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8362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docx

081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试卷Ⅰ公共部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系统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2.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涣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动摇

3.在课程评价领域,贯穿于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改进教学的是【   】

A.发展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4.下列哪些行为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

①教师迫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退学或转学②教师禁止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③教师未经学生同意帮学生填报或修改志愿④教师提供学生成绩的方式不适当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当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成为支配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原因时,就转化为【   】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C.道德动机D.道德习惯

6.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12-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B.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C.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D.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7.《教师法》中赋予教师的权利除一般公民权利(如生存权、选举权等)外,还包括职业本身特点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   】

①教育的权利②享受各种待遇和荣誉的权利③专业发展权④参与管理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教育事业B.为人师表C.热爱学生D.勤于学习

9.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长性

10.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   】

A.“管理者”的角色B.“研究者”的角色C.“榜样”的角色D.“父母”的角色

11.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明显带有下列哪种倾向【   】

A.自我暴露B.自我防卫C.自我抬高D.自我价值保护

1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人群中每个人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得分

评卷人

二、论述题(共8分)。

在班级的学生中,常会出现一些“小圈子”、“小团伙”等,这样的小群体被称为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请分析导致学生中出现非正式群体的原因。

(4分)

2.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区别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4分)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开招聘特岗教师考试

试卷Ⅰ 公共基础知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                                                           【   】

 A.促进经济增长                     B.传播文化知识

 C.培养人才                         D.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2.课程标准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

A.操作性和灵活性                   B.指导性和灵活性   

C.工具性和基础性                   D.操作性和指导性

3.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是

A.动机                             B.需要

 C.意志                             D.情绪

4.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                                                    【   】

A.交往活动                         B.实践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6.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      【   】

A.注意的动摇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散

7.某教师经常体罚学生,学校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批评和教育,但他屡教不改,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可以给予他的最严重处罚是                           【   】 

A.解聘                             B.扣发工资

C.高职低聘                         D.通报批评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   】

A.班主任                           B.集体教育

C.班干部                           D.学科教师

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起主导作用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12.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   】

A.创造性                           B.主体性

 C.连续性                           D.示范性

 

 

得分

评卷人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两小问,每问4分,共8分。

 

 

 

个体的身心发展有哪些一般规律?

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哪些相应的策略以适应这些发展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瑞土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义。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个体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

2010年全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特岗教师笔试试卷

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试卷Ⅰ教育基础理论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第一个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家是【】

A.德国的冯特B.瑞士的皮亚杰

C.法国的比奈D.美国的斯金纳

2.日常所说的“一心二用”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

3.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诗词的朗诵,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祖国美好河山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叫【】

A.表象B.幻想

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抽象与概括B.幻想

C.比较与分类D.分析与综合

5.解决问题的最佳动机状态为【】

A.弱B.超强C.强D.中强

6.学校的中心工作时【】

A.行政工作B.公共关系 C.教学工作D.总务工作

7.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佩斯泰洛齐 D.凯洛夫

8.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备课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D.了解学生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孟子》

10.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教学相长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防微杜渐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

1.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

A.形象记忆B.直接记忆C.运动记忆D.逻辑记忆E.情绪记忆

2.在下列人格成分中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有【】

A.观察力B.思维力C.自信力D.勤奋E.独立性

3.在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A.儿童中心 B.活动中心  C.教师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

5.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B.树立正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6.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复杂性B.创造性

C.示范性D.系统性

E.长期性

2011年全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特岗教师笔试试卷

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试卷Ⅰ教育基础理论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

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

4.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

5.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

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系统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10.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1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

1.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

2.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A.独立性B.自信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D.冒险精神E.易怒

3.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手段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教育影响 E.教育媒体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E.训练

5.我国现行学制包括【】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特殊教育

6.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

D.学业评价E.品德评价

2012年全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特岗教师笔试试卷

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试卷Ⅰ教育基础理论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中首先提出的。

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

2.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4.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

5.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

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

9.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

10.当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成为支配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原因时,就转化为【】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C.道德动机D.道德习惯

11.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

1.《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长善救失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3.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4.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A.知B.思C.行D.情E.做

5.影响迁移的因素【】。

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智力

E.教学指导

6.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D.方法更科学 

E.概括性更强

参考答案部分

(2008年特岗考试)试卷Ⅰ: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B

C

C

D

A

C

A

B

D

B

二、论述题(共8分)

1、导致学生中出现非正式群体的原因主要有:

(1)心理因素:

个人经历相同、家庭社会背景相似、志趣相投、利害关系一致、需求相类、性格相似,乃至地缘和血缘关系相近的学生,都易找到共同语言,产生相互吸引,结成非正式群体。

有时性格迥异、需求相反的人,由于相互需要以及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因补偿性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

(2分)

(2)时空因素:

由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一般都有比较频繁的和比较长时间的深入交往,所以,空间和时间因素也是必需的。

空间距离小,双方接触的机会就多,便于相互了解熟悉,成为知已。

(1分)

(3)外界压力作用: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心理尚处于不成熟状态,思想行为易主观盲目冲动,但又趋向于独立,想摆脱学校、家庭的束缚。

一旦共同受阻,容易结合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1分)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1)巩固和发展“积极型”非正式群体(1分)

(2)积极引导“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1分)

(3)努力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1分)

(4)分化瓦解“破坏型”非正式群体(1分)

(2009年特岗考试)试卷Ⅰ: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A

C

B

D

A

B

B

C

A

D

二、论述题(共8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分)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0.5分)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0.5分)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分)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分)

2、应采取的策略有:

(1)循序渐进原则。

(1分)

(2)从实际出发。

(0.5分)

(3)抓住人的发展“关键期”(0.5分)

(4)扬长避短原则。

(1分)

(5)因材施教原则。

(1分)

(2010年特岗考试)试卷Ⅰ: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A】2.【B】3.【C】4.【D】5.【D】

6.【C】7.【B】8.【A】9.【A】10.【B】11.【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六小题,每题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