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初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年月日班级姓名成绩
原子、太阳系
1、原子结构:
原子内部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原子核则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1.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是()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核子
2.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粒子,该粒子称为()
A、电子B、质子C、中子D、核子
3.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A、原子核B、质子C、电子D、中子
4.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中子B、质子C、电子D、原子
2、三种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松散地分布在原子中。
卢瑟福的行星原子模型:
质子与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在中央,电子以不同的轨道绕其转动。
电子云模型:
电子以光速在原子核周围无规则运动,形成像云一样的结构。
1.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核子
2.第一个在实验中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卢瑟福C牛顿D奥斯特
3、关于原子结构的三种模型中,依照提出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列为()
(a)葡萄干蛋糕模型(b)电子云模型(c)行星模型
(a)(b)(c)B.(a)(c)(b)C.(b)(c)(a)D.(c)(b)(a)
3、太阳系的构成:
恒星、行星、卫星的区别
1.在太阳系中,属于恒星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土星。
2.专家预测,2010年5月16日傍晚我国境内又一次可观看到“月掩金星”的奇妙天文现象。
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知,金星属于下列天体中的------------------()。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3.太阳系的一些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A.月球B.地球C.金星D.太阳
4、下列星球中,被降级为“矮行星”的是()
A月球。
B太阳。
C冥王星。
D地球。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产生的原因
1、音调:
取决于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
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是研究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2、歌手一般会被称作女高音、男中音等,这里的“高”或“中”是指声音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音质
3、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响度:
取决于振动的幅度和远近,振幅越打,响度越高;距离越近,响度越高
1、成语“振聋发聩”形容的是声音()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传播快。
2、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距发声体远近有关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标志,“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美。
B.音调低。
C.响度小。
D.频率高。
4、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提高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3、音色: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一般不同
1、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熟悉音乐的人能分辨出所用乐器的种类,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2、声纹锁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新型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同样的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3、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4、声音的产生:
物体的振动
1、在图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这一实验可以研究…………………………………………………………………()
A.声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波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波传播的快慢
光的反射与凸透镜成像
1、光的反射原理: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三线共一面
1、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
A15°。
B30°。
C45°。
D60°。
3.2、若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A.15°B.30°C.45°D.60°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在物体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成实像范围内,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在成虚像范围内,物距越大,像越大
1、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烛焰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0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D30厘米。
2、我们可以看到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这是花脉的()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如图2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
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厘米B、大于20厘米
C、小于10厘米D、小于20厘米
4、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40厘米B3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
5、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8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找到倒立、放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9厘米。
B20厘米。
C18厘米。
D10厘米。
6、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距凸透镜16厘米且位置不变。
在图4中,光屏上成的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运动和力
1、惯性:
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1所示的等刻度均匀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在杠杆的i点,若测力计示数为3牛,则一个重为2牛的钩码一定挂在杠杆的()
Ab点。
Be点。
Cj点。
Dn点。
图2
2、如图2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B点挂一重物G,若在A点分别施力F1、F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AF1>F2。
BF1=F2。
CF1<F2。
DF1≥F2。
3、在图3中,O是杠杆PQ的支点,在P点挂一重物G,在Q点分别作用不同方向的力F。
其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最省力的是图………………………………………()
3、二力平衡:
1、重为1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3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A3牛。
B7牛。
C10牛。
D13牛。
2、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该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3牛,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及方向………………………………………………………………………()
A.一定等于3牛,方向竖直向上B.一定大于3牛,方向竖直向上
C.可能小于3牛,方向竖直向下D.可能大于3牛,方向竖直向下
3、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化。
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少。
C物体的动能可能减少。
D物体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受到的支持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
C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
4、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1、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向Q方向、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6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3米
C.甲、乙相遇时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0米
2、甲、乙两小车在水平面上同时同地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所示。
当两车运动时间均为6秒时,则()
A甲、乙两车相距0.6米。
B甲、乙两车相距0.3米。
C与2秒时相比,甲车的动能变大。
D与2秒时相比,乙车所受的合力不变。
3、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3(a)、(b)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1.5米。
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2.4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0.9米。
4、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乙车是向北运动的。
B甲车一定比乙车通过的路程多。
C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D通过4米的路程,甲比乙少用2.5秒。
5、滑轮:
1、如图1所示,物体A的重力是100牛,沿竖直方向用力拉绳使物体A匀速上升。
若不计磨擦和滑轮本身的重力,则所需拉力F的大小为( )
A50牛B100牛C150牛D200牛
图1
2、如图2所示,用力F匀速提起重为G的物体A。
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关于所用滑
轮的种类和力F的大小,正确的判断是()
A.动滑轮,F=G。
B.动滑轮,F=0.5G。
C.定滑轮,F=G。
D.定滑轮,F=0.5G。
3、如图3所示,若在绳端分别以三个不同方向的力拉重物G,并使它匀速上升,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力及摩擦力。
则,F1、F2、F3中()
AF1最小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叙述中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
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
右手螺旋定则
1、如图1所示,闭合电键S后,小磁针的N极由图示静止位置向左偏转,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左端是S极,电源a端是正极
B.通电螺线管左端是S极,电源b端是正极
C.通电螺线管左端是N极,电源a端是正极
D.通电螺线管左端是N极,电源b端是正极
2、在图1中,能正确表示螺线管及静止小磁针的N极指向的是()
电路故障
1、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灯L1亮,一段时间后灯L1熄灭,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1或电阻R上。
假如现在用另一只规格与L1相同且完好的电灯L2并联在电阻R两端来判断故障,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L1和L2都不亮,可能是电阻R短路。
B若L1和L2都不亮,一定是灯L1短路。
C若L1和L2都亮,可能是灯L1断路。
D若L1和L2都亮,一定是电阻R断路。
2、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三个电表的示数均不发生变化,若电路故障只发生在灯L1或L2处,则一定是()
A灯L1断路。
B灯L1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3、如图3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后,发现灯泡L1、L2都不亮,用电压表进行电路故障检测,测试结果如右表所示,则可以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是()
测试点
a、c
a、b
b、c
电压表示数
有示数
无示数
有示数
A、L1短路B、L2短路C、L1断路D、L2断路
4、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电流表A示数变大,一定是灯L短路,电压表V示数变小。
B若电流表A示数变大,一定是灯L短路,电压表V示数变大。
C若电流表A示数变小,可能是电阻R断路,电压表V示数变小。
D若电流表A示数变小,可能是灯L断路,电压表V示数变大。
5、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电压表V1的示数始终等于V2的示数。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或灯泡L处,则可能是()
A灯泡L发光,电阻R断路。
B灯泡L不发光,电阻R断路。
C灯泡L发光,电阻R短路。
D灯泡L不发光,电阻R短路。
6、图6所示的电路,当电键K闭合后,两盏灯都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
如果只有一盏灯出了故障,其余元件都完好,则下列方法中不能查出故障的是-----------()。
A用一根导线接在a、b两点之间。
B用一根导线接在b、c两点之间。
C用电压表接在a、b两点之间。
D用电压表接在a、c两点之间。
7、如图7所示,闭合电键S,灯L亮,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
现将一只完好的电压表并联在灯L两端()
A若电压表有示数,则一定是R短路。
B若电压表有示数,则一定是L断路。
C若电压表无示数,则一定是R断路。
D若电压表无示数,则一定是L短路。
8、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灯L不亮,电压表V无示数。
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L和电阻R中的某一个外,其余元件均完好,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电阻R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B可能是电阻R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一定是灯L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可能是灯L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9、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
过了一会儿,灯L熄灭,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
合理的判断是()
A.若电压表无示数,一定是电阻R断路
B.若电压表无示数,一定是灯L短路
C.若电压表有示数,可能是电阻R短路
D.若电压表有示数,一定是灯L断路
10、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后,电路正常工作。
过了一会儿,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且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L和电阻R外,其它元件均完好,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一定断路,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阻R一定短路,灯L变亮。
C灯L可能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灯L可能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压强变化
1、固体压强:
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
A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
B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
C甲对地面压强一定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D甲对地面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2、如图2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
若把乙叠放到甲上面,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下列关于压强p1、p2和p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p=2p1
Bp=2p2
Cp=p1+p2
Dp=(p1+p2)/2图2
3、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剩余物体的上方,此时压强p甲、p乙比较,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乙。
D视截去部分的质量大小才能确定。
2、液体内部压强:
1、内都装有水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面积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中间位置上。
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铝球(ρ铜>ρ铝)分别放入两个量筒中沉底且浸没于水中后(水未溢出),两个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此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
A放铜球的压强大。
B放铝球的压强大。
C可能一样大。
D一定一样大。
2、如图1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液面相平。
已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一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后,且无液体溢出,则()
A甲对容器底部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B甲对容器底部压力可能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C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D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3、如图2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和B,已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且液体的质量相等。
现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液体A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液体B中,均无液体溢出,这时A、B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则()
A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B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C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4、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已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且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
若要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可()
A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高度的液体
B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
C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
D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5、如图4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6、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现将两个相同材料的实心木球、实心木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内,所处状态如图6所示,此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已知木球浸入水中的体积分别为V甲,木块浸入酒精中的体积分别为V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以上都有可能。
7、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A、B中,盛液体的柱形容器相同,将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剩余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如图7所示。
可以确定小球取出前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和压强pA、pB的关系是()
A.FA=FB,pA>pBC.FA<FB,pA<pB
B.FA<FB,pA=pBD.FA>FB,pA>pB
8、如图8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无液体溢出)()
A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甲、乙。
图8
D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