下大学生架子,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力争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要死守着一个就业目标不放,力争多渠道就业。

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1、就业率分析

人文学院2014届汉语言文学和秘书学两个专业毕业生总数为208人,其中200人已落实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96.15%。

本届毕业生中男生69人,就业65人,就业率为94.20%;

女生139人,就业135人,就业率为97.12%;

少数民族116人,就业111人,就业率为95.69%;

区内生源86人,就业84人,就业率为97.67%;

省内生源96人,就业92人,就业率为95.83%;

贫困生116人,就业116人,就业率100%;

党员的61人,就业61人,就业率100%。

据这些数据显示,人文学院两个专业的毕业生中女生的就业情况比男生稍好些;

按生源人数比率算,区内、省内生源学生的就业情况与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差不大,而贫困生和党员的就业率都是百分之百。

可见,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多少跟学生就业观念及社会经济发展、本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和自身能力有关。

因受专业特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男生在外找到一项工作的意念相对来说比女生强,而受现代新时代女性思潮的影响、渗透,女生自立观在不断增强,因而总体上男女生就业率总体差距不大;

而我院已就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多为本省本地区的生源,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少数民族一般来说民族意识较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带有较重的本民族特有的意识,这种意识其实就是他们做事的一种意念,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无意间的渗入到他们就业过程中,对其就业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从我院毕业的区内、省内生源的毕业生,多数是少数民族,这点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来说恰好是非常有利的,加之本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急需大批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的重要阶段;

而因家庭经济贫生的毕业生这一群体,为了解决经济窘迫的处境,他们便先就业后择业,这一群体的就业率自然会比在择业过程中有选择有要求的就业人群要高,但就业岗位自然就有区别了;

而党员这一群体,因其独特的身份,平时他们不得不走在他人的前面,遇到的事自然会比别人多,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比别人强,就业成功的比率比普通学生大是自然的。

2、专业对口度分析

人文学院依据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2014届208名毕业生中已有200人落实工作单位,其中汉语言文学176名师范生已就业169人,5人考取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就业,93人在各级学校或部门的事业单位就业,4人在国家各级企业就业,8人进入高等学府深造,1人为自主创业,5人通过其他形式进入国家项目事业单位就业,3人属于自由形式的灵活就业,50名免费师范生,3人考取研究生,47人如约到各县市国家项目事业单位就业。

这些就业形式中专业对口的161人,专业对口率约为95.27%,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新闻采编、信息服务、秘书业等工作;

专业不对口的8人,主要集中在企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公务员几种就业形式中,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驻村干部、信用社职员、企业职员、自开批发零售铺面及其他行业员工,专业虽然不对口,但他们的薪酬较高,学生对工作自身的满意度较高。

秘书学专业32名非师范生(包括升入高等学府的21名学生和目前处于临时性就业的3人在内)已就业31人,专业对口的有27人,专业对口率约87.10%,专业不对口的4人,主要分布在企业和灵活就业两种就业形式中,其中3人仍属于极不稳定性的灵活就业形式,他们一般承担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销售员或部门服务工作方面的职责。

从这些数据和毕业生反馈的就业信息中透漏,影响我院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的特点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如是与技术类扯上关系,就跟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了,针对这点很多院校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

我院以此为借鉴,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使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增强其就业专业对口的几率。

2、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来说,人文学院两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还是很大的,但很多毕业生就业思想观念还没转变,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上大学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看重于先择业再就业,而不愿接受先就业再择业,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到目前还有毕业生坚持“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专业对口与否一概不论,对这部分学生,我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势等方面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使其能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转变就业思想观念,提高专业就业的对口度;

3、各高校都十分看重毕业生的就业找工作问题,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往往因为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这就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更不用说专业对口了,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院强调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以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4、从学生个人能力来说,一般能力强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都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而能力差的学生在就业时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就更不存在专业对口之说了,对此,我院随时鼓励并督促学生在校时认真努力学习,东西学到手了,就不怕没前景了。

三、生源地就业分析

人文学院2014届208名毕业生,汉语言文学本科生中属于区内生源的64人,省内生源的91人,共155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有149人,即本省、区内生源毕业生就业率约96.13%,其中有146人在本省、本区就业,3人在外省就业,还有处于6人待业中;

秘书学专业专科班中属于区内生源的22人,省内生源5人,共27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有26人,就业率约96.30%,其中25人在本省、区辖地就业,1人在外省就业,还有1人处于待业中。

两个专业的省外生源共26人,汉语言文学专业21人,已就业20人,就业率约95.24%,其中6人在本省区内就业,占本省区就业率的0.34%。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人文学院两个专业本省区内生源占总生源数近87.5%,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大多在本省、本区内,在省外就业的共4人,其中3人是升入高等学府深造。

而26个省外生源,除以专升本形式留在本省、本区外,留在本省区就业的有2人,一所高等学府的创办就得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自然铜仁学院为铜仁,同一个理,作为铜仁学院中的人文学院就得为本地区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我院这种就业形势的形成,一方面因为贵州地处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需要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就业空间比中、东部地区广阔,大多数的毕业生希望也愿意留在本土施展自己的才华;

另一方面中、东部地区因其经济发展相对领先,综合环境相对优越,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有所挑剔,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对滞后,在人才标准的要求上相对较低,我们的毕业生恰恰因为毕业学校、区域、就业竞争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更多的只能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这也是我院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到本地区就业重要因素。

四、用人单位、社会满意度分析

人文学院2014届毕业生自离开校园那刻起,我院对其就业情况分三阶段进行跟踪调查。

第一阶段采取发放《铜仁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维护表》和《2014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在掌握毕业生及家庭基本联系方式后,采取直接电话联系、留手机短信和QQ信息、视频询问、向家长咨询等方式,对每一个毕业生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这一阶段的工作在前面已作了详细分析;

第二阶段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铜仁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铜仁学院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铜仁学院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形式,对已落实单位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而对在第一阶段未完成就业跟踪的少数毕业生,任采用第一阶段的跟踪形式,在确认其单位落实的情况下,再采用第二阶段的调查跟踪形式;

第三阶段根据前两阶段调查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这一阶段的工作现正在进行。

下面将对第二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考虑到毕业生走上社会不再受学校约束,加上有些地区交通、各种信息不便,另外上班时间紧,无暇顾及此类工作等因素,主要采用的按毕业生就业总数的4比1的比例进行抽样调查(后附调查问卷):

采用形式:

调查问卷、以电话咨询为主,辅之以非正式访谈;

调查时间:

9月28日-11月28日;

发放问卷形式:

按就业总数3比1的比例发放;

回收问卷预计:

按就业总数4比1的比例回收。

(一)针对用人单位对我院办学结构合理性的调查,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总体上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表示满意,对我院毕业生的能力、知识结构认为满意,表明我院对14届毕业生综合能力方面培养是得到用人单位认同的,在此用人单位对我院目前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一些忠恳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如:

增强学生新课程理念;

适当培养学生艺术才能;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加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能力;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

学校是个为用人单位加工、输入人才的特殊工厂,因而用人单位反馈的每一条信息都蕴含着对人才运用的不同需求,它可作为我院以后教育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指向标,促使我院的人才培养能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针对我院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调查,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我院在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这一块,每位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仍需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力求为每位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服务平台。

加强引导毕业生就业、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方面的工作,学生毕业前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工作实践能力的锻炼和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操作运用的机会,增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择业的宣传力度,招聘会举办和就业招聘信息的提供也应尽量着力于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要求。

(三)针对我院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大学生应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具备较高的素质;

学校开设的实训课应具备多样性,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加强社会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同时,毕业生还希望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学生的愿望,更是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直坚持的要点。

本次调查虽然没有面对所有的毕业生,但其中反馈的信息基本能反映当前社会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为我院以后的育人工作做了正确的指向。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据学校创办武陵大学的宏伟理念,我院积极配合学校,深化改革,力争建成贵州省及武陵山区办学水平高、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培养出知识技能硬、综合能力强、人品素养高的专业人才,增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人文学院2014届毕业生生源中,本省本地区的生源占毕业生总数约87.5%,外省生源只占约12.5%,在本省本地区就业的占总就业率约91%(其中打算在本地就业,但因各种原因未就业,仍在跟踪的2名学生除外),目前未就业和在省外就业的学生人数仅占毕业生总人数12.5%。

地方院校的发展主要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开发的现状,铜仁地区在未来仍需要大批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而近两年各招聘单位利用不同方式招聘人才,以事业单位居多,进人最多的是各县市的各级学校,企业单位招聘信息相对较少,人员聘用率偏低,公务员虽然每年都招,但瓶颈窄,而我院2014届毕业生多为师范生,其中50名为免费师范生,师范生就业习惯性定在教育行业,因而2014届毕业生近85.8%的进入本省本地区各县市各级学校就业,我院2014届毕业生大部分仍旧是进入传统的就业市场。

就目前而言本地区经济建设正处于开发期,就业市场空间较宽,近年来传统的就业市场虽聘用了不少人,但其就业空间并没有达到饱和,新型的就业市场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再加上近几年对人才的聘用率偏低,其就业空间会更宽广,据此预计15届毕业生的就业将仍趋向于本省本地区各县市的事业单位,师范生进入基础教育行业的学生人数基本上将会与2014届毕业生在基础教育行业就业人数持平。

我院2015届毕业生全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没有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毕业生人数与2014届接近,而2014届毕业生中免费师范生50名,除3名升入高等学府深造外,其余47名分别在本省本地区各级学校就业,2015届毕业生免费师范生24人,比2014届免费师范生人数的一半还差点,即2015届毕业生进入新型就业市场的比例将比2014届有所变化,但变化不会太大,他们的职场将是本省本地区的各种企业、机关、政府部门等,到外省就业的几率预计不会比2014届增加。

总体来说,我院201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依旧宽阔,毕业生率将会保持在2014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上。

第五部分:

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个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录取、生源质量及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就业率越高,生源质量将会越好,也就越有前途。

专业的发展也一样,由于现在许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择业时专业的影响力有所下降造成,因而当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这个专业的生源就会增多,学校在这个方向的投入就会增多,从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增加。

目前人文学院2014届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是:

208名毕业生,已落实工作岗位的200人,就业率达到96.15%,本省、区内生源学生的就业率为96.13%,与省外生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基本持平,女生的就业情况比男生稍好些,而贫困生和党员的就业率都是百分之百。

汉语言文学176名师范生已就业169人,5人考取公务员,93人在各级学校或部门的事业单位就业,4人在国家各级企业就业,8人进入高等学府深造,5人通过其他形式进入国家项目事业单位就业,1人自主创业,3人灵活就业,50名免费师范生,其中3人进入高等学府,其余47人如约到各县市事业单位就业,专业对口的161人。

就目前看201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与前两届相比,就业率基本持平。

再从近三年专业的招生与录取情况来看,2012-201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153、154、110,一志一专录取数分别为143、111、110,学生人数变化幅度并不大,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这个专业的招生录取、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

此外,高校是为用人单位服务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一般在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可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对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为了能有效的回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的办学也会随用人市场需求,而转变对人才方向的培养,办学目标也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方向发展,因为高校只有培养出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让用人单位满意的学生,才会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传统优势专业,但我院并不因此固步自封,我们不断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研讨判定毕业生就业的形式,以有效的回应用人市场的需求。

第六部分:

总结

党的十八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全国各高校毕业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院将进一步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研讨判定就业工作的形式,遵循就业工作规律,强化管理措施,以有效的回应用人市场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服务的质量,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朝着实现学生就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的方向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