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467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4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湖南省湘东六校(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

B.番茄从营养液中吸收磷元素,可用于合成ADP和tRNA

C.组成细胞的元素有C、H、O、N等,其中O元素是最基本元素

D.鉴别不同生物可以采用的物质有蛋白质、DNA、RNA和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组成不同生物的氨基酸和核苷酸没有个体的差异性。

【详解】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相似,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故A错。

ADP和tRNA均含有P元素,番茄从营养液中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ADP和tRNA,故B正确;C元素是最基本元素,故C错;核苷酸在不同个体间无差异性,故D错。

2.结核杆菌是能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的寄生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细胞和人体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B.结核杆菌和人体细胞主要的遗传物都是DNA,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

C.结核杆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结核杆菌和人体细胞都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主要包括蓝藻和细菌两大类,细菌包括球菌和杆菌等类型。

【详解】A、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故A错误;

B、结核杆菌和人体细胞的遗传物就是DNA,故B错误;

C、结核杆菌可以独立生活,利用自己的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故C错误;

D、结核杆菌和人体细胞都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审题不细,结核杆菌和人体细胞主要的遗传物都是DNA,言外之意是含有其他物质做遗传物质,结核杆菌和人体细胞的遗传物只是DNA。

3.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B.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制备细胞膜需要既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的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指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指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镶嵌或贯穿蛋白质分子,部分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故A正确;

B、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是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故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细胞破裂后容易获得细胞膜,故C正确;

D、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故D正确。

故选B。

4.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转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腔内加工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形成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肽链的折叠等加工,然后通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运到细胞的特定位置。

【详解】由图可知,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和包装后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A正确;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腔进行粗加工的,这一过程没有囊泡运输,B错误;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属于胞吐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细胞膜上糖蛋白(膜蛋白)的形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

5.下列有关实验及结论分析合理的是

A.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可判断这两支试管的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B.在研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D.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体现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均会降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途径一般不同;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一部分来自自身的呼吸作用,一部分从外界的吸收,则CO2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作用。

【详解】由于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存在酶活性相等的两个不同温度,所以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判断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A错误;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所以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故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一定不会产生酒精,B正确;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C错误;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D错误。

6.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溶液比乙溶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多

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

C.曲线乙充分体现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左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较大时会发生失水现象,且浓度差越大,失去水的量越多。

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少,减少说明细胞发生了吸水现象。

【详解】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量均高于乙溶液,所以甲溶液浓度高于乙溶液,A正确;,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的失水量先大于0后小于0,说明发生了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B正确;曲线乙是因为植物细胞主动吸收了乙溶液中的溶质,使细胞液渗透压增大,说明原生质层是一层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选择透过性膜,C正确;乙溶液浓度增大,细胞失水量增加,质壁分离复原的时间延长,应a点上升,b点右移。

D错误。

7.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与激素及载体蛋白等一样,酶起到催化作用后并不失活

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并无直接关系

C.洋葱根尖细胞产生ATP

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等

D.细胞中的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激素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酶对生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二者作用方式和特点不同。

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等见光部位。

【详解】载体蛋白和酶起作用后不失活,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分解失活,A错误;酶的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ATP是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的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故选D。

8.下列关于“葡萄糖

丙酮酸

CO2”的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①过程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会在线粒体中进行

C.②过程可能产生[H],不可能消耗[H]

D.②过程可能产生ATP,也有可能不产生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以发生;②过程可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A正确;①过程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故B正确。

②过程若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可能产生[H]和ATP,若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可能消耗[H],但不能产生ATP,故C错误,D正确。

9.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B.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C3的值将增加

D.30min以后,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在实验开始阶段,A植物使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较快,但B植物可以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据图可知B植物在低浓度CO2时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A错误;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曲线相交,表明密闭小室中被植物吸收的CO2相等,而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植物利用CO2的量,B错误;光照突然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量减少,C3还原生成C5的量减少,消耗的C3的也量减少,而CO2的固定量在短时间内不变,因此从总体上C5的量减少,C3的量增加,C错误。

30分钟后,小室中的CO2浓度不在变化,说明A、B植物不再吸收CO2,此时A、B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分别等于各自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D正确。

【点睛】根据关键词判定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总)光合速率

检测指标

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

真正(总)光合速率

CO2

释放量(黑暗)

吸收量

利用量、固定量、消耗量

O2

吸收量(黑暗)

释放量

产生量

有机物

消耗量(黑暗)

积累量

制造量、产生量

10.图1是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曲线图,图2是根据细胞核DNA含量不同,将大量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统计每组的细胞数而绘制的柱形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ef段的染色体数是cd段的一半

B.图2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C.图2中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

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的甲组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

图1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bc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复制,ac段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d段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

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间期DNA复制前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间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

【详解】图1中cd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f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cd段2倍,A错误;图2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图2中甲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bc段,C错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为图2的丙组部分细胞,D错误;故选B。

【点睛】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11.将雄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链都用32P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B.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C.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

D.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

【答案】B

【解析】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即都含32P,B错误;如果是有丝分裂,DNA复制二次,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有四种,且所在细胞具有偶然性,C错误;如果是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都含32P,所以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一种情况,即每条染色体都含32P,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DNA在细胞分裂中的去向理解不清

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去向分析

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让其进行减数分裂,结果染色体中的DNA标记情况如下图所示: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2次,但DNA只复制1次。

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不同,因为有丝分裂是复制1次分裂1次,因此这里实际上包含了2次复制。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表现出较强的活性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的变化做好物质准备;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很强,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C正确;细胞癌变不一定是显性突变,D错误。

故选D。

13.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

1比例的有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 

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⑥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

A.①④⑤⑥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

【详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无论雌雄个体均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所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①③⑤⑥正确;但雌雄配子数量不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

1,②④错误,选B。

14.一个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的比例是

A.1:

1:

1B.4:

4:

1

C.2:

3:

1D.1:

2: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干关键信息:

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据此可推出含A花粉和含a花粉的比例,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分析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详解】杂合子(Aa)植株自交,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含A花粉和含a花粉的比例分别为2/3、1/3,含A的卵细胞和含a的卵细胞的比例为1/2、1/2,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AA所占比例为(2/3)×(1/2)=1/3,aa所占比例为(1/3)×(1/2)=1/6,Aa所占比例为1—1/3—1/6=1/2,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的比例是2:

3:

1。

故选C。

15.萨顿在研究蝗虫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B.如果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一条染色体缺失,则杂合子可能表现隐性性状

C.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基因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也减半

D.基因型为XAYa的个体,A基因来自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如果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一条染色体缺失,杂合子表现隐性性状,则可推测A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二者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

C、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基因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也减半,说明二者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基因型为XAYa的个体,A基因来自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项正确。

故选A。

16.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主要遗传物质

C.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放射偏高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D.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细菌性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表现繁殖现象。

“主要遗传物质”和“遗传物质”的含义不同。

【详解】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故A错;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故B错;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导致上清液放射偏高,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其核酸为RNA,故D错。

17.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曲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B.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C.需要DNA作模板,但不需要全部解旋后才复制

D.噬菌体的DNA复制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DANA复制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的进行。

【详解】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曲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B正确;DNA分子复制需要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但在复制过程中是边解旋边复制的,不是全部解旋后再复制,C正确;噬菌体的DNA复制,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D错误。

18.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

B.图甲、乙、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均会发生

C.图丙过程需要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某些氨基酸可以由不同tRNA转运

D.图丙中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各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中,DNA两条单链均做模板,表示DNA复制过程;乙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表示转录过程,丙代表翻译过程。

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不同长度的肽链。

【详解】A、图中酶1和酶2分别是催化DNA复制和转录的酶,不是同一种酶,A错误;

B、图甲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但是图乙和丙可以发生,B错误;

C、翻译过程需要tRNA搬运氨基酸,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某些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可以由多个不同tRNA转运,C正确;

D、图丙中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列表法”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原则

A-T、G-C

T-A、A-U、G-C

A-U、G-C

结果

两个子代DNA分子

mRNA、tRNA、rRNA

蛋白质

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1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一种基因可能控制多种生物性状

B.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与外界环境共同控制

C.基因控制性状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的

D.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一种基因可能控制多种生物性状,一种生物性状也可能受多种基因控制,A正确;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外界环境影响,B正确;基因可以控制相关酶的合成,再由酶影响细胞的代谢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也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遗传密码肯定发生了改变,但是控制的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发生了改变,因此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点睛】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的原因:

(1)发生了同义突变:

突变后决定的氨基酸不变,所以生物的性状的不发生改变。

(2)发生了隐性突变。

20.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属于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子代个体也属于一种基因重组

D.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是碱基对的增加,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等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不属于基因重组过程,C错误;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比根尖(体细胞)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正确。

21.下图是某家系中甲病、乙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其中有一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乙病均为隐性遗传,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B.个体Ⅱ1的基因型是BbXAXa,与个体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个体Ⅱ3和Ⅱ4生育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8

D.若Ⅲ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AXAY,则异常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其女儿Ⅲ3患有乙病,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甲病为伴X遗传病,根据Ⅱ2患有甲病,但其女儿不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