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17996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

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

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必须牢记的人物及其言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说过:

“给我一打健康和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华生主张“教育万能论”。

斯金纳继承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

3)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3、心理发展的特点:

(P20)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斜坡与楼梯的关系,是质的飞跃阶段);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不可逆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不平衡性);

④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

⑤历史和文化背景。

4、生命的毕生发展观(P24)

主要观点:

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因此,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

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5、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

(P27)

总体上来说发展是选择、最优化、补偿这三者的协调。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理论

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P29)

佛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

分为本我(潜意识)、自我(意识)、超我(前意识)。

他为心理发展创建了独特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将人的发展分为:

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7岁)和生殖期(12-20岁)。

2.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P30)

埃里克森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

他提出的人生八个发展阶段:

信任对怀疑(0-1岁)、自主对羞怯(1-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精力充沛感对颓废感(25-50岁)、完美感对沮丧感(50岁之后)。

这部分重点掌握一共几个阶段以及名称,每个阶段的特点次掌握。

3.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P33)

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的心理发展观:

决定人发展的只能是环境和教育。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的心理发展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4.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7)

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①含义: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最近发展区解释了认知发展如何与学习相结合的问题,也解释了儿童在成人指导和协助下常常有更高水平的表现这一事实。

当成年人对儿童的有关行为进行指导时,就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使儿童逐渐具有顺利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和策略。

5.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P38)

同化与顺应

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儿童在此阶段掌握了关于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规则,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

②前运算思维阶段(2岁-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表现出自我中心;

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但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直觉成分很大,思维的不可逆,未掌握守恒概念。

③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岁到11岁),此阶段儿童可进行逻辑运算,但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成逆向思维:

表现为守恒法则和去中心化的思维倾向。

④形式运算思维(11岁左右的青少年期-成人),思维最大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更加符号化,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假设思维形成,归纳演绎推理论证及科学思考。

第二章认知发展

第一节认知发展概述

1.认知的定义:

(P47)

认知是人类智力活动的过程与产物。

认知发展的定义:

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

2.认知发展的模式:

(P48)

阶段性发展观点常被比喻成“爬楼梯”(质的变化),连续性发展观点被比喻成“爬斜坡”。

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解释了一种阶段性与连续性并存的认知发展观点。

3.认知发展过程的两种理论(P50)

领域一般性的观点认为,只存在一条认知发展路线,即认知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中心思维存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领域一般性的观点,他认为逻辑思维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基本路线。

领域特殊性的观点认为,认知发展是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领域发生的,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存在一些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多个中心,多个发展内容)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就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4.教师为什么要了解认知发展(P54)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此节大部分内容与第一章有重复)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P39&

59)

1)图式的概念:

皮亚杰组织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式称为认知结构,把使得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2)同化的概念:

同化就是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是对新的环境信息加以修改,使之更为适合已有的知识结构。

3)顺应的概念:

当已有的图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个体就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对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以使新的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这就是顺应。

4)平衡调节机制的概念:

当已有的经验和当前的问题之间产生了不平衡,人们很自然地试图通过某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整旧的图式等,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恢复平衡的过程叫做平衡作用。

5)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见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第一,感知运动智力阶段

第二,前运算思维阶段

第三,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第四,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2.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P61-66)

1)基本观点

1认为人脑就像一部复杂的计算机,能够快速和精确地处理信息。

2认为人类特别是儿童是通过发展硬件(脑和感觉系统)和软件(加工策略和规则)来提高认识。

3坚持发展的领域特殊性。

4认为存在基础发展和高级发展两种认知发展过程。

2)信息加工观的研究特点

1侧重于分析儿童在某一领域所处的认知发展状态

2关注认知发展转变的机制

3在解释认知发展的机制时,更关注信息加工过程。

4注重研究知识基础与信息加工水平的关系,以及知识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3)信息加工观点认为存在基础发展和高级发展这样两个认知发展过程:

1基础发展表现在工作记忆容量与加工速度、注意与知觉编码、信息加工方式上

2高级发展表现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水平等方面。

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1)社会文化的影响(P67)

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和意义(见第一章第三节内容)(P69&

38)

第三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教学设计

1.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P71)

2.青少年注意力的发展(P72)

青少年时期个体能更好地进行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运用,通过这种交替,青少年能够以更长的持续时间对特定对象进行观察。

3.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P74)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对二者的影响。

4.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设定课程?

(P79)(论述题,需要举具体例子)

1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与课程教学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1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促进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提供与其水平相一致的教学内容。

3学习环境: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2何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关注的不是教师应以什么方式最有效地传递信息,而是提供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满足学习者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不同复杂程度下学习并加深理解。

因此老师应该将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下,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优化感知环境。

可以从实现知觉情境的丰富性和新奇性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引发直接感知的丰富的知觉情境。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创设能够引发注意的新奇的知觉情境。

②创设体验情境。

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并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实践。

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有可能对认知技能进行模仿和内话。

例如,在基于案例的学习中,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归纳和判断时,必须像实践者那样思考并处理复杂的问题。

③创设探索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假设性问题来创设探索环境。

例如,让学生“如果地球上人类灭绝会是什么样?

”等探索性的文章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④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获得学习的进步,进而使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宽松、民主的学习情境对于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成功体验也是自主学习不断深化的保证。

⑤创设合作环境。

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共同提高。

同时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要提倡教学相长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第三章智力

第一节智力概述

1、什么是智力(P97)

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抽象推理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

2、智力的测量(P98-101)

1)三种量表的名称:

比奈-西蒙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量表

2)比奈-西蒙量表的设计目的(P98):

定量测量智力水平

3)WAIS-R包括词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4)韦克斯勒量表的优势

1在任何情况下,除了可以测出总的智商,还可以分别计算出语词智商和操作智商,克服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只能测量个体的总体智力水平的局限。

2应用广泛

3开始使用离差智商的概念

离差智商是指个体测验分数与同年龄组总体得分相比较得出的相对分数。

5)离差智商的公式意义(P100):

可以知道一个人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3、智力的理论(P102)

1)智力理论的三大派别:

智力因素理论、智力系统理论和智力认知理论

1智力的单因素理论

i.斯皮尔曼g因素理论:

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ii.卡特尔的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液态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晶态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

iii.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发展特点:

液态智力发展到一定年龄就不再提高,而晶态智力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2智力的多因素理论

吉尔福特的模型(P104)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结构三个维度:

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推理),测验材料(语词,计数,空间)和能量(速度,质量)

3智力系统理论(P105)

i.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基本观点:

①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②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③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9种能力

④这几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8种智力类型: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觉能力,人际能力,内省能力,关于自然的能力,存在注意智力

情绪智力:

4个主要成分:

准备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

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

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ii.斯腾博格三元智力理论:

三种智力类型(分析、创造和实践智力)(P108)

第二节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1、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P111)

智力发展假说:

布卢姆认为,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5岁之前就可以达到50%,5岁~8岁又增长30%,剩余的20%是在8岁~17岁获得的。

2)智力发展的差异(P112)

1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i.智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层次。

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

ii.智力发展的结构差异:

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品质,它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成分,因此每个人智力的结构或者说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2智力发展的团体差异:

性别差异,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差异。

智力测验的文化不公平性也是造成不同团体间智力差异的原因之一。

因为大多数智力测验是依据某一团体生活经验编制的,测验所使用的语言符合该团体的文化习惯,评价标准也依该团体而定。

3智力发展的速度差异:

早熟:

智力发展较早,如李白,莫扎特

大器晚成:

前期发展缓慢,但后来居上,智力在较晚的年龄才得到了高水平的发展,甚至表现出惊人的才智.如达尔文

2、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P115)

1)遗传:

生物前提条件,决定发展的可能范围

2)环境:

3)个体的主观努力与实践:

影响制约发展的程度

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是交互影响的。

3、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与教育(P117)

1)科学应对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鼓励学生认识到智力是可塑造的。

2)注重基础知识、经验和实践。

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使用自己的智力,即了解并利用自己的优势,改进或者回避自己的劣势,使学生通过在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智力、创造智力和实践智力。

第三节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1、创造力概述

创造力的定义:

是产生新奇而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一定水平的智力会使人有机会进行创造,但人们通常不利用自己的这种机会。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5个要素)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精细性,现实价值

2、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创造力与内在动机的关系:

内在动机是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

个体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是因为他们能从所创造的事物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3、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对每点结合实践适当展开)(P130)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1培养创造力的知识基础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i.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

ii.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分清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这两种不同思维类型之间的区别,并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适宜的思维类型。

2)培养创造性人格

3)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1创造性的训练环境

2鼓励性的支持环境

3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

4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

第四章社会性发展

1、个体社会性发展的特点(P144)

1)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的

3)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毕生发展的过程

2、社会性发展的理论流派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P145&

29)

2)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理论(P146)

3)文化理论:

文化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经验由个体所处的特定文化所提供的期望、资源和挑战塑造。

4)生态学理论(P148)

3、影响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生物环境

1遗传的影响

2生物环境

包括非遗传的染色体变异;

母亲的身心状况,如母亲的疾病,药物,烟酒,母亲情绪,环境中有毒物质、辐射

2)社会环境

包括家庭(P157表3-1)、同伴、大众传媒

4、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P162)

1)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

是人的主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情感:

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关联的。

2)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稳定与冲动②深刻与延续③掩饰与表露④自尊与自卑

3)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特点

1青春期的同伴关系是真正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亲密的感情基础上

2青春期也是同伴群体普遍形成的时期

3性意识开始广泛影响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1什么是自我意识

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个体的生理成熟,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2自我意识的分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可分为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3青春期自我意识发生飞跃的原因:

①生理上的原因②心理上的原因③社会的原因

5)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1独立意识发展,产生“成人感”

2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

3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品质

4自我意识出现新的分化。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中分化出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5强烈的自尊

6自我评价趋于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5、关于青春期的理论探索(P174)

1)生物发生论:

青春期的性发育和生理成熟导致青少年与之相应的心理变化,如果过早或过晚经历这种变化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意象、心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与异性的关系等。

霍尔被誉为“青少年心理学之父”,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将生物学中的“进化”的概念扩展为心理学的复演论。

2)社会发生论:

强调社会背景的影响

3)心理发生论:

从个体心理发生的角度解释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6、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P178)

过渡性;

闭锁性和开放性;

社会性;

动荡性

7、青春期的心理辅导

1)青春期亲子关系的辅导:

从父母方面,主要在于:

(1)了解青春期的孩子(2),恰当合理的期望;

(3),良好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

从子女的角度,主要在于:

(1),理解父母、体谅父母(2),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2)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辅导

1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2确立现实合理的理想自我

3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4克服自我意识障碍

第五章人格发展

第一节人格发展概述

1、人格的定义(P203)

人格是个体内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2、人格的涵义:

(P203)

1)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

2)人格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

3)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是独特的。

3、人格的基本特征:

(P204)

1)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人格的独特性指的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相同。

2)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是在一个现实的个体身上他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这么多种人格特质机械凑合或简单堆积,而是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稳定性是指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强调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人格又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性基础上形成的,人格受到个体的生物特性的制约。

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P209)

1)遗传因素与人格发展

2)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

3)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5、父母教育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P211)

宽容型父母、威信型父母、专制型父母。

其中,威信型的父母教育下的儿童最成熟、自信、有能力。

第二节人格理论

1、人格理论的功能:

(P212)

(1)启发指导功能

(2)组织整合功能(3)解释说明功能(4)预测发现功能

2、现存的人格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范型:

(P216)

古典精神分析流派,代表人为费洛伊德;

新精神分析流派,代表人为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霍妮、费洛姆等;

特质论流派,代表人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

行为主义与学习论流派,代表人为马斯洛、罗杰斯等;

认知主义流派,代表人为凯利、威特金等。

3、人格理论评价标准:

1)理论的精确性

2)理论的可操作性

3)理论的简洁性

4)理论的逻辑一致性

5)理论的激发性

4、人格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P218)

1)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形象地描述人格状态的假设性概念。

2)人格动力

人格动力是推动个体差异性行为的内在因素,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支持力量。

3)人格的发展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人格状态的发展情况。

4)人格适应

人格适应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的环境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状态。

5)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