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067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研究调研报告材料Word下载.docx

“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

“好吧!

”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

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

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坐,说道:

“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此博文包含图片(2016-02-2622:

19:

01)转载▼

标签:

和苏东坡有关的典故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分类:

高中辅导资料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图文版)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启明按:

苏东坡是启明非常喜欢的一位书法家、文学家,我感觉他的存在极大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诗词和饮食文化,比如书法,有苏体一说,他的《寒食帖》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比如饮食,他独创的东坡肉至今都是一道名菜,在很多中餐馆都能吃得到;

文学那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他的作品供全国中小学生学习、欣赏,比如高中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还被歌手配上曲子之后成为流行音乐。

另外还有他在杭州当官期间修建的苏堤,至今都有很多游人慕名游览。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另外,如果说苏东坡极大丰富了中国人的词汇和语言,那也一点都不过分,不信,来一起看看和苏东坡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吧。

有关苏轼的成语及典故全文如下:

1.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2.夜雨对床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读后感触良深,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但一直未实现。

“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本不单指兄弟之间,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3.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4.不合时宜

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

“内装何物?

”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

5.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

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

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

“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

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

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6.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

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便想评为第一,点为状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评为第一,点为状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为第二名。

等开了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很是后悔。

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

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

“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

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

”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8.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9.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

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10.坚忍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11.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

三老语》:

“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

‘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12.芳留玉带

苏轼曾在金山留玉带镇山,佛印回赠裙衲,成为千古佳话。

13.琴操参宗

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

一日戏曰:

“我作长老,尔试参禅。

”琴操问:

“何谓湖中景?

”苏轼答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琴操曰:

“何谓景中人?

”答曰:

“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何谓人中意?

”“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如此究竟如何?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1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

其中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以致人们第二天纷纷传说,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

地方官得知,大吃一惊,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职,急忙前去查看。

到了住所,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

15.天涯何处无芳草

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

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

苏轼问何故,朝云曰:

“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16.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满庭芳》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句,由于这首词的风格近似柳永,所以苏轼当面说秦观是“学柳永作词”,还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阵乐》的首句。

17.东坡肉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

“慢著火,少著水”。

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

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18.东坡汤

苏轼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做东坡汤。

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

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

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

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19.沧海一粟

苏轼《前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沧海一粟”由此而得。

20.安步当车

《苏、沈良方》中记载:

苏轼在杭州时,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

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

苏轼也不拒绝。

一次开了一个药方:

“主要有四味药:

一日无事以当贵;

二日早寝以当富;

三日安步以当车;

四日晚食以当肉。

21.夜雨对床

公元1061年,苏轼平生第一次和苏辙分手到凤翔赴任时(据记载分手的地点就在郑州西门),提到夜雨相对之事: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之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公元1079年,苏辙在徐州写了一首《逍遥堂会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约定: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苏轼在《满江红·

寄子由》中也写了这样的诗句:

“辜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苏轼贬官黄州时,在《初秋寄子由》中又写下了描写兄弟重聚的词句: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22.三白饭与毳饭

次苏东坡对刘贡夫说:

“从前我曾与人共享‘三白’,觉得十分香美,使人简直难以相信世间还有八珍之味。

”刘贡夫急忙问:

“‘三白’是什么美味?

”东坡答曰:

“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

”原来是生萝卜就盐佐饭,逗得刘贡夫大笑不止。

过了一些日子,贡夫忽然下了一道请贴,邀东坡前往吃“三白”。

东坡以为必出于什么典故,如期赴宴,结果只见桌子上摆有萝卜、盐和饭,才明白刘贡夫是以“三白”相戏,于是操起碗筷,一扫而光。

东坡回府时,对刘贡夫说:

“明日请到我家来,我有毳饭招待。

”贡夫明知是戏言,只是不解“毳饭”究竟为何物,次日还是如约到了苏府。

二人见面,谈笑已久。

直到过了午时。

还不见设食。

刘贡夫已觉饥饿难耐,便请备饭。

东坡说:

“再等一会。

”如此再三,回答如故。

刘贡夫再也忍受不住,只见苏东坡不紧不慢地答道:

“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非毳而何?

”毛即“无”也。

意为:

盐无,萝卜无,饭也无,这不就是毳饭吗?

贡夫听罢捧腹大笑,说:

“我想先生必定会找机会报复我那三白饭的,没料到竟有如此绝招。

”当天,东坡终究还是摆了实实在在的筵席,刘贡夫饮到很晚才离去。

23.拼死吃河豚

据宋人孙奕的《示儿篇》记载:

东坡居常州时,有一士人家烹河豚极妙,准备让东坡尝尝他们的手艺。

苏东坡入席后,这士人的家眷都藏在屏风后面,想听听苏学士如何品题。

可是东坡只顾埋头大嚼,并无一句话出口,使这家人感到失望。

失望之中,忽听东坡大声赞道:

“也值得一死!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宋仁宗时代

景祐三年(1036年)丙子一岁

公历1036年12月19日,卯时,生于眉山县(属成都府路之眉州)纱縠行。

此年父苏洵二十八岁,母程氏二十七岁。

范仲淹四十八岁,梅尧臣三十五岁,欧阳修三十岁,司马光十八岁,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程颢五岁,程颐四岁。

范仲淹因反对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欧阳修亦坐贬夷陵。

宝元元年(1038年)戊寅三岁

苏轼兄景先卒。

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宝元二年(1039年)己卯四岁

弟苏辙生于二月二十日。

庆历二年(1042年)癸未八岁

始入乡校,从道士张易简读书,闻欧阳修等名。

此年范仲淹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1045年)乙酉十岁

苏洵东游京师,拟应次年的“茂才异等”科考试。

苏轼从母程夫人读书,“奋厉有当世志”。

此年因苏舜钦进奏院事件,范仲淹等离朝出任地方官,“庆历新政”中断。

黄庭坚生。

庆历七年(1047年)丁亥十二岁

苏洵因制科落第,南游庐山等地。

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闻讯返家,自此居丧读书,并教养二子。

皇祐元年(1049)己丑十四岁

苏洵作《名二子说》,名轼及弟辙。

是岁,秦观生。

皇祐四年(1052年)壬辰十七岁

三姊受其舅程濬、姑宋氏、夫之才(正辅)之虐,卒。

苏、程结怨。

范仲淹卒。

皇祐五年(1053)癸巳十八岁

至是岁,日益壮大,好读史、论史,章亦好道。

晁补之、陈师道生。

至和元年(1054年)甲午十九岁

娶妻王弗。

张方平镇蜀,访知苏洵之名。

是岁,张耒生。

至和二年(1055年)乙未二十岁

以诸生谒张方平于成都,张一见待以国士。

嘉祐元年(1056年)丙申二十一岁

张方平致书欧阳修推荐苏洵,苏轼、苏辙随父进京.兄弟俱获开封府解,拟应次年的进士试。

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称赏之。

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二十二岁

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

应省试,所撰《刑赏忠厚之至论》无所藻饰,一反险怪奇涩的“太学体”。

梅尧臣得之以荐,欧阳修喜置第二。

省试时并作杂策五首、诗一首。

  母程氏卒于家,父子三人回蜀治丧。

嘉祐四年(1059年)己亥二十四岁

母丧服除,十月与父、弟携眷赴京,沿岷江、长江东下,岁末至江陵,将三人一路唱和诗歌编成《南行前集》,苏轼作序。

嘉祐五年(1060年)庚子二十五岁

回朝,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

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

梅尧臣卒。

嘉祐六年(1061年)辛丑二十六岁

与弟苏辙同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策,苏轼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二月赴任,苏辙送至郑州西门。

苏洵授霸州文安县主簿,在京编撰礼书;

苏辙制策入四等,除商州军事推官,知制诰王安石封还诏命,辙遂辞官不赴,居家侍父。

《石林燕语》卷二云:

“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选者亦皆第四等。

嘉祐八年(1063年)癸卯二十八岁

三月仁宗皇帝崩,英宗即位。

苏轼在凤翔任。

时陈希亮知凤翔府,其始,轼与希亮不甚叶,作《客位假寐》诗。

秋,考试永兴军。

王安石丧母,苏洵不赴吊,作《辨奸论》刺之。

苏轼兄弟有“嘻其甚矣”之谏。

宋英宗时代

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三十岁

凤翔签判任满代还,转殿中丞判登闻鼓院。

召试馆职,除直史馆。

妻王弗卒。

此年宋廷议英宗本生父濮安懿王称号,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与天章阁待制司马光、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激烈相争,史称“濮议”。

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三十一岁

苏洵卒于京师,苏轼、苏辙兄弟护丧返蜀。

治平四年(1067年)丁未三十二岁

在家乡眉山居父丧。

宋英宗崩,神宗即位。

欧阳修罢参政,知亳州。

宋神宗时代

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三十三岁

除父丧,离蜀赴京。

神宗召见翰林学士王安石,酝酿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己酉三十四岁

二月,王安石参知政事,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

苏轼至京,除判官告院。

苏辙除条例司检详文字。

四月,诏议改贡举法。

五月,苏轼上《议学校贡举状》,认为不当轻改,得神宗召对。

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出知邓州。

秋,苏轼为国子监考试官,策题讽刺王安石。

神宗数次欲用苏轼,被王安石阻止。

冬,苏轼权开封府判官,作《上神宗皇帝书》,全面驳斥“新法”。

《能改斋漫录》曾记一事,言轼作诗以讽安石: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熙宁三年(1070年)庚戌三十五岁

判大名府韩琦言青苗法害民。

苏轼《再上皇帝书》,要求罢免王安石。

神宗贬黜群官,扶持安石。

苏辙在条例司议事不合,出为河南府判官。

御史谢景温诬奏苏轼,查无实据。

王安石拜相。

熙宁四年(1071年)辛亥三十六岁

六月,得通判杭州差遣,离京赴任。

途经陈州,时张方平守陈州,苏辙为州学教授。

九月离陈州,苏辙送至颖州,同谒欧阳修。

十一月至杭。

此年司马光因反对“新法”,罢归洛阳。

熙宁五年(1072年)壬子三十七岁

在杭州通判任。

七月循行属县,八月监试进士。

时卢秉提举两浙盐事,改革盐法,十二月,苏轼被命监视开运盐河,至湖州考察堤岸,又至秀州。

欧阳修卒。

熙宁六年(1073年)癸丑三十八岁

冬,往常、润、苏、秀等州赈济饥民。

朝廷设立“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命王安石提举。

熙宁七年(1074年)甲寅三十九岁

纳侍妾朝云。

九月,差知密州。

离杭赴任,十一月至密。

此年大旱,流民多入京,郑侠上《流民图》,坐编管。

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吕惠卿参知政事,继续施行“新法”。

熙宁八年(1075年)乙卯四十岁

在密州知州任。

此年王安石复相,吕惠卿罢。

颁行《三经新义》。

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四十一岁

在密州知州任,九月移知河中府,十一月离密赴任。

此年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神宗亲自主持续行“新法”。

熙宁十年(1077年)丁巳四十二岁

二月,于道中改知徐州。

至京师,有旨不许入国门。

五月至徐州。

七月,黄河决堤,水汇徐州城下,苏轼亲率军民筑堤抗灾。

元丰元年(1078年)戊午四十三岁

在徐州知州任,筑黄楼。

元丰二年(1079年)己未四十四岁

二月移知湖州。

七月,因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弹劾苏轼诗语讥讽朝廷,自湖州任上被拘捕入京。

八月至京,系于御史台狱,十二月结案出狱,诏贬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史称“乌台诗案”。

轼任地方官数年,相继与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张耒结识,四人后来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元丰三年(1080年)庚申四十五岁

二月,至黄州,寓居定惠院,撰作《易传》、《论语解》。

五月,苏辙送兄长家眷至黄,留伴十日后别去,赴筠州任。

黄州士人多与苏轼交往。

宋廷议改官制。

王安石封荆国公。

元丰四年(108l年)辛酉四十六岁

贬居黄州。

开始经营东坡。

此年神宗决策以五路兵进攻西夏。

曾巩被召为史馆修撰,专典国史。

元丰五年(1082年)壬戌四十七岁

筑成东坡雪堂,居之,自号东坡居士。

于秋、冬两次游赤壁,作前、后《赤壁赋》。

此年宋与西夏交战,宋兵大败于永乐城。

新官制施行。

元丰六年(1083年)癸亥四十八岁

苏辙权筠州州学教授,所作策题违反《三经义》旨,被劾罢。

此年西夏攻宋,宋兵败求和。

曾巩卒。

元丰七年(1084年)甲于四十九岁

正月,神宗出御札,苏轼量移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四月离黄州,自九江至筠州,访苏辙。

游庐山。

七月,回舟当涂,过金陵,见王安石,相谈甚欢,留一月别去。

岁晚在泗州,上表请常州居住。

此年司马光等修《资治通鉴》成。

元丰八年(1085年)乙丑五十岁

正月离泗至南京,得请常州居住。

三月,宋神宗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

苏轼在江宁闻讯,赴常州。

五月过扬州,游竹西寺。

有旨复朝奉郎知登州,又除尚书礼部郎中。

十一月至登州任,迅即被召进京,十二月除起居舍人。

苏辙亦被召为右司谏。

程颢卒。

宋哲宗时代

元祐元年(1086年)丙寅五十一岁

在京师,三月除中书舍人,四月差同详定役法。

时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苏轼以为免役法不当废,遂与司马光议论不合,然深受太皇太后高氏器重。

九月除翰林学士,值司马光卒,御史孙升恐苏轼入相,始上章论之。

此年苏辙迁中书舍人。

王安石卒。

元祐二年(1087年)丁卯五十二岁

在翰林学士任,八月兼侍读。

朝臣分裂为朔、蜀、洛三党,迭相攻轧,史称“洛蜀党争”。

苏轼为蜀党之首。

此年程颐罢经筵,苏辙迁户部侍郎。

元祐三年(1088年)戊辰五十三岁

以翰林学士差知贡举。

因台谏攻击,上章乞郡。

宋廷吕公著年老,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吕大防、范纯仁为相。

元祐四年(1089年)己巳五十四岁

三月,除龙图阁学土知杭州,四月出京,七月至杭。

十一月,以浙西七州旱灾,乞赈济。

  此年吕公著卒,范纯仁罢相,苏辙迁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元祐五年(1090年)庚午五十五岁

在杭州知州任,疏浚西湖,筑长堤,杭人称为“苏堤”。

因浙西灾伤,连章请求赈济。

苏辙使契丹归,为御史中丞。

宰相吕大防、中书侍郎刘挚欲引用新党人士以为调停,因苏辙激烈反对而罢。

元佑六年(1091年)辛末五十六岁

正月,自杭州内调为吏部尚书。

二月,因苏辙为尚书右丞执政,避亲嫌改翰林学士承旨。

三月离杭州,沿途具辞免状,至京后仍上章乞郡。

五月,兼侍读。

程颐门人贾易等弹奏不已,朝廷两罢之,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闰八月到任。

此年刘挚为右相,与左相吕大防不和,朋党之论复起,挚遂罢相。

元祐七年(1092年)壬申五十七岁

正月自颖州移知郓州.寻改扬州,三月到任。

七月,内调为兵部尚书,充南郊卤簿使。

八月兼侍读。

九月至京。

十一月除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上,充礼部尚书。

此年苏颂为右相,苏辙进下侍郎。

元祐八年(1093年)癸酉五十八岁

在礼部尚书任。

三月苏颂罢相。

御史黄庆基、董敦逸等连奏川党太盛,苏轼亦自请外任,六月,除知定州。

七月,范纯仁为右相。

八月,继室王闰之卒。

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崩,宋哲宗亲政。

苏轼将赴定州,请面辞,不允。

十月至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甲戌五十九岁

在定州知州任。

宋哲宗行“绍述”之政,恢复神宗“新法”。

罢免吕大防、苏辙、范纯仁,召回章惇、曾布等新党人物。

苏轼于四月落二学士,以本官知和州,又改英州,旋降左承议郎。

闰四月离定州,六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十月,至惠州,初居合江楼,不久迁嘉祐寺。

苏辙于三月出知汝州,六月降官知袁州,七月贬筠州居住。

绍圣二年(1095年)乙亥六十岁

贬居惠州。

表兄程之才任广东提刑,巡行至惠州,苏轼得以再住合江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